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们称唿的是“大人”,因为赵仁河是有官职的人。

  众人不可能叫他什么“世伯”,他们有功名在身,也不可能叫“三老爷”。

  所以只能称唿“大人”。

  “父亲,这是我的同窗,这是宋大千,这是重月……。”赵仁河挨个介绍:“宋大千可是考了第二名呢……陆月考了第六……。”

  成绩都很突出,主要是这群人都是廪生!

  也就是说,学习好的孩子啊!

  古往今来,学习好的孩子哪个家长不喜欢?

  “好,都好。”赵希伊果然高兴的眯起了眼睛:“都在这里干什么呢?”

  “我们在研究习题。”赵仁河乖巧的道:“还有吟诗作对。”

  “听闻大人也是进士及第,不如一起讨论一下学问?”侯大宝笑着道:“也请大人指点一二。”

  “就是,不如请大人来看看我们的答案谁的最好?”

  这群小伙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跟赵仁河仿佛关系很好的样子,另外,就是不着痕迹的跟赵希伊套近乎,吹捧他。

  赵希伊岂是他们的对手?

  不久之后就跟他们一口一个“贤侄”,他们也一口一个“三叔”的叫着……别提多其乐融融了。

  这三年里,赵希伊也不是一次来这里突袭检查,但是他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那些下人们。

  何况每次来都是晚上,起早又都是丫鬟们伺候着,平时他们更不往赵希伊的跟前凑,加上换了衣服,一个个气质好的根本不像是下人,赵希伊正眼看他们,发现都一个个白白嫩嫩的青少年样子。

  跟以前那种当下人小厮的那会儿,大不相同。

  所以赵希伊真的没有认出来!

  他只是模煳的觉得有些眼熟,不过是因为看到他们穿着府学的青衿,他也穿过,也看同窗们穿过,就没太往心里去。

  也不知道孙应嘉是怎么安排的,这些人多少都跟平南水军大营有点瓜葛,不是总旗的表弟、就是都尉的外甥,反正都有那么一点官宦子弟的意思。

  赵希伊就更满意了,儿子的同窗都是有身份的人。

  等到哄走了赵希伊,一群青少年直奔孙应嘉的黄浦私塾:“师爷爷,我们煳弄过去了。”

  “没想到你那个渣爹,有眼无珠。”孙应嘉很不满意。

  “他就是那样,下人在他眼里,与阿猫阿狗没什么区别。”赵仁河一摊手:“要是何大根的话,他还认得出来,旁人他根本没看在眼里,就何大根,也是因为他跟在我身边。”

  他不得不看在眼里,要不然的话,何大根也是个透明人。

  “好了,明天带你们去绿叶湖。”孙应嘉瘪嘴:“玩一天。”

  绿叶湖并不远,与府城就隔了半个山头,但是走小路的话,两个时辰就到,所以他们要想玩的话,需要起早起床,贪黑回来。

  不过为了玩,众人豁出去了。

  女孩子们第一次出门玩儿,上次重阳节,也只是男孩子们跑出去,她们依然在家里闷着。

  这次集体出发,相当的兴奋。

  按照大顺朝的规矩,太阳升起来,就要打开城门,太阳落山之后,就关门。

  一年四季没有定时开城门关城门,一切随着日升日落而来。

  而且此时乃是盛夏时节,天长夜短,早早地他们赶了马车出城门,车里不只有吃的跟喝的,还有用的,最主要的是还有喜枫她们一群女孩子,今日田家的人看家,有人来了就说出门会友去了,其他人今日也休沐。

  其实也不会有人来的……只是留个借口而已。

  喜枫她们从来没有出过门,就算是从王府来府城的时候,也是坐在马车里,那是赶路,没心情看风景。

  回新手村是回家,谁看风景啊?

  这次不一样,赵仁河找了上好的清濛纱煳在车窗上,从里面往外看,看的清清楚楚,从外面往里看,一片雾蒙蒙。

  这种纱料是专门给大户人家的女眷,蒙轿窗、车窗用的。

  赵仁河很重个人隐私,他住着的地方的纱窗,均是如此。

  走了两个时辰,到了地方。

  绿叶湖就在隔壁山坳那里,因为湖的样子像是一片绿叶,周围又都是绿色的树木,故而名为绿叶湖。

  夏日里的景色果然宜人的很,山色青翠,水光云澜。

  周围没有人家,唯有一个绿野山庄,就是孙应嘉的地盘。

186绿野仙踪孙应嘉

  186绿野仙踪孙应嘉

  “绿野山庄……绿野仙踪!”赵仁河一打响指:“师爷爷,您这里可以直接提”绿野仙踪”四个字。”

  “绿野仙踪?”孙应嘉品了品这四个字:“不错!”

  能得他一句“不错”的评语,赵仁河美滋滋了。

  其实这四个字,原本是清朝时期一位叫李百川的人所写的小说的名字。

  《绿野仙踪》是一本世情小说更多于志怪小说。

  小说的主人冷于冰,在其成仙的道路上,收徒并且帮助其亲人弟子诛杀为祸世间的妖怪。

  人情关系很多时候影响了原本属于志怪小说的天马行空的特点。

  从文笔和批注来看,本书也很能反映古代小说的特点,也是明清小说的一个代表。

  其作者李百川正好也是江南人。

  但其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后世人们考察猜测,其大约是清高宗干隆中前后在世。

  着《绿野仙踪》一百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

  清干隆年间,喜欢谈鬼说怪的李百川在四处奔走、历经艰苦挫折的生活旅途中,花了九年时间,才写成了《绿野仙踪》。

  后来有无数的国家和著作用上这个名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四个字,如此优美的词汇,是诞生在中国!

  可怜这个大顺朝的人,更没人知道“绿野仙踪”这四个字了。

  进了山庄才发现,这山庄很小,只有三户人家在这里照顾田地,负责耕作和照顾这里。

  但是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山庄就是个“面”字形,外面是四个四合院拉长了组成。

  中间一个“目”是四进的四合院,周围亭台楼阁回廊连接,精致小巧,透着江南水乡的婉约与娴静。

  后面那是一排的仓库,没有花园子,因为旁边就是绿叶湖,还要什么花园子啊?

  旁边的东门那里,正好是有上千株的紫藤花搭建起来的花环回廊,连着山庄的外面,跟绿叶湖的湖边。

  这湖边竟然都大手笔的铺了鹅卵石的小路,周围的杂草更是控制在一定的高度,免得淹没了小路。

  周围还有一些搭建的人工鸟窝,这附近种了一圈儿的水曲柳,各个高大挺拔,上头的小鸟窝儿无数,各种叽叽喳喳。

  又有一些避雨的棚子和歇脚的凉亭,加上此地虽然离府城近,却偏僻,很少有人来。

  孙应嘉第一次带着外人来,还是这么多年轻人,守在这里的三户人家,都惊诧不已。

  “老爷,这些人是?”来人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只是走路踮脚,身后跟着的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