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盛光阁顶楼的聚会
许牧说完便告退了,留下李治吹了半晚的风。
那一夜他都没有睡觉,一直沉浸在许牧说的话中,古语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治听许牧一番话,突然感觉茅塞顿开,十几年在名师教导下所学的一切,竟比不过许牧那晚的一番见解。
世人皆以武帝为荣,实不知文、景帝才是西汉盛世的开创者。
先帝已经做了那个开疆拓土的帝王,如今国家遭受隋末战争,又经历了连年的西域征伐,虽然国力蒸蒸日上,但是相比于开皇时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曾经老师便曾说过,开皇时期存下的粮食,就算三年没有收成也可以供全国吃饱无虞。
原来先帝在一众皇子之中选择了自己,是存在这样的考虑啊!
如果自己做不了汉武帝,不妨选择去做文、景帝,这样才是不负先帝的重托啊!
而许牧走的时候心里是开心的,因为他终于确定了,确定该站在谁那边了。
李治仁孝有礼,恭顺谦厚,并且城府没那么深,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救过他一次,便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相比之下,自己救过李世民,还要被一直猜忌怀疑……
而吴王李恪城府极深,这样的人就算当上皇上,也不会容许世界上会有自己这样实力高强、能够威胁到他的人存在。
跟这种人一起要时刻小心对方过河拆桥,相比之下,还是扶持仁孝的李治继续当皇帝更好。
许牧确定了心意,回到长安之后就全力支持李治继续当他的皇帝,再帮他将李恪这条毒蛇处理掉,这么大的功劳让他封自己个王爷当当不过分吧。
他当他的皇帝,累的事情他来干,自己当自己的逍遥王爷,若他有了什么麻烦再帮他一帮,这样的日子想想就美好啊!
……
盛光阁顶楼今晚被包了,不管出多少钱也买不到一个座位,因为今晚顶楼是被老板全包了。
吴王李恪笼络了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驸马柴令武等一共三十多位长安权贵,甚至还有一个大人物出现——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先帝的亲弟弟!
李元景在江南有多大的势力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江南有很大一片地方都是他的封地,在皇权远离的江南一手遮天,在李世民病重这段时间里,私下招募兵马,不知不觉手里竟有了二十万兵马!
李恪是怎么将他笼络来的?他宣称若是计划成功,则会推举荆王李元景为帝,李元景自然想当这个皇帝,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他不敢有这个想法。
当皇帝是个懦弱的李治的时候,再加上旁人一撺掇,他这个火种便渐渐复燃,甚至愈燃愈烈。
其中还有一个人走进了盛光阁,也在李恪的邀请之中,这人许牧也认识——薛万彻。
薛万彻也是大唐驸马,其妻为李世民十五公主丹阳公主,自从吐谷浑一战过后,薛万彻被封为右屯卫大将军。
他加入李恪的队伍之中并非是因为个人原因,因为其妻丹阳公主和吴王李恪是同母所生,所以劝说薛万彻加入到李恪的行列中来,将来封侯拜相少不了他的功劳。
盛光阁顶楼可谓是名流权贵汇集,上的都是好菜好酒,上菜的侍女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贤侄今日召我前来汇聚众人,到底是所为何事啊?”
李元景一脸的络腮胡,穿的人模狗样的,但是腹内草莽,是个只会喊打喊杀的莽汉,若是改换穿着,倒像个杀猪的。
李恪笑道:“王叔别急,今日我召各位前来自然是有要事相商。”
房遗爱说道:“是不是行动要加快了?我们早就等不及了!”
“是啊,我们准备了这么久,现在那李治又去了江南,时机刚好成熟!”柴令武道。
他们有些是二世祖,本事没多少,口气不小。李恪不满他们,但又需要他们的人脉和资源。
在座中只有薛万彻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吃肉喝酒。
李恪端起酒杯豪迈道:“若没有要事,本王又怎会聚集大家来这盛光阁呢。柴公子说得没错,李治现在下了扬州,长安内全靠三省尚书,这正是我们的好机会!”
听到这里,所有人血液仿佛都在沸腾,不少人都亢奋起来。
“只要本王将密函发出去,在长安振臂一呼,让薛将军带兵占领长安,随即各地兵马响应,形成血脉相连之势,一齐诛杀李治。”
李恪的笑容越来越变态。
“到时候我们在推举王叔为皇上,让他来统领大唐,开疆拓土,延续先帝之遗愿!”
“好!”
万众高呼,他们已经陷入李恪编织的梦中,唯李恪的命令是从。
李元景实在是个草包,完全没有一点领袖风采,李恪愿意宣称推举他当皇帝纯粹是为了将他拉入伙,更重要的是看上了他手上的资源和兵马。
这二十万兵马绝对是李恪手上最大的筹码,在加上各地愿意出兵的总数加在一起,竟然有五十万之多!
这也是李恪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起兵的原因,五十万兵马足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李治手上所有的力量摧毁。
虽然五十万支撑不了多久,但最多只需一年的时间,就能将李治擒回来,到时候谁兵马多谁说话有用,朝廷还不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明日本王的密函便会快马加鞭的发至各州郡处,只等他们准备就绪,本王率领你们立马夺取长安,振臂一呼,各州郡兵马汇集,到时候你们都是功臣!”
众人在盛光阁喝酒吃肉,不一会儿便有舞女和奏乐的上来,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醉了后在梦中他们已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是在盛光阁,实在大明宫喝最后的庆功酒,谁封了宰相、谁封了大将军、谁又封了公侯……
脸上洋溢着笑脸,仿佛成功已经近在咫尺,长安唾手可得!
“李恪,等我当了皇帝,我第一个封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