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没空收拾庶子。

  倒是让赵仁河躲过一劫。

  且赵仁河回到府城,用王爷祖父赏赐的钱财,又在平安巷里买了个宅院,给丁大力他们居住:“日后或许有同窗需要应酬,我们就在这里安排,平时私塾那边也要去听课。”

  八百两买了这里的宅院,赵仁河又给每个人准备了二百两银子,以及上千枚的铜钱:“日后不用再当我的下人了,大家都是同门。”

  “可我们依然感激三爷。”宋大千抱了抱拳头:“若非三爷,我们没有今日。”

  “说得对。”丁大力憨厚一笑,挠头道:“还没给三爷干点子什么,这就一直吃您的,住您的,还要您供着读书科举。”

  说起来,大家欠着三爷的太多了。

185有眼无珠赵希伊

  185有眼无珠赵希伊

  就连喜枫她们一群女孩子,都趁着这次回了一趟新手村,那里的人也都认了个全。

  以后她们就是有家的人了。

  各个欢喜非常,回来之后,恨不得掏心掏肝的为赵仁河效死命。

  可赵仁河并不需要她们为自己拼命啊!

  “小伙伴们,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这里只是我们的起点而已。”赵仁河趁机灌了大家伙儿一顿心灵鸡汤。

  说的一群小伙子们热血沸腾了。

  唯有喜枫她们女孩子不高兴:“我们就只能困在后院虚度年华了。”

  “不可能。”赵仁河道:“将来妇女能顶半边天。”

  说的十几个女孩子目瞪口呆:“什么?”

  “横竖将来你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我可不想女子就知道在后院宅斗。”赵仁河瘪嘴。

  他辛辛苦苦这么努力,是要给自己培养几个机要秘书的,不是等她们大了之后就嫁人生子,然后当一只锅台后的蚂蚁,就围着那一亩三分地转悠。

  等激动过了,孙应嘉也来了:“你这院子里重新买些个下人来伺候吧,丫鬟还好,男仆不成。”

  “不用了,我也用不到那么多人,日后就说丁大力他们给我去管理铺子了。”赵仁河道:“他们从小也不起眼儿,大了之后,换一身装束也没人认识他们。”

  为奴为婢的经历,也就没人知道,更不会有人提起。

  “你父亲不认得他们吗?”孙应嘉吃惊不小。

  “师爷爷,你知道的,平南王府多少下人?成千上万,家生子还是土生土长的呢,都认不过来,何况是他们这样外面买来的?”赵仁河乐了:“师爷爷要是不信的话,下次等我那父亲来了,我只是说宋大千他们是我的同窗好友,他肯定认不出来!”

  孙应嘉还不信:“那我们打个赌。”

  “好啊!”赵仁河点头:“如果我输了,师爷爷想要个什么赌注?”

  “给我再写两个话本!”孙应嘉的要求很简单:“如果我输了呢?”

  赵仁河想了想:“那您老给我们唱个小曲儿?”

  孙应嘉脸一僵:“我不会。”

  “唱歌都不会?”赵仁河瞪大了眼睛:“我以为您老无所不能呢。”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真不会唱歌啊?”

  “真不会!”孙应嘉抿嘴。

  “那要不,我们给您唱歌?”赵仁河一看这家伙有要爆发的趋势,立刻改口:“您看行么?”

  “唱的不好,耳朵难受。”

  “唱的肯定好。”赵仁河凑了过去:“而且我们要当举人的话,不得有一技之长吗?君子六艺之一。”

  “君子六艺里头没有唱小曲。”孙应嘉斜着眼睛看了看他们一群小子:“要不带你们去青楼楚馆一趟?”

  “那有什么好看的?里头的粉头长得恐怕都不如我们家的三等丫鬟好看,不去!”赵仁河却立刻否决了这个提议:“要不带我们出去游玩一下?”

  “对啊,游玩一下嘛!”

  “去哪儿啊?总不能是平南王府吧?那里也不让游玩啊?”

  “要不去观音阁?去年去过一次的。”

  “太高了些,我想带着姑娘们一起去。”

  “那就只剩下前头的浪潮湾了,那里景色不错。”

  “我觉得黄花湾那里也不错啊!”

  “带你们去绿叶湖那里好了,那里的鱼不错。”最后,孙应嘉答应他们,要是他输了,就带全体成员,去绿叶湖那里垂钓,吃鱼:“那里还有我一个庄子,僻静了点,但是吃喝不愁。”

  “好耶!”一群小子欢唿了一声,各个一副胜利在望的样子。

  果然,不几日之后,赵仁河就迎来了他的渣爹,赵希伊。

  他们是提前得到了消息的,海夫人的手,终于神出了后院,在前院有了那么几个得用的人。

  其中就有经常往来府城和王府之间的跑腿儿。

  赵希伊头一天晚上回到王府,赵仁河就知道他第二日必定来他这里看一看。

  果然,第二天他就来了,下午到的他这里。

  彼时赵仁河已经从县城书院,搬去了府城书院,他是个秀才了。

  另外,临走之际,他送了书院山长徐泾一份厚礼,又送了赵优一份厚礼,其余的先生均有薄礼一份,同窗们也得了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

  随着他一起走的还有好些个考中成秀才的人。

  而案首得到的奖励,他都留着呢。

  正好,渣爹来了,他就将东西拿出来,那一天,赵希伊进了门之后,发现他儿子这里有客人!

  十八个大小不一的少年人,跟他儿子的年纪相仿。

  一个少年钟灵毓秀就够让人心情大好的了,一群这样的少年们在一起,那朝气蓬勃的样子,让赵希伊觉得自己都仿佛年轻了十岁一般。

  其中有六个年纪大一些的青年,气度沉稳,穿着也很不凡,眼神坚定,手中的折扇上,更是绘了浮云苍狗之类的工笔画,还有题字的,一看就是才子啊!

  剩下的少年们,不是淡雅如星子,就是优美如樱草,且各个皮肤白皙,穿着同样的书生袍服,戴著书生帽子,两条飘逸的博带下,是漆黑如墨的长发。

  小儿子跟他们站在一起,穿的一样,只不过是帽檐上多了一道正红色的锦缎压边,上绣福字花纹并在额前缀着一块品质极佳的翡翠。

  这是案首才有的待遇。

  不过因为小儿子是小三元,帽子上又多了一个圆圆的翡翠扣而已。

  见到渣爹过来,赵仁河故意惊讶的应了上去:“父亲?您怎么过来了?”

  “进城办事,来看看你,这是?”赵希伊看到的清楚,这些青少年们都是府城的学生。

  因为穿着府城书院的学生服呢。

  他也曾经在府城书院里上过学。

  现在学生都有校服,古代学子也要穿“学生服”。

  在古代,着装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阶层的人不能混搭。“青衿”是中国古代最传统的“学生服”,明朝的秀才便全着青衿。

  所以,明朝的程登吉在《幼学琼林·衣服》中云:“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诗经·郑风·子衿》中有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

  现在这群青少年,全都穿着淡青色的的“青衿”!

  众人看到来人,一个个纷纷站起来,一起施礼:“赵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