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小算盘,因此他并没有打算把这事禀告给辽东那边。他的想法,就是把粮食买到了,再等上一等,等到辽东最需要粮食的时候,才把买到的粮食拿出来,如此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光海君一听多尔衮要派英俄尔岱去,顿时知道多尔衮对这事非常的看重,连忙应下,而后就想着去安排船只。
不过还没等他辞别,多尔衮忽然又笑着说道:“我这次领大军过来保护朝鲜,所带军粮不足半个月。如今还需要帮你镇压剿灭乱贼,不管从哪个方面说,军粮方面都需要你们朝鲜方面来提供。否则要是饿了我手下那些人的话,不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光海君一听愣住了,心中不由得叫苦不迭。多尔衮这次带来的军队不少,所需军粮肯定很多,自己去哪里征集这么多的军粮啊
他回过神来,立刻哭丧着脸求道:“贝勒爷,小国实在没有粮食了,您看这样可以不可以,在这半个月内,您快点出兵平定了乱贼。大清战力无敌,那些乱贼肯定不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立刻被多尔衮打断了。只听他有点生气地说道:“你身为一国之君,难道没有听说过兵凶战危,骄兵必败么打仗一事,哪怕对手确实很弱,可要是骄纵大意,那可是要吃败仗的。要是因为太过匆忙的话,万一打了败仗,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光海君又无语了,多尔衮的这话,他没法反驳。虽然他知道大清就算再匆忙,对付那些乱贼肯定是不可能吃败仗的。可人家统帅这样说了,从言语上还真不能说错
那这样一来,听多尔衮的意思,这粮食还必须得提供了一想到这,光海君感觉剩下不多的黑头发都要愁白了。
多尔衮看他那一脸愁容,仿佛死了爹娘一般的神情,忽然又微微一笑道:“我也知道朝鲜没粮,因此这样好了,英俄尔岱这次去倭寇那边,购买粮食所需的银钱,就由你这边付了。怎么样”
“”光海君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到这时才他明白过来,多尔衮从一开始就打了这个主意。可是,他又没法拒绝。
稍微楞了一会后,他才不得不答应下来,辞别而去,不敢再和多尔衮想处。隐隐地,他感觉多尔衮虽然说话做事好像讲规矩,挺讲礼仪的,可却要比多铎还要难应付多了。
光海君一走,多铎带着惊喜地表情从后帐转出来。他自然也知道,如果多尔衮真能做到,空手套白狼,从倭寇那里买到粮食的话,好处会有多少。
多尔衮转头看着他,立刻对他说道:“英俄尔岱做事比较沉稳,且善于和他人打交道,你立刻传令,让他回汉城来。”
英俄尔岱在建虏这边,就是比较善于干外交的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曾多次代表建虏出使,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在建虏这边也是公认比较强的。
多铎自然没有二话,立刻派人去传英俄尔岱了。
与此同时,登莱巡抚卢象升已经领着他的东江军在旅顺港口靠岸。他才一下船,驻守在这边的徐敷奏就立刻迎过来禀告道:“中丞大人,昨天金州那边已经察觉到了旅顺的异样,今天一早甚至还派了探马过来,末将虽然伏击得手,但还是被逃走了一人。”
旅顺这边被明军占领的事情,其实迟早会被建虏发现,卢象升对此,并不怎么生气。只是如今新军还未过来,如果没有了旅顺港口休整的话,就要另外再找一个海岛休整了。
相对海岛来说,自然是旅顺这边休整最好了。也是因为如此,当初毁坏辽东建虏的粮食时,都避开了金州这边,而是从复州登船离开辽东的。
卢象升想了一会,对跟在身边的魏木兰吩咐道:“你禀告皇上,就说本官想在新军过来之前,把金州给打下来。一来可以护住旅顺这边,二来金州应该有一些粮食,可以为我所用看皇上是否同意”
魏木兰听了,立刻答应一声,便去给崇祯皇帝禀告了。
674 精辟之言(第三更)
崇祯皇帝晚些时候才看到魏木兰的信息,对于这事,他还是有点谨慎的,特意让人挂了地图,又通过聊天群问了新军船队的位置,仔细考虑之后,方才同意了卢象升的提议。
并且,他还特意强调道:“一旦战事开始,暴露你们在陆地上的行踪,建虏大举扑过来的话,切记不要硬拼,该撤就撤。记住,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过了一会,魏木兰回复道:“陛下,卢中丞说他早已把陛下教导的这精辟之言谨记在心。这一年来的战事,无不说明此法深得兵法之精要,是辽东战事如今出现转折的最重要法宝”
说完这个之后,魏木兰紧接着又发来一句私聊道:“陛下,这是卢中丞的肺腑之言,奴家能感觉出来。陛下好厉害竟然让卢中丞这么厉害的人都这么佩服”
很显然,这一句是她自己的话。崇祯皇帝听了笑笑,这可是后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由伟人总结出来的,怎么可能不是精辟之言
“有用就成了”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回复道,“如果建虏从沈阳发兵的话,朕应该能提前知晓。但从其他地方调动的话,朕就没法提前预警了,提醒卢中丞,一旦要打的话,做好预警,免得被建虏打个措手不及”
“是,陛下”魏木兰连忙答应一声,便没了声音,应该是给卢象升转达去了。
崇祯皇帝自己则从聊天群中退了出来,今天的日程安排是要去京营一趟。
茅元仪那边从军器局采购的燧发枪,已经选拔出兵卒训练了半个月左右,是去检验下训练结果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临出宫时,又传令让军器局局长毕懋康随驾一起去,如果有问题,也可以让这个当事人知道,看怎么加以改进。
自从新军离京之后,崇祯皇帝可以说是很久没来京营了。这一次过来,让京营兵卒有点久违的感觉。想之前,新军还在这里的时候,皇帝都是隔三差五地过来,简直把这里当宫里一般。可新军一离开,都多久没见到皇帝了
在暗自感慨新军真是皇帝宠儿的同时,他们每个人都份外珍惜这种能有机会在皇帝面前亮相的机会,一个个站得笔直。他们可是记得,之前有一次,皇帝是偷偷躲在暗处观察他们,最终那些军纪好的那些同袍,入选成为了新军中的一员。
没有人说,几乎每个人都是这种想法,京营的军纪,一下比平时好了很多。这让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