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戎祖大寿看得暗暗吃惊,心中有点明悟,皇上的威望在军中是越来越高了
他和茅元仪等将领迎了崇祯皇帝往燧发枪训练场走去时,那些被选拔出来的燧发枪兵已经在那列队等候了。一共也就三排共三十一人而已,这其中,徐文波也在里面。
他原本是马如龙的家丁,被整编进京营后,一开始有点不习惯。等到后来,看着新军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那一次集合坚持到最后的同袍都进了京营,给了他很大的刺激。于是,他力争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做到最好,最终如愿以偿,在选拔燧发枪兵时,他得到了一个名额。
不过,他还是有点纳闷,在他们这些燧发枪兵中,就在他左手边那个矮个,其实就是看着大点的孩子而已,是三排里面多出来的一个。也不知道是哪个勋贵家的,还是说是什么关系户,临时被安插过来练了两天燧发枪,就站这里一起接受皇帝的检阅了。
之前一直有上官在,他不敢言语。此时都去迎接皇帝了,他就忍不住低声问道:“喂,我说你是谁家的孩子,知不知道一会皇上要过来,待会见了记住一定不要慌,别给我们新军丢脸知道么”
听到他说话,那半大小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没答他的话。其他同袍听到,难得训练之余能有这么个解闷的机会,就有人保持着目不斜视,低声说道:“是啊,第一次见皇上吧别吓得尿裤子知道么,呵呵”
听到这话,那半大小子保持着姿势不变,带着一丝不屑回答道:“我上过战场杀过人,去过金銮殿上报过功,你说我会吓尿”
他其实还有一点没说,虽然只是见过一次皇帝,但他却已经和皇上说过很多话,甚至在以前的时候,还怼过皇帝。如今只是奉皇上的旨意,特意过来熟悉下燧发枪而已,又怎么可能因为见到皇上的面而吓尿
光是他说得那些话,就让徐文波和其他燧发枪兵大吃一惊了。他们当中有几个人,其实压根就没上过战场。就说徐文波吧,他是马世龙的家丁,虽然算是精锐了,可真正打仗却是很少,打硬仗就更是没有了。很不巧,他就没杀过人,更不要说上金銮殿去报功了。
“真的假的”有同袍发出了疑问。
不过徐文波却得到了提醒,脑中闪过训练时这个半大孩子的一幕幕,确实不同其他孩子。不管是行为做事,还是军纪言行等方面,都比较特别,有点老兵的味道。之前只是因为他年龄的关系,被忽略了而已。
“我叫徐文波,你叫什么”徐文波立刻释放了善意,想要结交一番。
不过还没等半大孩子有回应,就见远处传来拐角出现了一群人,是诸位上官陪着皇帝过来了。立刻,这些燧发枪兵没人敢再试下说悄悄话,全都昂首挺胸,用最标准地站姿站着。
崇祯皇帝在众将的陪同下,终于到了训练场上,一眼就看到了特别显眼的那半大小子。在见礼之后,不由得笑问道:“定国,在初级武备堂感觉怎么样”
听到皇帝犹如一名长辈问晚辈的学业一样和身边这半大小子说话,徐文波等人在心中顿时吃了一大惊。不用说,这小子说得那些,肯定是真得了
李定国握着稍微比他矮一些的燧发枪,立正着认真回答道:“回陛下,好些东西都是前来没听过的,感觉和以前打仗时候的想法完全不同。”
675 比试
李定国以前是随流贼,后来又在洪承畴身边见识了草原作战,这些战事的特点都是流动性大,骑军的发挥很重要,这和京师初级武备堂这边所教确实有不同。
当然了,大明天南地北,富饶广阔,各种地形都有,比如北方的平原,南方的丛林,西方的山地,东边的水乡等等,可以说,每种地形的作战方式和方法都有差别。
也因此,崇祯皇帝的打算,是在京师初级武备堂模式成熟之后,再择几个地方,也按地域特色成立其他初级武备堂,专门教授各地具有特色的作战方式和方法。
当然了,他知道的一些地域作战特点,主要是通过后世的电影电视网络等一切信息的来源所获悉的那些,他会写出来给这些武备堂做参考,但更多的还是要熟悉当地作战模式的地方军队进行总结。
等初级武备堂多了,成熟了之后,崇祯皇帝要再建立中级武备堂。这个中级武备堂的着眼点就是大区了,就是要教授两种及以上地形的作战,毕竟有些地方的地形复杂,不止是一类而已。学员会从初级武备堂进行选拔,成绩优异,或者部队中战功卓著的才有进一步学习的资格。
等这些都成熟之后,再在京师成立一个高级武备堂。这个高级武备堂,崇祯皇帝当初和祖大寿都有聊过,不过以后这个高级武备堂的校长,则是由崇祯皇帝本人亲自担任,相当于读书人中的进士,都要进行殿试,号称是天子门生。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李定国的话之后,勉励了他几句,便对茅元仪说道:“军器局局长毕卿一会有好东西拿过来,是这燧发枪的改进型号,需要耽搁一点时间。卿先给朕讲讲燧发枪队的训练吧”
茅元仪和边上陪同的祖大寿一听,不由得吃了一惊。燧发枪的改进型号,这是什么难道有更厉害的火枪发明出来了
这么想着,他们有点好奇到时候军器局局长会带来什么样的燧发枪。茅元仪则按下心中好奇,便从亲卫那边拿过一杆燧发枪,一边示范一边给崇祯皇帝禀告他的训练。
其实,崇祯皇帝是审阅过燧发枪的标准训练流程的,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使得这个标准流程能保证是燧发枪使用的最优流程,包括用纸壳的定装弹、三段式射击等等。至于火药的配比、颗粒化这些,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都掌握了的,则是由军器局那边按最优效果严格配比,以前是质控不严格,如今这个会由军器局和新军这边两道检查,并能直接反馈御前,能保证质量的。
“陛下,臣对于这个三段式轮射,按照三组不同的模式分别进行了试验。是燧发枪进行轮换的好,还是燧发枪和兵士一起轮换的好,从初步试验的结果来看,要达到最佳效果,还是后者为佳。”茅元仪在崇祯皇帝的面前侃侃而谈道。
“这主要是我们大明的燧发枪,每支之间都有细微的差别。如果只是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