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9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1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捕房、救火会、自来水塔之间各大企业内部纷纷架设专用电报线。由于这些电报线设在租界清廷无可奈何。同治十二年(1873)大北电报公司公然不顾清廷的反对将在吴淞登6的水线接至上海。清廷江海关道员沈秉成于同年(8月19日)向驻沪13国领事出照1《海防档案·电线》第1册第88页。

会抗议这种擅自架设6线的行为但大北公司置之不理。后经多次交涉直至光绪九年(1883)才用3ooo两白银买回这条6线。清廷在与列强交涉中坚持外国只能在中国634设海线6线全部由中国自设的原则从而为中国自办电报创造了条件。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光绪三年(1877)创建于台湾。此前我国爱国官绅、商人已对外国迅展的电报通讯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新闻媒介、实地参观、购买、仿造等手段进行考察、了解积极宣传力主推广。西方列强在中国强行铺设电报线路损害中国电讯主权的强盗行径引起清廷和爱国官绅的警觉。为使国防、外交、外贸及国内工商、交通诸方面尽快利用电报这一先进信息传递手段独立自主的电报业应运而生。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台后船政大臣沈葆桢深感台湾孤悬海面与福建交通阻隔信息传递迟缓奏请设立由福州经厦门到台湾的水6电报线得到清廷批准。后因大北公司乘机强行揽造福州至厦门的电线引起纠纷而中止。光绪元年(1875)丁日昌改任福建巡抚极力倡导兴办电报。二年三月初六日(1876年3月31日)在福州船政学堂附设了我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请丹麦大北公司教习教授1年培养了批4o名电报技术人员。光绪三年丁日昌奏报拟在台湾“先由旗后(今高雄)造至府城(今台南)再由府城造至鸡笼(今基隆)”1的6上电报方案很快得到清廷批准。丁日昌遂将沈葆桢拟修福州至台湾电报器材运至台湾依靠电报学堂学生主持从八月开工至十月完工。由于经费不足只修成从台湾府到旗后一段全长95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置、自主管理的6上电报线。

第二条电报线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于光绪五年(1879)在天津至大沽、北塘炮台间架成全长4o公里。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复丁日昌的信中已明确表示“吾谓百数十年后舍是莫由”1。光绪三年(1877)在台湾架设电报线之际李鸿章开始让天津水雷学堂学生兼习电报并在天津机器东局到其衙署之间试设电报线取得成功。据称:“东局至敝署十六里内试设电线使闽粤学生司其事能用浅俗英语及翻出华文立刻往复通信洵属奇捷。”2光绪五年(1879)正当中俄伊犁交涉紧张、举国备战呼声强烈之际李鸿章在天津鱼雷学堂教习贝德斯协助下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设电报以达天津”而且改用汉字传递电文对“秘密要事另立暗号即经理电线者亦不能知断无漏泄之虑”3使电报通讯更适应中国需要。

台湾特别是天津电报试设成功后李鸿章于光绪六年(188o)上奏清廷以通讯快捷、有利防务为由请准予推广着手筹设沟通南北洋的津沪电报。清廷两天后即予批准。李鸿章旋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担负筹设津沪电报及向全国推广事宜。同时在天津设电报学堂从丹麦聘洋人来华教习电学收报等技术培养自己的电报人才“庶几权自持久不敝”41《洋务运动》第6册第334页。

1李鸿章:《复丁雨生中丞》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一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2。2李鸿章:《复丁雨生中丞》光绪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7。3《洋务运动》第6册第336页。

4《洋务运动》第6册第336页。

电报总局成立后请丹麦大北公司代为购置机器、材料查勘津沪间设线道路于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各设分局。线路南端的上海分局由郑观应任总办。光绪七年四月(1881年5月)架设工程从南北同时动工至当年十一月竣工。十一月初八日(12月28日)津沪间次通报开始营业。全线长3ooo余里用湘平银17.87万多两。开办前李鸿章奏准“先于军饷内酌筹垫办俟办成后仿照轮船招商章程择公正商董招股集资俾令分年缴还本银嗣后即由官督商办听其自取信资以充经费”1。津沪线开通后李鸿章即饬盛宣怀与郑观应、经元善等制定招商章程于光绪八年三月初一日(1882年4月18日)起将电报总局改为官督商办。官督商办的电报总局先缴还官本6万两5年后分年续缴银2万两其余垫款(9万8千余两)从作为“头等官报”应收电报费中6续抵缴。垫款缴清后“头等官报”仍不收费作为商人对政府的“报效”。

继津沪线之后架设的是穗港线。广东商人受到津沪电线的鼓舞遂成立“华合公司”招商集股拟先创办穗港电线成功后再向四周展。当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要求总理衙门允许大东公司由香港设置水线直达广州并在沙面登6。总理衙门函嘱两广总督张树声酌情办理。张树声认为此举既有碍海防又损我主权遂积极支持华合公司设旱线进行抵制。光绪八年(1882)春穗港线自广州动工修至九龙时英商不允许与其水线相接。后几经交涉至光绪九年才由盛宣怀与大东公司达成协议:中国上海吴淞口6线与该公司海线相接;该公司海线与华合的穗港线相接。穗港线的架设迫使英国大东公司放弃在此沿海敷设水线的企图。该线开通后因所收电费有限遂于光绪十年归并电报总局华合公司改组为广州电报分局。

由津沪线向南延伸的另一条南北干线是贯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的沪粤线。光绪八年英、法、德、美各国公使请在上海设立万国电报公司添设由上海至香港所经各口岸海线。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反复函商主张应激励华商、群策群力架设沪粤6线相抗衡“以杜外人觊觎之渐而保中国自主之权”1。盛宣怀等秉承李鸿章的意图自光绪九年春动工至次年全部完工。该线既着眼于军政要地又将沿途盛产丝茶的地区和商业重镇连接起来北起江苏苏州经浙江之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和福建之福宁、福州、兴化、泉州再接广东之潮州、惠州直达广州全线约长56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