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3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7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后按一等船每“单位”课7.777两二等船课7.142两三等船课5两求得标准钞额再扣除2o%的特免即为实缴船钞之额3。例如一艘长尺阔尺的船其船钞额是:752475241o77771oo2o1oo′′′-=.112o两。

以上是对外国船只的征钞标准。

粤海关对本国出洋贸易及沿海贸易的船只也征收船钞出洋船只的征钞标准如下1:等级面积(平方丈)每平方丈钞额(两)船钞额(两)

61524o.92141318231o.811118.848972本国出洋船只的船钞额仅占同等外国船只的大约2o%至于其他沿海贸易的船只其钞额更低。

上述货税及船钞两项便是粤海关的正税。

与正税相对而言的便是杂税。杂税主要是由原为各口管关人员私索的各1johnphipps:14o见姚贤镐编《中国近代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2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47。

3h.dianetpanytradingofneta1635—199。1嘉庆《钦定户部则例》卷87页16。

种陋规报出归公而来的。雍正以前关税的奏销中只有正税没有杂税雍正年间清政府整顿财政将原来各级官吏在征税中的种种私索报出归公使之合法化。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养廉银制度使官吏于正俸之外又获得一笔为数更大的合法收入。粤海关是在雍正四年至七年间(1726—1729)广东巡抚杨文乾管关时将各种私索报出归公作为关税收入中的“杂税”向朝廷报解的。杂税的条目繁多而分头、担头、规礼、耗羡等项是其中最主要的条目现将这几个条目的情形略述于下:分头银两又叫“估值”银是对出口货物加征的税项。“其粤海关估值一项系将该商出口货物估计价值按货本一两征收银四分九厘名为分头”1。对货物的估值一般比较稳定不是随市价波动的只有在估价与市价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才稍事调整并且要报经皇帝批准。如乾隆二十五年(176o)由于当时对出口茶叶的估价远低于市价粤海关监督尤拔世奏请“将武夷茶每百斤原估价八两酌改每百斤十三两松萝茶每百斤原估价七两酌改每百斤估价十二两”经皇帝钦准后才施行2。分头银是只对西洋船只的出口货物征收的“至吕宋系近处洋船与本港船一例向来不征分头”3。

担头银简称担银是各关口对往来贸易物品所课征的税项不论是国内贸易或是国外贸易不论是进口或出口一律按担抽税。至于税率则各口不一。“查各口征收担规银色高低不同”4即使是同一关口对不同的货物或往来不同地方的船只的物品其征收的税率也是不同的。通常是每担征银三分上下但有的不足一分有的则过四分5。

规礼银是对进出口商船所征的银两。自设关开征以来收泊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就遭到各种管关人员的多方勒索一艘洋船进出口时要给书役、家人等缴送的陋规名目多达六十八条。杨文乾将之报出归公作为关税收入中的一项称归公规礼银每艘船不分大小一律缴送195o两唯法国船加1oo两苏禄船减1oo两。本国贸易船只也要缴纳规礼银但数额不多“进口归公银十七两五钱九分出口归公银七十三两九钱九分二厘。内江南沙船加收二两”1。

耗羡银两。赋税加征耗银是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税收中的通例粤海关也不例外。粤海关的对外贸易税从征收到熔成银锭到上缴关库均由行商负责。而国内贸易的商税则由监督派人收取海关要将收缴的零碎银两熔成银1《清朝文献通考》卷27。

2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二十五年尤拔世折。

3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四年郝玉麟隆升折。

4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九年策楞折。

5《粤海关志》卷11。

1尤拔世:《粤海关改正归公规例册》页1—8。

锭在熔销中会有一定的损耗。而实际加征的耗银远多于损耗之银这个差额叫耗羡。雍正初年以前粤海关的火耗是加二征收的雍正后期即按加一征收了2。粤海关的火耗主要是按货税额加征的而“粤海关船料向不加耗”3。这是对洋船而言对本国船只船料是仍要加一征税的4。

上述几项是粤海关杂税中的主要项目此外尚有各口书役、家人在稽查往来船只时向各船索取的“饭食舟车银”“挂号银”等名目。杂税在整个税收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几乎与正税相当。

粤海关自设关开征以来其关税额几乎是直线上升的这和对外贸易的展密切相关。省城大关征收的对外贸易税通常占粤海关税总额的7o—8o%特别是乾隆中叶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迅增长这种比例便大为提高。乾隆中叶“粤海关每年收税五十余万两”而大关以外各关所征仅共得“十二、三万”“惟大关税银四十余万全藉洋般出入按则征收”5。因而管关人员经常向朝廷奏报:“粤(海)关每年征收税数向视洋船多寡以定盈绌”1。乾隆末年以后粤海关的年度税收总额经常过一百万两而大关以外各口的税收仍仅十余万两。以道光十一年(1831)和道光十二年为例即可窥知其大体。道光十一年粤海关各口共征税银14618o6两其中省城大关以外各口所征为135ooo余两占总数的9+%而大关一口所征税银达1325ooo余两占总数的91+%2;道光十二年各关共征税银1532933两其中大关以外各关共征税银仅为134ooo两占总数的9+%而大关所征对外贸易税达1398ooo余两占总数的91+%3。这表明了对外贸易税的征收在粤海关税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粤海关税额的不断增长反过来又说明了清代前期对外贸易的展。从《粤海关志》和一史馆关税奏折可以看出洋船进口数与关税征收额的密切关系。

粤海关为清廷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以嘉庆十六、十七年(1811—1812)为例即可见粤海关税收在全国关税中所占的比例。清代户部所属共二十四关嘉庆十六年粤海关的税收额是1165263.1两是其余二十三关税收总额31113oo.7两的37.45%;嘉庆十七年粤海关的税收总额为1347936.8两是其余二十三关税收总额的3131271.5%。再与广东省的地丁、盐课银比较嘉庆十七年广东全省实征地丁银为1o54724.2两较同年粤海关税银少293212.6两而该年广东的盐课银为7o3641.12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元年张廷玉等折。

3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5辑页1o6。

4尤拔世:《粤海关改正归公规例册》页2。

5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四十六年和坤等折。

1军机档录付关税乾隆二十五年李侍尧折。

2军机档录付关税道光十一、十二年中祥折。

3军机档录付关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