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3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间妥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实际是他一意改变叔侄相继的先约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私心。延祐二年十一月仁宗迭经犹疑之后终于下决心采取行动遂封武宗长子和世■为周王;次年三月又置周王常侍府命随周王道经陕西、四川之云南就藩。和世■到陛前入辞赖伯铁木儿向仁宗力谏方得“留燕饯而后行。道途委积百尔所须皆为之豫备”3。和世■行至陕西遂利用关中驻军动兵变分军攻潼关、河中府。已而以内部不和退兵;1《元史》卷二o五《铁木迭儿传》;卷一七五《李孟传》。皇庆二年正月铁木迭儿从中书去职据黄溍《伯帖木儿家传》是传主向太后叩头力陈的结果。见《黄金华集》卷四三。2苏天爵:《高昉神道碑》《滋溪文稿》卷十一;许有壬:《庆云赋》《至正集》卷一。3黄溍:《伯帖木儿家传》《黄金华集》卷四三o。

和世■“盘桓屯难草行露宿”狼狈西奔到金山投靠察合台后王1。在遣周王出京的同年年底仁宗便迫不及待地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并于次年闰正月诏告天下。汉文记载都将仁宗胁迫和世■离京就藩、改立己子为皇太子的行为归咎于答己集团或云“兴圣诸臣定谋禁中”或云“丞相铁木迭而欲固位取宠乃议立英宗(按即仁宗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无论如何仁宗改储的意图亟须母后的赞同而且事实上也获得了答己太后这一方的支持。他为此不可能不付出某些代价。差不多与此同时在河南、江南等地实施的“经理法”由于蔡五九起事而宣告失败。这一挫折也促使他在政治上趋于消极转而向后党妥协。

延祐经理本来是仁宗推行改革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是要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来甄别隐占考较田粮。延祐元年冬遣张驴等人分道经理江浙、江西、河南三省田粮“诏江南东、西道及浙西道民先自实土田”2。由于当时各地吏治“郡县并缘以厉民”因此“经理考核多失其实”3。奉行过当的结果“自实土田”演变为括田的暴政有些地方甚至撤毁民庐“夷墓扬骨”以虚张顷亩。延祐经理的惨烈于“赣为甚宁都又甚”4。二年四月蔡五九在宁都州起兵反元进围州城烧四关转攻福建;至九月方在江浙、江西两省元军合剿下失败。由于怨言腾沸仁宗被迫下诏凡在三省经理中查出的漏隐田土免征租税三年。五年又下诏罢河南新括民田依旧例输税。江西部分地区后来亦因民众反抗而免征新税。尽管这次经理所确定的土田亩积在很多地方还是被登入籍册作为后来的征税依据但延祐经理在当时人们印象中仍是仁宗在位期间的一项重大劣政。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元仁宗即位之初那种一新政治的锐气到延祐二、三年间逐渐悄然退失。他本是一个好酒之徒1又颇为迷信2。这时他的个性更在内心矛盾的浸逼下变得乖戾多疑。哈剌乞台氏人回会“尝朝仁宗皇帝别殿。见近臣疾[趋?]出公徐入玉色殊不怡。左右无一存者公退拱立。上默然以手命公辟户。久之复手命阖户。又久之命公取某物敬奉以前。公出左右入。翌日平章萧拜住入朝。上若曰:‘朕端居深念忧形于色左右望走。然回会色不变。彼望走者皆内愧于心者也。回会自信1许有壬:《晋宁忠襄王碑序》《至正集》卷三四。

2李存:《送李总管序》《俟庵集》卷十六。

3危素:《余姚州经界图记》《危太朴文续集》卷一;黄溍:《倪渊墓志铭》《黄金华集》卷三二。4刘岳申:《孙正臣墓志铭》《申斋集》卷九。

1仁宗在东宫为皇太子时萧■曾上《酒诰》。“盖当时近习多侍上燕饮故公以是训陈之”。见苏天爵:《萧■墓志铭》《滋溪文稿》卷八。

2“延祐间都城有禁不许倒提鸡犯者有罪。盖因仁皇之乙酉景命也”。按仁宗生于酉年属鸡故有是禁。见杨瑀:《山居新话》。

无愧朕亦信之。’”3仁宗对近臣的猜忌或不实但他所谓“端居深念忧形于色”确实是自内心的自言。在这种心态下原先颁定的一些措施甚至有收回的。延祐四年六月敕诸王、驸马、功臣分地仍旧制自辟达鲁花赤。诸王的滥封滥赏又逐渐开始。延祐五年礼部奉旨铸三公等印竟达二十六颗。早在延祐三年编定的制诏格例汇集延宕多年不克颁行也反映了仁宗后期政府工作效能的疲软。

在帝后矛盾缓和的同时省台冲突又显得激烈起来。延祐四年六月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以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为参劾中书省右丞相铁木迭儿受上都民张弼贿赂六万贯强使上都留守贺胜释其殴人至死罪行并盗视国史、占夺晋王田产、受伊利汗合儿班答使人钞十四万贯等事。仁宗闻奏震怒于宫廷“击碎太师印散诸左右”1。铁木迭儿惧走匿太后近侍家中有司无法捕拿。仁宗为此不乐者数日。此案最后以铁木迭儿罢相了结。但是铁木迭儿居家未逾年又起为太子太师。可见最高统治层内部一旦互相妥协以台臣为代表的朝廷舆情即使再有声势亦不能真正匡救时弊。仁宗晚年倦于政事关心硕德八剌的顺利继统甚乎其他一切。早在仁宗即位之初已为硕德八剌置四宿卫。延祐六年六月以至大年间隶于仁宗的东宫卫军左卫率府(后改中翊府又改御临亲军、羽林亲军)万人隶皇太子硕德八剌。甫逾月又以由者连怯耶儿(译言黄羊川)万户府等军人组编的右卫率府(延祐五年建)隶东宫。八月、十月复以授皇太子玉册、郊祀诏天下。应是在此前后仁宗甚至向近臣放出空气说:“朕闻前代皆有太上皇之号。今皇太子且长可居大位。朕欲为太上皇与若等游观西山以终天年不亦善乎!”2这些异乎寻常的举动表明仁宗迫切地希望硕德八剌能平稳地继承帝位甚至想在自己生前就看到这一天。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死年三十六岁。硕德八剌在皇祖母答己的扶持下继承皇位。少年气盛的英宗在太皇太后和她的幸臣铁木迭儿死后力图一伸平生抱负厉行新政终因果于刑戮使朝内外保守势力普遍产生怨惧心理遂招致权臣弑宫的历史悲剧。

第二节至治新政和南坡之变至治新政元英宗自出生以后便一直在他父亲仁宗的身边长大。他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