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6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奏称穷苦之民甚为艰苦祈令户部核算“如果足用其加派钱粮即应停止为百姓即所以为国家乃培根本而长治久安之要也”。过了两天十六日辅政大臣即以帝名义下谕宣告:“今思各省水旱盗生未获苏息正赋之外复有加征小民困苦朕心殊为不忍若不急停以舒民困必至失所”除顺治十八年已派外康熙元年通行停止。3鳖拜等辅政大臣推行的一项重大德政是实行“更名田”。康熙七年十月“命查故明废藩田房悉行变价照民地征粮”。由于明朝藩王多已死于兵火庄地纷为地主、佃农占有清廷此举无异是以新庄主的身份向占有庄地之人勒取价银反攻倒算故遭到占有、耕种明王庄田者激烈反抗难以实行。鳌拜等便明智地修改了这个规定于康熙八年三月初八日下谕:“今思既以地易价复征额赋重为民累著免其变价撤回所差部员将见在未变价田地交与该督抚给与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以副朕爱养民生之意”。其无人耕种之余田招民开垦1。这就在相当大程度上承认了农民在明末起义中获得的成果。据统计这种“更名田”在直隶、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广等省多达二十余万顷占当时全国耕地总数的二十分之一。

由于鳌拜等努力实行促进经济恢复的措施农业生产有了起色以官府册籍所载丁地赋税而言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底全国人丁为一千九百零八万余丁田地山荡畦地五百二十一万余顷征银二千五百六十余万两米麦豆六百零一万余石盐课银二百七十一万余两过了八年康熙七年十二月底人丁增加了二十八万余丁田地增二十万余顷赋银多了二十余万两赋粮增十四万余石盐课银多五万余两。2在军事方面顺治十八年消灭了南明永历帝政权康熙三年又镇压了坚持在川陕楚交界处多年斗争的大顺农民军余部“夔东十三家军”领李来亨等阵亡或自尽统一了全国。鳌拜等辅政大臣为了减少征战与民休息对台湾南明延平郡王郑经(郑成功之子)政权采取以防为主以攻为辅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方针利用郑氏内部派系矛盾激化的机会大力招劝其部降清仅从顺治十八年九月起到康熙三年十月郑氏之将军、都督、总兵及副、参、游、守、千、把总等官共三千余员来降其军士百姓十余万随同归顺大大削弱了郑氏政权的力量为日后统一台湾创造了有利条件。先3《清圣祖实录》卷5页18、19、2o。

1《清圣祖实录》卷27页9;卷28页15。

2《清世祖实录》卷143页18、19;《清圣祖实录》卷27页25。

前因对付郑氏政权而采取的迁海政策逼迫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沿海居民内迁三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片板不许下海给沿海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鳌拜等辅政大臣逐渐弛禁。康熙四年三月谕允山东青州、登州、莱州等处沿海人民“捕鱼以资民生”八年正月又下旨“尽弛海禁”。

鳌拜等辅政大臣痛恨部分南方士绅抗清反清且其规避赋役之情又十分严重“江南苏州府等处额定钱粮侵欺五十余万之多积至数年之久”故决定清查于顺治十八年三月谕户部:“近观直隶各省钱粮逋欠甚多征比难完率由绅衿藐法抗粮不纳地方官瞻徇情面不尽法征比。嗣后著该督抚责令道府州县各官立行禁饬严加稽查如仍前抗粮从重治罪。”两月以后江宁巡抚朱国治奏:苏、松、常、镇四府及溧阳县“未完钱粮文武绅衿共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名”应照例议处。“得旨:绅衿抗粮殊为可恶该部照定例严加议处。”1江南名士如吴梅村、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彭孙遹皆牵连入案徐元文由日侍清帝赐乘御马的修撰贬降为銮仪卫经历。同年探花叶方霭“适欠折银一厘”亦被革职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士绅同日除名者万有余人”2。这就是有名的江南“奏销案”。

随着辅政时间的推移辅臣之间的矛盾逐渐激烈鳌拜利用索尼老病和遏必隆胆小怕事而攫取了大权主宰朝政排挤、压制与己不和的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康熙五年他借口多尔衮“欲住永平府”将镶黄旗应得之地给与正白旗以坏地换好地使本旗镶黄旗领得田地十分“不堪”现应改正决定圈地调换。正白旗人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汉军镶白旗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汉军镶红旗人保定巡抚王登联因圈地扰民“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上疏力谏;苏克萨哈维护本旗正白旗利益亦持异议。但鳌拜纠合索尼、遏必隆坚持圈地矫诏诛戮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在京畿十几个州县大规模地圈占民地给广大旗民带来严重灾难。

智捕鳌拜四大臣辅政时期工于权术的鳌拜逐渐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把持了朝政。康熙六年(1667)玄烨已经14岁。这一年三月辅政大臣索尼等奏请玄烨亲政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得到了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允准14岁的玄烨宣诏亲政这就是著名的清圣祖康熙皇帝。

尽管玄烨已开始亲政但鳌拜等仍行辅政。自从索尼去世后“班行章1《清圣祖实录》卷2页3;卷3页3。

2陈康祺:《郎潜纪闻》卷4。

奏鳌拜皆列”1手握权柄的鳌拜视年轻的皇帝为傀儡不肯归政。当时鳌拜的政敌苏克萨哈已经锐气大减认为帝既已亲政为免鳌拜陷害准备引退于是上书奏请辞去辅政大臣往守先帝寝陵以使“如线余息得以生存”。鳌拜先制人抓住机会攻击苏克萨哈存蓄异心、欺藐幼主、不愿归政列罪状二十四条上奏皇帝要求杀掉苏克萨哈。玄烨深知鳌拜与苏克萨哈有仇“以核议未当不允所请”。于是一贯专横跋扈的鳌拜为扫除政敌竟“攘臂上前强奏累日”1立足未稳的皇帝被迫下令处绞苏克萨哈鳌拜除掉了自己多年来的政敌、心腹之患。

索尼病死苏克萨哈处绞辅政四大臣剩下鳌拜和遏必隆了。遏必隆与鳌拜同为镶黄旗人且懦弱无能一贯附和鳌拜不敢立异。鳌拜既清除了政敌综揽朝政权倾一时更加专横。他网罗党羽打击异己“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2与从弟穆里玛、大学士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