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子母铜炉
马世奇因为将来要点他三甲的所以他的职位一直是从九品候补司务。虽说兴隆山战役中他的表现非常完美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提议给他升官。呵呵要是考会试前马世奇就顶着个七品、八品的职位了那马世奇的三甲名额还真就玄了。
所以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马世奇没有升官是一件非常值得羡慕的事情。不升官是为了更好的提干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黑色幽默?
马世奇现在非常低调非常非常低调所以如果不是要事儿他绝对不会拦皇上的。他现在的品级虽低但末吏小官拥有面陈皇上的资格在大明历史中是很正常的。
“启禀皇上微臣前日与费力先生共同提炼出一种烈酒特来禀告!”
“呃......”小朱实在无语于是就没搭言儿只是望着马世奇。心说了‘我又不是酒腻子!你跟我说烈酒干嘛?’
“启禀皇上微臣幼年时曾翻阅古典昔东汉华佗有麻沸散流迹于史。只因连经战乱此方已然失传而军中刀剑之创多需开刀手术方可救人性命但其中苦楚实在难为外人道也。因此微臣便与费力先生一同做了研究。特制了子母铜炉用来提纯烈酒并加入曼陀罗、蟾酥、天麻、香白芷、生草乌头等五味药剂其功用似乎可用于随军军医的手术麻醉之用。”
“嗯!!!”
听着这玩意前景很不错啊这不就是麻醉剂嘛!!!麻醉剂对于外科手术来说那可太重要了。难道说大明的医疗界又多出一位璀璨的星星了吗?
“啊呀马卿家你快快讲来。”
嘿!这一讲可就出了岔子整个满拧!大家先听听马世奇的构思来历就全明白了。他的理论是:
“酣醉醮酊者人事不能省也。世间酒浆多种劲力不尽相同然皆系饮酒过量所致。微臣之所以提纯烈酒盖为短时之内可以醉伤创之人矣!”
就是说喝大了的人都人事不省你打他打的越狠他反而笑的越欢实。虽说世间酒类繁多度数也差的很多但喝醉的唯一理由就是喝酒喝多了不是?所以只要将烈酒提纯提纯再提纯一定能提炼出一杯就倒的东西出来。而这样的烈酒正应该应用在开刀手术上滴!
呵呵说了半天这马世奇的研究成果其实就是高浓度的酒精。他的理论是:人们酒醉之后通常感觉不到疼痛那么用高浓度的烈酒(酒精)灌进病人的嘴里岂不是能够达到快麻醉的作用?
要单单这么说似乎也没错但小朱知道这个法子绝对不灵光。酒精再纯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麻倒人这绝对不可能。
唉想到此小朱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接近申时了刚才马世奇说有事情谈结果其他几位大臣都好奇的留了下来小朱呢又忘了让其他的人回去乃至于大家一众老小全张着耳朵听马世奇的酒精理论。唉!看来今天要留他们吃晚饭了。但今天这顿饭钱招待的可是比较冤啊!
不过转念再一琢磨!与其力图快灌醉伤兵不如用这样的烈酒来清理创口。酒精消毒嘛!想到此小朱才高兴起来:
“针石开刀之法还须谨慎才是。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此事当延请宅仁医会的郎中们会同太医院一并商议和检验才是马卿家的中药配方也可以一并提交给他们如果事成朕定会赏你!”
“微臣谢皇上!”
呵呵呵呵小朱干笑两声转身冲着高起潜说:
“传膳文华殿另外赐席值房让这些大人们用饭之后再行归家!”
“臣等谢皇上!”
不谢不谢小朱摆摆手转身进了正殿之中。
......
一个月后小朱的书案前摆上两份报告看的人心里面怪怪的不是很爽!
小朱看着高起潜润笔拟就的《玻璃度诰》着实有点呆。内心中最真实的感觉是非常非常的难为情!觉得这事儿根本就非自己本意但又只能被动的承受。因为小朱心里面很清楚最佳的玻璃窗恰恰是小民用的白玻璃将来的将来普及的也必然是白玻璃。嘿嘿难堪太他妈难堪了!
第二份就是马世奇《新方麻沸散表论》的报告。一体堂宅仁医会的郎中们做出了正式结论:五味药品正辅搭配合理为上佳麻*醉药剂但马郎所炼烈酒于人体颇多伤害此等酒精不许灌人却可清创。
那天跟着蹭了一顿饭的毕自肃因为是唯一的部堂官因此这两份报告都是经过毕自肃修改过的。毕自肃对于酒精一事的最终结论是:
马世奇研制的中药配方千万别浪费直接作为勾兑稀释的麻醉配方给太医院和御药房并会同工部让他们管理的官办药局造此生产。成品全部可以下到军中应用。
酒精也不能浪费也一并到工部营缮司造作后放军中。这其中也包括马世奇和费力一起研制出来的子母铜炉(蒸馏器)也一并划给工部所有。酒精清创在这个时代一直属于医生的偏方来使用现在变成国家行为也算临床医学的一项创举了。
这么一看那马世奇不是白忙活了嘛!因为这些明创造都被国家拿去了他并不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为此毕自肃特意提出来:五味中药勾兑稀释后的酒品能否赐名‘马郎酒’?
“臣斗胆替万岁做主惶恐难安叩上谢罪!”
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实在是能把谁给气死!但没法子谁叫咱是明君圣主咧?
之所以宅仁医会和毕自肃都称呼马世奇为马郎?是因为大家现在有个公论:马世奇明年只要入了殿试就一定是一榜三甲不是状元郎就是探花郎或者榜眼郎所以大家现在已经叫马郎叫顺嘴了。
小朱想了想‘马郎酒’也不算太难听!至于那个子母蒸酒铜炉便赐名‘费氏铜炉’吧!想到此小朱也懒得再浪费精力了干干脆脆的冲着方正化说:
“方正化这两份折子你替朕给批红便是。另外子母铜炉赐名费氏炉你批好直接中书舍就是朕懒得看了。”
“臣遵旨!”
这样非军国大事的奏折秉笔太监当然有权代天子批红而且也不算违规。
方正化那儿忙开了小朱乐得清闲赶忙跑步去了一趟承乾宫这段时间阿萝这边丁丁当当的搞装修着实是勾人好奇。(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小朱也非常想看看这个时代的房子换上玻璃窗户之后是个什么样子。
一路小跑把身后的太监们给吓的大呼小叫的路上碰到的宫女太监老妈子还没来得及给皇上下跪请安呢就连忙要躬送皇上这一路就这么鸡飞狗跳地来到了承乾宫。
嘿呀!还真别说装了玻璃之后的房子还就是不一样。小朱到的时候好么各宫里的太监宫女、先帝妃子、前朝公主的一大群人早先小朱一步来参观承乾宫了。
阳光透过淡黄色的玻璃透进来照的屋子里纤毫必现。墙上、桌上的挂件儿、摆件儿都显得比往日清亮了许多大家看的时候都非常兴奋。
“万岁爷昨儿个就听小的们传话了说是装了玻璃窗户之后晚上看书都不用点蜡烛了!是吗?”
“呵呵三姑奶说笑了到了晚上该上蜡烛还是要上滴只是比往日里要延后一两个时辰罢了!”
“呦!啧啧晚一个时辰可也不老少哇要说还真是这新鲜玩意还就有它的道理不是?”
透过黄玻璃过来的光线映在皇三姑的脸上使得小朱产生一种错觉皇三姑的脸色就像是得了黄疸似的吓人!不过想来自己的脸色也好不了哪去唉想到此小朱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身为皇上的身份回头多配几块白色的、透明的玻璃。
“皇上?皇上?”
皇三姑见小朱有些愣怔连声唤他。小朱赶紧拱了拱手:
“哦唉国事劳碌朕现在时常困倦却也不敢寝寐片刻刚才有些懵懂了还请三姑奶恕罪则个!”
得这话才一出口房间里的女人们哭了有一多半连阿萝与皇太嫂在内都眼圈红红的。皇三姑奶更是吓人竟然嚎啕出声!这演技未免太差小朱汗死算了。
“好了好了大家勿要悲伤现在国力复起国势重振朕累一些很正常的哩无妨事无妨事的哦对了这玻璃窗大家如果觉得好朕便叫工部宋应星再多造一些出来咱们争取在年前将这宫里面全换上玻璃窗你们说好不好啊?”
“好啊!如此就多谢万岁了!”
大家的情绪便又重新高涨了起来竟然有人把饰、手绢拿出来比对一下来品评光线强弱来。呵呵这个时代里手绢属于女子的贴身私物虽说她们都是小朱的长辈亲戚但小朱还是跑了出去。出的门来小朱用袖子擦了擦汗长吁了一口粗气。
不管怎么说礼贵妃的承乾宫成为紫禁城里面第一个安装玻璃窗的宫殿而且一次到位里外全换这起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后果也是很严重滴。
影响现在没法说怎么也要等n多年后才能见到。但后果却立刻显现。
先就是言官们开始了新一轮攻势原本阿萝是非常有可能成为崇祯朝第一位皇贵妃的但现在来看还要再等几年了。
其次就是以毕自肃为的几位大臣统统遭到了攻讦。言官们的论点很要命尊卑有序等级有度作为妃子所居住的宫殿竟然越了两位皇后越了天子。作为臣子居然帮着起哄实属不应该这不是罚不罚俸禄问题而是掉不掉脑袋的问题。
第三就是小朱的内廷人员普遍遭到了弹劾。为什么是普遍呢?呵呵理由更简单因为宫里的上下人等多数是阿萝挑选和推荐的。太监乱政历来大忌。言官的建议是剐了他们丫的。
第四是广受人民群众敬爱的徐光启先生作为当世大儒当朝名臣竟然失察而造了这么个孽实在不应该应收回其太子少保的封号并贬谪为民。老徐的弟子孙元化则同毕自肃等人一样咔嚓了事。
还有很多呢但是大家理智的保持了一个底线那就是没有人公开指责田娘娘呵呵大家都知道公开指责就等于公开跟皇帝掰面不妥不妥。
“皇上为今之计理应提早封王才是。”
温体仁还是温体仁这个时候他毅然决然的站在了小朱这一方提了一个貌似驴唇不对马嘴的妙计。
言官闹事表面上是为了礼制。但其实阿萝的西学院隔三岔五的就闹出个新花样每次都是阿萝先用也没见言官们闹事儿可见是否存在僭越的事情大家心理是有谱的。因为毕竟阿萝住的是承乾宫坤宁宫苓芷的皇后地位现在来看是非常稳固的小朱和苓芷的关系还称得上琴瑟和鸣。
他们最关心的是害怕慈烺的储君位置被动摇。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小朱似乎对长幼有序的继承顺序不是很感冒似乎很有一种全面考察之后再定由谁来承继大宝的资格。
这点就危险了如果任由这样的展态势阿萝所生的慈炯岂不是要成为将来的大明天子?这是他们不敢想的大乱之局。
“大明封王向有例可循难道要封五岁王爷吗?”
一般来说大明的封王通常是十岁左右。
“虽有惯例但也不乏破例之举先皇万历就曾先封过福王殿下。太祖、成祖两朝也多有此例。”
“嗯…”
小朱默默的想了一会儿心中对自己的几个儿子比较了一番说起来慈烺的资质倒也的确不错。况且现在孩子们还小小朱本人看起来很有高寿的迹象现在讨论立嗣的确还早。
“皇上自古废长立幼国乱之始啊!”
温体仁见小朱一直不出声急的连声说着小子脑门上都冒汗了。还真是从来没见老温着这么大急的时候。
“那就依温先生之言吧但是”
小朱饶有兴趣的看看温体仁果然温体仁听到皇上松口脸上的表情立刻为之一松。
“慈炯年纪尚幼大明国土灾荒不断之国一事还要从长计议。”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幼王出藩也有违天伦。王不就藩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说在之国这点上吾皇勿需费心留居宫中自然无妨无妨。”
“那那便拟旨吧。”
宣旨:太子慈烺三年二月立为皇太子。春秋已过五度特预择东宫侍班讲读官命礼部侍郎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礼部侍郎方逢年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曾志讲读;编修胡守恒、杨士聪校书。定于崇祯九年二月太子出閤。另启钱谦益为太子少师。
三子慈炯。年才五龄敬遵祖制拟加王号。但既受册封必具冕服而《会典》开载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礼。十龄受封加冠二礼可并行乎?实不可逆强而忘祖制矣哉!故定于是岁册封越十年行冠礼。九月封王号定。选新进士为检讨国子助教等官为待诏充王讲读官以两殿中书充侍书。
钦此!
出阁就是上学的意思让太子上学让慈炯当定王就等于宣告天下太子地位的稳固已成了定局。
圣旨一下立刻贺表不断各个级别的在京官员全比赛一样的浪费纸张书写了无数的文章奏折来表达他们那不可告人的喜悦之情。
而慈炯是三子却先于次子慈烜封王大家竟然全睁眼瞎似的装作没看见!!!玻璃窗一事也更是没人再提及了。这群家伙的心理哼!!!真真可恨!
借着贺表的事儿毕自肃、孙元化、包括高起潜他们也就都跟着躲过了风头。倒是从绯儿的话里话外小朱能听出来这件事儿上皇后的风头又盖过了阿萝那边。绯儿是阿萝的人所以在情感上多少还是向着阿萝的。
从上贺表的情况来看孙元化显然比不得徐光启来的稳重老徐只是托自己的孙女利用进宫做客的机会口头转达了一下问候也就罢了。但是孙元化竟然让自己的一个手下工部营缮所的匠人梁九制作了东宫的烫样呈递上来。
烫样同样是中国传统工艺用纸张、木条制作的房屋模型因为是纸板做的可以烫上各种颜色所以叫烫样。
而送太子金屋来当贺礼是惯例使然金屋藏娇不就是这么来的嘛。按说他这样做也属于正常的组织程序。但千不该万不该的他竟然认为既然慈炯封王了那么相应的居所必然也要改变那么改扩建皇宫就摆上了议程因此他又叫梁九制作了修缮宫殿的烫样出来一并送了进来。
一时之间朝堂上下都是议论纷纷:
“刘大人那个孙元化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啊?”
“嘘小点声昨日皇上把温相、老夫还有徐大人都叫进宫训话了呢圣谕言明宫中建构非遇水火都轻易不得重新修建。”
……
总之封王敕令的颁布朝野之间除了毫无营养的恭喜之外就是孙元化这次拍到马蹄子上的马屁。大家一边乱哄哄的讥笑孙元化一边由内阁九卿带头凡是有能力的家庭都开始了玻璃窗的安装与订购。当然皇宫也开始更换工程纸窗改玻璃窗听着简单但动静却不小搞到最后早朝上净是黑眼圈的君臣对着打哈欠。
没法子小朱特意以天气酷暑为由休三天的早朝才算叫底下人清醒过来从家居装修的狂热中醒来。但过后小朱又不得不捏着鼻子为这些极具讹诈嫌疑的大明子民们筹备用于玻璃生产的工匠、厂址以及设备。
为了避免尾大难甩小朱没有将玻璃生产交给小曹也没有交给其余五家皇商而是再次从民间挑选代理人这个人就是窑神童宾的儿子童九斤瓷器工匠世家窑神的儿子在瓷器上的造诣远远落后于其父亲仿佛家族中几代人的灵感与天赋全被童宾给占去了。但既然瓷器技艺不行了索性给他新的金饭碗才是正途。
玻璃的工艺本来是范西礼带来的他又已经是大明有爵位的贵族但玻璃行始祖的荣誉却送给了徐光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