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9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枪轮换的话,火药的多少,铅弹的大小,都会对最终的射击效果有影响,而燧发枪和兵士一同轮换的话,由于兵士熟悉自己的燧发枪,事先准备地也都是最合适的装药量和铅弹,因此能从细节上加以保证”

崇祯皇帝在群臣面前,特别是在新军和军器局、兵仗局这些地方,经常有说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茅元仪作为新军总教习,可以说和崇祯皇帝的接触是算多的大臣之一了,他自然也谨遵圣意来做了。

这倒不是拍马屁对于干实事的人来说,自然能明白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做事的真谛。有领导的支持,自然就乐于实践了。

说完这些后,茅元仪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纪效新书中的要求却是不同,须得事先选出铳口规格等尽量一致的火枪编为一队,如此,前排专职射击,而后排专职装填,熟门熟路,熟能生巧,在实战中或者优于目前臣的训练之法”

崇祯皇帝听了,看了看站在面前的三排兵卒,若有所思地问道:“卿的意思是说,目前所采购的燧发枪还不足以让卿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燧发枪,就目前可用的基础上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总结”

“陛下明鉴”茅元仪知道自己不用担心,皇帝就是此道高手来的。

崇祯皇帝听到答复,稍微皱了下眉头点点头。燧发枪的制造,远比火绳枪的时间要长。目前军器局正在尝试流水线作业,却又还未完成整个过程的改进,因此提供不出足够多的燧发枪让茅元仪挑选。

不过这倒不是问题,新军要正式配备燧发枪部队,这得到明年盖州战事结束之后,时间上倒是还比较充足的。还有手工打造,不同工匠间做出来的燧发枪差异比较大这个事情,回头也要让毕懋康去尽量解决才行。

茅元仪接着继续解释他在训练中得到的一些结论,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吩咐道:“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卿要记录下来。”

“微臣明白”茅元仪自己都是写过兵书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用心记录自己实践出来的内容。但皇帝交代了,自然要立刻回应了。

正在这时候,军器局局长毕懋康带着一名家丁匆匆赶来了。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他,特别是茅元仪和祖大寿等将领,更是眼睛睁得贼亮,似乎要从毕懋康那看出花来。

只见毕懋康身后跟着的那名家丁,手中捧着一个长长的木盒,从外形上看,里面应该就是一支燧发枪吧。只是盒子盖着,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皇上说得改进型号究竟威力如何

至于崇祯皇帝,自然知道毕懋康带来的是什么。他等毕懋康见礼完毕之后,便吩咐身后的祖大寿说道:“把卿挑选出来的火绳枪兵带过来,和茅卿的燧发枪兵一起比试吧”

要有可能的话,祖大寿还真不想这么干,这不明摆着给茅元仪做陪衬么不过皇帝下令,他也没办法,只好转身吩咐身后的一名将领去了。

676 要锤子干啥

一声令下,靶子竖起,燧发枪兵和火绳枪兵分别进行实弹演练。而崇祯皇帝等人在在后方安全地带从头到尾地旁观,对两种枪械的各方面都有了个直观的印象。

比较结果其实有点出乎崇祯皇帝的意料,从射击精度上来说,火绳枪要比燧发枪更准。祖大寿的火绳枪兵基本都是九中三,或九中四,个别有九中六的。但茅元仪的燧发枪兵虽然没有人是全都脱靶的,成绩却要比火绳枪兵低一个档次。

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对鸟铳的射击要求:鸟铳一次九发,九中六有赏赐,九中二以及以下的话是要捆打将校当官的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茅元仪的脸色有点不好看。倒是枪械专家毕懋康在,他分析了原因,说燧发枪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的盖,需要采用更强力的击锤簧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因此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也因此,扣扳机时候的力道最终影响了燧发枪的精度。这是枪械决定,倒不好说燧发枪兵训练不好。

这个解释让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也让茅元仪的脸色好看了一点,更让在边上站着的李定国恍然大悟。

燧发枪和火绳枪的每一次比试,双方的负责人,祖大寿和茅元仪两人都会发表各自的观点,而后又有军械专家毕懋康的专业解读,虽然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基本上没有超过他的认知,可对于李定国来说,却是难得珍贵的一课。这让他对于火器的了解,有了一个全面的提高。

全部试验下来后,结论一目了然。燧发枪因为不用担心点燃的火绳会戳到边上队友的火药,因此燧发枪兵能站得更为紧密,而不需要像火绳枪兵一样,互相之间要隔开一米左右。

而这,就是燧发枪最大的优势所在。就算燧发枪比起火绳枪,或者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却足以把那些缺点忽略了。

在场的几位将领都是有过实战经验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以后战争的形态很可能会发生改变。试想一下,一排排紧密的燧发枪兵打出去的铅弹,必然会如同瓢泼大雨般覆盖对手,这样的密集程度,敌人上来就是送死,而火绳枪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了,这只是就火器论而已,真实战场上,自然也不可能就靠燧发枪就能包打天下了。

崇祯皇帝最后给结论道:“很明显,虽然燧发枪和火绳枪相比,只是发火装置做了改进,可优势却是非常明显的。只是目前燧发枪的哑火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毕卿在提高燧发枪产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燧发枪具有哑火率较高,扣下扳机后射击具有延迟性等等的缺点,但密集燧发枪阵却能弥补这个缺点。不过既然有缺点,终归是要改进的。

毕懋康对于燧发枪的最终结论,自然是很欢喜的。军器局的拳头产品,终于得到公认了。对于崇祯皇帝的要求,他自然也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个燧发枪,还有一个优势,崇祯皇帝虽然不知道他们这些人知不知道,但他心中却是明白的。那就是燧发枪手没必要再像新军中的弓箭手,必须要抽调边军中的精锐,才能很快形成战斗力。以后的明军,几乎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燧发枪兵,当然,这个必须要燧发枪的产量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