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的方术,这才得了正果,游行天下,没有障碍。乾隆三十三年以后,还有人见过他的踪迹。
药王孙思邈在洪洞的传说药王:
我国隋唐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历代皇帝封为药王。在他102年的生涯中,单在洪洞就度过了63个春秋。在槐乡大地,不但保存有药王庙、药王墓碑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今陕西省耀县东南孟家源村),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农历四月二十日。他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超人。7岁开始读书,有“日诵千言,过目成诵”的天才。少年时代,他大病一场。由于家乡缺医少药,使他病魔缠身,久不能愈。这次患病,他痛苦万分,感受颇深,从此决心改学医道,立志治病救人。当时,正是隋朝的鼎盛时期,隋文帝统一了全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为孙思邈专心致志地研究医学、经史和百家学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了隋文帝仁寿元年,孙思邈20岁,风华正茂,医道学成。
孙思邈医术高明,誉满天下。隋文帝召他出任“国子监博士”。孙思邈不慕高官厚禄,假称有病谢绝,拒辞不赴。此后,他继续隐姓埋名,钻研医学,遍游天下,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孙思邈由京兆府北渡黄河,来到洪洞,隐居于洪洞城南的南坂里村,继续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百姓治病。凡是来看病没有钱的病人,他不但不收诊费、药钱,还腾出住房,给远道而来的病人住,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不论是三更半夜,还是天气恶劣,只要有人请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一定赶去救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隋军失利,退至介休。隋将宋金刚帐下有一员名叫尉迟恭的大将,作战英勇异常,在一次战役中,尉迟恭追赶李世民一天一夜,马不停蹄的跑了300多里。李世民途中遇到接应,才将尉迟恭杀退。李世民率军在洪洞南坂一带休整。李世民由于连日劳累,突然吐血不止。众多将士也身负重伤。唐军上下,惶恐不安。孙思邈闻知,入帐求见,自称能治好李世民的病。一剂药下,过了两个时辰,李世民顿觉痊愈。好多将士的伤势,在孙思邈的精心治疗下也很快康复。李世民重振雄风率军北上,一举歼灭隋军的残余部队。
李世民对孙思邈感激万分,并欲封孙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婉言谢绝,说道:“公乃天生圣人,以拯民于水火之中。我的医术,也只是从民之命,济百姓之望,并非自己的功劳。”李世民无奈,在率军北上前,封孙为“安乐真人”。自此,南坂村即改名为南坂安乐村。
孙思邈在洪洞南坂安乐村一带,继续为百姓治病。他的医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并研究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世界上第一个眼科疾病——夜盲症的发现者就是孙思邈,找到治疗方法的还是孙思邈。那时,洪洞东西两山的老百性,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潜心研究发现,患这种病的人都是贫穷家。穷苦百姓,不得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洪洞东西两山的飞禽走兽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同时,在当地也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而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吃五谷杂粮。他仔细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麦麸,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麦麸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都陆续治好了。
孙思邈不仅钻研医术,而且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他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还北上到五台山采药。他每次采药回来,都要亲自将药进行晾晒、加工,有时还亲自试用。孙思邈在山地采集药材过程中,随时随地给老百姓看病治疗,为山区的百姓解疾病痛苦。久住山区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长出一个大瘤子来。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治疗大脖子病呢?他试治了几个病人,果然见效。
一次,一个腿疼的病人前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传统的疗法,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365个xue位之外,再没有别的xue位了吗?他认真仔细地寻找新的xue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都摇头。当孙思邈手指按掐住一个新的部位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疼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xue位,叫做“阿是xue”,又名“天应xue”或“不定xue”。这是孙思邈对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孙思邈来到洪洞地区后,30年来,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他还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分析药性,收集方药,在他70岁时(公元652年),写成《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全书共30卷,232门,方论5300余首,记载了800多种药物的药性及功效。其书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妇科和儿科方面,也有许多独创。
孙思邈在行医道德品质方面,也是一位杰出的典范。他经常教导跟随他学医的徒弟们,做一名医生,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他在编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综述做一名医生,一定要做到“十要”。一要热爱祖国传统的医学;二要对医术钻研,精益求精;三在看病时,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认真诊断,细心治疗,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四要在行医过程中,不为名,不图利;五要在看病时,不要考虑个人得失,不要怕担风险,负责任全力救治病人;六要加强责任感,诊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