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2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1。也先听从喜宁的建议用议和迎驾之计来试探明军的虚实遭到景帝和于谦的严辞拒绝诡计落空。十三日1《明史》卷十《英宗前纪》。

2《明史》卷一七o《于谦传》。

3《明史》卷一七o《于谦传》。

1《明史》卷一七o《于谦传》。

瓦刺从德胜门展开进攻明军事先已有准备埋设了伏军瓦刺军大败也先之弟“铁元帅”平章孛罗卯那孩也在此战中被火炮击毙。瓦刺军还在西直门和彰义门动了进攻。在西直门明军守将都督孙镗率军迎战城上火炮助战孙镗失利背靠城池拼死力战后有二路援兵适时赶到瓦刺三面受敌被迫退却。在彰义门副都督武兴率兵迎战瓦刺军前锋失败稍退明军阵中有数百骑想要争功跃进出阵扰乱了阵形瓦刺军乘机反攻明军败退武兴中箭死。瓦刺军追至土城遭到当地居民的阻遏随后明援军赶到瓦刺军仓皇退兵。也先攻城五日不下又得到各地援军将赶到北京的消息恐怕腹背受敌退路被断遂焚毁了明朝皇帝的陵寝殿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获得了胜利明皇朝度过了一次严重的危机。

英宗复辟也先进攻北京城失败想要夺取明朝江山的野心受挫而且明朝立了新皇帝手里的王牌——英宗朱祁镇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无奈之下于景泰元年(145o)六月遣使与明朝议和表示愿送回英宗。景帝虑及皇位不保不愿接回英宗在于谦的劝说下最后应允讲和接回太上皇。

八月十五日景帝派侍读商辂率一轿二马将朱祁镇迎回北京进东安门举行授受帝位仪式后即将朱祁镇送进南宫禁锢起来。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重大臣奏请复立英宗之子沂王为皇太子景帝迟迟不允。十二日景帝召石亨至病榻前商议事情石亨见景帝病势沉重遂与同党都督张、太监曹吉祥谋议与其复位东宫还不如请太上皇复位“可得功赏”1。十四日夜石亨等聚集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即徐珵)家里密谋行动计划。十六日夜徐有贞“焚香祝天与家人诀曰:‘事成社稷之利不成门户之祸。归人;不归鬼矣。’”遂与石亨、张

、曹吉祥等会合夜四鼓开长安门纳兵千人直奔南宫。宫门上锁砸不开徐有贞命军士悬巨木撞门毁墙撞开门墙后即扶朱祁镇登辇入东华门至奉天殿升座英宗复辟。此次事件史称“夺门之变”。

英宗复辟的次日便逮捕少保于谦、王文学士陈循、萧镃、商辂等下狱治罪。石亨、徐有贞等诬陷于谦、王文等谋立藩王议罪处斩。徐有贞在英宗面前振振有词地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1功高盖世、爱国忘身的于谦最后却成了宫廷政变的牺牲品。

英宗大封“夺门”有功之臣徐有贞先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预机务后又升任兵部尚书又加封武功伯;石亨被封为忠国公;曹吉祥提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张封为太平侯。

1《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五《南宫复辟》。

1《明史》卷一七o《于谦传》。

徐有贞入阁以后得到英宗的宠信独揽内阁事权。同党石亨、曹吉祥渐生不满两人联合起来离间英宗与徐有贞的关系并暗中使人弹劾徐有贞专擅威权结果才当了六个月阁老的徐有贞被逮下锦衣卫大狱谪戍云南金齿直到天顺四年才被放回原籍苏州。

然而英宗对曹、石两人也心怀不满一是两人劣迹昭著强夺民田、冒功贪赏、纳贿卖官;二是除掉徐有贞后两人依恃兵权专横跋扈使英宗感到难以控制。吏部尚书李贤为英宗出主意让他独断乾纲将权力收归己有。天顺三年(1459)七月英宗召大同镇守石彪(石亨侄子)还京石彪指使千户杨斌入京保奏其留守大同这使英宗更加怀疑石亨叔侄心怀不轨便立即派人将石彪逮捕入狱后又将石亨下锦衣卫狱。次年二月石亨死狱中石彪等被处死。石亨门下冒“夺门”之功得官者四千余人悉被罢黜。看到石亨的结局曹吉祥、曹钦叔侄寝坐难安了。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在天顺五年(1461)七月初二日由曹钦拥兵入朝曹吉祥以禁兵为内应废除英宗。当天夜里都指挥马亮从曹钦处逃出到朝房告曹吉祥谋反情况正在值夜的恭顺侯吴瑾、统率西征军的怀宁伯孙镗急书:“曹钦反”投入长安门宫内立即逮捕曹吉祥。曹钦失去内应进不了宫门在东西长安门纵火焚烧并杀死杀伤了东西朝房的官员孙镗急召西征军二千余人镇压战乱很快被平息曹钦兵败投井死。曹吉祥三天后被凌迟处死。史称这次事件为“曹石之变”。

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病死终年三十八岁。

第二节成化至正德年间的政治宪宗怠政汪直掌西厂天顺八年(1464)十八岁的太子朱见深奉诏即位是为明宪宗诏改翌年为成化元年。

宪宗刚即位就生了都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事。门达在英宗晚年深得宠信而李贤时为内阁辅对门达统率的锦衣卫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1。门达因此衔恨入骨设计构陷李贤事情败露英宗也未处置门达。英宗病重门达蓄意勾结王纶欲除掉李贤。他们的阴谋被朝臣揭宪宗大怒结果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并“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2。而与此同时李贤则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宪宗十分倚重李贤李贤也“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1。但李贤辅政不久即于成化二年冬卒。

成化二年(1466)宪宗平反了于谦的冤狱。次年二月受于谦案牵连被贬逐的官员商辂被召回“命以故官入阁”。商辂上疏辞官宪宗挽留说:“先帝已知卿枉其勿辞。”2其时为宪宗所倚重的阁臣还有孜孜奉国数十年、“持正存大体”的彭时。彭时在成化七年上疏劝诫宪宗不要迷惑佛事浪费钱财;针对宪宗时形成的传奉官制度提出“传旨专委司礼监毋令他人以防诈伪”;针对宪宗荒疏朝政的情况提出要“延见大臣议政事”3。彭时的上疏都是切中时弊的然而荒怠的宪宗已听不进忠言。

宪宗不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史称:“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戚贵畹上下壅隔。”4宪宗宠幸万贵妃进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