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2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句话:“谕奕山等抚绥各国洋务”。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所记也甚简略。咸丰、同治两朝正是清政府全力抵御和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时候王先谦仅从《实录》摘抄谕旨便感到不够了谕旨叙事过略他便大量从《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和《钦定剿平捻匪方略》中选录有关重要战斗情况和情报的奏折。

潘颐福亦据《实录》等辑成《东华续录》但仅得咸丰一朝凡69卷有光绪八年(1882)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本。“潘录”只是摘抄《实录》不若“王录”之兼采他书辑录奏章。“潘录”不如“王录”丰富也不如“王录”流行但“潘录”在某些内容方面(如关于清廷财政的窘迫状况)可以补充“王录”之不足。

朱寿朋纂辑光绪一朝《东华录》22o卷于宣统元年(19o9)由上海集成图书公司铅印出版。初版时亦名《东华续录》因内容只记光绪一朝故人们称之为《光绪朝东华录》。1958年中华书局校点重印即名《光绪朝东华录》。

朱寿朋纂辑此书虽沿用《东华录》的名称而实际上不论是史料来源或编辑方法和以前各家《东华录》都已有所不同。以前各家《东华录》都是主要以《实录》为底本。而《光绪朝东华录》的材料来源约有以下几类:一是具有政府官报性质的《邸抄》和《京报》并且利用了《谕折汇存》、《阁抄汇编》之类的刊物。二是辑录了许多本来并不公开的奏折和廷寄上谕1蒋良骐:《东华录自序》。

1王先谦:《东华录序》。

2《清宣宗实录》卷35o中华书局版第21页。

这些主要来自当时刊印行世的高级官员的奏议专集。三是近代报刊。

《光绪朝东华录》无《实录》为底本也就摆脱了那种以胪列皇帝的活动和谕旨为主的编纂方法的影响而大量采入奏议特别是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的奏议。有些人的奏稿并未结集刊印或虽有结集而未收入者也在《光绪朝东华录》中保存下来。甚至在清故宫档案中找不到的奏折也因朱寿朋的及时采录而被保存下来。例如戊戌变法时期宋伯鲁、杨深秀参劾礼部尚书许应骙阻挠新政许奉旨明白回奏一折就收入《光绪朝东华录》而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则不见。大量采录奏折就比以前各家《东华录》以及《实录》更能反映这一朝史事的面貌和过程。这是《光绪朝东华录》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点。《光绪朝东华录》所收上谕没有《清德宗实录》那么多。但因为朱寿朋辑录上谕另有来源所以也收有不见于《实录》的上谕。但《光绪朝东华录》的日期常有不准确之处使用此书时应予注意。

民国政府公报《政府公报》是中华民国政府刊行的公布法律、命令的机关报。这是继承清朝《邸报》而来的。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公报在其形成中经历了几个段落。1911年秋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曾行《中华民国公报》。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创刊行了《临时政府公报》。同年2月13日清帝退位后袁世凯组织的北京临时政府行《临时公报》。参议院由南京移至北京袁世凯正式组织中华民国政府5月7日起将《临时公报》改名为《政府公报》。

上述《中华民国公报》、《临时政府公报》、《临时公报》和《政府公报》是有关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和民国初期历史的基本资料。按照行政常例政府《公报》是不刊载机密文件的。

《临时政府公报》和《临时公报》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前者又曾刊载于《近代史资料》总25号有删节。《政府公报》藏于各地图书馆台湾有影印本。

军事类(方略)

《方略》是清朝由政府主持编纂刊行的关于用兵打仗的政府官书。从康熙朝起凡大兵事之后为了宣扬皇朝“武功”及皇帝指授方略的“庙谟”亦备尔后用兵借鉴设方略馆纪其始末纂辑成书名曰《方略》或《纪略》。

清朝官修《方略》或《纪略》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关于征服割据势力平定叛乱统一内部和对外用兵巩固边疆的;一类是关于镇压国内各族人民起义的。近代国力衰微对外抗战大都失败无可宣扬此类《方略》无法纂修(另纂《筹办夷务始末》);而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各地各族人民起义后修的几部《方略》或《纪略》则属于后一类型。此类书共有五种均由军机处王大臣奕等等奉敕撰。计有《钦定剿平粤匪方略》42o卷、《钦定剿平捻匪方略》32o卷皆同治十一年(1872)出版;《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32o卷、《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5o卷、《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4o卷皆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版。以上五种均有台湾影印本。其中关于新疆的部分则是平定得到外国支持的阿古柏分裂割据政权的在性质上说是属于上述前一类的。

《方略》或《纪略》沿用《实录》那种以皇帝为中心的方式编纂把皇帝的谕旨和官员的奏报按年月日编排上谕是皇帝出的日期奏折也是皇帝批阅的日期。所不同于《实录》的是没有记事的文字内容完全是上谕和奏折谕折完全是直接关于军事的。和今存谕折原档比较收录的只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每个文件也多有删节。

《方略》的史料价值较高第一每一种《方略》均将此次用兵打仗的上谕奏折集中起来是系统了解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起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近代军事史和战争史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清实录》和《东华录》也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不如《方略》辑录的系统、全面。清朝重要将帅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均有文集行世其中亦有一些这方面的奏折但少谕旨。尚有很多将领没有文集他们的有关奏报则可在《方略》中找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的更为完全的有关谕折档案史料编辑出版以前晚清五种《方略》是研究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近代军事史的必读史料官书。第二《方略》收录的谕折均择要采编奏折多删去通行套语而存其要点。奏折有讳饰虚妄者不少但此类不实的奏报多系关于具体打仗情况的大端则能存真。比如某地失守奏报者是不敢隐瞒的也是隐瞒不了的。第三《方略》按年月日编排谕折日期于干支外并书某日眉目清晰。

《方略》的缺陷是:第一只收直接反映战事的文件此外虽和战争关系密切例如有关筹措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