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尤其是对国统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是实行政治领导;其二对抗日根据地军民来说是实行直接的具体领导;其三对国民党顽固派来说则是通过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使其不敢降日而保持在抗日营垒里。正是中国实现了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从而使之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展。有的论者进一步指出:中国的领导不仅表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而且表现在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具体地说第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为中国抗战胜利指明了道路鼓舞了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第二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三起、领导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
2.国民党领导。台湾学者和大6个别学者持此观点。其理由是:第一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合法政府国民党是当时唯一的执政党;第二领导的军队当时一系列作战方针、作战计划及作战命令等均须交国民政府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第三领导人的一些言论也承认蒋介石为抗战的领导者国民党属于领导地位。
3.国共两党各自独立实施领导。持此观点者认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领导一个是的领导一个是国民党的领导他们都在组织上保持了对自己的军队和政权的领导。抗日战争是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的但确实存在着两个领导中心两个指挥系统。国共两党是独立领导着自己的力量合作进行抗日战争的。
4.国共两党分阶段领导。持此观点者指出如果对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关系及其在整个八年抗战中的军事活动加以考察便可现如下事实: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态度是鲜明的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渐取代国民党而成了抗战领导者。因此如讲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应该说在抗战初期是国民党领导;相持阶段到来以后是领导。
5.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持此观点者认为:第一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各自表了自己的纲领其内容有共同之处;第二在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领导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起了主要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起了主要作用。也有人认为抗日战争从政治上说是领导;从组织上说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除上述几种观点外还有人主张不要笼统地提谁领导而应具体分析各方在抗战中的表现和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两个战场即国民政府军队担负作战任务的正面战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担负作战任务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评价也欠客观。近1o年来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变。一批专题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到1938年1o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忻口、淞沪、徐州、武汉等会战都打得非常艰苦、激烈台儿庄一战取得重大胜利。正是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战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丧师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对如何评价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看法不一大致有四种:一种意见认为在这一阶段由于国民党执行消极抗战积极的政策所以它的军队虽然在某些战役中取得了一些小胜但总的情况是节节溃退。“避战”、“逃战”是这时正面战场的特征。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分两阶段来评价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前国民党基本上执行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此时国民党集团动了两次大规模;但国民党军队同时又对日军动了“冬季攻势”并在正面战场抵抗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时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利害参半。太平洋战争爆后的几年国民党集团的指导思想是依靠外援坐等胜利。此时虽在正面战场也有过某些局部战斗并派部队出国作战但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败。所以此时的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第三种意见认为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党军队仍在积极抗日。持此观点者指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前中队在正面战场上进行大小战斗近5oo次占全部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万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3%。可以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前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抗日与都是‘积极’的”。第四种意见不同意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地位日益下降、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的观点。认为:“无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前还是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存在主要战场和次要战场之分。”
抗战期间中民的伤亡数目和财产损失关于抗战期间中民的伤亡数目和财产损失历来说法不一。1947年国民党政府提供的中民伤亡数为12oo多万人财产损失(直接损失)为5oo多亿美元。后经研究考证现这一数字存在着很大的误差。1985年大6学者根据抗战胜利后4o年间现的资料曾指出抗战中中民伤亡数为21oo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