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窗明几净(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4723 汉字|2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章 :窗明几净

没过多长时间到夏6月的时候肋尼就屁颠屁颠的从遵化赶过来又很快的跑到河南那边去了这一来一往把个肋尼先生给乐的险些因为乐岔气而弯过去。大明现在有钱他也清楚;小朱这个皇上很开明这他更清楚。

还没到北京呢肋尼就给小朱写了封信说这个工程远远不是三年能完成的起码要十年光景至于银子他没敢说怕把小朱他们吓退了。不过小朱也知道这事儿23oo万根本不够但先改造两京三都还是足够的。到时候再骗骗老百姓动大家干点义务劳动这事儿没准十年内就见亮。

整个大明两京三都(管道)——各地省会、府(驿路)——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地(马路)并最终将目前的1936间驿站扩大2136间。这么浩大的三步走工程也是他的建议。

所以一众君臣都同意将工程总设计交给他负责。这就意味着路桥工程总工程师——肋尼先生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犹太人。23oo万白银的5%就是115万两白银啊!更何况还有水路的分包工程他赚钱是一定的了。

肋尼风风火火的干活去了小朱的现任内阁也都忙着配合去了毕竟牵扯了军制改革大家这点儿眼力价儿还是有的搞不好就会引起兵变加上国家现在拨款额度也还够所以大家都很上心、很负责。

同时前两天小朱悄悄地跟曹化淳说

“大明驿站向褆骑为丞。前些年多有失管于今可借修路之事重建密报系统。但人数不得太多没驿多不过3人。”

刑部捕快算警察系统东厂算情报系统锦衣卫算内政部这样的国家架构还是很有先进性的现在国事不错借机重建也算合乎时宜。

***

小朱这届内阁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第二届内阁无论军政大员都不可能同上届相比。孙承宗、钱谦益、杨鹤的声望不是说说就能达到的。

老孙在军界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在近5五年内小朱是没找到可替代的。能有希望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只有三个: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

洪承畴已经被小朱按住了;熊文灿官声不是很好;剩下的就只有老袁了只要辽东那边在安稳几年老袁就可以入阁接替了。

钱谦益在士林的威望是很难有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越了存在这种可能的是周延儒、杨嗣昌二人。

杨嗣昌太年轻资历稍浅。还应该再通过剿匪锻炼锻炼;周延儒又不是东林嫡系现在来看士林领袖的位置仍然还只有老钱能担当。

杨鹤素以清廉闻名于世为人又刚正不阿、气节风骨都是当世翘楚唯一在官场上与他比肩的只有一个人:卢象升。

卢象升的人品、才学上与杨鹤比起来不遑多让。能力上更是能文能武比杨鹤还稍强。但还是那句话资历的问题。卢象升的官声起码要再积累十年才可以达显天下。因此还不能太快的提拔他山东是粮食大省又兼着镇海的军务确实离不开卢象升这样倒好避免了言官的口诛笔伐对卢象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原籍江西吉水的李邦华。

他现在可以说是南京系统的最高实权人物但他与杨鹤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怕得罪人也就得罪了不少人。与其说他达到了杨鹤的高度不如说他达到了海瑞的高度。

有李邦华在南京那边坐镇是很令人放心的加上他‘性好别黑白’的特点对北京这边的阁臣九卿也产生了威慑力。

综上所述这届内阁的行事风格低调很多。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大家都没怎么提及出征、改制的建议多数是在延续上届的成法和创意。

小朱自己也时常提醒自己这几年属于夹起尾巴装熊的日子千万别乱开战国家现在根本谈不到一战定乾坤更别提连年讨伐了索性闷头搞好内务借着争取来的喘息机会把国家各方面整顿出眉目才是正途。

现在大明官员的工资已经是以前的四倍多了每年光官员薪俸就是15oo万两白银贪污的事情确实下降了一定的比例。加上皇商的分红大明官员的小日子还是挺滋润的。虽说贪污现象不可能杜绝但毕竟是好转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曙光。

……

夏天的温度很高但是坐在文华殿的明堂之中却不觉得。外面的暑气被游廊、木隔给挡在了庭园中南北窗一开穿堂风一过房子里便更凉快了坐在侧面的耳房中既不觉得吹的慌又不觉得热。

“绯儿!绯儿!”

“回皇上绯儿姑娘今儿个按例轮休所以出宫采买去了!”

“嗬王坤!你小子有日子没见了是不是都快把朕给忘了?”

“哎呦我的万岁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小的可担待不起!”

“呵呵那方正化和李凤翔呢?都休息吗?”

“回万岁爷今天是什么什么礼拜日一早啊!那个费力就领着几个教士入宫为几位娘娘讲经来了方公和李公就都过到那边帮忙了。所以王都叫小的来随堂听事。”

“噢!朕觉得口渴你去给朕冲被蜜水去吧。”

“得勒万岁爷您稍候小的这就回来。”

说完王坤这小子笑嘻嘻的跑了。不大一会王坤端着水进来等小朱喝光才又开口说道:

“皇上徐老先生央人送来了两块金彩玻璃。”

‘水琉璃’、‘玻璃’这两个词原本就互相通用所以这两年基本定名了。就叫玻璃了。今天这金彩玻璃说来还真是话长。

穿衣镜的事情小朱始终觉得是个遗憾徐光启出于报恩的心理也一直很遗憾。但没法子谁让中国的化学研究始终处于展阶段呢?更何况在玻璃上镀层的技术现在属于高端科技。

不知道威尼斯人是怎么掌握这项技术的反正他们对技术的保密工作很严谨甚至达到了不惜派军队追杀的方式来杜绝一切泄密的可能。

大明屡次提出购买这项技术他们都打哈哈的不予理睬。倒是为了不伤和气白送了不少大镜子过来。但阿萝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大中华沙文主义的色彩。

“若我中华无此物之法阿萝索性不用。以免增那些红毛番夷的志气相信我大明鸿儒之士断不会永不知晓此方。”

就是说大明礼贵妃殿下只想用中国国产的穿衣镜至于外番西夷的物件娘娘她不稀罕。

听着很了不起吧?一个女孩子能有这番志气也算难得了吧?但说穿了是她在跟皇后她们较劲呢当年第一面穿衣镜原本是贾奇力等人送她的但因为措辞上的模糊反被群臣给划到周苓芷的名下她这口气还没缓回来呢这丫头够记仇的。

徐光启呢?因为赐婚的事情加上西学院的长年合作老徐跟阿萝的感情比较好也一直为这事儿闹心。一直想找个法子来弥补弥补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还是高起潜出了个主意汗!瞧出主意这人!

高起潜的主意很简单也很挑事儿:

“玻璃既有金彩、琉璃之分不若请徐老为礼妃娘娘制作几块大窗如何?”

在中国的建筑理念中房间的采光好坏决定了房间主人的地位高低。以四合院为主体形式的明代建筑北房因为可以享受到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日光照射体现了一家之主的决策性地位。

西厢房因为可以感受到东面、西面两个方向的阳光因此通常是客房有客为乐嘛!

南房通常住下人东方通常是生活用房如厕所、厨房等等。

女眷一般是住在北主房的再北边俗称后园。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房间采光的好坏就决定了主人的地位高低。阿萝的承乾宫是在坤宁宫的东手边因为是独立的院落所以不涉及采光面积的问题。但是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即便皇宫的窗户也还是纸糊的。还从来没听说谁家用玻璃当窗户的呢!

因为不同的应用需要老徐他们研制了两种玻璃:

1.普通的白玻璃主要是为了望远镜、火炮望山等做容易碎裂但造价便宜。

2.掺杂了矿物质的彩色钢化玻璃造价较高但比较结实。最初的设想是为了安装在箭羽上这东西份量足射程就远射入人体后可以碎裂成好多块敌人拔下来的只是箭杆着实的‘好用’。彩色是因为矿物质的原因倒不是刻意求来的。

呵呵但在这件事上这些科研人员稍为有些书呆子了。要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他们倒好拿小朱这做上试验了所以小朱在最初他们提这个建议时就连忙制止了因为拿玻璃当武器这纯粹是在开玩笑。顺手小朱也给他们明确的说清楚科技未见得都要应用于军事上民用为本才是真谛。

于是金彩玻璃就离民用越来越近。自鸣钟、器物匣、女孩子的饰上都已经出现玻璃的身影了。不过从金彩玻璃一事也可以看出战争是科技展的催化剂却要聪明的人将其转化才是正途。

费力的教堂系列也就近采购过这样的玻璃作为建筑装潢之用。如今他们天主教的教堂在全国已经有十几处了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

高起潜提出来给阿萝的寝宫全面换上玻璃窗这个想法其实很有无风三尺浪的嫌疑贵妃再贵也是妃子寝宫采光居然过皇后、皇帝这实在有违礼制。

偏偏老徐还很高兴能有这么个弥补穿衣镜遗憾的机会居然还就同意了。好在皇后苓芷很大度一直假装不知道她们这些事儿小朱也乐得装聋作哑。

而且小朱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借着这事儿再来个小小的促进与改革因为玻璃窗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展其实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大家想想安装玻璃窗之后日照时间、日照强度都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人们作息时间的变化拉长了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且因为玻璃的透明性使得人们的眼界与心境也豁然开朗。进而带动更快、更高的科技展。这点不仅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而且还是得到历史印证了的。

玻璃在望远天文器皿上的优势也是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必要保证。至于说到保温除尘之类的附加功能那反倒不是小朱所看重的。

所以大力推广玻璃势在必行以阿萝宫窗为契机倒也不失一个法子不是?

于是大明窗明几净的时代便缘于内宫的争风吃醋并且缘于高起潜这个脑筋有些短路的死太监。

‘金彩玻璃’中的‘金’字是金属的意思。不是黄金呵呵!老徐制作的金彩玻璃是两块三尺见方、半寸厚的大玻璃砖。颜色有深蓝、淡黄两种颜色。红色是喜色总不能让礼贵妃天天结婚吧?而且非节庆日子绝对不能庆祝这也是中华礼制的准则之一。更重要的国姓是朱朱又通红因此红色是比较重要的颜色老徐他们再糊涂也不至于连这都不懂。所以老徐便挑选了另外两个颜色进献。

深蓝色的玻璃是寝宫的贵妃的私隐哪能随便让外面人看见?淡黄色的才是外部建筑的窗户之用。

“呵呵呵呵!”

小朱在文华殿前面的小广场上背着手围着两块大玻璃砖绕了两圈这时候只能笑绝对不能多说话。否则言官不会饶了小朱和老徐滴。

“皇上!皇上!”

旁边不知死活的是王坤和高起潜这俩小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小朱侧后方傻了吧几的一声高一声低的唤着阿萝是他们主子如今有了替主子争口气的由头他们俩早美的不知道北在那里了。

“两色玻璃光滑平整浑然天成真乃巧夺天工之技艺!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小朱歪头看了看说这话的毕自肃心说‘你没脑子啊?这事儿我都没敢表态你倒先跳出来了。’

不过有了九卿的支持小朱也就顺水推舟。

“这金彩玻璃计有多少颜色啊?”

老徐没来他的好学生孙元化估计也事先得到警示没敢过来送玻璃来的是他新交的两个好朋友:宋应星和马世奇。

“回皇上臣听孙大人说起过金彩玻璃可分五正色、四辅色正色是为红、蓝、黄、青、绿。辅色是为黑、白、褐、粉。”

回答小朱问题的是马世奇一旁的宋应星老成持重感觉到这件事儿的水挺深的所以就没搭言儿。

马世奇现在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九品司务两年后的大比之年如果他能通过会试小朱就肯定点他为一榜三甲之一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所以马世奇的身份还是比较特殊的。

“呣!”小朱摸着自己不多的胡须沉吟了一下他在琢磨的是‘窗户上镶的玻璃用那种颜色相对好一些?这涉及到光线问题啊!’

但偏偏其他人却想歪歪了。比如郑三俊。

“启禀皇上!既然礼妃娘娘的寝宫拟用深蓝、浅黄两色那臣等斗胆敢请皇上早定规仪好让天下万民早日更换。”

靠!原本家家户户换玻璃窗的事情他们是同意的并且阿萝那里先装他们也勉强同意了。但小朱没想到的是老郑现在居然想到了等级关系。

没法子最后小朱伙同一帮人就蹲在那两块玻璃砖前把玻璃窗的规仪给定了下来。

皇家:正色上品包含:蓝色(含氧化钴)、黄色(含氧化铁)两个色系深浅浓淡的除了皇家之外外人不得使用。另外红色系(氧化亚铜)属于礼色除了祖庙这样的场所即便皇族自身原则上也不可采用。但仅指整块大块零敲碎打的可以不用顾及下同。

官宦:正色他品包括:青色(含氧化亚铁)绿色两个色系。呵呵乌纱乌纱官僚当然要青色系喽。不过经皇帝允许后高官重臣可以使用正色色系但黄色系是绝对禁止的。

民间:辅色系:粉色(含铬)、白色(二氧化锡)、黑色、褐色。白色玻璃就是透明不加色造价最是便宜小康家庭都可以安装那么一两块。

另外黑色、褐色于墓葬用度不论阶层都可以使用但原则是平头百姓不允许同时使用2种(含两种)以上。官宦阶层同时使用的颜色不得过4种(含四种)。

尺寸上也稍做修订基本就是不得过三尺见方。至于雕花参照大明朝服的规制该什么品级雕刻什么花纹这点没什么好调整的。

在商讨玻璃规制的过程中小朱对宋应星的印象很深刻前段时间小朱抽风似的让驿站明刊招募天下的科技明不想好东西没招上来多少倒是被徐光启淘换出一个宋应星来。

老宋今年5o岁了举人出身来工部之前是分宜县的教谕主管一县的教育工作属于基层的不能再基层的小小公务员。在主管县学的工作之余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对化学试验最痴迷金彩玻璃的各种配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来自于他的试验结果。

“行啊高起潜你都听到了吧?回头你誊写一下朕明天就提交给内阁去。”

说话间小朱由王坤搀扶着站了起来好家伙一蹲就是大半个时辰腿都木了。小朱摇晃了几下腰身跟宋应星他们挥挥手就准备回宫去了。

“行啊今天这事儿做的不错现在天光尚早朕就不留你们吃饭了几位卿家都回吧!”

说完小朱高高兴兴的就想走。

“皇上恕罪微臣有本启奏!”

‘唉!’小朱心中微微叹息转过身一看嘿!竟然是马世奇这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