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1 / 1)

远观企业营销 唐文学 2000 汉字|42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的公司都有的问题:『毛』躁、与国际不接轨。

杨元庆同志说,联想要打入全球500强。怎么做呢?由于在2001年誓师大会的时候,当时联想的pc业务遭到很大压力,他们想如何突围,杨的理念就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突围的方式就是进入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包括互联网、it业务及手机业务。

他为什么要进入这三个领域?他是这样的思维:按照某研究公司指出,中国互联网用户急速上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信息产业部调低了上网费用,大幅度降低上网成本,所以互联网业务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而it服务业,从2000年~2007年,我国的it服务业会从8.4亿美元扩展到270亿美元。手机业务,2001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普及率只有11.2%,与发达国家30%的普及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按照这三个数字看,进入互联网、it服务业、手机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第一流企业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个行业有空间,所以要进入。但这是15年前的思维了。我们看到,联想多元化之后,不但多元化不成,连原来的主营pc业务都受到了影响。

首先,是it服务。联想与华凌开发erp,股价上升,但实际上资本是亏损的。杨元庆说:“it业务未来可能有好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与公司核心业务在业务规律、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有一定差异。”你进入这个领域之前难道不晓得会有这个问题吗?连这点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敢随便进入?

难道联想真的对it业务无能为力吗?2003年全国it业务增长31.5%,而联想是91.8%,明明好于全国,为什么没有做?他讲,2002年it业务收入要达到1.5亿元,2005年要达到全国的15%,可能吗?

下面看互联网业务。2000年,互联网业务做得最好的是新浪,然后是搜狐、网易。2001年联想突然冒出,2002年领先新浪、搜狐、网易,而2003年,突然决定不做了。

2002年,网易、搜狐、新浪都亏,联想也必然要亏,大家都亏,联想撑不住了,它退出了,退出以后,网易、新浪、搜狐都赚钱了。如果联想不退,按照原有基础发展,它也会赚钱。因为两年亏损,它支撑不住了,也就是『毛』躁了,这不是杨元庆的问题,而是中国所有企业家的问题,『毛』『毛』躁躁进入、『毛』『毛』躁躁退出。

单打独斗缺乏系统『性』的思维:错!

比照一下三星。三星的成功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的浮躁与失败。

三星的手机依靠设计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不过,三星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这里,外形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们看到,三星什么都做,从半导体开始做垂直整合,从半导体做到『液』晶显示器、手机、数位电视,是一个垂直整合的系统工程。而索尼没有半导体,诺基亚只做手提电话,其他什么都没有。

这是什么意思?垂直整合。对于it行业而言,垂直整合太重要了。我们找了一些数据,发现了很有趣的事情:诺基亚和索尼的dram都是向三星买的,也就是说,你向它买动态内存,三星的利润就是你的成本,所以你一定比它贵。

同时,我们注意到,三星是个庞大的体系,有很高的内部需求,所以它的半导体很多都是自己买、自己用,达到了50%,而且是逐年上升。这个好处有很多,最大的好处是,内部市场加外部销售,搞了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它必须得大规模生产,这样它就比任何竞争对手都更早达到规模经济,成本大幅度下降。

销售增长率竟然大于成本的增长率,在全世界企业而言,这是匪夷所思的。三星如何做到的?成本控制有效。如果你想和三星竞争,你的成本要比它高30%~40%,怎么可能成功呢?可是这个成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个企业家的领导力。

三星手机还有一个特『色』,创造力、创新极快,所以我在研究,为什么有这么快的创造,而诺基亚没有?三星手机的零配件是由三家公司做的,三星显示制造半导体,三星康宁制造显示屏幕、显示器面板,三星电机制造调音器、相机镜头,三星sdi制造显示晶片,任何的创新都可以在三星手机上整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保障,当你创造了系统工程以后,一切都在运转,运转到最后,你可以席卷全球,超日赶美。

远观企业营销 16 缺乏长远愿景的中国本土企业,放手博弈海外市场

八年前,中国北方的一家制造企业在华盛顿特区附近的马里兰郊区修建了一家工厂,但在为技术人员申请签证时遇到了麻烦。于是该公司向州长寻求帮助,在等待了一年之后,终于有人建议公司找位律师而不是政界人士帮忙。虽然熟练工人最后获得了赴美签证,但工厂却因人力问题而不得不关门大吉。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ceibs)管理学教授梁能上周陪同30名企业管理人员与沃顿教授和九家美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战略探讨。他指出,"在中国,『政府』是掌管大小事务的父母官,所以公司在遇到签证问题时会向州长求助。这些管理人员来美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美国企业的运作方式。"

梁教授说,上述那家企业就是在美国生产和销售羊『毛』衫制品的王子羊『毛』衫公司。"虽然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美国的方式更能节约成本,但为打开市场起见,该公司还是斥资500万美元在马里兰商业园区修建了厂房。厂房设施的前半部是展厅和办公室,后半部则是生产车间。该工厂最后还是关门大吉,究其原因,除签证问题外,还因为有经理卷走客户资料,离开公司自立门户。不幸的是,王子公司对在美国运作企业知之甚少。"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的百分之几,美国企业近年来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制造工厂和经营其他业务。而原先固守本土市场的中国企业现在也开始大举进攻美国和其他市场。北京的联想集团2004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或许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梁教授指出,尽管联想的收购行动获得了成功,多数中国公司对外国市场仍然缺乏了解。譬如,许多公司的定价和营销策略都还处于初级水平。"我们在参观先锋集团时发现他们推行两大理念,一是在全公司进行统一的品牌营销,二是聘请专业的咨询人员,但多数[中国]公司都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还不习惯为沟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