机枪厉害多了。最后就是后座中那台全景摄像机可以拆下来,后续安装到侦察机上使用,但是另外一套应急控制设备先别拆,我有他用。”何俊才思考了下,建议到。
“那我们需要重新计算一下。”梅处长手下的技师赶紧带着一群人到另外一边去重新计算飞机的配重情况,以及实施这些改变后的参数。
“我来汇报一下对近程防御系统的改造,我们拆开了一座近程防御塔,其中似乎装的一些未装药的火箭弹(驱鸟火箭嘛),我们测量了一下,可以改装成一门高射炮。可以选用37mm和20mm两种口径的,建议浮空基地上下采用20mm的高射炮,浮空基地四周的采用37mm高射炮。”梅处长趁着间隙汇报到。
“这太好了,我这算是有了点底气。”何俊才高兴地说。
“我们计算完了,按照何上校说的改装方式问题不大,但是为了配重平衡,需要调整一下座舱的位置。按照这种方式来修改,在仍保留四挺机枪火力的情况下,空重将上升到1800千克左右,估计飞行速度在550千米/小时。”
“太棒了,中远程的防御就靠这些飞机了。”何俊才和黄光锐对视了一样,都对这种改装的方式感到满意。
“那方案就这样确定,我们先回去准备人员和武器装备,等明天你在璧山补给的时候,梅处长率人员正式进驻浮空基地进行改装。”黄光锐吩咐到。而他自己从浮空基地上返回后急急忙忙去找周至柔协商他的军工发展大计去了,晚上时分打电话告诉何俊才他的方案已经被认可,近期将电召陈庆云回国协商,并且告诉何俊才他有多了一个职务,就是装备部副部长,专门协助黄光锐发展海外基地事宜。原来黄光锐还是担心何俊才不是本部门的人,不会专心帮忙,故向周至柔建议。
“这算什么事情,空军总司令部下面四个部门中都挂了三个部门的职,要是训练部再找上来,那就好看了。”何俊才一边感叹在民国升官快,一边却在想这时间怎么花得过来。其实训练部的沈德燮还真是在惦记着他,希望尽快将浮空基地上的训练设施利用起来,训练一批飞行员出来,补充目前的不足。
何俊才第二天在浮空基地上接待了前来考察的沈德燮的一行。
“何上校,我们训练部准备分训练和教育两个处,其中训练分为战斗机、轰炸机、侦查及运输三个专业。我们想战斗机专业的训练基地是否可以放到浮空基地上。当然训练出来的人员由空军第四路指挥部优先挑选。”沈德燮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要求。
“没有问题,你随时可以派人来接管训练区,战术培训室、模拟飞行器和5架教练飞机归你。”何俊才干脆地说,他也知道现在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处于短缺的阶段。前期由于飞机珍贵,很多飞行员在飞机受伤后都主动采取了迫降等保飞机的策略,导致伤亡太大。当时的四大天王纷纷罹难,要是这些人还在,中国空军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只有一点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注意安全,加强对人员应急和跳伞的培训。对了,教练机上有弹射设备,能加强人员的安全性,改天我给你们介绍下,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太感谢了,我们今天就开始熟悉。”沈德燮亲自带队接受了训练设施。浮空基地终于找回了它最初的定位。
浮空基地的训练设施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个月后训练的有关设备被转移到位于昆明的中央航校,这些设备被广泛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的模拟训练和对抗训练。甚至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飞行员的初级训练也是依靠这些设备来完成的。\\;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九章 战术准备
何俊才昨天晚上找了一下历史资料,发现明天,也就是6月16日,日军将大规模轰炸重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但是自己能动用的只有第四大队的1个i-16中队和2个i-152中队,驻扎梁山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1个i-16中队和2个i-152中队。何俊才必须好好合计合计让陪都免受日寇的蹂躏。
上午安排完对浮空基地的武器装备改造并交接培训设备后,下午何俊才开着自己的b8号飞机降落到广阳坝机场。
郑少愚带领第四大队全体空勤人员在机场迎接这位新上任的指挥官。何俊才将飞机停在跑道边,开启座舱盖跳下飞机。“老规矩,郑中校,请你安排人员将飞机移到机库中看管起来。”何俊才向着这位自己的老乡说,他还知道一个谁都不知道的秘密,这位“皇家空军”大队长居然是**党员。
“大家别看了,要不了多久,你们都可以飞这种新型飞机了。”何俊才注意到各位飞行员那如狼似虎的眼光。是啊,这么漂亮的飞机,谁都喜欢。
“真的,我们都可以驾驶这种飞机么?”性格外向的周志开高兴地问到。
“那是当然,南洋华人援助了我们一批这种飞机,不过得等我们痛揍了日本人以后了,这种飞机跟你们现在飞的苏联飞机不一样,需要重新训练”。何俊才一来就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让大家体会到这位长官的亲切。
进到作战指挥室以后,郑少愚向何俊才介绍了自己大队的三名中队长:第21中队中队长王远波、第22中队中队长张华威和第23中队中队长王玉琨。何俊才在后世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些“皇家空军”的大名,如今亲眼看到,更感亲切。
“大家都是历经血战的老兵了,作战方法的事情由大队长郑中校来部署,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南洋华人援助的一批装备的用法。”何俊才开门见山地说。
“昨天装备到大家座机上的无线电,大家用起来感觉如何?”何俊才首先询问到。
“这个东西太好了,原来我们在机上无法互相联系,只有依靠简单的摇摆翅膀来通知队友,很是麻烦。现在可以做一些战术的配合,也可以提前预警了。”郑少愚回答到。
“呵呵,你们习惯就好。这款机载的无线电比日军现在使用的要小巧、先进。而且通话更加清晰,但是只能在10公里的范围内,所以大家注意不要飞得过于分散了,”何俊才指出了现在装的这款民用无线电的缺点。“另外要谨记防止它落入敌手,当然了,目前是防空作战,问题不大。”
“另外南洋还援助了我们一部雷达,借助这个雷达,在空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