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足下才气无双从好乱之众踣方氏而有明、越画江守之此勾践之业也’。基笑曰:‘是又一国珍也天命行有常子姑待之!’”4刘基一方面集乡练自保防备方国珍的进犯;另一方面愤写作著郁离子》十卷十八篇以见志。
经画盛世文明之书《郁离子》在刘基隐居青田撰写《郁离子》之际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燃越炽。处于鼎盛状态的北方红巾军挥师三路北伐直逼元大都刘福通则率部攻占汴梁;徐寿辉、陈友谅的南方红巾军在长江中游继续展;活跃于江淮之间的另一1刘基:《吊泰不花元帅赋》《诚意伯文集》卷八。
2张时徹:《诚意伯刘公神道碑》《诚意伯文集》卷。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平定东南》。
2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八中《刘基传》。
3吴晗:《朱元璋传》。
4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八中《刘基传》。
支红巾军主帅郭子兴死后尽归朱元璋统辖朱已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割据长江三角洲的张士诚、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对元朝则时反时降。总之反元起义的烈火燃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元朝的统治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面对这种阶级冲突、民族冲突白热化的局势作为一个胸藏韬略的儒士和一个由“卫元”向“反元”思想转变的英雄刘基需要的是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总结元末弊政的经验教训以为未来新皇朝的建设作准备。而《郁离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即所谓:“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于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为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下。”1刘基的弟子徐一夔解释《郁离子》书名的意蕴时说:“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郁离子》继承了先秦诸子以寓言比喻政事、阐哲理的传统用生动而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了元末错综、尖锐的社会矛盾并展示出作者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所作的种种设计。此后刘基在辅佐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献策均与《郁离子》所述思想一脉相通。正如徐一夔所说:“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1《郁离子》篇《千里马》叙述千里马駃騠只因北方所产便“置之外牧”不被重视《八骏》篇先赞扬穆天子和造父以马之良劣区别对待这样“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但是后来主持者不会识别马之良劣而只是一味地以产地来区别对待以至最后盗贼蜂起时“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显然寓言旨在揭露元朝统治集团推行的以“种族取人”的民族歧视政策不能真正任用人才。接着作者用相当篇幅抨击元朝统治集团的暴戾恣睢与吏治的昏乱。《燕王好乌》、《鵋■好音》篇把那些“蔽王耳目”迎合王意贬黜逆己者“得宠而矜”的人比作群乌、鵋■。在《好禽谏》篇中借卫懿公好鹤为狄人所灭的故事暗指元朝灭亡只是旦夕之事。《宋王偃》篇曲折地反映了元朝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任意征伐。《云梦田》、《芈叔课最》、《治圃》等篇揭露了统治者以“多括为功”、“聚敛无度”的政策。《蜀贾》篇侧重描写当时吏治的昏乱。《贿赂失人心》篇展现元代官吏“求贿”而轻于国是的状态。在《贿亡》、《食鲐》等篇中刘基更将好贿比作毒鱼■鲐将“亡其身以及其家”。他的著名散文《卖柑者说》有力地抨击了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文武官员们揭露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恶本质。
此外刘基在《郁离子》中还用大量的篇幅阐了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郁离子》的最后一篇是《九难》在这里刘基通过“郁离子”(作者自称)与随阳公子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仆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
基于对元末社会动乱根源的认识刘基为未来的统治者开出了“以大德戡大乱”(《井田可复》)的药方。在《灵邱夫人》篇巧妙地借“蜂”喻民生动地申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养民为政事之本善养民者国势熇熇;废怠于此者国势凉凉。刘基认为养民之道“在于宽仁”在《术使》篇1吴从善:《郁离子序》。
1徐一夔:《郁离子序》。
中不仅直接讽刺了“什一之征”的田赋办法而且明白无误地指出:重赋苛敛将逼迫人民“铤而走险”使“狙公卒馁而死”。在《糜虎》篇中刘基更以“虎逐糜糜奔而阚于崖跃焉虎亦跃而从之俱坠而死”的寓言出逼迫过甚将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同归于尽的警告。在《天地之盗》篇中刘基还阐述了一个富于民本主义色彩的思想:统治者应把索取财富的目标指向自然界善于做“天地之盗”。在《井田可复》篇中他提出了“复井田”的主张使人民能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
当然刘基尽管主张以宽仁待民但认为威令亦绝不可废。他指出施威令实际上是施德政因为“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即所谓“刑期于无刑”若一味宽纵“是启侥幸之心而教人犯也”(《郁离子·刑赦》)。这是从宋元“宽纵失天下”而引出的教训。为此刘基坚决反对招安造反的为者因为这实际上是“劝天下作乱”而决不是“敷文德”的表现这种威福并施的统治者刘基称之为“道”:“夫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郁离子·躁人》)因此要因势利导诱使国人走上统治者设计的轨道。
鉴于元朝统治者所用非人、自取败亡的教训刘基对人才的使用极为重视在《鲁班》篇中以修葺住宅为例明确地提出去腐恶、换新材各因其能的建议;并强调指出:“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主张唯才是举排斥一切宗派偏见。在《任己者术穷》篇中他指出:“不任人而专任己于是谋者隐识者避巧者拙廉者匿而圆曲顽鄙之士来矣。”在《琴弦》篇里借乐师师旷之口以大弦为君、小弦为臣作喻批评晋平公抹杀大弦小弦的差别以君王之尊侵夺臣职以致“上下失其统”表达了刘基对理想政治中君臣分工、协作关系的设想。此外刘基还向未来的统治者进言提出了用人之长(《使贪》)、守信于民(《姑苏围》)、纳直言(《韩垣干齐王》)、去讳矜(《自讳自矜》)等建议认为这些都属于圣君明主应当施行的德政。
刘基的这些主张都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