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大都督
正当皇上为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欢喜的抓耳挠腮之际忽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了起来:
“皇上师出有名方能名正言顺方可无敌四方因此杨大人所论舍本而逐末矣。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说话之人是熊文灿要说起来熊文灿算是比较郁闷的七都督之中他成名最早当年孤身赴会收降郑家水师。后又变卖家财一叶扁舟于安南等国购买应急的粮食。多年来经营东南甚至光复台湾都有他的功劳在里面。还是地方牧守中第一个获得士责搁笔的又曾经与杨嗣昌一起为皇上讲授六艺。这种种环节都说明他是皇上的心腹重臣。但是皇上似乎仍在观察他以至于七大都督之中他的提拔却反倒是最慢的。他最高的理想是户部尚书。呵呵!
所以眼见杨嗣昌今天风头出尽熊文灿心中别提多吃味了偏偏杨嗣昌恃才傲物还真就被他找到了毛病。
要知道这个时代对名是很看重的其实不光现在后世的老美打伊拉克也要找一个理由的更何况现在了。
“哦?文灿可有计较?”
哗!小朱做皇上之后屡有犯错的劣迹因此群臣都习惯了。但是作为皇上在朝堂之上公开称呼大臣的名字这‘错误’可就太骇人了。
果然熊文灿一听皇上称呼的这般亲昵连忙一揖到地躬身谢恩。群臣互相之间交换一下眼神大家都心照不宣:
‘他日此人必定入阁。’
眼见一个口误遭来这么大反应皇帝稍稍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很快找到了打岔的突破口。
“熊卿家起来说话不知你可有出师之名?”
“回皇上臣有上、中、下三策供皇上钦点。”
“嗬!不错!说来听听吧!”
“谢陛下。
上名:
征伐北疆先以额哲召各部会盟各部定应者寥寥借此事行霹雳之怒出天兵助二王征讨。
征讨辽东以奴儿干都司为我大明府衙为名平后金之叛。
征讨西域诸邦以此等地方皆我中华旧邦多年未有朝贺之举想来是被蛮族所欺现特来求助大明出天兵以救。臣观西域游商多莽撞无行从中选其一二行以软硬手段代言‘代其君借兵天朝’定不是什么难事儿。”
中名:
征伐北疆以额哲年幼却图体衰故为二王巩固行在。
征讨辽东以沈阳为我大明旧城收复失地为名。
征讨西域以西域屡有藐视天朝杀我商旅为名。
下名:
北方有星宿之海繁星出其间其神光可幻化九彩神莲。君子如揽则国泰民安故以‘代天子巡北海封莲’为名出兵征讨届时可寻人代巡即可。
东方有大江黑蛟戏于江上鸿毛不浮浊浪滔天。后金无能致使妖孽肆虐现天朝出兵要伏魔卫道。
西域有大佛与四川乐山之佛乃为兄弟父子佛陀现世有圣物两件分置西域、乐山天朝自然要出兵迎取。
***
杨嗣昌是具体的战略布置包括将来如何分化瓦解那些游牧民族以利百年的方法。
熊文灿是从出师的借口上替大明做了准备工作。
等熊文灿说完之后已经到中午了一群人从前半宿开始就饿着肚子呢因此皇上下旨就在皇极门正殿举办赐宴活动。顺便也让大伙看看皇上中午吃什么!
小朱定的菜谱很简单午餐就是一碗面条而已只是花样上有1百多种每天一轮一年吃下来也不觉得腻。当然毕竟是皇上赐宴除了面条还会配上面汤、小点心、小果盘等物。
可别小瞧了面汤里面实实在在的配上了十三味中药熬制出来的面汤甘醇浓香对身体大有裨益。
大臣们今天吃的面条是三彩肚丝面取猪肚、牛肚、狗肚各少许分别切丝猪肚红烧(红)牛肚干煸(白)狗肚蒸煮后重味腌卤(黑)面捞出来后将三丝分别码入汤碗中再配上凉拌白菜心、花生、什锦果脯一碗面汤。(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这午餐面套餐就齐了。
因为天气寒冷三肚做好之后可以久存所以御膳房的人听说中午皇上要请群臣吃面心里甭提多痛快了。
“咱们真是侥幸皇上请大人们吃面偏偏赶上了三肚面这要是换个花样还就栽面儿了不是?”
他们前几天刚刚做了三小缸的三肚丝留存今天甩开膀子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做了145份的三肚面套餐送到前面去了。
为了让群臣吃好皇上等自己那份面上来就命人在御座前竖起屏风小朱稀哩哗啦的这通吃吃的外面的大臣们的肚子都叫唤了。
等皇上吃好皇上就回后面的中极殿休息了。这时候大臣们连忙席地而坐端着面碗就着小菜也开始了爆搓儿。
大家吃完面小菜也见底儿了小碟子里剩下的花生米和果脯往手心一倒便站起身相约几位好友知己大家都三三两两、溜溜达达的跑到殿外唠闲嗑去了。
大明朝的君臣关系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矛盾说等级森严有廷杖做映衬。说互敬互爱这不吃完饭大家不是等着皇上回来接着聊而是自己先散会出去遛弯去了。
不大一会杨春指引着手下人把大殿收拾干净了。先打自己的跟班去中极殿传信他自己则拿着拂尘出来高声喊:
“列位大人午朝入觐啦!”
正外面遛弯打屁的这些个大臣们连忙把手中的果脯往怀里一揣排好顺序之后分班站好这时替皇上开道的小太监已经进来了。
也许是刚刚吃饱的缘故也许是果脯的美味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愉快很轻松的就定下了国策:
师出有名用熊文灿上策。但下策的那三条要通过义师多宣传宣传因为据考证熊文灿所说的三个灵异现象确有其事。呵呵。
四正六隅之法全然采纳只是杨嗣昌司职剿匪事宜是以新、细两族的划分分别交给袁崇焕、陈奇瑜、洪承畴来打理。并且因为洪承畴已经训练了八支精兵因此筹练一事已经解决了。
由小朱钦定的是七大都督: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熊文灿、李邦华、卢象升、沐天波。
沐天波是封藩轻易不得离国所以这次就没过来。
现在两大都督都言了分别是杨嗣昌和熊文灿。另外的五大都督眼见如此也连忙开始表态:
所以很快的大家就又定了一个武学的基调从现在开始武学的宗旨是培养基层士官为整个大明的军队培养出合格士官。这是长远规划现在打一仗胜负都无所谓要想保证百年安定基层军官培养系统是必须要保证的。
基层军官的战斗素质可不是闹着玩的领着绵羊的狮子那是童话故事。现实生活中领着群狼的狮子才是战无不胜的。
培育士官的想法是李邦华提的。七大都督嘛!都是人中龙凤只要他们真心实意的想办法那办法绝对有的是。
李邦华言之后轮到了卢象升出面:
卢象升跟申甫、毛文龙相交日久他的治下又是兵种最全的因此提出了细化兵种的问题。
大明军队正式划分出来五种:骑兵、车炮兵、水兵、火铳兵、弩和矛为主战军械的步兵。
多兵种其实不仅是战争的需要也是统治的需要一旦兵种被细化之后单一兵种很难反叛了。尤其是步兵被一拆为三非常容易控制了。
至于骑兵不怕说句大话骑兵在南方根本打不起来南宋和南明的灭亡都是因为汉奸太多的缘故。
所以卢象升的提议被大家‘举手’通过。
卢象升说完了洪承畴连忙先做一个补充:
因为启谪兵修桥铺路的理念是他提出来的所以他希望在整个出征军队里配备上工兵。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干劳务不用上战场。军医们就统一算在工兵序列中。也就是总后勤了。工兵长官的官衔为督工校尉。
得一下子陆军又被拆分了一个出去变成:车炮兵、火铳兵、弓矛兵、工兵这四个兵种了。
同意一群不良君臣跟起哄似的高声通过。
……
但洪承畴什么人啊?人家可是曾经的七大都督之一现如今的兵部尚书所以洪承畴先生施施然的又提了一个建议:
因为在地方和兵部的日子都不短所以他对军功的叙录很有心得他提交了一整套的、详细的军功奖励细则:
原有四个等级的军功被增加到了七种。分别为:(伤劳)初功、(斩)功、(夺旗破)阵功、(斩)将功、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
初功的设立是专门为军医、工兵、辎重、战斗受伤这些人定的每立一末功可得铁扣一枚赏铜钱5oo。每八次可换一枚铜制的铆钉。铜钉漆红色。
功(军中又戏称做头功)变成每四颗敌人的头颅换得一枚铜制铆钉赏银2o两。平均5两银子一条命。每五次功可换一枚银质铆钉一枚。
阵功斩敌将佐者夺敌军旗者率先突阵者、最先破门者每三次可换得银质铆钉一枚赏银12o两。每五次阵功可换一枚金制铆钉。
将功斩敌正六品以上将领每斩一名算一次将功赏金制铆钉一枚赏银7oo两。每五次可换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初功、功、阵功、将功是针对个人的奖励。
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分别是奖励团队的因为一场会战中往往有的战线失败了有的战线不胜不败的情况出现但整体上的战役是胜利了所以必须要针对这些队伍做一个交待。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系主将之失则主将不计功但部曲兵卒仍要叙功。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事出有因例如:主帅安排做弃子、或者疑兵、或者诱兵的则不论主将还是军卒都要计力战功一次。全军赏银4千两。主将可得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每两次次可换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胜偏军亦胜偏军计胜战功一次偏军主将可得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赏银1万两。五次可换得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大胜收降部众过5万;溃部过1o万;占城过5座;占敌都城;俘获敌酋者不论生死;全军记定军功一次赏银5万敌赀可留折银5万之数。共计1o万两。主帅赏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其实就是将‘级功’的概念彻底淡化下来用以完善军功系统。
“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皇帝笑呵呵的问大家今天简直太顺了什么事儿都这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底下人一边有规律的挥着手一边齐声喊着:
“同意同意!大明永远争第一。”
汗怎么成粉丝飙号了?呵呵!!!
现在整个七大都督就剩下袁崇焕了。一干君臣闹腾够了之后大家都有些倦怠了于是一个个的都眯着眼睛看着老袁这意思很明显。
“袁督师袁大都督!虽说明天不用上朝了但我们可从子时都没合眼了您要是没话咱可就散了吧!”
袁崇焕冷静的拱拱手
“臣斗胆有本单独奏与皇上!”
他此言一落地正殿之中立刻响起一阵阵幸福的哼哼声。群臣都很感激的冲老袁点头袁蛮子还算识时务不错!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起码旁边那个毛文龙心里面就打上了鼓。
“不错个屁啊!不错!袁蛮子密奏绝无好事儿娘的不成一定想办法扫听扫听。”
......
老袁从根儿上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什么是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通神的诸葛亮;
乘利穷战、席卷天下奇兵百万的淮阴侯。
这才是真正的帅才。
老袁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将才什么是将?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破釜沉舟未尝败北称霸天下的项羽
驾长车、踏贺兰、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撼山易撼之难的岳武穆。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大明的七大都督中帅才是杨嗣昌、熊文灿。将才是卢象升、李邦华沐天波是世藩再有才华也不能带兵的。洪承畴是全才现在是兵部尚书所以更像是孙承宗的角色参谋总长。
剩下来的袁崇焕最多是个大才。
要武蓟辽一带更多是在靠祖大寿、吴襄、何可纲等人打拼还需要毛文龙那里随时策应。
靠文说实话除了‘辽人守辽’‘关宁防线’。他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九方战阵了。
九方战阵的名字都很好听也是袁崇焕将前人经验与自己理解统合之后的智慧结晶:一字长蛇、鸳鸯转圜、三才罡锋、四象方圆、五行弧月、六合轮射、七星祈骧、八卦连环、九转逥风。
其中鸳鸯转圜是照搬戚继的军事概念并且巧妙结合了沐英的三排阵法按冷热兵器分为两个队列两个军种互相配合交替攻击战场效果非常良好。
三才罡锋和六合轮射这两个阵型在济雪堡初建时获得了很高的名气也确实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名。
另外七个阵型据洪承畴考绩在以城防为主的辽东战场似乎不是太合用。
所以众多的朝臣都以为老袁的奏表是解释这几个阵型并建议推广全军呢!以至于午朝一散皇上领着老袁去文华殿侧殿之后整个皇极门外再次吵成了蛤蟆坑。
“不就起了几个花样的阵名嘛!有什么啊!”这是谁也看不惯对谁都不满的刘宗周。
“就是毛大人您在东江您应该知道那些个阵型吧?”这是生怕事儿小的周延儒。
“呵呵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毛文龙行兵布阵向来是因时因势因人而定。”这是正在吹牛的毛文龙。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乃是对大将之人中情怯弱之徒也敢言阵?”这是老袁的假朋友老毛的真对头郑芝龙。
“哼哼即便阵型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铁骑精锐横槊冲锋方才是正理。”这是满桂。
满桂这里要解释一下请大家注意满桂的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汉人。他是蒙汗混血儿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了吧?但满桂将军的生母是谁大家知道吗?
其母姓祖。呵呵眼熟吧?对!满桂的母亲是祖大寿的祖氏家族的旁支因为即是远亲又是嫁给了蒙古人所以她的孩子在祖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这其实是满桂与辽东军系不和的真正原因。
但无论如何皇极门散朝时的议论是影响不到文华殿这边的直线距离太远。散朝之后皇上和袁崇焕就直接来到文华殿侧殿中详谈去了。
文华殿外的值房中也陆续来了一些人这些人有当值的内阁成员贺逢圣还有六科、六部、通政司和中书舍的人今天朝会议论的问题很多大家都要详细做好文字备案工作。
今天这些人的注意力多少都有些走神因为大家都很好奇袁蛮子究竟要对皇上说些什么?
……
贺逢圣埋头疾笔连续写了四十六道明令堪合并一一封存进各自的大信封里摆放在书案边角明天一早这些明刊部令经由内阁和皇上的红蓝批示后便会被放到各个衙门口变成正式实施的政府令了。
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很多但多数军国机要因此很多是封卷放。至于今年的过节费已经高达87万两白银了因为早有计划所以贺逢圣的工作就是明刊让底下的人把放明细报上来。
贺逢圣属于工作狂类型他除了把玩玉雕件之外就只剩下工作这个爱好了。
因为现在领兵的文臣不少他万里赴戎机的理想正式破灭之后便寄情于如山的案牍之中。整个内阁之中就属他最累也就属他最幸福。忙碌的幸福。
“贺相这里有一份礼部宗人府转来的折子请您过目。”
贺逢圣正苦恼于工作这么快就干完的时候礼部侍郎黄士俊又给他拿来一份文件。
要说起来老黄的年龄和资历都比贺逢圣高只是因为做人太过内向这些年一直也没入皇上的法眼。但黄先生在官场上的威望还是有的。他作为礼部的老官员工作上也很负责仔细从来没出过纰漏。
贺逢圣不敢怠慢连忙起身绕过书案双手接过来并口中道谢:
“有劳黄大人喽!在下一定尽快报请温相蓝批。”
“好那贺相下官今日值务已成想先行告退了。”
贺逢圣歪头看了看外面的天光现在他们这边的值房已经全换成青白玻璃窗了透过明净的窗户时辰已近未时三刻因为是腊月傍晚时分的光线也已经昏暗暗的了。
于是贺逢圣拱手作揖
“黄大人慢走今夜梁阁老轮值在下要待交接后再回返呢!”
“如此下官告退留步留步!”
“黄大人慢走慢走!”
两位正统文人按照礼仪的程序做了告别。贺逢圣直到老黄出了值房小院才折返身回来
“嘶!”
看完奏折贺逢圣倒吸了一口凉气贺逢圣连忙走出值房才走出值房一边耳房中正挨着火炉取暖的几个小太监便已经觉。
几个小太监连忙进行了迅有效的分工一个小太监连忙从墙上取下贺逢圣的雪貂青绒大披风小碎步的跑了出来。另一个小太监则连忙转身去叫醒正在打盹的贺府管家。
“贺相啊您是不是要回府了啊?”
因为阁臣之间贺逢圣与梁廷栋的关系最好有时候不需交接二人就可以各自回家。所以小太监才出门便两手撑开披风准备迎上来帮贺逢圣穿上嘴里还乖巧的说着话。
“相爷想吃小的们烤的白薯吗?如今火候刚刚好咧。”
贺逢圣连忙摆手
“有劳公公敢问皇上可还在御国事?”
为了保密很多事情都有专有名词的。御国事的意思是指皇上在文华殿办公。御章事的意思则是指已经回乾清宫了。
“可不是嘛!袁大人从午朝散罢就一直拖着皇上呢。”
小太监立刻将披风收起搭在了胳膊上他心中‘了然’皇上不退身为当值阁臣的贺逢圣怎敢先走。小太监于是在贺逢圣身后五步远的地方便停了下来。
“嗯!”
贺逢圣沉吟了一会儿他在盘算是现在就去找皇上还是明天再说?
“老爷”
贺府的管家兴高采烈的喊着贺逢圣。四个轿夫只能在门外的门房等待歇脚而作为贴身仆从他是有资格躲在文华殿的南耳房直着腰板睡觉滴。今天很苦下雪、天寒又溜溜地饿着肚子侯了一天所以当他以为老爷想回府的时候心中很兴奋。加上管家被小太监叫醒后迷迷怔怔的跑了出来所以反映还挺慢也就没仔细看贺逢圣的样子。自顾自的说下去。
“您再等会儿我先去叫他们把轿子备好。”
管家说完就要转身却被随他一起出来的小太监一把拽住。管家抬头只见这个小太监冲他使了使眼色便转身回屋了。
管家连忙转头看刚才最先出来的小太监那个小太监很不理解的看了看他然后轻手轻脚的过来将披风往他的手上一放也不说话转身便又回到贺逢圣身后五步远的位置垂手站好。
管家晃晃脑袋才梦想醒悟原来是公公们搞错了但公公们哪能承认呢?所以前后两位公公都不说话。管家想通了前因后果连忙一转身跑回了温暖的小屋。
“贺相要不要小的替您递腰牌啊?”
小太监究竟在宫里的时日久了他知道跟前这位相爷正犹豫是不是现在去求见皇上呢!
果然贺逢圣闻听之后精神一振连忙转身抱了抱拳。
“如此有劳公公了只是不知这时间嘛!”
“嘻嘻亏贺相入阁这么长时间了在朝为官也都八年多了咱们的万岁爷什么样的脾气难道也不知吗?”
小太监嫣然笑了笑行下台阶沿着碎石铺就的甬道匆匆向着文华殿正殿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