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起兵(1 / 1)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182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37章 起兵

  船到了扬州,沿岸便是一片繁华盛景,所谓“西湖人依瘦,扬州江南春”。

  作为运河第一大城,扬州因运河而兴,交通便利,人流量也越来越大。

  扬州可谓是日新月异,规模已经不下于洛阳,居民足有几十万,每日商货往来,其中流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南来北往,也因此各处的奇珍在这里来了个大汇集。

  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北方的大馕和胡饼,也可以吃到南方香喷喷的稻米。

  有唱江南小调的,声音婉转悠扬,将吴侬软语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唱得人浑身都要软了一般,再加上江南如水般的姑娘,绕梁三日不绝,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北方大汉露出粗犷的肌肉线条,表演喷火、胸口碎大石等绝技,忍不住让人驻足观看。

  扬州刺史冯才带扬州百官在岸边恭迎皇上驾到,在一众人的护卫之下,李治觉得自己仿佛是被架着走一般,上了马车后,长长的起行队伍便朝着别宫进发。

  本来给许牧和阿秀也准备了一个马车,但阿秀表示很想去外边看看,于是许牧便带着她偷偷的离开队伍跑了出去。

  沿着人潮拥挤的这条街走过去,吃着特色小吃,看着花式表演,阿秀笑得特别开心。

  另一边程处嗣就紧张得多,自从上次刺客在李治巡视长安的时候刺杀后,皇帝出行就变得特别小心,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群刺客出来。

  扬州刺史冯才见到了皇上想是见到了自己亲爹一般,比对自己亲爹还要体贴细心。

  “皇上从北方过来,一定要小心江南潮湿,很容易寒气入体。”

  冯才骑着马不停的找机会拍皇上的马屁,皇上身边的各个大臣也被他轮番溜须拍马一番,体贴的送上大礼。

  “大人一路上辛苦了,这是卑职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笑纳。”

  程处嗣将一切守在眼里,却嗤之以鼻,对这样靠关系上位的人他向来看不起,在他眼里只有靠军功上位才是真材实料。

  到了别宫后,扬州附近各郡县官员纷纷来到扬州述职,李治带来的官员们则仔细的检查他们的功绩,有无造假情况。

  与此同时李治则站在城墙之上,让百姓们有机会瞻仰皇帝的面容,美其名曰:散播皇威。

  这是新皇帝在百姓中建立威信的机会,百姓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面见皇上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天巡视,晚上则夜夜笙歌,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众人皆沉浸在相互阿谀的开心之中。

  而许牧这个骠骑大将军在干嘛?游山玩水呗!

  好不容易来一次扬州,自然要来好好“考察”一番这里的风土人情。

  群山碧翠、水波荡漾之间,让人心旷神怡,只觉内心空荡,从内而外洗涤干净,只觉眼前空明,无比舒畅。

  殊不知危险已经悄悄来临,而这危险的来源正是长安!

  这个时代的长安是世界三大城市之一,也是大唐第一大城,传闻是龙脉之地,秦始皇的咸阳旧址就在长安不远处。

  仅从地理位置来说,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若是掌握了这里,谁便能得国运,拿捏住国家得经济命脉,承天启志,方能所向无前!

  当初李渊便是夺取了长安之后才能一一消灭十八路反王,一统天下。

  如今,李恪看着高耸的皇城门,心中想的跟他的爷爷无二,只要他攻进这皇城门,整个长安就是他的了,还能将整个朝廷掌握在手中!

  此时正是卯时三刻,还有一段时间之后太阳才会照常从东边升起,然而向来繁华的长安此刻却没有一个人在外面,冷冷凄凄的,一股凉风吹来,给人一种萧瑟感。

  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黑布,太阳还没升起,皇城门外站满了身穿黑甲的士兵,密密麻麻的列队站满了整个街道,给人一种极强的压迫感。

  李恪终于收到了各地传回来的密函,时机成熟,这等好机会再不抓住会后悔一辈子,此时不起兵,何时起兵!

  于是吴王所拉拢过来的人,也称吴王党,开始按照在盛光阁的计划行动。

  薛万彻率兵在天黑换防的时候趁机占领长安城门,并封锁城门。

  此时朝廷百官还在熟睡之中,禁军守卫皇宫更是来不及查清楚异变,吴王党的兵马便已经进城兵临皇城下。

  此时站在皇城门上的人,是老当益壮的任城王李道宗,在发现异变之后来不及穿外衣,赶紧将五千禁军全调出来拱卫皇城,并且叫醒所有的皇室成员,随时做好准备,一旦皇城门被破,立马进行突围。

  李丽质是被惊慌的李婵叫醒的,当她从睡梦中苏醒时,外面一阵脚踏声经过,一点都不正常。

  “怎么了阿姐,外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旁边的婢女赶紧将衣架上的衣服取下来,手脚慌乱的帮李丽质穿上,太监们跪在外面等着,看得出他们心里都很紧张。

  李婵急忙道:“来不及解释了,你快点准备好东西,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要逃命!”

  带着紧张和怀疑,李丽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李婵拖到了金殿之中,太监们婢女们全部在外面紧张的列队,金殿里娘娘公主们十分焦急,有的怀抱幼小的皇子,有的已经哭成了泪人。

  李丽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天都要塌了。

  在金殿里李婵终于将来龙去脉都跟她说清楚了,并交代道:“一旦城门被破,立马就会有人带我们突围的,你不用太害怕,相信外面的五千禁军吧,叛军一时半会还进不来的。”

  李丽质紧张的咽了咽口水,不敢相信外面竟然发起了一场叛乱,而主导者是她的兄长之一——吴王李恪。

  在她的记忆中,李恪是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有什么事情喜欢憋在心里,长大后机敏过人,深得父皇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