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发育的极好,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大姑娘。
相比三娘的精明玲珑,二娘身高马大性情憨直,目前苦活累活大多着落在她身上。
唯一的麻烦,二娘胃口极大。
全家三份米汤一多半进了她的嘴依然不顶饿,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会偷着喝水充饥。
现在看去,二娘诺大的骨架已经晃晃悠悠,再这样下去怕一阵风就吹跑了。
两天的相处,韩逍遥已经大致了解沈家姐妹的情况。
沈家原本是北边的大名府辖下,几代人积累下十余亩田产,日子虽清苦却也能勉强温饱。
但童贯二十万大军去岁北上伐辽,遭遇契丹残兵败将竟一夜崩溃数百里,整个河北随即遭遇无妄之灾。
一股溃兵不知怎么闯到了沈家附近,不分青红皂白地烧杀劫掠。
祖母带着二娘三娘藏于村外草丛躲过一劫,但沈父沈母与长子沈大郎不幸罹难。
溃兵走后,祖孙三人返回村子才发现,家园已然烧成白地,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村子里已经待不住人了。
埋葬家人后,担心溃兵流匪再来,沈家祖母便带着两个孙女向南迁徙求个活路。
许多和沈家同样遭遇的流民最终在黄河边止步不前,原因很简单,官府唯恐他们进入开封府惊扰到天子,故而封锁了黄河。
而堤北的荒野中,陆陆续续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流民,官府封锁导致物资短缺,求生的本能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随即爆发于河堤之北。
镇守大堤的指挥使冯豫准备带兵镇压,却被营中开封府户曹吏员吕通阻止:不许一兵一卒出营干涉。
私下里给出的理由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粮食。”
冯豫愕然,虽说对方连正经的官都算不上,但思虑再三他最终打消了念头。
荒原之上,胆大妄为之辈几次尝试之后不见官军干涉,胆气益发高涨起来,趁机拉帮结伙悍然火并。
仅仅两日,便形成了几股势力,成为流民们的实际统治者。
流民出现伊始,朝廷恩威并施,除了调集一个指挥使守卫浮桥,另外在大堤上建造十余驻兵所,责令厢兵昼夜巡逻。
同时委派开封府吏员设立粥棚,每个流民早晚可以领到一份稀粥维生。
但随着流民激增,粮食消耗极快,据传存粮也只能再支撑两三日,再次调拨的米粮却遥遥无期,如今流民领到手的“粥”称作米汤更为贴切。
虽然流民情势如火,但冯豫除了暗叹之外根本做不了什么。
所以,尽管刚刚已经喝过了米汤,二娘仍然饿的火烧火燎。
三娘也很无奈,姐姐胃口太大,即便把全家人的口粮给她也不够,爹娘大兄遭遇不幸,可她们还是要咬着牙熬下去啊!
尽量平复心情,三娘好言安慰道:“阿姐!莫要闹了,晚上领的粥,许你多喝一口,好不好?”
二娘大大的眼眶里,泪水在不停地打转,但她也知道,自己多喝一口,奶奶和妹妹就得少吃一口。
抹了抹眼泪,二娘不再呜咽,默默地将腰间的布条再勒紧一些,盈盈一握恰似蜂腰,颇有风姿妖娆的诱惑。
韩逍遥心弦微动,却装作看不见,扭头四下打量一番,有了个初步计划。
什么天下风云,什么气运之子,在吃饱肚子之前统统见鬼去吧!
“二娘三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会设法弄些食物。”
食物?
二娘眼睛一亮,立马点头说道:“逍遥哥哥,俺帮你!”
“好!”韩逍遥越发喜欢二娘直爽的性格。
三娘环顾四野,肃杀萧瑟,树皮都剥的光光溜溜,哪里还有什么吃食?
忽然她似乎有了不好的猜测,赶忙拦住:“韩大哥,你不会是说兵营里的米粮吧?那个绝对不行,要被砍头的……”
听了这话,二娘的眼中立即浮现出恐惧之色。
117章 打嘴仗与火药桶
造反,从来都是下克上弱碰强,不得已而为之,究其根源,无非求生与争强。
古往今来,造反者虽不计其数,成功者却寥寥数人,其中真正草根崛起而得了天下的唯有朱重八。
本质上是教书匠的韩逍遥,从踏出草窝的那一刻,便清楚明白地为造反做着准备。
时至今日此时,千万钱财,千余悍卒,数万民众,终于有了一点起兵的本钱,只是,距离揭竿而起尚欠一点火候。
大宋百万禁军并不可怕,但将失一令军破身死的道理令他更为谨慎,所以,只能耐心地等待时机。
郝仁与肖富贵,虽然两人角色与理由不同,但韩逍遥可以确定,都是真心推翻大宋的,所以,他们才会对留下来劝说自己坚定信念。
“毋庸置疑,韩记与皇家是核心利益的冲突,迟早会你死我活。若不能众志成城,仓促起事只能是镜花水月,迁徙营区不过投石问路,且看皇城司如何应手?”
郝仁,曾一夜之间将大名府三衙内宅院中三十四口,杀了个干干净净,至今仍然被官府悬赏通缉。
不推翻大宋,他只有被砍头的命。
肖富贵所处的位置比郝仁更高,也看得更远。
辽国的灭亡实际上和大宋无关,兄弟背盟也只是气话,国与国之间哪有感情可言?
但,女真人是不会放过他的一家三口,所以,得知韩逍遥有灭掉女真的计划,他别无选择。
大宋,根本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韩逍遥说出投石问路,肖富贵看了看迁徙地点,忽然问道:“会长选择北丘山是不是还有其他考量?”
“自然有的。”韩逍遥笑道:“若禁军一逼再逼,总要给大家找一个安身之所吧。”
郝仁也随之察看墙上挂着的地图。
荒原向北三十里是北丘山,北丘山西北八十里是封丘城,东北一百五十里便是四京之一的大名府。
以韩记商队骡马化的运输能力,一日可抵达封丘,两日便兵临大名府城下。
封丘只有五百厢兵,大名府五千兵卒中大半是厢兵,韩记虽名为乡兵,实际上野战中硬抗五千禁军毫不费力。
看来,真到了撕破脸皮,八成是要拿下封丘城了,毕竟大名府不太适合突袭。
“封丘?”郝仁问道。
“若是没有其他变故,暂定为封丘。”
肖富贵与郝仁都在揣测韩逍遥的计划。
一旦夺下封丘城便是明明白白地造反,届时东京只怕会闹得沸反盈天。
按照朝廷一贯的做法,必定派出大军围剿,封丘城防低矮,城外无遮无拦,禁军只要派出一支骑兵,即能全面封杀任何生路。
若是拿下大名府,城防、物资、兵源等各方面的情况会好得多,而且郝仁对大名府非常熟悉,相比之下,选择封丘无疑是自蹈死地。
这种常识,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