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比文字要低,所以播送的时间很长。
至于自解译系统,这是一套类似于密码本的解码方式,就像是罗塞塔石碑,接收到信息的人可以根据它把编码还原成原文,播送信息时电脑会把自解译系统并入文章内容中。当时设计自解译系统时,老猫考虑过汉语与英文,鉴于汉语的字库过于庞大,且方块字结构不一难以拆分,想实现数字与汉字的自由转换,仅靠一个简单的自解译系统难度实在太大,所以最后老猫使用的是英文字母。
也就是说,接收到信号的智慧生物,可以把它们还原成英文。
在地球消失之后,最后一种流传出去的语言终究还是英语。
不过火星上硬盘里的文件倒全部都是汉语,唐跃和麦冬用汉字为人类文明书写了墓志铭。
·
·
·
“麦冬小姐,你这两天能不能抽出时间来?”
正午时,唐跃和老猫都待在昆仑站内休息,唐跃正在吃饭,照例是压缩饼干夹心糖腌番茄搭配一杯淡水,麦冬也在吃饭,她还有块面包。
“嗯?抽时间出来?要多久?”
“至少需要四个小时。”老猫回答,“我们需要你出舱作业,检查鹰号飞船上升级的隔热瓦。”
老猫采纳了唐跃的建议,鹰号飞船是唯一有可能进入大气层而不解体的载具,在这个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它是唯一的希望,但是登陆器必须保证隔热瓦不出问题,所以检查登陆器上升级的腹面隔热瓦是第一步。
而检查隔热瓦在舱内是办不到的,麦冬得进行舱外作业。
老猫是真被逼得没办法了,报废的飞船都敢拿来用。
“检查鹰号飞船?”麦冬一怔,旋即慢慢地点头,“出舱作业是么?可以啊,我随时都有时间,正好空间站s1电池板的扭转机构出了点小毛病,转动起来不太灵光,可以一起解决了。”
“电池板出问题了?”唐跃嘴里含着饼干糊糊,抬起头来,有点紧张。
“很常见的小故障而已,电脑自检过了,说是传感器断路,换根线就好了。”麦冬也在啃饼干,她咬了一口压缩饼干,然后把悬浮在面前的水珠吸入口中,“正常的线路老化,不用紧张。”
火星联合空间站运行这么多年,大问题没有,小毛病不断,平时宇航员们修修补补,经常出舱换块材料零件什么的,也是日常任务。
“那么你待会儿就去休息,注意保存体力。”老猫指示,“十二个小时之后我们开始行动,到时候我会把详细的行动步骤给你。”
麦冬点头。
“好,我明白了。”
第二百七十一日(2)德国人的八十年备用零件
麦冬吃完午饭休息去了,舱外作业是一件很耗体力的工作,更何况麦冬只是一个纤弱的女孩。
她得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老猫和唐跃开始计划。
“我刚刚和联合空间站的系统取得了联系,空间站把自检报告发给了我。”老猫在电脑上打开报告,唐跃搬着椅子凑过来,“s1电池板的扭转作动器失灵,确切原因可能是光传感器出了问题。”
联合空间站上的主电池板与散热板全部安装在桁架上,它们并非固定不动,而是会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转动,以获取最大的阳光照度,其中为电池板的作动器指引方向的就是光传感器,这是一个小玩意,安装在电池板上。
“故障源是一条编号c1002的控制线路发生了断路,有可能是导线断裂或者脱落,不是什么大问题。”
老猫进入火星联合空间站的电力系统,电脑自检已经给出了故障位置,唐跃作为工程师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原因,确实是断路,要解决它也很简单,换根导线就行了。
“这个部分是德国人设计的吗?”唐跃问。
“不,光传感器的承包商是通用电气旗下的一家精密仪器公司。”老猫一怔,“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如果是德国人的产品,那么他们肯定会在边上刨个坑,埋上日后八十年的备用零件。”唐跃耸耸肩。
如果是在地面上排除这种故障,前前后后都花不了十分钟,但再简单的操作一旦到了轨道上,就会变得相当棘手,舱外活动至今还是危险程度较高的操作,往常都由经验丰富的指令长来负责,多人配合,互相协作。
现在老王老汤他们都不在了,麦冬必须独自一人肩负起这个任务。
那么老猫和唐跃就得为她做好后勤准备工作。
“s1电池组在这里。”老猫用爪子点了点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它是这一排太阳能电池板中最靠内的一组电池板,距离晶体号核心舱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十五米,使用超级大臂可以把麦冬小姐送到故障部位,这是一次常规检修工作。”
“更换线路需要拆开传感器的外壳,操作还是有点复杂,麦冬得把修理套装给带上。”唐跃靠着老猫的肩膀,摩挲着下巴,“这活我之前干过,不过不是s1电池组,是s4电池组,我和老王一起出舱,更换老化的光传感器,他负责维修我负责递工具……得用剪刀把外部覆盖的那层蒙皮剪开,然后有四个三号内五角螺丝,取下三颗螺丝才能打开外壳,一个人操作起来肯定会手忙脚乱。”
“而且空间站上那把见鬼的电螺丝刀很不好用,特别是戴着手套的时候,非常容易打滑。”唐跃回忆,“老王当时是把螺丝刀的带子套在了手腕上,否则螺丝刀肯定就飞跑了。”
“当时你们更换传感器花了多长时间?”
“两个半小时。”
“你制定一个详细的修理步骤表。”老猫点点头,“我们优先修理电池板,舱外活动时间不要超过四个小时,否则麦冬小姐的体力撑不住,鹰号飞船隔热瓦的检查工作放到后面再进行。”
唐跃抽出一张白纸,开始遵循着记忆列出详细的检修步骤。
麦冬只是个植物学家,没有出舱修理空间站的经验,必须要得到唐跃和老猫的指导。
人的潜力果真是无穷的,麦冬这么一个小姑娘,现在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开得了猎户座修得了空间站,什么重活粗活都能干。
“整个修理工作我们得分成三个阶段,最多出舱四次。”唐跃边写边念叨,“第一次出舱的任务是评估状况,切割蒙皮材料,这个过程大概要耗费半个小时的时间……一来一回,包括出舱回舱,升压降压,这个过程要耗费多长时间?”
老猫算了算,“半个小时。”
“那么这个阶段就得耗时一个钟头。”唐跃用笔尖点了点纸面,“本阶段工作完成之后空间站进入火星背面,麦冬返回空间站休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