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三支队伍(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80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7章 第三支队伍

  朱由崧接到水军覆灭的消息,两万人被彻底击溃,自此断了通过运河直抵京城的念头。

  没什么奇怪的,这支队伍的主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王府的侍卫,另一部分是一些水贼。他们的船只也很普通,有渔船,有运输船。

  对手却异常强大,从北面来的是八千东江军,东江少帅毛承禄统领。

  他们有丰富的海战和抢掠经验,乘坐的船只经历多次战斗。

  这便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放在岸上东江军同样有可能取胜。

  放在水里,那便是摧枯拉朽,几乎是刚一接触,叛军已经溃散。

  好在运河不够宽,因此船只阻塞,后面的叛军开始向回逃。

  让他们绝望的是,从南面来了一支队伍,旗帜上写着一个“郑”字。

  郑芝龙的“海盗”?

  不,现在是有大明编制的官军。

  叛军连东江军都打不过,更加不是整日飘荡海中郑家军的对手。

  火器不断响起,他们连大炮都有,郑芝龙的军队还配备最先进的佛郎机火枪。

  这没什么奇怪的,大明朝、倭国、朝鲜所有从西方购买的火器,要么是郑芝龙经手的,要么是他发了许可证的船只运来。

  叛军遇到郑家军和东江军,还有岸上山东巡抚率领的军队,这可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他们杀人不眨眼的。

  幸亏还有朝廷派来的人拦着,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这里面,最冤枉的是鲁王,他态度鲜明的表达对皇帝的忠心,结果在兖州的王府中被叛军擒获,然后裹挟着向北挺进。

  要不是对方收手,他已经被当做叛军命丧运河。

  他当即找到主将毛承禄,毛承禄根本不理他。

  幸运的是,山东巡抚李精白在,鲁王才得以表述,自己的王府还被叛军占着。

  毛承禄正嫌打得不过瘾,听说后当即派出两千军队快船直捣兖州,将叛军斩杀,同时没忘了劫掠王府。

  鲁王气晕,叛军劫一次,你们再来一次,有没有王法?

  这边的事情不说,福王世子朱由崧更惨,他的两万水军说没就没了,连个水花都不剩。

  找几位王爷商量,这些人要么和周王一样沉默不语,要么就是反悔了,嚷嚷着本不想造反。

  朱由崧大喝一声,开弓……哪有回头箭?

  “李公公,你说怎么办?”

  李永贞心里苦,这一群王爷都是摆设,就那个周王看着靠谱点,可人家哪怕儿子被治罪,压根没想过要造反。

  这么多家王府,难道连个帅才都没有找到吗?

  没有帅才,有几个将才也行啊!

  其实,他清楚,人才是有的,只是他们选不出来,不愿意委以重任。

  “世子,攻城吧!成则成矣,败亦败矣!我等没有退路,谁都没有!”

  ……

  城里面,隐约能听到围城攻打的叫喊声、哭嚎声。

  朱由检却坐在那里,看着高台上好多人在比武。

  刘文炳照例陪着,觉得台上人打得无聊,转头问:“陛下,叛军攻城比前两日更急了,你不怕他们冲进来抓你?”

  朱由检抖抖手腕,活动下身子骨,回答道:“怕啊!朱由崧疯了,十万大军轮流攻城,一刻都不停歇,昨天东门的城墙坏了一段,好不容易才堵住。今天,南门外攻城最急,墙头上的滚木礌石,连同点火的万人敌,所剩不多。”

  “那陛下觉得,我们能守多久?”

  朱由检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天!

  如果这样的攻势不减,哪怕朱由检调度得当,毕竟是一万多人对付十万,保定城的城墙不够高、不够厚,而且没有护城河,三天后多半会被攻破。

  刘文炳露出匪夷所思的神情,既然蹦跶不了几天,你不赶紧忙守城的事,还在这里看人比武?

  朱由检无所谓的挥挥手,“我们撑不了三天,叛军一天死伤五六千,又能支撑多久?”

  更何况,朱由检不是什么都没干。

  他将调度大权交给袁可立和阎鸣泰,将后勤保障交给孙承宗,将现场指挥交给卢象升和索菲亚,就连陈子龙、金圣叹都已经登城帮忙,他大清早在城墙巡视一圈,这才赶来此处。

  “你以为朕是看人比武解闷吗?非也!”

  高台上原本是两人比武,朱由检要求改成五组共十人同时比武。

  武仁在为皇帝选拔武林高手组成的保定军,他定下连赢五场进入的门槛。

  朱由检改了,连赢三场可以了,别太难为人。

  那些打赢的入队,几天下来只有千余人,距离武仁所说的万人差距甚大。

  那些打输了的,朱由检同样佩服他们的勇气,外面厮杀正炙,咱也不能闲着,当场编队送上城墙,帮着守城去吧!

  朱由检在这里还是有作用的,一个是召集百姓守城,另一个是组建一支敢死队。

  万一叛军入城,轮到“武林高手”施展拳脚。这一千多人的队伍,保护自己出城足够了。

  朱由检不急,他必须坦然坐在这里,才能告诉大家朝廷的决心,从而安抚百姓的情绪。

  只要保定城内不乱,城墙那边还能再守会。

  朱由检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个,他有另外一个更大的忧虑,随着天雄军、秦军、义乌军、东江军一个接一个加入京营的队列,还有他期盼的白杆军、狼兵,以及眼前正在招募的保定军。

  军队是建立起来了,人数可不少,军饷待遇又高。

  新军有了,旧军仍在,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财政负担,大明那点家底子不够花。

  朱由检已经派王在晋和李邦华去蓟州裁军,也不知进展的怎么样。

  如果能顺利打败藩王,全部抄了他们的家,军费应该够支付几年的。

  还有他们的田地,足够安置各地被淘汰的军人。再有各家王府的丫鬟,应该能让军人们多数有个家。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提升大明朝的财政收入,源源不断贡献可观的税收,这才是朱由检最想要的。

  那个人……难道没听懂我的暗示吗?

  就在朱由检胡思乱想的时候,有军卒快马奔来,一边驱赶前面的行人,一边冲朱由检喊:“陛下,有新军情!”

  什么军情?

  自己登上城头看吧!

  朱由检带着刘文炳登上东门的城墙,这里因为前不久被烧过,还是黑乎乎的一片。

  加上最近不停血战,又被鲜血染红了一些,呈现出怪异的暗淡。

  卢象升守在这里,袁可立和孙承宗早已闻讯赶来。

  城门外,他们看到一副惊人的画面。

  叛军攻城正急,他们身后涌来一支队伍。

  有新的军事力量加入战斗,朱由检心中暗惊,莫不是敌人还有援军?

  看数量,估算有三万多人。

  这可完了,原以为叛军顶不住,三天之后是城破,还是叛军不支,未必呢。

  如果他们补充新鲜力量,让前面的军卒稍作歇息,保定城危矣!

  朱由检心存侥幸,莫不是毛承禄的东江军赶到?

  东江军任务不重,他们在皮岛坚守多年,熟悉乘船和海战,对付旱鸭子一般的叛军,几乎十拿九稳。

  按原定计划,这八千人获胜后应该立即向保定靠近。

  可眼前远不止八千人,朱由检不由的心一沉,眼睁睁盯着前方的军队。

  刘文炳问:“陛下,是否冲出去干他一下子,让这些叛军长长记性?”

  不可,无论是天雄军,还是被刘文炳带出的几百缇骑,都是朱由检最后保命的本钱,不能拿到城外赌博。

  这支队伍离得近了,朱由检等人彻底傻眼,他们已经看清旗帜,上面写着“楚”、“襄”、“荆”……

  老天爷啊,楚王、襄王和荆王到了?

  南路的王爷们不是集中兵力进攻安庆,然后试图夺取南京吗?

  不是有袁崇焕和南京兵部在对付他们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怎么会这么快?

  袁可立最先发现蹊跷,非常肯定的说:“这不是藩王的军队。”

  为何呢?从时间上考虑,他们哪怕不在安庆城外集结,哪怕没有袁崇焕和南京兵部的阻拦,估摸着都赶不来。

  从方向来说,这支队伍出现在东边,藩王们莫非走的是水路?

  他们没那么多船,而且走水路要经过杭州、南京附近,不可能完全避开朝廷军队。

  从人数来说,大老远跑来,不可能只有三万余人,数量上对不起来。

  据此,袁可立大胆推断,他们是自己人。

  这支队伍毫不停歇,继续向城墙方向逼近,已经与福王的攻城队伍汇合了。

  就在这时,那些写着“楚”、“襄”、“荆”的旗帜没了,换成“毛”、“郑”、“李”。

  众人惊呼,是毛承禄统帅的东江军、李精白的山东兵,还有郑芝龙在海上的队伍。

  朱由检知道毛承禄会来,李精白被命令增援,为何郑芝龙也来了?

  朱由检给郑芝龙的任务在南路,让他的船队配合袁崇焕对付楚王、襄王、荆州等人。

  可他们的确是来了。

  旗帜更换以后,厮杀声响彻战场,“毛”字大旗和“郑”字大旗突入敌阵,瞬间冲散没有充分准备的叛军。李精白率麾下两万人抄对方后路,似乎一个都不想让跑。

  还等什么呢?

  朱由检当即下令,卢象升率天雄军出击,南门处的索亚菲率守城军队出击。

  袁可立和孙承宗一齐点头,成败在此一举,最好是打垮敌人。

  叛军乱了,连日攻城让他们筋疲力尽,毛承禄等人的出现,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保定城守军杀出,里应外合直冲中军大帐。

  叛军最怕的不是打不过,而是军卒士气没了,在突如其来的暴击之下,他们开始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