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甲之事(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6729 汉字|27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七章 :兵甲之事

各色釉彩大瓷瓶的出现使得皇宫瓷器收藏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汝、官、哥、均、定五窑瓷器谓瓷中之宝。宫中历来积存了不少如今再加上童宾的‘瓷母’皇帝很有开一个博物馆的心思了。但为了保证自家的技术不外流皇帝暂时按下了这种冲动。而只是赏了童家一个荣誉:

钦赐童家祠堂可用‘垂花门’的奖励。

周延儒叫马世奇寻找大瓷瓶的目的很简单:马世奇是什么人?聪明、博学、好动、勇敢能文能武长得还帅气这样一个偶像级人物不点状元郎太可惜了。而且最关键的是马世奇的兴趣爱好同皇上还挺一致这不连大瓷瓶都给您淘换出来了可见这是一个合格的文臣书友啊!

他的心思小朱皇帝自然明白所以小朱对明年点马世奇当状元郎的承诺不会改变了这其实也是小朱对钱谦益的承诺。想通关节皇帝也就将全部的心神放在欣赏大瓷瓶上面了。

……

正在皇帝忙忙活活不知所谓的时候贺逢圣、洪承畴、梁廷栋这几位阁臣重臣联名上奏。

“吾皇既想以战促和便应该集中精神为开战做好准备再不能这么无所事事的瞎晃悠了瞧你这些天干的好事要么就是强索宫女要么就是举办音乐会不是玩瓷器便是引进标点的这对大明的战事有什么好处吗?赶紧抓紧时间备战备荒才是正理啊!”

这份奏折内阁辅温体仁可不敢轻易置喙在票拟上写上‘谏诤善语’四个字之后就转给方正化送皇帝批阅了。

皇帝拿到这份骂人的折子心中苦笑连忙把洪承畴召进来讨论为什么要找洪承畴呢?因为这第二届内阁的搭建之初就没准备打仗但人算不如天算林丹死后的蒙古格局必须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主体来通盘统筹要么是大明要么是后金所以必须再次开战。而一旦开战现任大臣中只有洪承畴能当大任。

额哲汗继位大典再有半年左右就举办了从舒烨稷传来的消息看这次大典蒙古各部族派代表来是肯定的但要他们认额哲为草原共主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额哲信奉黄教如果不是额哲属于成吉思汗的嫡亲血脉如果不是额哲的背后有大明的帮衬恐怕这次大典的规模都不会很大。

为了实现大明早在2百年前就设定的政治企划以蒙古治蒙古。大明必须要有所行动运作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控蒙古。通过额哲汗来遥控蒙古。这是2百年来的政治企划也是孙承宗和钱谦益做的政治蓝图。

而以洪承畴与皇帝为的鹰派来说借用‘额哲继位大典时遭受蒙古各部族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开启战端以战促和。才是最佳方式。

当两种政治企图产生抵触时就看谁的政治影响力更大了。或者说谁对谁的心理阴影更大一些。

像钱谦益、孙承宗这样施加于君主心头政治影响力的阴影存在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政体之中。每一个政体模式下这种老臣的阴影普遍困扰着所有的当政者。

为了摆脱这样的阴影很多人都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杀人。接班人杀老臣新人杀旧人。但这种方式是最野蛮也是最难成功的。

那么另外的方法是什么?继任者的政治能力无论是否过了前辈他突破桎梏、先破后立的最柔和方式就是自己培养和提拔新人。或者说寻找奸臣来帮助自己。

我们说过洪承畴是个政治赌徒因此洪承畴在温体仁、周延儒互相争风吃醋的时候另辟蹊径的进行了运作。

当然并不是只有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这三个人在运作其他的的阁臣九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筹备。为全面开战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

洪承畴做了三个工作。

1.武备的驯良。无论战争手段如何演变有一条战略是亘古不变的。——精兵战略。这条无需多言。

洪承畴对精兵战略是执迷不悔的他在兵部尚书的任期上一共训练了8支精兵:孙诚、唐栋、贺赞、王来聘、徐彦祖、申甫、黄得功、曹变蛟。这八个人统领的手下都是一军3营的建制总规模是9.6万人。

出于令人遗憾但可以理解的原因洪承畴刻意摒弃了刘良佐、满桂、左良玉这样已经成名的将领甚至他抛弃了一直给他鞍前马后忙碌拼杀的曹文诏。(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他其实还抛弃了一个人周遇吉。

2.盘查天下田亩这事儿已经操作很长时间了将近两年了。洪承畴明察暗访了很多很多的豪族大户这些人夺占的田地也都摸的差不多了。而且以董其昌为标准案例也已经出现了。所以洪承畴挥向地主阶级的钢刀已然高悬。

但大户们不是傻子正是感觉到洪承畴的这些小动作才导致最近的官场中支持国家开战的声音突然大增。

因为在正常的思路下国家远征当政者为了保证前线的胜利通常会对国内采取安抚与稳定的怀柔手段。豪门寄希望国家尽快开战以阻挡洪承畴的土地改革。

但洪承畴却敢反其道而行之这就又回到了第一条:精兵战略。

精兵战略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出战人数少这样就可以让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余力来应对国内的突事件。八支精锐部队远征之后国内的曹文诏、满桂、左良玉、周遇吉等人其实力足够国家攘外安内的了。

而且国家还有了一个任谁也不能阻拦的借口‘一切为了战争’。以此借口把那些‘国难财’的地主老财全给端了。这个远征抄田的两步走方略被洪承畴称作‘顺水推舟之计’

洪承畴做的第三件事儿是去了趟河套镇旁边的一座新城——六娘娘城。

乌云娜的部落原本不在河套的但出于某种已知的原因乌云娜征得了苏泰太后的同意将自己的封地迁移到了河套镇附近刚好这里原本有个小镇子苏泰太后索性连这个镇子都送给她了她的太妃府就在镇子中央。这些年沿着长城从河套至归化城的广大区域定居的耕种性牧民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汉民也迁移至此开荒垦田。因此汉化的地名也就越来越多。

乌云娜的这个小镇子被大家起名为:六娘娘镇。汗!虽说不是很好听吧但倒是挺好记的。

而互市也正式由北三关迁移到了六娘娘镇了。舒烨稷说是‘为了方便’因为河套这边水草丰美互市的牛马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修整。再说了北三关的建设初衷显得有些咄咄逼人。而迁移到曹变蛟坐镇的河套这边就显得很柔和了。因为这里到现在还被称作鄂尔多斯草原。

但这只是官样文章。实质上在蒙人世界和汉人世界都在传说着一个绯闻。呵呵!要说起来太傅宰桑迎娶故汗的旧妃也属于正常现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

洪承畴去六娘娘城不是为了盘查舒烨稷的风流韵事他是考察蒙古形式去了。回来后洪承畴自信满满的提出了十六字真言:

“蒙古之局百年良机。精兵以讨联兵而征。”

“既然要联兵而征讨天下干系庞杂而度算难明还是要多方咨询才是。”

“是陛下所言极是此等事宜当不得一两人来定的。”

“那便这样明日宣旨诏天下督抚以年节返京述职为机齐聚京师共议大事!”

“吾皇圣明。”

于是崇祯皇帝便指示一旁的方正化代为批红就定在年前的最后一个上朝日进行备战事宜的讨论。

腊月23是小年因此从腊月23日起文武大臣们没事儿就不用跑皇宫门前晃悠了内阁的人也可以偷懒睡觉。

所以腊月22日的早朝皇帝和兴致勃勃的大臣们开始了讨论。

“列位臣工在开讲之前朕有个提议跟大家商量商量。”

“臣等恭聆圣谕。”大臣们很是有气无力大家对皇帝这点伎俩早产生审美疲劳了更何况这还算不上什么美。

“列位臣工朕想啊这每日早朝能否拖后一两个时辰啊?”

呵呵一个时辰是俩小时皇帝开口就拖两个时辰估计这事儿悬。

“皇上早朝听政实乃顺时应天之举岂能轻易更改啊!”

“是啊皇上勤政方能爱民吾等不累。”

呵呵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大家的凡响都不是很热烈。但毕竟明代的大臣们为了礼仪的需要往往要凌晨一点来钟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好赶到午门去排队这确实是有些艰苦。因此皇帝转换了一个方式说道:

“呵呵朕只是想先问问大家的意思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的话那么早朝之期照旧便是如果大家同意更改也算朕体量列位臣工的一件事儿。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臣等多谢皇上!臣等愿依祖制。”

“呵呵不忙不忙如今大明天下时常听闻有金钱石子论事之法不若这样列位臣工现在就做个明断同意早朝压后一两个时辰的就投铜钱于…”

说到这皇帝冲杨春一使眼色杨春立刻抱出了一个大酒瓮瓮口斜冲下展示给大家用以告诉大家这个酒瓮之中空无一物。

“对就投在这个酒瓮之中如果不愿意早朝压后的便随便投一件东西进去玉石啊碎银啊都可以铜钱朕这里有杨春你先把酒瓮放下每位爱卿都一枚铜钱过去。”

“遵旨!”

杨春长的很富态连忙笑嘻嘻的从怀中拿出了一贯铜钱(1千枚)然后挨着个的给大家。

“皇上此等事情莫要儿戏啊!”

是刘宗周出面置疑皇帝的提议。

“呵呵刘卿家此言差矣如今金石断生死已经是大明习法了难不成这起床的时间比生死还重要?”

“哈哈哈!”群臣都哄然叫好就冲这些人的这副嘴脸就不难猜到一会的投票结果将会如何。

果然大家乱哄哄的投完票皇帝领着这群家伙推着杨春就出了皇极门来到金水桥前的小广场杨春哗啦啦的就把里面的东西给倒了出来。

好家伙一大堆的铜钱里面可怜的一点物件玉籽料把件两个寿山石钮章六件折扇一把。哦!!!这么冷的天居然还有人带扇子?!!眼睛七副。散碎的银子共计12两。除此之外就全是优质新铸的洪武通宝了。

投票结果用脚后跟儿琢磨都知道了大多数的人都同意将早朝的时间推后。

“哈哈!”

皇帝朗声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枚大明通宝(海事银币)的象牙母钱施施然的投到了那一堆‘选票’的上面。

“世风日下啊!想不到我刘起东竟然跟一群宵小共济一堂真是悲哀啊!悲哀!”

刘宗周的捶胸顿足丝毫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呵呵皇帝也不在乎这些朝臣中有多少伪君子反正这件事儿就是这样定了当即下旨:

“传旨既然金石之法已定结论自明年起早朝推后至辰时二刻钦此!”

“臣等多谢圣上体谅之心!”

辰时正刻按后世算法是7点整辰时二刻就是7点半。皇帝耗费了九年多的时间终于是将作息时间给变过来了。心情大好连忙招呼大家。

“好了此事计议已定谁的物件谁拿走铜钱愿意拿的也都拿走咱们君臣回皇极门正殿议事吧。走吧走吧。”

身后杨春乖巧的扽了一下皇帝的衣角才算把皇帝略显嚣张的气焰给灭下去。

朝堂上的大家伙都心情大好大家都很热烈的讨论起来。

既然想以武开万世太平就意味着穷兵黩武所以大家讨论的焦点就集中在:

打几年?

打谁?

怎么打?

谁来打?

打成什么样?

1、2、3……一共是五方面问题。但皇帝知道这些人都在起哄架秧呢真正的正主还没出手呢!

果然等大家讨论的快成蛤蟆坑的时候郑三俊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一时间朝堂上竟然鸦雀无声。

“皇上大明以武立国以法治国于今虽有万邦朝奉亦有鼠辈觊觎是以开战立国本一议臣是附议的。但是大明旱灾连绵如果不积存实力穷兵黩武势必要动摇社稷滴。因此臣恳请皇上定要三思而行谋定后动才是!”

“说的好郑先生所言句句肺腑啊!”

这是皇上嘴里说的心里面说的却是‘我还能不明白这个理儿?关键是怎么积存实力啊?’

“谢皇上!”

郑三俊谢过之后长揖一礼便回去了!

皇上心里这个气啊!差点把鼻子都给气歪了。

不过这样倒好因为这样的国策会议上讲虚话总比不讲话好况且老郑还是支持皇上想法的所以也就原谅他了。

有一点要说明大明朝的君君臣臣个个都是鹰派所不同的就是聪明的鹰派和愚蠢的鹰派之分这份民族气节还是应该表扬的。

现在好了皇上主动提出倡议希望通过主动出击为子孙后世打出数百年的安宁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运气能够成为争盟定策的臣子滴!

一旦大明主动出击而且还赢了那今日这些文臣武将们都将在历史上拥有荣光。

但现在的问题是光想着吃了没想着做。

说开打容易皇上一句话臣子一阵喊这事儿就能定下来但前提是怎么才能保证胜利的到来?这才是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好在愚蠢的鹰群中还是有那么几只聪明的

“启禀皇上臣有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陈于庭上!”

说话之人是湖广、川贵总督杨嗣昌。今天这次大会不单是杨嗣昌来了卢象升、熊文灿、袁崇焕、李邦华、毛文龙、郑芝龙、陈奇瑜满桂、曹文诏、左良玉、这些外放的大臣们都回来了。

之所以皇上前段时间不着调似的瞎忙活其实就在这打着伏笔呢!作为年轻的君主28岁的小朱非常希望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将这些名臣都集中在一起共同制定出一个长远规划以便为大中华民族开疆辟土成就辉煌。

小朱自知能力有限也知道现在的内阁成员对军事不是很门清所以才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以便为这么老些的能臣名将创造一个济济一堂的机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地把事情办好。

杨嗣昌的思路是这样的:

“皇上所谓四正乃栈道、兵甲、银饷、约盟现如今大明官道河运已初具规模一旦官道亨通河网遍布则可集天下之兵供天子驱策。此为粮道者。迅雷光启、穆刀软盾。更有强弓新车千里镜兵锋之盛千古所未有此为兵甲者。商事海事、制钱银圆皇庄新粮国家府库丰足更有伤骸进京夸功功德林安享身后诸将士无不感佩五内此为银饷者。南洋诸岛百业兴盛虽有仁人志士之功亦不失西番各国帮衬是故出境征讨不可无盟也。现蒙古安乐、西显、济北三王朝鲜凤坪君青海喇嘛教宗此五人皆应为大明之盟属矣!

此为四正四正不则六隅难明是故臣叩问天听甘愿抛砖引玉还请陛下与诸位大人不吝赐教。”

“啊!啊!”

杨嗣昌边说一旁的杨春便用小朱笔将他说的那些话在折子上帮小朱给画下来然后杨嗣昌表结案陈词的时候赶忙将他手中的折子与皇上书案上摆放的那份做一个替换。

杨嗣昌这样的奏表一般都要事先誊写三份到四份的分别交给不同的人。

内廷这边都知道小朱皇帝在阅读上有那么点儿困难所以他们每次早朝时都会替代通政司的职能这样小朱御书案上的是提交给他的杨嗣昌手中一份是一会要提交内阁的随堂的太监手里则是给通政司的。

杨春标画之后小朱看起来就方便多了看完之后连连点头杨嗣昌这篇论文足以媲美‘国家安全报告了’。

“啊杨爱卿啊想来这些年你在湖广着实是下了番功夫啊!”

皇上一开头底下人就好办了大家纷纷出言夸奖他其父杨鹤的名声好人缘也好。杨嗣昌仕途顺利祖荫深远为人难免有点骄傲所以夸奖他的人中并不包括洪承畴和熊文灿。

“回皇上杨大人所言句句珠玑实在令臣等佩服。只是不知六隅为何?”

“是啊杨嗣昌啊你就快快说吧。”

一边的杨春立刻左手擎着奏折右手拿着小毛笔蘸好朱砂做好标画的准备。

“回皇上所谓六隅乃筹练、联兵、诛讨、离间、定制、恩威。

我大明火器最强但更替日短士卒尚未全面熟悉况且火器两之间时刻颇长更换弹药期间往往敌将会趁机取势因此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操练兵备。此操练时日不可太短。

联兵应对约盟联兵出征可事半功倍。

诛讨外番胡虏氏族众多一概灭之有失仁德愿受我大明教化者理当与之约盟冥顽不灵者理当诛杀缴清。

离间攻城攻心术算无度如若可以任其内讧而大明可坐收渔翁之利矣。

定制大明为宗主诸番为从属宗主所享从属所献。纳百川以为海税万邦以为朝。是为定制。

恩威臣尝掩史而兴叹汉之强唐之兴为何止匆匆百年便屡有五胡之乱?论汉唐之初四海臣服莫敢直视。论汉唐之末遍地硝烟明堂颓败。此等憾事皆因国强之时疏于种祸于胡者。

臣有一策斗胆献与皇上今后若有所服之胡众概分为新、细两等以归化之新族统管辖理冥顽之细族。这样新细二族皆要依附大明以抗另族。纵使将来国力暗弱之时利用新、细二族之间的隙怨也依然可以游刃其间。

而世人蒙昧则必趋利避害前有马市通商使夷狄亲近汉家。后有南洋药政使诸岛向往中华。近日徐光启老大人成书《北棉录》文中于棉花粮辎等物的栽培多有心得借此说以棉粮送与新族耕种是衣食之利。通商互市是钱财之利。有此二利则既可以体现吾皇仁德之心又可将游牧转为定民。消弭其暴戾之气使之新族臣服我中国不谬矣。”

……

杨嗣昌说完了他说完之后一众群臣已经是嗡嗡声一片了但仍然有少数的几个人很遗憾的现群臣是已经听明白了而皇上呢?举着奏折边看边听结果是听也没听清找也没找到。正在那里愣呢!

一旁的杨春趁着群臣低声讨论的光景连忙上前将标画好的奏折递了过去小朱比照着标有红线的文字看了半天总算才摸清点脉络。

注意哦小朱不是太笨杨嗣昌的前五项他都明白无非就是训练士卒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该杀的时候不要手软该放的时候不要疑惑。能挑拨离间就绝不假仁假义。将来在征服地施行重税以为天朝服务。

这几点非常容易理解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第六条:恩威。小朱看了半天才算明白过劲来。

看清楚杨嗣昌的法子后小朱心中立刻想到了比利时人曾经在卢旺达施行过的手段。

因为从历史上看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是比较成功的方法。除非像杀印第安人那样玩种族灭绝但美洲殖民者灭了三、四百年最终也没灭干净虽说印第安人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但这名声算是彻底玩完了。

而比利时人的政治模式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方法之一。

因为比利时人在军事胜利之后强行按照身高和鼻梁宽度将卢旺达的原住民划分成了胡西族和胡图族。用人数少的胡西族人来统治人数多的胡图族。

几百年之后这两个人为划分的种族之间埋下了刻骨的仇恨然而在这样的内讧背景下不论是胡西族还是胡图族仍然要给比利时人三分薄面甚至还要依靠比利时的立场来为自己张目。

而拉拢腐蚀新族的糖衣炮弹就是将汉家的棉花栽培技术传播给对方使得对方因为种植棉花而生活无虞。生活安定的民族也就不再拥有威胁性了。其实杨嗣昌的意思还不止棉花一种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植物。但小朱皇帝之听懂了棉花好在意思理解上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偏差。

试想胡图族胡西族是同根同源的兄弟还闹成这样更何况蒙古和后金了?

后金中著名的叶赫那拉诅咒甭提多牛了以至于到了那最后的时刻还有人拿这说事儿呢。这句诅咒的原话已经不可考了只有大概的意思如下:

“叶赫那拉的子孙即便只剩下一名女子也一定会杀尽尔等。”

呵呵现如今的后金那边叶赫族人可是还有不少呢当初被征服时所留下的血迹还没有干涸呢!显然叶赫族人就极为适合‘新族’的标准。

蒙古那边更甭提了各大部落之间的始祖都能靠上铁木真但这种现状却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人人都可以跳出来理直气壮的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其他人反对别的可以唯独这条却永远不能反驳。因为这的确是事实。

而只要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就拥有成为草原共主的资格。这其实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成吉思汗家族自第四代开始就不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邻近政权产生威胁了。

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忙着内讧去了。

这样来看奥巴的多罗特部、却图的土谢图部、包括额哲的察哈尔部都拥有新族的资格并且蒙古太大起码要四个部落以上的人才可以保持平衡。

以此类推俄罗斯境内的种族很多1oo多个俄罗斯联邦是由基辅公国展过来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就是两大种族白俄罗斯人是这两大种族与北欧人混血产生的新兴族人所以如果扶植俄罗斯境内的‘新族’白俄罗斯人最适合。

想通了这几条关键点小朱很高兴他拍着御书案说:

“杨嗣昌你这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果真是好计较!朕心甚慰啊!朕心甚慰啊!”

然而皇上的话音未落一旁有个声音响了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