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振贫吊死
温体仁最近挺忙活的因为在温体仁的心境之中存了一分妒火他嫉妒的对象是次辅周延儒。他身为辅大学士本应该拿‘宰相肚里能撑船’来严格要求自己。
但很可惜温体仁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他为了能将风头盖过周延儒最近一直在殚精竭虑的想点子搞创意。‘九天仙子绣先皇’的idea只是其中之一他还想出了两个很另类的主意出来。
先不说温体仁为什么嫉妒周延儒咱们先看看温体仁的建议吧:
“标点符号?红白官送?”
小朱举着这份奏折很是啼笑皆非。温体仁从骨子里是一个传统文人他对欧洲那些东西其实是很不感冒的。这次倒好竟然伙同汤若望两人琢磨出这两条来实在令小朱很是惊讶。
“启奏万岁鸿儒大家自然勿需理会标点符号但是黯万民所学有限引进西洋标点实在百利而无一害。”
听他这么说着小朱心中进行盘算纯粹意义上的标点符号在中国传统中是不存在的但广义上来看矣、哉、也、耳但、然、亦、是这些字样却担负其标点符号的任务。另外一般在人名、地名下标有横线也是最早的符号之一。
所以作为学者阅读起来不存在问题但对于像小朱这样的人来说看起来就确实费劲了许多。
那些依靠《初萌百句暨半千字文刻本》来扫盲的老百姓看起文章典籍来就更加费劲了。因此引进标点符号嘛!确实应该。
“这汤若望总结了……”
小朱低下头凑近奏折费劲的阅读起来。半晌小朱才抬起头非常害怕的问道:
“怎么会有二十三种之多?”
汤若望总结的标点:逗号、句号、顿号、引号、冒号、书引号、数引号……
这么多前几种小朱还算了解但后面的他就整个疯掉了。尤其有一个符号叫做‘大言引’的竟然是用于引用圣人、君主言语之用。看起来更像是西洋五线谱中的高音符号‘&’(打不出来有点像这个符号倒过来的样子)。
“回皇上既有三纲五常之分又岂能不在符号上照此行事呢?”
温体仁还这美呢!
“皇上国学标点本朝应天府尹凌义渠凌大人早有定稿虽简单寥寥然行文落笔可避歧义也。臣看这所谓的西洋标点看似简单实则多为异教符咒万不可以此乱世人之心。”
熊明遇是个愤怒的老青年连‘地心说’这样时尚的观点他都要找《黄帝内经》中的字句来表明中国人前的理念更何况对西洋的标点了。
“呵呵呵呵!”
小朱连忙摆手致意压下更多的文官言的冲动。现在是早朝上接近年关的天气依然冷的紧但似乎他们的情绪都非常热烈。
“诸位卿家啊汤若望这个番夷的脑子想来是坏掉了他引进标点原也有些道理但是搞出这么多花样实在是太可恶了。”
说道这大家的胸脯都挺的高高的温体仁的胸脯却低低的。
“呵呵但是。”
温体仁的胸脯又高了群臣的眼神又开始斜了。
“呵呵朕看这逗号、句号、引号和书引号与凌卿家的符号颇有互通之意那这标点嘛!还是应该推广滴。毕竟看起来更简单明了嘛哪你们都看看温体仁的这篇奏折用上标点之后是不是好看了许多啊?”
说完一旁的曹化淳立刻接过皇上手中的奏折平举着跑下面给大家看去了。
温体仁也是大儒之人他的标点非常地道虽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标点在里面捣乱但总体上来说是合乎要求的。大家看的时候也只关注小朱说的四个符号其他的都不看了。
“回皇上这逗号形似蝌蚪用于文中有失庄重。句号不过一个墨点容易误认为遗墨所置不如改为圆圈。引号嘛!倒也确实与凌大人的相近但两种有些多了书名易辨索性归为一种也就是了。”
这些人虽说都有些民族沙文主义但总体上还是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只是因为这个点子是温体仁提的大家才表示异议罢了。
“呵呵那好全听列位卿家的引号归为一种用凌义渠的竖折号句号改为小圈。至于逗号嘛蝌蚪便蝌蚪了朕看也没什么不庄重的就这么用吧。列位卿家可否啊?”
有拉有压大家也就都同意了更何况温体仁的提议是23个标点现在却变成了三个大家心里甭提多痛快了。但老温此时却想通了一点:
甭管怎样这标点可是他老温倡的青史上又留下了一笔。所以老温冲小朱偷偷打了一个眼色那意思很简单:
“谢谢啊我的陛下。”
小朱也冲他眨眨眼君臣二人心照不宣。于是这‘逗号’‘句号’‘引号’三个标点就正式通行下去了。
之后的几天里大家再写奏折都加入了三个标点这玩意原本就是好东西三个引号又不难理解大家一用起来就都觉得轻松很多。自然也就推而广之了。
注:此时的引号分别是‘’和‘’。竖着写字左边是开始右边那个是结束。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至于温体仁提的‘红白官送’其实更简单:
红白喜事由官府衙门赠送当事人一些布料、糖果、挽联、纸花等物以增加喜庆色彩或者哀悼气氛。这条在汤若望的家乡是风行千年的风俗。
小朱觉得这条是非常人性化的小年轻结婚结婚证书要花钱办、结婚照要花钱照完了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要花钱买这样的政府简直掉钱眼儿里了。
再就是家中老人过世了政府不但不出面劝慰甚至还要卖人家坟地、卖人家骨灰盒更有甚者连火化都要收取高额费用这这简直有点太过分了。
年轻夭折的国家不做适当考虑或者收取费用也算能接受范围。但老人家活了一大把年龄了为你这个国家就算没有功劳也绝对有苦劳临了临了走的时候还让人家掏一大笔银子像话吗?
这样活要钱死也要钱的行为久而久之后国家的形象会变得异常猥琐。所以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送人家点小小不言的礼品是非常必要的。
糖果、红布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按迷信说法又沾喜气。多好啊!
像纸花、挽联之类的东西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能送就送了。如果说因为送这些东西就能把国家给送破产。那不是这个国家太差劲就是执政者太那个了。
不过作为政治家小朱作为整个政治团队的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不能太草率。这也是避免权威平民化不好管理的考虑。
所以小朱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专门划出红白喜事的拨款后明确表示国家给这些东西是爱民的体现但也希望百姓能体谅体谅国家的难处看能否晚婚晚育。嘿嘿。
当然得有条件啦的不然花钱买罪受的事情谁愿意干啊?
不过‘晚婚、晚育生一男一女足矣’这些可都是冯梦龙的点子。冯梦龙这老先生除了写一些‘禁毁’小说之外还写了好多的建议、笔记、札记的。他的这个一男一女的计划生育理想被温体仁找到然后给小朱交了上来。
小朱立刻被古人或者说被明人的聪明所震撼。这大明朝的这些文人啊真叫人无限嫉妒啊!万分的嫉妒。
底下的群臣对小朱这么干倒也没什么反对意见现在大明人口基数已经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再不提倡晚婚晚育早晚是事儿。这个觉悟他们还是有的。但大家对于一男一女的理论颇不以为然。
想想也是生孩子这事儿谁能控制?除非禁欲。呵呵。大家只是给小朱一个面子罢了各大臣指点自己的义师弟子都写一些应景的诗歌文章张贴在各个驿站中号召百姓不要太早生育。但效果如何暂时还没法确认。
将生育年龄从现在的14、5岁提高到18、9岁这一点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因为太早生育婴儿和孕妇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很多懂医术的文人们都对这条建议表示了赞赏和拥护。
从理论上讲调增生育年龄4岁人口增长趋势就可以降低12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口哩。
……
温体仁的新策说完了应该说温体仁的性格上、为人上确实有一些缺陷但温体仁的这两个建议还是很不错的金点子。那么温体仁为什么要嫉妒周延儒呢?
原因就在前段时间‘皇宫音乐会’的后续影响。
皇宫音乐会的热闹劲在肋尼事件之后再次升温。以周延儒为代表的大明士林他们的兴奋是显而易见的。
皇上这些年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的还险些疯掉。现在好了皇上终于想到重习礼乐了。
礼乐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尧舜禹、夏商周、秦皇汉武、历代太祖都专门为各自的国家制定过‘国乐’。如今皇帝要重开礼乐根本就是国家复兴的标志啊!
于是周延儒在温体仁妒火中烧的目光中施施然的纠集一群酸人骚客开始了国乐的编审工作。
国乐中琴瑟筝箫埙竽钟鼓二胡琵琶笛子唢呐。所有这些大家都要把各自珍藏的乐谱上缴出借以供周延儒大人抉择遴选。这一下子咱们的内阁次辅周延儒周大人心气高涨竟然公开宣称要编写一部《国乐典录辑要》了。
这在整个士林那可是千古才一遇的盛事。一时间周府门前车水马龙周府厅堂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一时间周府就意味着大明的士林。
温体仁心中这个嫉妒就甭提了。所以在依靠‘标点符号’‘红白官送’找回点场面的温体仁又适时的告了一状:
“皇上如今周府门庭昼夜通明冠盖云集很多文人士子都已赴周府筵宴而自豪哩!”
温体仁这话无论从字面还是潜台词都听着不是很正人君子作为皇帝当然也能感受到温体仁的嫉妒。但皇上并没有顺着温体仁的话来。
“呵呵想不到我中国的社交活动竟然是自本朝而来!”
温体仁眼见皇上没头没脑的回了这么一句心下明了皇上不想在这件事儿上做太多纠缠也只好换个角度进行了攻击。
“皇上马世奇年少成名人物风流自然是国家可造之才。但如若太过顺利对其未必好事但不知能否能否将前定之诺略略更改?”
呵呵要不怎么说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呢?周延儒等人刚出了两天风头这温体仁便开始琢磨人了他说的意思是:‘明年大考之年最好别让马世奇当状元!’
“马世奇的座师是谁啊?”
“呃…臣轻言君前请皇上降罪责罚!”
呵呵有的时候眼下这位崇祯皇帝时常的想起古龙因为古大侠说过一句话:
“同聪明人说话是一种享受!”
因为你不用每句话都说的那么明白人家就已经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温体仁就是这样皇上不喜党争这点他们都清楚。
马世奇原本的座师是钱谦益钱谦益退休后按照惯例他自然要重新拜一个现在的阁臣来当自己的座师。老钱只干过次辅和辅这两个位置他退休之后马世奇转拜座师也只能是辅和次辅辅温大人是老钱当年的政治对手。那么很自然的马世奇就拜周延儒当自己的座师了。
这便是微妙所在!皇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是在轻责温体仁为了同周延儒的党争竟然要把马世奇这样的人才当牺牲品!所以温体仁立刻吓的告退了。
……
当周延儒听说温体仁有意想把马世奇预订的状元给夺走之后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那就是叫马世奇去找一个物件:‘各色釉彩大瓷瓶’。
这个八棱瓷瓶可不简单是窑神童宾的作品将目前能找到的釉彩全集中在一个瓶子上并且在瓶子上写下密密麻麻的青字详细述说了各种颜料的配给与烧制方法当然这个瓶子是不会对外流传的而是供奉在景德镇他们童家的祠堂内滴。
皇商刘奂堂可是小朱的第一任辅刘鸿训的族弟跟周延儒他们关系不错刘鸿训的下台其中隐隐有温体仁的‘功劳’在里面。所以刘奂堂对温体仁恨之入骨他眼见周延儒有难立刻跳出来帮忙助拳。
他是瓷器业大亨童宾再是窑神也斗不过皇商。因此这个被整个瓷器行业奉为‘瓷母’的‘各色釉彩大瓷瓶’就被贡献出来了。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儿上童家也亏不到哪里去。因为皇上不是一个吝啬的皇上。更何况童家现在北京有了京窑和玻璃厂这份荣耀也是皇帝赐的。
站在宫内御用监的库房之中小朱眼见这个高近一米的大瓷器真是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思。这东西可真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