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1)

远观企业营销 唐文学 2000 汉字|9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络等无形的东西聘请专人。"

冗长的供应链是阻碍企业成长的又一大拦路虎。他说,"中国地域辽阔,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之中,所以在我们的供应链中,产品从制造商到零售商要经历多层环节。工厂将产品出售给当地的小批发商,小批发商将产品交付给其他的小批发商,然后产品到达各地分销商手中。供应链中的各级自然会蚕食掉部分利润,所以当消费者最终买到商品时,其价格已经相当昂贵。我们在参与全球竞争时就不能沿用这种方式。"

缺乏长远愿景

尤尼森营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unisono)的业务拓展经理王旭路(音译)指出,除被欧美接受的现场营销研究外,最佳惯例也是中国新近流行的理念之一。她说,"最佳惯例和零售客户联络在中国仍然是相对较新的事物。"但它们在百事(pepsico)和联合利华(unilever)等全球企业中早已存在。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推广到中国本土企业中去。"

沃顿-中欧教育项目的最后一站是哈拉大西洋城的赌场酒店。哈拉大西洋城业务负责服务战略的副总裁瑞吉。弗里伍德(reggiefullwood)和负责哈拉、巴利(bally)、乐之船(showboat)等赌场市场营销的副总裁杰尼。霍拉德(jennyholaday)与各位学员进行了交谈,并就整合公司文化、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在高度管制的行业向新的海内外市场拓展展开讨论。赌场的母公司哈拉娱乐公司最近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凯撒娱乐公司(caesarsentertainment),收购方式是现金、股票加上承担凯撒的债务。

在此次行程即将结束之际,鲁宾斯坦对一周的活动做了总结,指出学员已经目睹了跨越各行业的各种商业模式,而每种模式都与各个行业所处的不同环境相适应。

为加强学习的收获,学员们围绕共同的主题畅谈各自的感悟。一名管理人员指出,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挖掘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研发、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综合也产生出重要的竞争优势。另一名学员表示,"行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名誉,而企业名誉的提升又会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并推动收入增加。"回忆起参观制『药』公司的时候,一名中国学员指出,在员工中灌输公司的愿景和价值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他说,"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为此做出努力,而该过程也必须成为公司行为中显著可见的组成部分。公司应该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创新。"

鲁宾斯坦说,"美国运通可能是追求创新的最极端的例子。该公司的产品只有一种,那就是信用卡,但它始终坚持重塑自我。战略对企业的意义重大,但如何执行战略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当学员乘坐的汽车沿着大西洋城的公路疾驶时,车窗外五光十『色』的赌场鳞次栉比。来自江铃的学员陈先生透过彩『色』车窗望着外面飞驰而过的汽车说,"我在中国开车的时候,看到路上成百上千的汽车几乎是如出一辙。而在美国的公路上,我还没有看到完全相同的两辆汽车。我想这就是我们此次美国之行学到的精华所在。"

远观企业营销 17 吸引力在哪里,海信为何要九亿天价“狂赌”科龙

对于海信收购科龙,一位家电业人士的评价是一个字:抢。其实认同上述评价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海信在二个月内,即完成了从考察到签定收购协议的复杂过程,实在有失草率,特别是科龙这样的问题公司,"这几乎无异于赌博"。当然,对于海信九亿元的天价,也令诸多家电企业相当不爽。有业内人士称,海信的报价,绝非仅仅是对科龙股权价值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在排挤其它的收购对手。海信这样做是明摆着不给任何人一点染指科龙的机会。

股权价值因人而异

科龙的股权有没有价值?当然有,这一点很多家电企业都承认,毕竟科龙在冰箱、空调产业上的市场占有率有目共睹,其巨大的品牌影响力也相当诱人,但问题是,对于诸多家电业巨头来说,科龙的股权价值不仅仅是所对应的资产,更关键的,是科龙的资产与本企业现有资产的互补『性』有多强、协同『性』有多大、整合潜力有多广。后者对于科龙价值判断的影响很可能较前者更大更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家电企业间对科龙股权价值评判的悬殊。

科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冰箱年产量800万台,空调年产400万台,在国内冰箱业稳居一线品牌,空调方面也仅次于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品牌。作为白『色』家电业龙头企业,科龙电器2004年实现销售额84亿元。

整合科龙这样资产庞大却问题重重的企业,自身实力一定要强。否则不仅科龙振兴无望,很可能还会殃及自身。从目前国内家电企业年销售收入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海尔、第二位是tcl、第三位是海信、第四位是长虹。与这四家相比,其它家电企业的整体实力还略逊一筹。因此,早在科龙陷入困境之时,一位家电业的资深人士就对记者称,国内有实力重组科龙的不会在上述四家企业之外。

但具体到每个企业,却又各不相同。对于海尔而言,本身在冰箱、空调产业上的实力就相当强,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跻身于一线品牌,如果此时收购科龙,固然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其互补『性』却相对较弱,如何在原有已然巨大的生产能力上,继续满足科龙的"胃口",其挑战『性』相当大。此前海尔试图收购美泰,就已经显示出,海尔眼下最关注的,是海外销售网络,收购科龙至少不会是海尔目前最急需的。

对长虹来说,科龙倒是一块好资产。在空调方面,长虹的产品还没有进入一线品牌,其实力还有限。在冰箱上,长虹更几乎是空白。能够通过收购科龙,一举实现在冰箱与空调两大产品上的突破,也是一条快速发展的捷径。但问题是,长虹眼下更重要的,是消除前几年留下的遗留问题,是不是有足够的人员储备与资金储备放手豪赌还值得深思。

对tcl来说也是一样,此前的一系列收购已经有点消化不良,现在如果又一口吞下科龙,不仅风险大,估计连tcl的投资者都不会答应。

对海信来说,就不同了,一方面科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