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大运河(1 / 1)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180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35章 大运河

  过了几天后,下扬州的队伍也都准备好了,上百官员随行,还有三千禁军护卫,程处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羊”,许牧被李治拉来算是当他的贴身保镖吧。

  要下扬州,先得去洛阳,然后顺着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南下。

  大运河算得上是隋炀帝这个混账东西留给后世最有用的东西了,功绩堪比修建长城的秦始皇!

  不过也正是因为修建大运河急功近利,所以才会搞得民怨沸腾、四处起义,最终一个好爹留下来的家当全部被他挥霍一空。

  如果那个时代有富二代榜的话,隋炀帝应该算得上是最败家的吧。

  大运河连同南北,使得河路畅通无阻,从交通上大大的方便了运输,这是流芳千古的功绩,可以说是让唐朝白捡了便宜。

  从洛阳上船,沿运河南下,李治站在船上肉眼可见的心情激动难抑。

  看着滔滔江河,叠浪千层,不断的冲刷着岸边,不禁令人心胸开阔了不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许牧情不自禁的念起苏轼的这首词,这江水翻涌,仿佛许牧记忆里的故事片段也随着江水不断翻涌而出,回忆一点点涌起,难怪文人墨客们喜欢将大江大河的奔涌比作历史长河。

  李治似乎沉浸在山河美景之中,久久难以自拔,偶尔像个兴奋的小孩子一样高呼,看到了奇景也会凭栏远望,激动不已。

  虽然他继位大统,成为了这个帝国的皇帝,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罢了,况且不常出宫,整日与公文为伴,小时候读诗书典籍,大了奏章文书。

  今日这里闹饥荒,明日那里闹洪水,今天谁弹劾谁,明日谁又贪污行贿,真是很容易让人头大。

  一个人有多大的气度,在于他走过的路和看过的世界。

  登基之前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大唐打下疆土,登基之后才会有宏图霸业。

  李治整日生活在温室之中,自然会生得懦弱,也更加仁慈。

  所以登基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各地的山川河流,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爱卿们,你看这山川河流、日月变化,看看我大唐的锦绣江山,这一切是多么美好!”

  李治一抒心中的无限感慨。

  立马就有人站出来溜须拍马、谄媚逢迎:“这都是先帝日夜辛劳的功劳啊,将来陛下也会像先帝一样创下不朽功勋,成为千古一帝!”

  李治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被人拍马屁拍到了心坎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许牧远远的望着,不禁摇头。若是让他整天面对这些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的话,他宁愿一头撞死,现在就算给他皇帝位置坐他也懒得坐。

  整日劳累还会陷入无端的猜忌与怀疑中,就算曾经多么英雄的人,终究还是会被权力腐蚀。

  许牧可不会为了一些虚名假利而丧失自己,这些日子让他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做一个闲散的王爷。

  整天玩乐逗鸟,品酒品美人,再进一步太累,退一步有点委屈自己,想了想还是当王爷最舒服。

  这一路来许牧脑子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概是来自长安的方向。

  李恪这个人居心叵测,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他就像是一条脸上有伤疤的猛虎,凶狠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只要时机成熟,他绝对会扑上来!

  所以这种人得时刻不能放松对他的警惕,然而这一切李治完全不知道,他像个小白羊,被人家玩弄于股掌之中,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一口吞了。

  许牧突然有点可怜起他来,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也避免不了极大的风险。

  思绪回来,阿秀一副难受的样子,她没怎么坐过船,这还是她第一次坐船,船体颠簸让她有些晕船。

  “想吐。”阿秀说。

  许牧带她回船舱内躺着,或许这样会好受一些,自己则重新回到甲板上望着远方,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的消磨时光。

  直到晚上,月亮爬上天空,月明星稀,江河平静无波,两岸点点灯火,一片寂静。

  不知什么时候李治竟然来到了他的身边,说道:“去过那么多的战场,见过比这更美的风景吧。”

  和风拂面,吹动散发。许牧缓缓答道:“我见过无边的沙漠,也见过一望无垠的雪山,还有碧海连天的湖泊,可最美的还是这里。”

  “为什么?”李治不解。

  许牧说道:“因为我去那里是去打仗的,打仗会死人,血流成河的场面还会美吗?”

  “哈哈哈,朕还以为爱卿喜欢打仗呢,原来爱卿也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情怀。”李治道。

  许牧呵呵一笑:“皇上你看这两岸灯火,战争是解决不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的,甚至还会加剧他们的生活压力,逼得人家走上绝路。”

  李治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有理,那朕该怎么做?先帝开疆拓土,创万世之江山,朕若不能继承先帝之遗志,以何颜面见地下之先祖。”

  许牧突然话锋一转道:“陛下可知先帝为何立你为太子?”

  李治当初对此也很疑惑,所以他曾经调查过:“当初不是爱卿推荐的朕吗?朕还没有好好的谢谢你呢。”

  然而许牧却摇摇头,道:“先帝犹豫不决迟迟难以下决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陛下的性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泰更像先帝。”

  “那爱卿是如何劝说先帝选择了朕?”

  许牧道:“这个世界上不止需要宏图伟业的君王,更需要守成之君,李泰正是因为太像先帝,所以才会被舍弃,而选用陛下。”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要朕做汉文、景帝?”李治道。

  “陛下这样理解也不无不可,可不要小看文、景帝之功,若没有文、景帝,何来武帝出兵匈奴,若无隋文帝开皇之治,又怎会有隋炀帝之初那一番盛景?”许牧举例道。

  李治顿时觉得自己面前站着的不是一个征战杀伐的将军,而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