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清洗
◎防备◎
朱允炆闻之连忙否认道:“不, 不是,姐姐, 我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话无须跟我解释, 你自己想想怎么跟爹说吧。”朱至挥开朱允炆的手,头也不回的迈出门。
“姐姐。”朱允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至却置若罔闻, 就那么一会儿的功夫已然不见人影。
既然事情已经由朱至出面解决, 没有人想再揪着此事不放,朱元璋和马氏那里也不曾听闻, 倒是泰定帝为了这事,确实有意听听朱允炆的解释。
朱允炆没敢在泰定帝面前多作解释, 只是跪于泰定帝面前。
“郭家是什么人家?”泰定帝仅此一问。
“是皇爷爷的义父,对皇奶奶有养育之恩,对爷爷奶奶都有再造之恩。”朱允炆不蠢,若当真蠢得不知内情,泰定帝尚且能够不与他追究。
可是, 一个清楚郭家地位, 明了郭家对大明王朝, 对朱家是需要捧着,端着的状态, 朱允炆依然由着这些事情发生, 才是泰定帝认为朱允炆犯下的最大错误。
“你有什么理由如此伤害一个姑娘?”泰定帝且问。
“儿臣不喜于她。不喜于她缠着儿臣,不喜于她用各种名义出现在儿臣的身边。明明姐姐都已经出面警告过她, 为什么她还一再出现?既然她听不懂拒绝, 儿臣只能用这样的办法, 让她永远消失在儿臣的面前。”朱允炆如实说出他的所有想法, 神色间流露出对于郭琪儿的厌恶, 没有丝毫掩饰。
“只有这一个办法吗?”泰定帝拧紧眉头再问。
朱允炆抬头认真的道:“儿臣已经试过别的办法,可是她听不进,她视儿臣为囊中之物,认定了儿臣一定会因为她的纠缠喜于她。爹,儿臣厌恶于她。”
因为厌恶,因为无法再容忍,朱允炆只能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让郭琪儿再也休想出现在他的面前。
泰定帝久久没有说话,怔怔的望着朱允炆,他在想什么,朱允炆不敢问。
可是,于泰定帝来说,朱允炆这一番作为错在何处?
对于一个不喜欢的人,不管他怎么拒绝,对方就像是听不见,或许也是不在意。用了太多的办法都无法达到自己目的的朱允炆,便只好想出一个永绝后患的法子。站在朱允炆的角度,他的做法有没有错?
“立刻去郭惠太妃处与郭惠太妃赔罪。”泰定帝终是丢出这句话,朱允炆眼中流露出惊恐,“爹。”
“要么去赔罪,要么你就娶了郭家的姑娘。”泰定帝给朱允炆选择的权利,也给了朱允炆希望!
本以为泰定帝让他去赔罪,是想让他娶郭琪儿的朱允炆,得到泰定帝给出的选择,没有犹豫,朱允炆立刻答应道:“儿臣立刻去赔罪。”
话音落下,朱允炆已然第一时间起身,这就退去。
泰定帝看着他的背影,与一旁的百川吩咐道:“仔细查查昨天郭家的人是怎么进的允炆的房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遗漏。”
百川一顿,终是抬头不确定的问上一句,“公主那里也应该查了。是不是问一问公主。”
“你亲自去查,把查到的告诉至儿。”泰定帝不是信不过朱至,而是宫里的好些事,百川比朱至熟悉得多,或许有些事朱至不曾注意到,那对他们却不是一件好事。
百川闻之应下,赶紧去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参与的所有人,全都一一找出来。郭琪儿怎么进的东宫,怎么寻到朱允炆的房间,又怎么把伺候的人全都打发了去,皆一桩一桩的理清楚,末了禀于泰定帝后,泰定帝让他找朱至去。
朱至从百川的嘴里得到一系列的经过,尤其注意到百川提及朱允炆身边的人似乎挺乐意朱允炆和郭琪儿能成好事。
“二皇子的奶娘毕竟是吕府的旧人。”朱至沉默不语,百川莫可奈何的将话说得更清楚明白,就为了让朱至顺着此事查下去。
“为什么是郭家的人?”然而朱至却只问出那么一个问题,对此,百川不答。
问出问题的朱至其实并不是为要一个答案,她自己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
“郭家啊,有多少人觉得,天下该是郭家的天下,只是滁阳王早逝,才让爷爷捡了便宜罢了。”朱至嘟嚷了一句,百川那是有耳朵在,也必须装作自己什么都没有听见。
“可是,这个天下是谁打下的?难道以为天下没有聪明人?没有人看得分明?”朱至悠悠长叹。
最终,朱至起身再去见了朱允炆,朱允炆在看到朱至那一刻,眼中迸发出一阵光芒,却又瞬间消失了。
就如同他在看到朱至那一刻,急于往前冲,可是又好像反应过来不应该再朝前冲去,只好硬生生停下了脚步。
朱至的视线落在一旁的妇人身上。
吕氏当初被休回家中,宫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带回,尤其是伺候朱允炆的人。
常氏也是大度的,这么多年以来从来不动朱允炆身边的人,要添要减,几乎都由朱允炆来决定。
宫里的人,伺候得好与不好,常氏就听朱允炆的反馈。
“你身边的人存了什么心思,你都知道?”朱至不绕弯子,问于朱允炆,朱允炆第一时间看向一旁的妇人,他的乳母。
朱允炆这样的反应,朱至有什么不明白,显然朱允炆很清楚。
“姐姐,我能管好他们的。”朱允炆急于表态,就好像这样一来,他就真的可以管好他身边的人。
“你想护着你的人我都明白,站在你的立场,他们处处为你着想,你心中十分庆幸他们为你着想,为你谋划,这没有什么不对。可是,我们家可不是该由着几个人挑事的人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你不懂?”朱至如此问朱允炆,朱允炆一僵,显然想到这一层。
“人心都是肉做的,谁都一样。你觉得他们为你好,打着为你好的名号能做出什么样的事?到最后,一但挑起父子相争,兄弟相残,他们就真会在意你想不想?”朱至继续追问,等着朱允炆自己说道说道,他是不是非要等到那样的一天时,才会意识到,所谓的为他好,是不是真正的为他好?
“姐姐。”朱允炆唤一声,显然并不希望面对那样的一幕!
朱至冷眼扫过朱允炆道:“你是觉得我在危言耸听吗?”
“不,不是的。”朱允炆哪里会不明白,朱至从来不是那无中生有的人,若不是她觉得有些事应该和朱允炆说清楚,也不会把这些话说得那样难听 !
“对我来说,他们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人,你,才是我的弟弟。无论你的母亲做过什么,我记得你是我的弟弟,也希望你自己能够记住。我本无意让你做出选择,却是他们把你们推向那样的境地,难道这也要怪到我们的头上?”朱至问于朱允炆,朱允炆连忙否认道:“不,不是的姐姐。”
“不是最好。对你,我自问没有半分对不起你。我想带你远离这纷争之内,我想让你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让你知道人生并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父母,却能够选择自己将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无愧于心的男子汉,最不希望的就是你陷入权利的泥泞之中,成为别人的棋子。”朱至对朱允炆是有所期待的,否则她至于费心教导朱允炆吗?
此时此刻,面对朱允炆的作为,朱至道:“可是,你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利用我,利用爹,其实我们最伤心的是你对我们的不信任。难道在你看来,你的喜好是我们所不曾在意的?而当我们在意你的喜好时,你身边的人是否在意你的喜好,我以为你看明白了,也该早早做好选择了。”
对啊,朱至无意让朱允炆娶郭琪儿,因为朱允炆不乐意。
可是朱允炆身边的人却有人希望朱允炆能和郭琪儿在一起,否则就不会让朱允炆如此烦心的时候。
一个尊重朱允炆,一个打着为朱允炆好的旗号,做的却是不管朱允炆心情的事,究竟谁才是真正为朱允炆好,朱允炆依然没有数吗?
“姐姐是真正为我好,我都明白。我这一次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乐意的事,他们强求不来。姐姐,我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请姐姐看在我的面上,放过他们一回。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朱允炆岂会不明白朱至言外之意,因此才会真诚的向朱至恳求,请朱至放过他身边的人最后一回。
朱至扫过那已经抖得跟个筛子一样的妇人,道:“好,你既为他们求情,就许你一回。但允炆,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仅此一次。”
“谢姐姐。”朱允炆发自内心的感激,谢过朱至愿意给他身边的人一次机会。
“再有下次,以宫规处置。”朱至须得有言在先,常氏有好些不方便出面办的事,朱至却是必须一样一样的做到位了。
朱允炆再无异议,应下一声是。
朱至不再多留,起身让朱允炆自己处置他的人吧。
“二皇子,二皇子,老奴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二皇子好。娶了郭家的姑娘,所有曾经红巾军的将领都会看在滁阳王的面子上给您几分薄面的,将来,将来有一天或许对皇子有利。”朱至一走,妇人立刻跪下,激动的冲朱允炆解释,解释她一番良苦用心。
朱允炆眼中尽是冷意,“滁阳王的面子。你以为这天下间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滁阳王?郭惠太妃想让郭家的女儿嫁入宫中,你以为那是为什么?不过就是不想让天下人都忘了郭家。只有皇家中再有他们郭家的姑娘为妃,才能让他们郭家不至于被世人忘得一干二净。天下,早已是朱家的天下,朱家为尊,任何人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没有任何资格和朱家花开并蒂。郭琪儿,那样一个蠢货,你怎么就认为她是我的良配呢?”
其实,朱至确实做到了,她打开了朱允炆的眼界,让朱允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以至于面对郭琪儿时,朱至和泰定帝的反应,与身边人的反应,立刻将彼此的优劣衬托得一清二楚。
朱允炆有时候不是不清楚,朱至也好,朱雄英也罢,就连泰定帝都对他有所防备。但是不管他们再怎么防备,从来他们都没有想过把朱允炆养成一个废物。
会思考,也有见识的朱允炆很清楚,别的人都不用说,单就一个朱至,他永远都斗不过。
而一但他动了相斗相争的心思,第一个出手的人就会是朱至,就像现在。
“我会送你出宫,连同你们。”朱允炆似乎终于下定决心,他不能一直让这些人留在他的身边,打着所谓为他好的旗号,做的却是挑起他们兄弟相争,父子相斗的事。
吕氏留下的人,不管是哪一个,纵然曾经让他所依恋的,都该画上一个句号了。
他的人生,他的未来,更多在于他。
“二皇子,二皇子。”声声叫唤,一群伺候朱允炆多年的人如何也想不到,常氏容得他们到如今,最后容不下他们的竟然成了朱允炆。
“放你们出宫是为留你们一条性命,你们若是执迷不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朱允炆太清楚朱至是个什么样的人,警告一回,大家都聪明的收拾好残局,这件事就此掀过。
然而如果有人犯蠢,以为自己可以趁此机会达到某种目的,朱至看在朱允炆的面子上饶过朱允炆身边的人一回,却也只会是这一回而已。
朱允炆反省自身,他不在意泰定帝,不在意朱雄英和朱至对他的看法吗?
不,他在意的。
那么多年以来,朱允炆很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他能在宫中活得自在,没有一个人敢在他的面前提起吕氏犯下的过错,都是因为泰定帝和朱雄英他们的庇护。
对他,不管是泰定帝或者是朱雄英和朱至,都对他无愧于心。
而如果朱允炆在他们的培养之下,一但变成跟吕家一样图谋诸多,贪得无厌的人,泰定帝会第一个容不得朱允炆。
泰定帝是朱允炆的父亲不假,可他不仅是朱允炆一人的父亲,也是朱雄英的父亲,更是大明的皇帝。
作为一个父亲,并不希望看到儿子相争,第一个先争的人,必为泰定帝所不喜。
可朱雄英地位稳固,从前他不需要容不下一个朱允炆,如今就更不需要。
朱允炆也曾问过自己,他敢跟朱雄英争吗?
扪心自问,朱允炆不敢!
正是因为这份自知,叫朱允炆对于身边的这些人,明了他们所打的主意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把他们赶离。
第一次犯下的错,这些人可以打着为朱允炆好的旗号,朱允炆可以用不知来推辞,但有第二次,第三次,谁能再信他所谓的不知?
连身边的人都管不好,教不好,朱允炆又凭什么让人觉得,他可以值得信任?
“别再哭喊,否则你们该知道自己的下场。”朱允炆下定决心,无意再多言,这就让人准备起来。
再想哭喊的人注意到朱允炆看着他们的眼神透着一阵的寒意,也就明白了,他们再求情也无用的,朱允炆已然做下了决定!
再吵再闹,不过是让他们彼此闹得不愉快,叫朱允炆对他们越发不喜罢了。
朱允炆这边要把宫里自小伺候的人全都放出宫去,理所当然禀到常氏那儿,常氏第一时间看向泰定帝。
泰定帝已然道:“去禀于太子妃。从今往后宫中事务都交给太子妃掌管。”
常氏闻之暗松一口气,泰定帝让常氏抱着朱允炌上来,从常氏怀里接过大胖儿子,狠狠的亲了一口道:“儿女养大了,就让他们帮忙担事。你既盼了那么久把儿媳娶回家,以后宫里的事让她操心。咱们就管好自己的那点事就好。”
“谢陛下。”常氏满心感激的冲泰定帝道谢。
泰定帝伸手抚过常氏额头的青丝道:“谢什么。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太多,我没少操心,你也操心。国家大事没办法,交不出去,我也只能继续费心,宫里的事,你不乐意管,就交给乐意的人管,多好!”
陈亘既然有野心,宫里宫外的事未必不能让她办出花儿来。
泰定帝就不管了,且让常氏自己高兴就是。
“毕竟是伺候允炆久了的人,不会是允炆一时动了气,意气为之吧?”常氏其实也不太乐意管朱允炆的事,但毕竟是伺候朱允炆多年的人,更是吕氏留下的,突然说要把人全打发了,常氏不太确定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泰定帝笑笑道:“允炆如今不小了。”
能想到利用别人达到目的的朱允炆,他早就已经不是不谙世事的孩子。
“他既然提出要把身边的人换了,证明在他心里,他清楚的知道这些人都算是怎么回事。你啊,以前不管,现在也不必管,我们有数。”常氏无意为难朱允炆,泰定帝有数着。至于别的,大可不必常氏考虑,泰定帝有数着。
常氏忧愁道:“昨天晚上的事若是传出去,毕竟关系一个姑娘家的声誉。”
郭惠太妃一来,领着郭琪儿走了,虽然没有立刻把人送出宫,但也表明态度,绝不会再让那么一个姑娘出现在朱允炆面前。
不出现是不出现,并不代表不会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去。
再者,有些事既然是朱允炆身边的人有意闹出来的,他们都明白那是冲的什么。
常氏一提,泰定帝也想起这茬了。
郭家无心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不代表有些人也没这个打算了。
朱允炆身边的人原本的盘算未必不能推行下去。
“无妨,嚼舌根的人杀一儆百就是了。”泰定帝心中警惕,同时也有了准备。
一个个安安分分不说那不该说的话也就算了,若是谁敢乱说话,他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该提的醒常氏提了,泰定帝既觉得无须顾忌,她便不再提。
陈亘那儿饶是已经有了朱雄英的提醒,真正听到百川将泰定帝的意思传达,陈亘问上一句:“这就由我来接管?”
“是。既是陛下的意思,也是皇后娘娘的意思。”百川面带笑容的回了一句,陈亘看向一旁的朱雄英,朱雄英并不觉得意外。
“那就让允炆将名单送过来。”朱雄英如是接过话,哪些人要送出宫,哪些人须得留下,朱允炆自己提出来的,想是他自己最是清楚不过。
百川冲朱雄英露出一抹笑容道:“二皇子是心里有数的,名单早已备好。”
话说着与朱雄英送了上去,朱雄英的视线落在陈亘身上,百川何许人也,立刻明白朱雄英的意思,当即掉转方向递向陈亘。
陈亘连忙双手接过,客气与百川道谢,百川岂敢。
“百川是自小伺候在爹身边的人,也是看着我们长大的人,素日最是护着我们,宫里但凡有人不长眼犯到你的手里,你不好处置的,让百川出面。”朱雄英一番介绍,百川岂敢受下,连忙道:“伺候陛下娘娘,太子公主,奴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太子妃只管吩咐,老奴无敢不从。”
眼里有主子的百川,能得泰定帝他们器重,既因他会办事,也懂得分寸,百川自然得再接再厉,努力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妥帖,叫主子们都无后顾之忧。
“她刚进宫,眼高手低的人不少,我们不方便敲打的人,还得你出面。”百川的客气朱雄英听在耳朵里,还是郑重将陈亘的事托付于百川,既让百川明了他的意思,也表明对百川的信任。
百川岂不明白,立刻应下道:“太子放心。”
朱雄英看了看百川,看得百川一愣,不解于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不想朱雄英道:“听孙医女说你手上的旧疾发作,用了药可好些?”
不想朱雄英竟然连他身体的事都知道了,百川受宠若惊,连忙道:“陛下也是体恤老奴的,让老奴休息了好些天,上了药,如今好多了。谢太子挂念。”
“能吩咐底下人办的事,吩咐他们就是。你伺候在爹身边多年,多照看着我爹就是。辛苦操劳的事让年轻人办。”朱雄英明了百川对泰定帝的意义,就好像他身边的祝娘,既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他愿意给予尊重,让对方过好的人。
“太子放心,老奴会陪着陛下的。”百川应下。
这一大家子虽是天家的人,却不是无情之人,在他们心里,伺候在他们身边的人,尽心尽力的人,他们都会念着,也会愿意给他们多几分体面。
百川那么多年跟在泰定帝面前,知晓朱雄英并非说的客气话,而是真真切切望他也能好。
“好。”朱雄英叮嘱一番,目的达到,自不再留人。
百川退出去后,陈亘看着朱允炆送来的名单,“二弟是要把吕氏的旧人全都送走。”
一看名单便知上头都是何人,包含了谁,可见陈亘是有心人。
朱雄英颔首道:“办成一件事,看清了某些人,确实也该把人送走了。”
陈亘一顿,随后反应过来道:“昨天晚上的事不算郭家的姑娘有意算计?”
“这是东宫,更是由至儿亲自命人看护的东宫,若不是自己人把人放进去,一个小姑娘她怎么知道允炆的房间在哪儿。”朱雄英都不用细问,一听说出事,马上就想到这里头肯定少不了朱允炆什么事。
“那小姑娘如此讨人嫌吗?”陈亘想的是,能让朱允炆不愿意靠近的小姑娘,这是有多么讨人嫌?
“既不喜,哪怕那人喘气都是错。”朱雄英冷洌的道出这一事实。
“太子担心吗?”陈亘没头没尾的问出这句话。
朱雄英昂头挺胸,自信满满的道:“如果这样我就担心了,我也没有资格当这太子。”
狂妄而自信,却又道破了事实。
朱雄英已经稳坐在太子之位上,根本不需要因为朱允炆身边几个居心叵测的人而忧心。就那样几个人的谋算,纵然让他们当真得郭家的支持又怎么样?
郭家若是当真那样的厉害,就不会有朱家得天下的今天。
天下既是朱家的,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只会是。
朱允炆想成为朱雄英的对手,短时间内都不可能。
就算给朱允炆时间,让他去成长,难道谁会觉得成长的人只会是一个朱允炆而已?朱雄英只会站在原地不动?
陈亘想了想道:“伺候的宫人全都换下了,二弟那边添置什么样的人比较合适?”
朱雄英对此只道:“你安排。”
既然泰定帝都把事情交给陈亘管了,也就由陈亘做主。
“是。”陈亘应下,大权所付,这是她的幸运,同样她也须小心。
宫里的人,宫里的事,没有一件是简单的,伺候在朱允炆身边的人,须得心正。当然,他们的来历也得查个清楚。
“还是得麻烦一下百川公公。”陈亘思来想去,宫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想尽快理清楚没有那么容易,那也没有什么,寻心里有门的人来理就是了。
“正是,百川做事,爹一向信得过。”一个百川背后更是泰定帝。虽然当儿子的不该对父亲动太多心思,但为了避免好些麻烦,该提前准备报备的就得提前报备。
陈亘脆声应下,便知道事情该怎么去办了。
不过,这事就算没人闹到朱元璋那儿,不代表朱元璋不清楚。
为这事,朱元璋把泰定帝叫了过去,提醒泰定帝道:“嫡庶有别,咱们家容不得心存他念的人。雄英这个太子当得不错,你不会不满意?”
对此,泰定帝显得有些无奈道:“父皇是明知故问。”
泰定帝什么时候表露过对朱雄英不满意吗?值得朱元璋特意问上这一句。
“那就得让他安分些。要我说就该把人养废了。”朱元璋眼中闪过狠戾,甚是以为不该为了朱允炆的事费心。出了吕家那回事,朱元璋的眼里是再没有朱允炆的,这也是宫里上下都极清楚的一件事。
只是在教儿子的这件事上,朱元璋有自己的方式,泰定帝也有自己的,父子二人明显互不相让。
如今,朱元璋论起此,也是希望泰定帝可以听听他的。
“他既敢出手算计,最该让他尝尝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郭家那个女娃娃既然那么喜欢他,且如那女娃娃所愿,正好也可以让人知道,我们朱家心里一直念着郭家。”站在朱元璋的角度,那是绝对愿意朱允炆娶郭琪儿的,一举两得。
“父皇。儿子就那么几个儿子。”泰定帝无奈,他的儿子少,须得每个都用到实处,舍不得养废儿子的泰定帝,只能费心把儿子教好,教成一个聪明人。
提起儿子多少这个事,朱元璋扫过泰定帝一眼道:“让你多纳几个妃嫔你还不乐意。”
“父皇乐意且多纳几个吧。”泰定帝实在无奈之极,却让朱元璋瞪了一眼,“说的什么话?”
“实话。”泰定帝觉得,朱元璋精力好,且让他闹腾去。想纳多少妃就多少妃,反正马氏也不管。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睛,却又意识到一不小心偏了话头。
“允炆一看就不像我们家的人,倒更像是那什么的人。”朱元璋每每看着朱允炆,就觉得朱允炆如同那些文人一样,心思深得很,最是让人看不穿,猜不透,都是阴着坏的东西。
“父皇。”泰定帝很是心累,朱元璋这么说话像样吗?朱允炆是他的儿子,不像他们老朱家的人像什么人?
朱元璋挥手道:“总之,以后少让他跟文人往来。”
泰定帝很是无奈的道:“父皇放心,我有数。比起担心允炆,我更乐意教好雄英。”
对喽,他们家的未来是朱雄英。只要朱雄英本事学得好,将来这天下任是谁打主意也没门!
泰定帝心里门儿清着,也不管朱元璋怎么说话。
“没错,只要我们雄英是个好的,谁再想出什么馊主意也没有用。但是,你给我把人看好了,明面上斗不过,私底下用什么手段,不可不防。”朱元璋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以己之心度于他人,怎么都觉得有些事值得为之。
对的,朱元璋就是信不过朱允炆,谁让他有那样的一位外祖母。就朱元璋看来,吕氏也不见得就是个好的!
面对有可能损及于朱雄英的人,朱元璋的态度就是如此清楚,防备着,牢牢的看着。
“我是怎么教你的,在这点上,你得学了十成十,绝对不许任何人打着任何理由伤害雄英。那是我们大明的未来,胆敢有损我大明的未来,对这样的人,绝不能容。”朱元璋生怕泰定帝听不进去,尤其叮嘱一番,泰定帝眼中滑过一丝坚定道:“父皇放心,我不会让他们生出争斗之心。”
别的皇帝或许觉得儿子挺多,让他们相争相斗,或许能够选出一个更好的继承人。
于朱元璋看来,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承继天下的人只能是泰定帝。至于泰定帝是不是会比其他儿子差一点,会不会有别的人不合适?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的标儿就是最好的!
到现在轮到泰定帝,泰定帝对朱雄英同样满意无比,并不认为儿子需要争一争,斗一斗才能证明他的本事。
内斗从来都是最伤元气的,泰定帝清楚这一点,从心底里,他是不认可用这样的方式。
“这还差不多。”朱元璋满意于儿子终于有一回愿意听他劝。
泰定帝想了想道:“不过,允炆以后还是跟着至儿吧。”
对于朱元璋要把人放在身边盯着看着的态度,泰定帝不认可。
“你倒是不怕?”朱雄英对大明重要,朱至对大明就不重要了?朱元璋丝毫不想冒险。按他的想法,他巴不得把朱允炆看起来,看得严严实实的,不让他和朱雄英或者朱至有所往来,杜绝他有任何伤害他们的可能。
“比起雄英,我更放心至儿。”泰定帝对儿女相知更多,因而并不觉得朱至有什么值得他担心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泰定帝道:“至儿是什么样的人,父皇不该心里没有数。”
“我是有数,那毕竟是她兄弟,她更得顾着你不是吗?”朱元璋对泰定帝把朱允炆交给朱至这件事其实不怎么认同,横眉竖目,那生怕朱至吃亏的样子,也是没谁了。
“也还好吧。”泰定帝如是接过话,“倘若有一天允炆若是当真有可能危及于雄英,第一个动手的人会是至儿。我重要,但她对允炆也算是倾心相待。如此尚且不能以一心换一心,允炆也是罪有应得。”
朱元璋挑挑眉头,对于泰定帝显得郁闷的心情只道:“你得明白,当了皇帝没有那么容易。咱们就算是为人父,更是天下之父。比起咱们自己那点喜好,天下更重。”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为了天下而不得不痛杀亲子,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