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1 / 1)

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时候,永远必须这样入手:获得关于普遍原理和观点的知识,争取第一步达到对事情的一般的思想,同时根据理由以支持或反对它,按照它的规定性去理解它的具体和丰富的内容,并能够对它作出有条理的陈述和严肃的判断。

在教养的开端,当人们刚开始争取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永远必须这样入手:获得关于普遍原理和观点的知识,争取第一步达到对事情的一般的思想,同时根据理由以支持或反对它,按照它的规定性去理解它的具体和丰富的内容,并能够对它作出有条理的报告和严肃的判断。

这个文化,我们把它改成教养,***,***这个词在德文里面它是形成的意思,它本来是形成,***就是形象了,***就是形成,你翻成文化呢,也可以,也有这个意思,但是根据上下文呢,我们还是把它翻译成教养,因为***这个词呢在黑格尔那里,太重要了,特别是经过伽达默尔这个发挥以后,专门写过有关黑格尔的***,就是教养,它不是讲的文化,我们看它的内容也会感觉奇怪,你讲文化,讲了半天,好象没有谈什么文化,中西文化、基督教文化、这个古希腊文化,好象没有谈这些东西,它谈的是教养,而且是哲学的教养,哲学的修养,教化,这个词也可以翻成教化,***,教养、教化,翻译成文化当然也可以,但是那是引申出来的意思了,它本身的意思呢,就是从一个孩子,他从小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教育,在当时,教育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人是教育的产物嘛,人要通过教育、通过教化,才不是野蛮人,比如说科学知识的教化,启蒙运动,知识的教化,它是比较强调教化和教养,所以我们把他改成“在教养的开端”,“在教养的开端,当人们刚开始争取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从实体性变来的一个形容词,实体性的生活,因为它这里也是一个特有术语――实体,后来还要讲到实体就是主体,关键是要把这个实体一定要翻出来,“当人们刚开始争取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永远必须这样入手:获得关于普遍原理和观点的知识,争取第一步达到对事情的一般的思想,同时根据理由以支持或反对它,按照它的规定性去理解它的具体和丰富的内容,并能够对它作出有条理的报告和严肃的判断”,我们要注意,这句话里面已经对前面的做了一些翻案了,前面是批评那两种倾向,那么在这里呢,在新的前提之下,把前面所批评的东西又恢复过来了,在教养的开端,这是个前提,“当人们刚开始争取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永远必须这样入手”,前面讲的两种倾向呢,都是受到黑格尔的批评,但是黑格尔同时又认为,这两种倾向在最初、在教养的开端,在刚开始争取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是必须的,是必须从这里入手的,并不是说完全是错误的,是怎么样入手呢?

“获得关于普遍原理和观点的知识,争取第一步达到对事情的一般的思想”,这是?意思,普遍原理打了着重号,一般的思想也打了着重号,也就是说最初的那个目的,这时候的目的是抽象的,在开端的时候提出来的那个目的都是抽象的,但你不能不提出来,你开始要提出来,作为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原理,一般的思想,你必须一开始就要提出来,“获得关于普遍原理和观点的知识,争取第一步达到对事情的一般的思想”,也就是说在开端的时候,你还不能不从这里入手,你要从总体上有一个大致的概观,你在写序言的时候,难道一开始就进入到具体的问题?那就不是序言了,你在序言里面肯定要对你的想法作一个大致的说明,包括你的目的,包括你的动机,包括你的动因,你的诱因,你都要把它说出来,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书,一般的思想你必须要交待,他说“同时根据理由以支持或反对它”,前面讲到,真理跟错误,你不能把它当作固定的界限,去加以对待,区分、差异,你执着于把它当作固定的东西加以区分,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一开始你还必须根据一定的理由去支持或者反对它,这个思想是要支持的,那个思想是要反对的,我的目的跟别人的目的不一样,我在序言里面必须把这一点讲清楚,我提出的这一套想法、这个目的,当然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呢跟以前的那些哲学家或者同类的哲学家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根据你的理由去支持或反对它,我赞成哪些观点,不赞成哪些观点,这个一开始都是必要的,我们看到前面一页,刚刚讲了,“习惯于期待对某一现有的哲学体系的态度不是赞成就必是反对”,但是在这里又讲“根据理由以支持或反对它,按照它的规定性去理解它的具体和丰富的内容,并能够对它作出有条理的报告和严肃的判断”,严肃的判断呢就是划分了,判定、划分,这个跟那个不同,这个跟那个有区别,某某人的观点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对的地方我把它吸收进来了,不对的地方我把它排斥了,也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东西都是在开始的时候是必要的,都是必要的,只要你不把它当作是最终的东西,你把它当作仅仅是开端,这都是必要的,所以他下面就作了补充了,前面等于是对前面所批评的东西做了某些辩护、一定程度上的辩护,就是说虽然我批评这些观点,但是这些做法在教养的开端是必要的,刚开始摆脱实体性的生活的直接性的时候,永远必须这样入手,实体性的生活就是进入到直接性,实体性的、直接性的生活,还没有反思的时候,这叫实体性的生活,实体跟主体不一样,主体是有反思的,而实体是未反思的,实体就是那个东西在那里,我们就在那样生活,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每天都处在那种生活之中,他有一种直接性,生活的直接性,那么刚刚开始要争取要摆脱这种直接性来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这里入手,这是首先要建立普遍的原理、一般的思想,并且根据某种理由去支持或反对某个普遍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