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循环往复(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7337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八章 :循环往复

蒲、紫苏、艾篙、葵花、雄黄捣碎捣烂成糊糊然中浸泡五天后开坛饮用。(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挺那个的?

雄黄这东东来源恐怖味道殊烈。蒲、艾篙这些植物都内含芳香油很多人闻的时候就会因为过敏症状而产生不良反应。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泡酒里喝?哇!可怕!

但大家别忘了现在是大明崇祯十四年五月五医疗水准确实比较低一些五月天热水乡一带更是蚊虫蔓延因此这样的酒无论如何你也要喝下去。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去除湿气除灭体内有害的细菌和微生物。据说还有寄生虫。

而喝这些东东每年都是有一个固定的日子滴这个日子就是端午节。是啊快过端午节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拥有很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一位国士

什么叫国士?解释很多了不用一一详述但有一点希望大家记住。想成为真正的国士就要以屈原为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湘楚大地来说由于这里是屈原先生殉国投江的故地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湖广的庆祝活动甚至要过春节的。

热闹的场景遍及各地满眼都是小孩子手腕上的五色线到处都是叫卖粽子的小货郎。大家头上啊、衣服上啊包括家门口都会悬挂艾草、蒲这样的香草。然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放上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着雄黄酒。浸泡过蒲、紫苏、艾篙、葵花的雄黄酒。有行脚的客人路过如果想讨一口酒喝地时候以豪爽着称的湘楚人士通常会乐呵呵的让客人自便。

这不在一家草棚前有两位儒生打扮的客人正在喝免费的酒水。喝了两小盅雄黄酒后其中一位年轻一些的从怀中拿出了两个粽子

“大娘。谢谢您的雄黄酒这是在下按照家乡的方法做的粽子您老尝尝吧!”

粗布衣衫但干净清爽的老太太拿眼睛瞄了瞄一撇嘴:

“松江肉馅粽子俺吃不惯地!”

文士连忙起身躬身施礼告罪道:

“古人云入乡随俗。不随是为失礼也小生唐突。还请大娘恕罪!”

大娘很滑稽的做了一个鬼脸露出嘴里稀疏的牙齿。同时眼见文士很有些书呆子气老太太的态度更和善了一些。

“呵呵年轻人没关系的你们是要去看龙舟的吧?”

“是啊!”

“看你们的装束难不成是今年新过来的义师吗?”

“哦不是的大娘。小生是来这里求书的!”

“求书?噢那你们是找扬大人地吧?”

“哎呀怪不得人家说湘楚大地。人杰地灵大娘果真好见识!”

“呵呵”大娘笑着从门槛上站起来。回屋端出来一个大海碗里面满满的盛着异香扑鼻地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喝干吓的两个文士目瞪口呆。

“杨大人行军打仗都带着一帐篷的书箱子哩老身当然知道!杨大人昨天就到了今日辰时赛龙舟要热闹到午时三刻呢你们快去吧。”

两位书生连忙道谢后起身离开。一路上二人很热烈的讨论起来刚才那位大娘是每天早起喝一大碗酒呢?还是三餐都喝?还是只要有客人路过就喝一碗?

他们两人是陈子龙和好友夏允彝。陈子龙就是刚才送人家粽子的那位书生本是进士出身曾任过绍兴推官并且因才学出众是复社后起的翘楚。

但因为这两年围绕着内阁的换届天下士林党争再兴。陈子龙失望之余辞官退社与好友夏允彝和徐孚远一同编书立志要编一部采实去华的《皇明经世文编》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事儿出来。

本来书稿编纂抄写的都差不多了但是三个人一直想再补编四卷书稿而这四卷书稿都在杨嗣昌这里。

杨嗣昌这些年可没少干实事儿他主持修缮的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嘉.>+规仪“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修好的常德城古城换新颜。并且在犹太人肋尼的帮助下配套的民生设施非常完备。所以这样地行为虽有捞政绩之嫌但杨嗣昌的官声在民间还是非常好的。

杨嗣昌最多地时候总督过四省军政事务行辕游走不定所以陈子龙他们三个人一直没机会入湘求见。但好在杨嗣昌文人出身前些年忙于公务以至于从来没主持过端午节的龙舟大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深深的遗憾。

所以今年杨嗣昌早早就放话出去他身为学子一员今年无论如何都要主持龙舟大会叫上下官员都帮他通融放行。一时间这样摆明有渎职嫌疑的行为竟然被天下传为佳话。

也因此陈子龙等人便赶紧风雨兼程一定要赶在端午节这天见到杨嗣昌。

“诸位乡民贵子如今吉时已到祈福灾大礼即刻举行有请太常寺少卿杨嗣昌杨大人为大礼开坛!”

鼓掌声叫好声响彻一片。杨嗣昌年少成名帝王之师文人风骨爱民如子这几年把湖广打理的政通人和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非常高。而且杨家在皇商中有股份所以杨嗣昌不但不收礼金仪封还经常把老母送来的银两用于扶危济困。廉洁奉公散金济世这么好的条件下杨嗣昌已经在民间拥有生牌了。就是百姓在家里供有杨嗣昌的牌位。

在一片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杨嗣昌先拱手冲大家作揖致谢然后接过从人递上来的三柱高香恭恭敬敬走上祭台。他地相貌倒是普通又黑又瘦但双目却炯炯有神穿的也比较普通身上唯一值钱的就是配给官员的玉带了。但这一切都难掩他散出来的锋芒锐气人嘛。气质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服饰。

湘楚的祭祀很有特点主持仪式的法师既不是和尚道士也不是这两年很火爆的天主教反倒是奇奇怪怪的一堆巫师带着牛头马面一般地面具嘿呀嘿呀的跳着一种古老的舞蹈。据说是流传自春秋时期的呢!

杨嗣昌兴致勃勃的观看这些舞蹈边看边兴奋

节怕点头。身子还一晃一晃的。从内心中他是非古老习俗滴。因为这是流传数千年的祭祀之舞。正是伴随着这样的舞蹈才有了项羽的气壮山河才有了‘亡秦必楚’地千古名谚。才有了和、屈原这样执着和无畏精神的代名词。

一旁地官员因为每年都看已经不觉的新鲜了于是大家都各自坐在临时搭建的亭子中喝着小酒摇着小扇任由杨少卿一个人站在大日头底下晃悠。

待看到杨嗣昌背后的衣襟都渗出汗来湖广布政使何腾蛟方才笑呵呵的喊道:

“哎呀呀。少卿大人暑天气促快进来快进来!”

“多谢何大人周全。多谢多谢请!”

杨嗣昌真正的官职是总督冀湘楚。巡抚湖广所以正式的官称应该是杨督抚。但最近这几年国内平安加上明年就要换届了再叫杨嗣昌督抚就不方便了。为什么呢?

督抚属于外僚虽说原本的性质是中央临时派驻地方的官员。而以外僚入朝通常不应该升的太快那个洪承畴以外僚入京直接当上兵部尚书属于比较个别地特例。

如今天下是个人都知道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内阁换届选举即将开始皇上把状元郎的策论公开刊行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企盼杨嗣昌的新制呢尽管‘杨制’的内容大家还不知道但所有人都相信杨嗣昌是不会叫皇帝失望地。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公开再叫杨嗣昌为杨督抚就等于在毁人家。

杨嗣昌在几年前刚刚被皇上送了一个太常寺少卿的官衔这就有学问了少卿虽说是兼职但属于朝官啊!如果大家给天下官场定下这样一个基调:‘杨嗣昌是杨少卿不是杨督抚’那么自然的杨嗣昌就很有可能直接提拔为六部九卿甚至平步入阁都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地。

“哦何大人嗣昌心仪这湘舞久矣来湖广多年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呵呵杨少卿果真是书生意气挥洒自如下官佩服佩服!”

“见笑了见笑了!”

杨嗣昌也确实觉得热了端起桌上的柳叶茶浅浅的喝上一小口然后接过仆人送上来的蚌粉铃囊开始吸汗一旁的何腾蛟连忙体贴的帮他扇扇子。

这个时候祭祀舞蹈已经结束赛龙舟的人又开始举行一种祭祀活动不过就是杀鸡喝酒一类杨嗣昌乐呵呵的把一袋银币交给手下作为本次的龙舟花红高高的悬挂起来又是一阵雷动的欢声。

“对了少卿大人陈子龙这个名字你可曾听说过?”

“哦?就是那个倡办‘几社’的松江铁符先生?”

“呵呵正是此人编纂的《皇明经世文编》已经交付宗业司的刊印坊雕版去了。但据他说还有四卷需补因此一直深以为憾呢!诺这就是书目。”

“哈哈哈何大人陈子龙年纪虽轻而气度宏远这样的人才岂能教他遗憾?他那四卷刚好在嗣昌这里如今就成*人之美吧!”

“哎呀如此多谢少卿大人的成全了呵呵不瞒大人下官与陈子龙乃是当年同榜进士既有同门之谊这才答应相求大人早知大人如此雅量他们便不用苦思多年了!”

“哈哈哈!”

一时间凉亭之中。鸿声而笑!而这笑声中只有一人一直板着脸不做声。此人戎常服打扮白面长须剑眉星目身上既有武将的英气亦有文人的书卷气。身材瘦长却蕴涵劲力属于一亿人排队你也能第一眼就看见他的那种人。哦。对了成语‘鹤立鸡群’就是形容他们这类人的。他地名字叫做左良玉。

左良玉现在已经是湖广都指挥使了而且几年前因为国家要四方开战为了巩固国内防区特意赐他世镇武昌的荣誉。因此左良玉可以说是湖广军中第一人。

左良玉同这个时代的名将一样爱兵如子但他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行军打仗时左良玉同普通士兵。同吃同卧士兵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他都一模一样。这虽说有表演成分但左良玉带的兵不谈战力如何这份忠心是不用说的所以整个湖广军中人人都尊他一声‘玉帅’。

左良玉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不吝叙功就是说他手下的将领兵丁只要作战都会积功。呵呵。这点稍有些问题…‘只要作战不论胜负’。

但杨嗣昌对叙功又把的比较紧核实的很严格。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公私事务一来二去地左良玉同杨嗣昌之间就出现矛盾了而且矛盾还不小。

想想也是战士上战场舍命报国风里雨里的当主帅的帮着争取点功劳也算不上什么过分的事儿。但这只能是私下里的说法在官面上这就属于冒功重罪啊!但杨嗣昌当然不会给左良玉治罪只是功劳的统计上经常进行相应核减。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左良玉身后还站着一个人一身劲装打扮长像虽然普通但黑黝黝的双眼中时不时的精光闪动整个人就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刃即便在现在这个盛夏酷暑之中也给人寒冷地感觉。他就是丘慧荣。

左梦庚是个公子哥今天这样的节日里小子早不知道找那个妹妹香香去了但丘慧荣不同尽管左良玉待他视若己出可丘慧荣始终更像是一名死士长伴在义父左右。

眼见杨嗣昌志得意满地高谈阔论丘慧荣身边的空气愈冷了起来感受到这点的左良玉先是轻咳一声破掉丘慧荣的杀气。随后冷眼看了看高兴的杨嗣昌忽然阴阳怪气的开口说道:

“杨督抚我听人说您抄书的度很是迅捷一卷论语三月即成但不知此言虚实啊!”

呵呵杨少卿杨督抚这其中的关节实在太微妙了。果然杨嗣昌听到这话之后面色立刻一黯但随即长身站起朗声笑道:

“那都是少年时家父的严令家父说读书破万卷纸破眼破心破当破。是以经史子集嗣昌少年时都曾抄写过几遍但这些年书法退步抄书的度也落下很多了不想今日被左将军取笑了!取笑啦!哈哈…”

“啊呀

破果真是杨阁老啊此言当真至理!”

“是啊是啊下官赴京述职时曾有幸到鸿儒社聆听宣讲杨阁老地国学功底实在令小子佩服的紧哩!”

旁边的文官都连忙出面圆场。左良玉看着态度潇洒转身与众官员一起观看龙舟争渡的杨嗣昌心中略有些后悔:

‘我怎么如此挡人仕途?这与他小杨不给我叙功又有何区别?’

想到此左良玉便不再做声连忙将注意力转移到龙舟竞赛上了。

“何大人嗣昌今日回去后想写一篇《武陵竞渡略》呈与圣上呢!”

“哦?那可太好了久闻少卿大人文笔绝佳下官等自当要拜读呢!”

说道这里何大人忽然冲下面地人一使眼色凉亭众人立刻各自寻机都让开一些空间出来左良玉在几位相熟的官员邀请后略略犹豫一下索性领着丘慧荣出去看龙舟去了。

“杨少卿下官前日寻到一幅吴道子的吹萧引凤图想托与大人转献圣上不知此事是否可行?”

“喔。何大人居然有如此重宝?”

这事儿杨嗣昌其实早知道只是不知道何腾蛟什么时候说罢了。见他这个时候提起杨嗣昌先打个哈哈之后才拱手正色说道:

“有劳何大人费心了但嗣昌为人大人理当知晓。况且当今圣上虽说也喜绘画但圣上喜欢地。是工笔花卉吴道子的佳作何大人还是自己留下传家吧。”

“呃工笔花卉?唉呀苦也前两天还有人向我推荐过一幅徽宗的神品呢可惜被我给回绝了苦也苦也!”

杨嗣昌很好笑地看了何大人一眼但随即心中明了。东林、复社虽说势彰。但因为最近两年玩党争玩的有些过火。士林中已经出现非议了。这何腾蛟与陈子龙交好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人又创建‘几社’新生的势态很迅猛。

因此像何腾蛟这样的实职干部其实都想借着这次政府换届多方联络感情好为自己留住现有的位子。想到此杨嗣昌整理了一下思路。轻轻的对着何大人说道:

“大人啊皇上素来节俭想当年那么一大段沉香木都要卖来换马;中衣的袖子脱线。也不舍的更换。因此这礼金仪封一事你可要谨慎才是啊!”

“啊!”何腾蛟吓的一哆嗦。连忙醒悟过来于是赶紧起身躬身说道:

“少卿大人下官这几年想必您也清楚不敢说兢兢业业也算得上尽职守了但这七年换届如今几成定局下官无党无势一旦被换下去家中大小几十口人可就全没有着落了今日还请大人帮衬啊!”

杨嗣昌想了想何大人确实算的上清廉能力虽说不高但道德水准还是很值得称道地。只是今日这般操作未免失之下品杨嗣昌决定问清楚再说。

“吴道子的画价值千金何大人能买的了画难道就养不起家吗?”

“好叫大人知晓这画乃是我们几位共同将家产当与宗业司换来的银子下官虽不敢说两袖清风但也没敢贪渎失位啊!”

杨嗣昌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些个湖广官员倒真实诚居然能想到这么个法子出来而且居然是在向皇上行贿!看来这些官员确实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劲头。不过这倒是能看出来这些人的本质还算不错。小杨搞清楚买画钱的来源之后方才笑呵呵一摆手。

“好了好了何大人的官品嗣昌知道的。你们也是糊涂竟然想到给皇上送礼真是不知说什么好!这样吧何大人我这里有个详细的参略你我一同商量如何?”

“如此下官多谢大人成全!”

“此时非宜今夜茱阁请何大人携左良玉同来!”

“下官谨记!”

是夜

.:.们的行辕都不在这里所以最好地酒楼茱阁就成了杨嗣昌下榻的酒店了。阁外面的敝厅中围坐着湖广的大小官员三十二名。杨嗣昌他们的密谈实际上决定着所有人的仕途前程。所以大家都互相庆贺多亏了身边有一个杨少卿啊!

“好叫少卿大人知晓下官已将那副画送还宗业司了各位大人的当票也都勾销了!”

“好这就好。何大人还有左将军嗣昌也不瞒你们身为大明学子最高的理想自然是能够有朝一日入阁为相。退而求其次自当是六部九卿。再次便是一方牧守。嗣昌虽不才贸然充当三省督抚这牧守已经是做过了自然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如若明年换届嗣昌有幸入京供职这湖广怕是再回不来了正因此嗣昌今年才宁肯被言官弹劾也要来看这龙舟竞渡以了却少年时的心愿啊!”

“行事随心自然是名家风范。”何腾蛟随口而答他心思没在这上面。

“昌帅今日良玉方知昌帅之心以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左良玉的改变算不上突兀地因为道理很简单。从今日言行就可以知道杨嗣昌确实很想来看看龙舟竞渡以及之前的巫师祭舞。要知道杨嗣昌来湖广都小十年了竟然一直没能还愿!为什么?他真的是太忙了啊!想到此左良玉武人地豪爽自然就原谅了杨嗣昌一下下。

“哪里哪里如没有左将军带兵辅助嗣昌哪有今日?”

“呵呵”左良玉只是嗬嗬一笑。没答话。倒是何腾蛟有点绷不住劲了。

“呃杨大人换届之事阁臣九卿之中起码有十个人地位置将要变动而您贵为六督三少卿之一自可以入京理政在此还要预祝大人啊!”

“呵呵只是不知何大人。左将军可愿帮嗣昌这一次?”

“啊呀。少卿大人言重了下官但凭吩咐便是。”

何腾蛟心中急迫因为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这三个少卿都督是地方牧守中最有机会的人选。关键是他们走后地方上如何安排这才是何大人心中最迫切的心思。并且他也很清楚杨嗣昌寻求帮助地原因。

先杨嗣昌需要有拿的出手的方略好名动天下。

正言顺的入朝为官。当年的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省督抚。现在要换届了杨嗣昌当然要再出一套方略。而这套方略如果没有人联名支持。声势上就显得弱了。

所以何腾蛟立刻作答他当然愿意了。没有方略。杨嗣昌的机会也是最大地。更何况联名上奏一旦国家采纳他何腾蛟与左良玉就都成名臣名将了。而且这是在给国家写建议即便不采纳也不会有什么恶果。何乐不为?

左良玉的反映则有点高深莫测不说反对也不说同意。但他能有这个反映杨嗣昌已经很满意了连忙很严肃的说了开来。

“哪如此二位且听嗣昌一一道来。日前承天府传来消息吉庆伯的夫人刚刚诞下一名千金而圣上与礼妃情甚笃欣喜之余特意开办了女学由此可见吾等可先从学政入手。”

“呃但不知这学政可是要细化文武?”

“…”

杨嗣昌暗自点点头何腾蛟的人才本事确实是中上之质简直就是一点就明啊!他的‘学政新制’根本目的就是针对江南诸党的。名义上是彻底改革文化、军事教育系统其实是在替国家消弭党争:

文化教育系统以1分22448方法于各省修建学院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东林’‘复社’这些大党分化成小党。因为‘东林’‘复社’都是依托学院而来只要国家将学院遍植华夏不单可以开启士林盛世还可以将党争规模缩减下来派系越多力量越分散对国家来说管理起来就越方便。

军事教育系统也同样如此。国家现在的天津武学规模越来越大这可是枪杆子要是在可见地讲来全国的军官都出自一个学院那反倒是一种累赘了所以必须按照兵种来进行拆分。

湖广多山多水骑兵学院是不可能地。步兵学院在将来也一定会各地都是湖广也不占高分。水军也是一样人家东海南洋的基础和技术都摆在那里。湖广只有大湖和大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炮兵根基本在天津湖广强立炮兵学院也是不合适的。因此杨嗣昌为湖广预留了一个门类出来成立一家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军事学院: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家父近些年对于皇家科学院的态度改变实多。因此上有个叫宋应星的皇家科学院院务年龄五十有四官位只有九品但多造化奇能。所以嗣昌寻思可拜表圣上安排宋应星为任学监何大人、左将军同兼祭酒。呃但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呵呵少卿大人也知道下官对这些杂学马马虎虎莫说这任学监任祭酒也全听大人便是。”何

“呃在下也听闻过宋应星的名字当为学监的最佳人选。”左。

左良玉一开口杨嗣昌立刻领情站起对二人作了一揖在座三人都是聪明人此时最紧要的是帮助皇上解决党争心病广植学院行的是‘釜底抽薪’之计因此就连左良玉都开口赞同了。至于所谓地学监只不过是一个管学术的副职正职祭酒才是要命的职务。何、左两人也有自知之明只要能在新政中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他根本无所谓。就是再来十个学监又能怎样?

“那好这‘学政新制’便这么定了。第二条嘛呵呵嗣昌想将湖广一分为二以大湖为界分湖南湖北。

“湖北简称便为一个‘楚’字府在武汉武汉设立‘武汉国学院’。

“湖南简称便为一个‘湘’字府在长沙长沙设立‘长沙武学院’

“而武汉国学院地第一任山长聘请徐孚远担任。长沙武学院的第一任山长便请良玉兄出任吧!”

“多谢大人抬爱!”

这条是刚才大家心照不宣的安排有一个细节需要交待那就是在杨嗣昌地安排下湖广将出现三所高等学府:武汉国学院、长沙武学院、湖广国防科技大学。三个学校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样的新制左良玉、何腾蛟是积极响应的。因为左良玉世镇武昌家在汉中兵亦在此。时间长了国家不起防范之心才怪。但现在一分为二之后左良玉家在湖北而身在湖南可以说没什么比这更完美的安排了。

那么湖广拆分为二的计议为什么得到了何腾蛟的认可呢?道理很简单湖南湖北再分他也是省级干部底下的一帮哥们也都可以从容安排。虽说级别相等但还是那句话新政的署名上只有三个人其余那些人虽说是地方大员但以何腾蛟马是瞻的格局却已经确立下来。换句话说一个新兴的小党在杨嗣昌的通盘操作下正式成立——楚党党魁何腾蛟。

同时还有个附加条款杨嗣昌保荐左梦庚去北京国子监学习。科考功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有杨嗣昌这样背景的人当荐师绝对是好事儿。这其实也是一项交易杨嗣昌已经领悟到自己当初某些行事做的太绝今番左良玉对他恨意绵绵再不做补救自己入阁为相的理想很可能会破灭。所以杨嗣昌便通过左良玉的宝贝儿子入手来拉近左良玉同他的关系。

但左良玉却并没有接这个话茬只是微微一笑以示领情。左良玉有左良玉的骄傲况且他跟洪承畴、孙传庭、陈奇瑜等人的关系好也不在乎杨嗣昌的这份保荐。可终究舔犊情深人家好心好意的为自己儿子做安排他就算不答应也没有理由再反对了。

左良玉的这个反映也在何腾蛟与杨嗣昌的预料之内所以何腾蛟连忙出面打个哈哈。

“好好啊!少卿大人如此等方略成行下官代表湖广一系的同仁都要感念您的大恩大德啊!”

“呵呵那里臣子不得妄测君上但‘为主分忧’亦是本份。今科状元郎乃北榜通州魏藻德吾等便理应看出万岁的治国理念实乃平衡为要。我们做臣子的以后要切记一点进退有距!”

“下官受教了!”

就此‘杨制’正式成型:湖广拆分、遍植学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