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重振(1 / 1)

荒年囤粮记 王玧 9368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199章 重振

  万众一心来重振

  死去的人已然再不可能归来, 活着的的却要继续生活。

  亲人们生前嬉笑怒骂的鲜活面孔仍在眼前,转眼却只能望见成片的土丘,里头安葬着明明受尽苦难却又坚韧不拔挺立到最后一刻的灵魂。

  东小庄在修整、在重建, 死去的族人留下的痕迹越发少了,一座座坟茔和灵牌成为家人用来缅怀他们的凭证, 亦是他们曾存活于这世间的凭证。

  东小庄和织女镇似乎成为被官府遗忘的孤岛, 水灾已经退去两个月, 官差门方才姗姗来迟。

  里正凑到当差的人跟前:“官爷, 你们可来啦!”

  并非他谄媚, 织女镇近半数人口死在大水里,按理说人死了就该上报官府,将户籍消去才是, 奈何织女镇不久前才元气大伤,周遭比先前还要乱,实在没法子赶去明州城。

  明州城实力到底比乡野雄厚, 如今已经恢复五成的力气, 否则绝无可能有官差来织女镇稽查。

  官爷们也是人, 妻儿老小皆在明州城,自家尚且看顾不过来, 怎能抽出身去衙门当差呢?即使被上头命令着出去办差, 也是先救助明州城里的百姓。

  如今明州城还有旁处抽调而来的兵丁帮着修缮各处,知州大人见城内暂且稳固便派人往明州周遭走几圈巡查一番。

  官府众人心下清楚, 此次受灾势必会使无数□□离子散、流离失所, 他们仅仅能护住城内不出乱子, 倒真不晓得乡野间是何情形。

  当差的人瞧着里正, 问道:“你们此处如何啦?如今余下多少人丁?”

  里正闻言抹了把眼泪, 他的眼泪并非全部作假, 当真是想起了织女镇死去的半数人口。

  想当初织女镇上千口子人,是除明州城外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富庶地界,如今被大水闹得竟只剩下百来口子人。

  听闻里正的回话,官爷也放下往日的官威,安抚道:“如今处处如此,我与弟兄们走了数十个地界儿,东边甚至有只余下几户人的村子,能剩下半数人不孬了,你且知足罢!”

  是呐,官兵们家中同样受了不小的灾,如今见到熟悉的面孔总有种劫后余生的滋味,当真比往日多说了几句掏心窝子话。

  里正忙着看顾织女镇上下,不晓得旁处的情形,他原本还因为织女镇少了那么多人口而焦心,等听官爷说旁处情形更差,原本的糟糕心情居然直接消失不见。

  “那群人如何啦?”领头的官爷抬抬下巴示意,显然在问东小庄。

  里正:“大水退下去后,我担心生乱子,特地去查探过,他们只没了约莫二三十个人,尚算安分守己。”

  官爷果然露出惊讶的神情。

  乡闾的户籍之事多经过他的手,他最最清楚东小庄的情形,按照里正的说法,东小庄竟只没了十之一二的人,实在太过出乎意料。

  “你在前头引路,我等倒要过去看看他们有什么神通。”

  里正并织女镇几个有脸面的人陪同官差们一道过去。

  边走着边把东小庄的情形告诉官差:“听闻他们领头的童生老爷在大水里没了,前几日才将丧仪给整治妥当,眼下应当还没有正经主事人。”

  里正一早就打算跟东小庄结交不假,但在官兵们跟前他必须同东小庄保持距离,否则落在官爷们眼中就会变成他不安分啦。

  乡民们眼中高不可攀的童生老爷在见识过许多达官贵人的官差眼中实在算不得什么,远的不提,单看明州城,就有不知几何的童生秀才在洪水里丧生。

  里正一行人的动静委实不小,早早惊动了住在村头的几户人家,东小庄诸人在长期的相依为命中建立起足够的默契,见状立马跑到后头通风报信去,木槿跟族人们赶过去时,官差们显然才立住脚不久。

  “叫你们的主事人来!”

  宗族血缘社会,宗族的能量绝不可小觑,村落大多有一个或几个起主导作用的宗族。

  当然,这个宗族必然人丁兴旺方可取得主导权,若无意外,族长顺理应当成为所在村落的村长。

  从前王宝兴在东小庄说一不二,等他归西,东小庄竟再没有说上话的人。

  这般说或许不大妥当,东小庄的族老们依旧颇受敬重,然而到底不比王宝兴有威严,以至于东小庄如今显露出没有主心骨的模样。

  众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最后还是王宝根走到了最前头,他面上不显,心下却紧张极了。

  不像王宝兴般有功名在身,王宝根做事周全,可见过的世面着实有限,对于官府里的人打心底存着几分惧意。

  他战战兢兢弯腰作揖。

  官爷看见他的模样倒不意外,与后世不同,在此时的平民百姓当中哪有不惧怕他们的呢?

  站在领头的官爷旁边另一人环顾四周,率先开口:“你们日子倒过得滋润。”

  他看到了周边成排的气派房屋,心中颇受震撼,就连他自家都没有如此气派的房舍,谁成想这群西边逃来的灾民竟有实力将整个村落修整出这般模样呢。

  王宝根额头上出了不少汗,官爷的口气十分微妙,他着实不知该怎么回应。

  不过官爷并未为难他,紧接着开口问:“你们还余下多少人?速速向我报下。”

  底下的人将纸笔掏出来递给领头的官爷,一行人中只他一个识文断字的,因此才能管户籍之事。

  王宝根将各家各户余下的人口报与官爷,官爷在簿子上涂涂画画好一通,王宝根余光见他跟里正差不离,在上头画了好多圈圈叉叉,想必是重新给他们录了户籍罢。

  临了,官爷停笔问:“你们眼下的甲长姓甚名谁?”

  按规矩,他得将各处甲长里正等人记录在册。

  由于交通等原因,官府对县以下的把控极为松散,为治理乡里,实行里甲制度,百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里设置里正、而甲则由甲长治理,东小庄不过十几户人家,他们口中的甲长便是村长。

  王宝根犯难,东小庄众人皆茫然摇头。

  他们压根没有从失去王宝兴的失落里走出来,经历过那么多出生入死的时刻,王宝兴已然成为村长的绝对代名词,从未有人想过他们会称呼王宝兴以外的人为村长。

  因此,在他离开许久仍未见有新的村长。

  如今王氏宗族里辈分最高的要数九爷爷王长寿,数十年前本该他来做王氏族长来着,只是王宝兴识文断字又颇有见识,族长的名号便落在了他的头上。

  王长寿在洪灾里活了下来,兼之王宝兴去世,依照族里的规矩,要么辈分最高的王长寿来做族长、要么与王宝兴同辈中年纪最长的王宝山做。

  王宝山是性子温吞的老好人一个、王长寿虽比王宝山略好些,却照样好不到哪儿去,按他们二人的性子,着实撑不起东小庄。

  王宝根在旁边挠头,官爷已经不耐烦了。

  东小庄众人不约而同看向木槿,他们对木槿的依赖程度仅次于王宝兴,盼着木槿能帮忙拿个主意。

  瞧着东小庄诸人的模样,有个官差没忍住嗤笑出声——

  看见东小庄的气派模样,本以为他们多厉害,原来不过如此,遇见事只想着让个妇人拿主意。

  “瞧你们没出息的样,看个妇人作甚?难不成男人都死光啦?”

  除掉王宝兴,他们只信任木槿,即使被官爷笑话也不曾移开目光。

  “总不能让个妇人做村长吧?”官爷说这句话明显在嘲笑他们。

  说实话,东小庄众人信服木槿不假,然而他们从未产生过哪怕一丁点让木槿接替王宝兴做东小庄村长的的想法,活了几十年还不曾见过女人做村长的!

  崇武最是知道姐姐有多厉害,兼之他年轻气盛,站出来说:“女人怎的不能当村长啦?若没有二伯跟我姐姐领着,哪还有我们活命的机会?”

  此言一出,不光官兵吃惊、连东小庄众人也呆愣在原地。

  崇武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将他们给劈醒了,纵使先前没有女人做村长,可先前同样没有女人能从灾荒里保住几百条性命,放下所有关于男人女人的争论,木槿可不就是除王宝兴外最大的功臣吗,她又怎的不能当族长?

  不知谁率先出声,人群中你一句我一句让周围逐渐变得嘈杂起来。

  “村长就该木槿来当!”

  “五丫头虽然年纪小,但带咱们从西边走过来,若没有她,俺家早就饿死啦,她该当这个村长。”

  “女人咋的啦?能比得上五姑的男人又有几个?俺不管,俺只认五姑!”

  ……

  官兵们实在没有想到几句奚落的话会引发东小庄如此剧烈的情绪、给原本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的人以新的启示,果真是上不得台面的乡巴佬,自己原来还是太高看他们,不过是群被妇人牵着鼻子走的家伙罢了。

  有个人气急败坏地说:“自古以来哪有女人当村长的?你们快报个男丁上来!”

  王宝根说:“官爷,你不晓得五丫头帮了族人们多少忙,若非有她,我们说不准得栽在半路上哩!”

  王宝根将逃荒以来木槿所做的事一一同官爷们提起。

  今日之前,王宝根无数次产生自己做村长的念想,他的年纪、辈分皆不占优势,族长指定当不得,可村长却能争他一争。

  毕竟有资格当族长的唯有九叔跟四哥,他二人都是憨厚老实的性子,着实做不得这个村长,与王宝兴同辈的人里头只王宝根自个儿最有可能,谁成想因为官兵们几句戏言,族人们竟会想到木槿一个妇人身上去。

  王宝根无疑很失落,因此始终不曾说话,待冷静点再想想,木槿在漫长的逃荒之旅中发挥的作用不比王宝兴小,因为她妇人的身份,便被族人们理所应当地排除成为村长的可能,王宝根到底是个明白人,虽说心中仍免不了泛酸,却在冷静下来后照旧帮木槿说话。

  随着王宝根将事情的始末阐述清楚,官兵们终于不再斜着眼看人,他们重新打量起面前这个过分年轻的女人来。

  在他们短短几十年的经历中,实在没见过女人做村长的情形,即使对木槿另眼相看依旧无法打破古往今来的刻板印象拍板让木槿当这个村长。

  在领头的官爷后头那人说:“古往今来哪有妇人管束乡闾的道理,此事不成,不成呐……”

  东小庄的族人们却不肯善罢甘休,按理说老村长死去后便会决定新的人选,就同王长寿变成王氏宗族的族长般在王宝兴安葬之前就商量定了,只有村长的位子迟迟没有归属。

  假如没有王宝兴这个过于完美的前者,决定下个村长是谁并不困难,奈何王宝兴实在太过耀眼,以至于族人们觉得没有人配接替他的位子。

  辈分最大的王长寿拄着拐杖出来,颤巍巍说:“官爷,五丫头她不是寻常妇人,当初俺们带着家资打西边逃过来,一路上又是缺水又是碰见贼人劫掠,都是五丫头帮着出主意,否则断断无法好生从西边出来呐!东小庄几十号男丁,连我自家儿孙都算在里头,哪有比五丫头机灵的?”

  王长寿花白的胡子抖了抖,喘了口气继续劝说:“我当王氏的族长是因年纪大、辈分高,可五丫头要当东小庄的村长,是因为她能带着大伙儿活命、只有她能服众啊……”

  若非木槿女人的身份和人们固有的偏见,早在前几个月王宝兴刚没的时候,她就该成为东小庄的领头羊,好在今日提起尚不算晚。

  此时,二伯娘被族里的妇人搀扶着走到人前:“我家当家的便是原先东小庄的村长,更有功名在身,活着的时候就常赞木槿进退有度、机灵聪敏,若无她在旁边帮衬,想必如今站在此处的要少一半人,何况她男人是秀才老爷,也跟着学了几个字,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了。”

  官兵们诧异道:“她还识文断字?”

  “当然,除了村长外,只有五丫头认字。”有族人骄傲地回答说。

  “过来把你家户帖再给我写一遍。”

  木槿接过旁边人递过来的纸笔,将自家户帖上的信息给填了上去。

  虽说她仍有许多字不会写,但断不会写错自家户帖,木槿很快便写完呈给领头的官爷。

  他接过看了眼,纸上字迹端正,竟无一错字。

  放在衙门里算不得罕见,可识文断字且字迹端正的情况在乡野间实在是件稀奇事,更逞论握笔之人是他们瞧不上的妇人呢,要知晓,很多富户人家的女眷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哩!

  木槿清楚经过几年陆陆续续的练习,她的毛笔字勉强可以称得上端正,至少不是从前奇奇怪怪的模样了,这下应当不会丢人现眼。

  领头的官爷站在原地沉思良久,放眼望去,男女老少数百人将自己围在中间,他们的嘴巴不停地张阖,话里的意思都是让那个名叫木槿的妇人做甲长。

  虽说他从未离开过明州城,却到底做了几十年的小吏,算不得缺乏见识,但这还是头一回见那么多人与官府抗争只是为了让个女人当他们的领头人。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他脑子里闪过无数念头,难免好奇这个神通广大的妇人究竟如何将百来号人收服的,他问:“王氏,你且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过来东小庄前,里正就同他提过嘴王姓占据了东小庄半数人口,加上方才那个老翁的话,官爷很容易就推敲出木槿的姓氏来。

  王宝兴去世后,木槿只顾着悲伤,没有立马想到换村长的事,等王长寿成为新的族长,木槿才开始认真考量谁能成为下一个村长。

  宗族势力从来是乡闾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大多数村落都是人数最多的宗族族长来兼任村长、倘若村里侥幸出了个有功名抑或识字的文曲星,那么他同样可能成为村长。

  再往远了追溯,历史上出过许多杰出的女性,但终究以上层人士居多,能扎根在底层做领头人的女性实在太少太少。

  木槿自打穿越以来就见识过无数针对女性的羞辱与歧视,纵使知晓自己在东小庄拥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然而依旧不敢冒险,她怕贸然提出这个近乎颠覆性的想法后,会让东小庄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木槿对东小庄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甚至早就与王宝兴达成某种共识,假如王宝兴的继任者在大方向上同她发生分歧,东小庄上下一心、经营红火的场面势必很快便会消失不见,她跟王宝兴在过去一年间所做的努力必然会付诸东流。

  种种重压之下,木槿始终无法作出决定。

  同样,将时间回溯到数日以前,她绝对想不到同伴们愿意突破半辈子坚守的观念,选择她来做村长。

  木槿眼中很快便覆上一层薄薄的水雾,她用力眨了眨眼睛勉强将酸涩到无以复加的情绪压制住。

  她向前迈了半步,脊背挺得直直的:“官爷,族人们愿意信我、愿意把将来交到我手里是我的运道和福分,我晓得官爷您的纠结和担心,无非是觉得我不能带东小庄拼出条活路、不能同旁人一样干活做事,然而我与大伙一道出生入死两三年,与亲兄弟姊妹无异,既然他们愿意把重任交到我身上、我亦有余力,就不能推辞,就应当带着族人们拼出条活路出来!”

  除却达官显贵,寻常百姓看见官兵总逃不过畏畏缩缩的模样,王宝根和王长寿虽不至于畏惧,依旧显露出几分怯场,而木槿则全程不卑不亢,委实让人刮目相看,领头的官爷见她如此应对,原本的轻视竟只剩下一两分。

  眼见东小庄众人死活不肯改变主意,兼之木槿说话间极有条理,竟有半数官兵动摇了。

  有人便劝上峰说:“不光同乡乐意举荐她,这个妇人自家也是个有主意的,倒不如成全了他们。”

  倘若木槿是个男人,官爷恐怕立马就应下了,可如果在自己辖下有妇人成了村长,被上头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因此他始终摇摆着不肯拿主意。

  也有人反对:“这个妇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倘若顾念她的好处,往后多照抚一二便是,怎么能违背祖宗之法让她当村长!”

  说话的人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在衙门里做了十几年的事,自认有几分见识,且不提明州城的女人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连乡野之间的妇人也知羞,讲究点的甚至不会同外男多说几句话,倘若真让木槿当了村长,往后少不得同官府并织女镇打交道,如此一来可还了得!

  眼见底下的官兵们已经开始争论,领头的官爷居高临下问里正:“你如何看?”

  他的话无异于把里正架在火上烤。

  如果同意东小庄的提议,将来万一出了乱子,他势必要跟着连坐;若他不同意,则会得罪整个东小庄,里正早就打定主意跟东小庄交好,假如得罪了东小庄,往日下的力气就都白费啦。

  里正眼睛轱辘轱辘转了圈,良久才回应说:“除却他们当初搬过来那几个月我遵官府的吩咐替他们安排了几回外,实在不曾与东小庄打多少交道,与眼前的妇人更是从未来往过,着实不晓得她的品性如何。”

  里正跟个泥鳅差不离,整个人滑不溜秋,看似什么都说了,然而却没几句话有用处。

  官爷不疑有他,别说织女镇,就连明州城都对外来者有着天然的排斥,两波人不打起来就已经谢天谢地,让织女镇主动接近东小庄甚至熟知东小庄里头每个人的品性属实是痴心妄想,想必里正压根不曾与他们有往来才有此言。

  纵使里正好容易想出眼前看似不偏不倚的说法,官爷却不打算放过他,继续追问:“那你乐意王氏变成东小庄的村长吗?”

  里正冷汗都要急出来:“我……我实在不知如何,既然王氏是要做东小庄的村长,还是问过东小庄众人的意思再由官爷们定夺才好。”

  果然是个老油子,从他嘴里竟套不出半句有用的。

  “罢了,待我回去跟老爷们禀告完再下定夺。”

  眼见他态度松动,木槿道:“劳烦官爷们替我多跑一趟。”

  木槿话音落下不久,官爷们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倒是里正步伐略慢些,应当想同东小庄诸人说几句话,可他看了眼喜怒难辨的官爷们,咬咬牙跟了上去。

  假如王宝兴还在,只消自己略微提点几句他就能明白意思,可木槿到底是个妇人,里正着实不晓得该如何同她打交道,最后索性甩甩袖子离开了。

  而余下的众人则把木槿给围了个严实,他们七嘴八舌说着:“五丫头,按俺家的意思,这个村长就得你来当,若你都当不了还有谁能当得?”

  “对,官爷们没再说不准,等过两天就能来消息啦……”

  官差们还有好几个村落没去过,离开东小庄和织女镇后便马不停蹄继续往西边的村落走去。

  回明州城复命时,已经是次日傍晚。

  通判大人亲自接见了他们,他的脸上沟壑纵横,丝绸衣裳也不复往日的光洁:“底下情形如何啦?”

  领头人毕恭毕敬回道:“我等这几日走遍了明州城周遭的村落乡镇,多数都折了半数人马,有的甚至只余下几户人家。只渔王寨跟西边新迁过来的东小庄死的人略少些。”

  通判大人捻了把胡须:“你细细同我道来。”

  领头人说了两个村落的情形,原来渔王寨世代捕鱼为生,他们没有土地,几乎大半时间都在海里、在河流湖泊中捕鱼,男女老少皆熟知水性,家家户户都有船只,几百人的村落,只在大水里没了十几人而已;东小庄同样不简单,他们全须全尾从西边逃难而来,中间不乏旱鸭子,最后居然只没了三十来人,实在太令人出乎意料。

  “奇哉奇哉,他们竟有如此大的本事……”

  通判发出感叹,底下人不清楚通判口中的“他们”究竟指渔王寨还是东小庄,并不敢贸然附和。

  待通判停下话头,他们终于将东小庄的事说与通判听。

  通判比底下人见多识广,就看当下,宫里甚至设了女官,然而不光底下村庄、就连整个明州城算进去,都找不出女人当差的情况。

  “你是说那个东小庄几百号人皆心甘情愿让王氏当甲长?”

  “是,明明剩下那么多男丁在,西边过来的人还是太……没规矩,不过属下特地打听过,王氏从前是个秀才娘子,加上她家中颇有资财,料想从前帮衬过乡邻不少,否则定不会如此得人心。”

  说罢,他将木槿写的户帖双手呈给通判大人:“此帖便是出自王氏之手。”

  通判打开瞧了瞧,字迹算不上有风骨,可许多深宅大院里的女眷尚且不识字,通判夫人就大字不识,嫁给通判后仅学会写自家名姓罢了,王氏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

  底下的小吏见通判大人迟迟不发一言,心下十分忐忑,眼睛盯着地面好似要将自个儿埋进去。

  在众人艰难的等待中,通判大人终于开口:“罢了,王氏也是个有才的,既然东小庄诸人心中愿意,便是她吧。”

  “欸,我明日就过去把您的意思同他们说了。”

  ——

  官爷临走前说让他们等几日,东小庄已经做好等待个把月的准备,毕竟此时官家的人向来高高在上,除却关系到生死,寻常极少把平民百姓的事当紧要之事来办。

  谁成想他们离开第三日就再次来到了东小庄,而且指名道姓要木槿出来说话。

  “我们通判大人体察民情,听闻你们一路来到此处王氏功不可没、兼之大伙皆愿意让她做村长,便准了你们的请求。”

  官爷看向木槿:“王氏,今后你就是东小庄的甲长了,莫要辜负通判大人的厚望!”

  乡里人眼中神圣不已的村长亦或里正,在官府眼中实在无足轻重,寻常不过听从官府的安排协助处理赋税徭役等杂事,即使任命也仅仅是口头而已,并没有专门的文书佐证。

  官爷们今日过来一趟,此事就算成了,木槿正式成为族人们口中的村长和官差口中的“甲长”。

  碍于木槿是个年轻妇人,官差只短短交代了几句话,并未同她深谈。

  而东小庄的乡民们却炸开了锅,他们老实巴交半辈子,头一回在官府面前坚持,何况最后还赌赢了,这让很多人心中五味杂陈。

  譬如九爷爷王长寿就感慨颇多,他对木槿说道:“不说远的,再往前推二十年,谁能想到一个丫头也能当村长哩!”

  他话里话外颇多感慨,难免提到从前的旧事:“想当年你二伯当村长的时候,上头还有几个老一辈的在,但你二伯到底是个读书人、能识文断字,见识比我们这些土里刨食的人强许多,后来更是成了童生老爷,你虽是个女娃子,见识却不比老二差,你心里也别怵,天塌下来还有大伙给你撑腰。”

  王长寿活了几十年,无论自己见识的还是从父辈祖辈口中听说的,从未见有女人成为村长,他如今说出这番话,可谓真心实意让木槿知道族人们都在身后替她撑腰,放心大胆就是。

  木槿鼻头泛酸,赶忙答应着:“九爷爷,你勿忧心,我晓得你们的心意,往后也绝不辜负你们的相信。”

  王长寿欣慰地点头,而后拄起拐杖慢悠悠往家的方向走去。

  发洪水以前,王长寿身子虽不如以前硬朗,但尚未到需要拄拐杖的地步,等洪水来临,他又是泡在水里、又是不分昼夜被风浪吹打,身子骨不比从前,连走道都变得颤颤巍巍,俨然变成这个时代标准的老人模样。

  他晓得自己只有辈分高,在见识上既比不得亡故的王宝兴,也无法跟五丫头比,族人们肯让他当族长,不过看他辈分最高罢了,他不能给大伙添乱。

  而王宝山家则是另外一副情形——

  王宝山跟王李氏仿佛踩在棉花上,总觉得事情太过虚幻,他们的闺女年纪轻轻竟当上了东小庄的村长、还得到了官府的承认。

  当村长不稀奇、女人当村长可是头一回,王宝山呆呆盯着窗户不晓得在想什么,而王李氏的表达要比他直白得多,王李氏自打进门就没止住笑容,同崇文崇武说完又同周氏念叨、等实在没有人听她的话,则抱起懵懂的吉祥如意:“往后你娘就是咱们东小庄的村长啦,就跟你们二外爷①一样,东小庄百来号人都归她管!”

  或许王李氏声响太大,王宝山终于回过神来。

  王宝山心里同样高兴,除却高兴,还有浓浓的欣慰。

  闺女这几年给东小庄办了这么多事,族人们没有辜负她,这说明族人们知恩图报,不提品性本就朴实的人,即使常常被骂丧尽天良的疙瘩娘俩此次都没提半个不字,顶多在大伙围到官差周遭时悄咪咪退到后头躲着。

  王宝山看着王李氏近乎手舞足蹈的模样,压低声音呵斥:“他娘,你收敛着点,这样成何体统!”

  王李氏半点不恼,别以为刚才她没看见老头子拿衣袖悄悄擦脸,夫妻几十年,她还能不晓得他的德性?

  王李氏笑话说:“你呐,就是太端着,闺女当了村长,你指定比我还高兴。”

  “我不跟你犟嘴。”

  王宝山眼见说不过婆娘,只好随意扯了个借口避开,王李氏只管看着笑。

  等到木槿家去,果真被家里人摆出的架势给吓了一跳。

  周氏与王李氏在厨下忙活,她们将家中仅剩的白面拿出擀面条,按照王李氏的意思,应当包顿饺子,碍于没有肉菜做饺子馅才退而求其次;王宝山父子三人皆正襟危坐,偏偏有双胞胎不停捣蛋,生生让他们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氛围消失殆尽,显露出几分滑稽来。

  看到他们如此模样,木槿忍俊不禁,边笑边说:“我又不是当了官,只是做个村长替乡邻们办事而已,咱们真不至于这么欢喜,人家中举的都不会如此。”

  即使来到古代已有四年之久,木槿仍深受现代观念的影响,乡邻族人们的信任使她颇受震撼,接下来断断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专心帮大伙办事才是,压根不曾想到从爹娘到兄弟嫂子皆一副她要当官的做派,实在是……

  “闺女,你莫笑爹娘见识短浅,当了村长这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哩!”

  如果没有灾荒、不曾从西边逃到明州城,他们只会在方圆百里的范围活动,一辈子接触到的最大“官”即为村长,哪能不重视呢?

  听见王李氏的话,木槿心中五味杂陈。

  她说道:“娘,我晓得你替我开心,但你再想想,族人们因信任而冒着得罪官府的风险让我当甲长,但我光顾着高兴、顾着让家里人扬眉吐气不做实事,你说他们会不会寒心?”

  木槿知道,她必须让爹娘摆正位置,否则先从自家开始乱,整个东小庄迟早会逐渐变成一盘散沙。

  王李氏显然将话给听了进去,然而她依旧不松口:“我跟你爹进了家门才开始,在外头……”

  在外头她当着旁人的面始终绷紧脸色,尤其是对着二嫂,更不敢流露出丝毫喜色。

  王李氏与二伯娘暗地里攀比了几十年,如今二伯娘丧夫又丧子,王李氏同她说话都要斟酌字句,生怕引出二嫂的伤心事。

  到底做了几十年的妯娌,二人攀比归攀比,在大是大非面前总归不糊涂,出事之后,若非有王李氏在旁劝解着,二伯娘恐怕更难走出来。

  木槿晓得王李氏没有骗她,干脆借坡下驴:“娘,我没有怨怪你的意思,只是二伯在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从不徇私,我本就比不上二伯,更不能因为族人们的相信肆意妄为。”

  王宝山老两口想到了二哥当初如何全心全意替大伙打算,心下一个激灵。

  他们净因为闺女当了甲长而欢喜甚至略有轻狂之意,居然忘记了二哥当初如何劳心劳力,若非闺女劝告点醒,再有几人捧着夸两句,说不准他们当真要坏事。

  桌上人人沉默不语,王宝山叹了口气:“往后我们定不会轻狂,你也当同你二伯一样尽心替族人们打算,莫要对不住他们。”

  眼见王宝山反过来劝告自己,木槿便晓得他这是转过弯来了,将筷子伸向碗里的面条。

  “娘,你还没说哪里得来的白面呢?”

  木槿记得很清楚,洪灾到来之前家中就没有白面了。

  王李氏笑笑,说:“你二伯母舀了半瓢给我,说让给两个小的解解馋。”

  二伯娘和崇运被救回来时,身子已经极差,加上丈夫跟长子等人的离世,整个人颓丧无比,最初几日连床都下不来,王李氏这个妯娌免不得整日照看她,两个攀比了大半辈子的人竟全然放弃了各自的小算盘。

  “那过几日你把咱家的腌菜给二伯娘带点去,之前……”

  说到此处,木槿生生停下话头。

  水灾到来前不久,王宝兴还说他家腌菜快要见底,让木槿送点过去,只是后头一直下雨接着迎来了洪灾,以至于拖到了现在。

  家里人看木槿的反应,心中明了,竟纷纷擦起了眼泪。

  王李氏把眼角的泪水揩去,笑道:“人老了,眼睛到底比不得从前好用。”

  逃荒那么苦,她都没怎么掉过眼泪,却在洪灾结束后反复哭过那么多回,实在丢人现眼。

  稍稍平复过后,王李氏接过木槿的话茬:“哪用得上你嘱咐,早就把咸菜送过去了。你二伯娘那里有我看顾着,你只管把心放进肚子里去,总不能信不过你亲娘吧?”

  二伯娘如今极少开口说话,面对王李氏几个老妯娌时勉强能开口说两句,至于其余人,大抵只能看见二伯娘呆滞的眼神。

  听见王李氏的保证,木槿终于放心。

  二伯生前替东小庄做了那么多,她总不能在二伯去了以后让他的妻儿受委屈,只是自己忙着与东小庄的年轻人一道重新修葺各处、恢复往日的秩序,难免有看顾不到的地方,唯有拜托王李氏帮些忙。

  按照二伯娘的状态,众人心中都清楚,二伯娘只能听进王李氏与族里几个婶子的话,其余人再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有些伤口,不得不依靠时间去疗愈,用时间将最表层伤疤冲洗干净,几十年后带着阅尽千帆的超脱同儿孙们讲起这段过分惨痛的经历。

  作者有话说:

  ①外爷:即外公

  这本书还有几章就要完结了,本章算是一个过渡章节,完结之后可能会有番外更新,交代每个人的结局。

  感谢在2023-04-07 12:59:58~2023-04-26 23:59: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沈承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林子家的小宝贝 117瓶;ζ?? 49瓶;久久八十一 36瓶;沈承书 32瓶;一朵大呲花 20瓶;甜虾ル 19瓶;48030801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