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圣旨
任职的日子,比元宝想的还要清闲。每日只要早早去, 往书海里一坐就是一天的时间。
偶尔会有前辈带他去听听朝政, 教他怎么记录,然后, 就由得他自身自灭了。
这也是他想要的,每天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可自拔, 各种民间早已经不见的绝本, 看的他两眼发光。当然,看的时候也没闲着, 刚干的活还得干,他看书快, 发现问题也快,修整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一开始, 他这样的速度, 被人当作翻书翻着玩儿的,尽管他处理好的书籍,也被人放在了没处理的地方。
他也不在意, 继续看他自己的书, 也自己干自己的事。
直到, 有人开始修整他处理好的书籍,这才惊讶的发现, 除了一些比较惹人争议的或者太过生僻的词汇,居然差不多都处理好了!那人不相信的又看了几本,发现都是这样的。他觉得还是不可置信, 干脆拿了几本没处理过,比较难的书籍,放置在他待看那一栏。
然后,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个新来的少年郎,一页页飞快的把书籍看完了,然后才拿起笔,又重新开始哗啦啦的翻,一边翻就一边给改了。
而让他感到震惊的是,少年似乎能记住是哪页哪个地方有问题一般,直接确定然后修改,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一整本书,从观看到修完,最多也就一刻钟左右。
那人不可置信的拿过被少年放置在已处理地方的书籍,飞快的看了一遍。果真,他开始发现的问题差不多都处理完了。
顿时,这人被彻底震惊到了。
当然,更多的是他被惊喜到了。要知道国家的书库那得多大啊!每年收集起来的各种书籍就不知道凡几,更何况还有一年年处理不完堆积起来的库存,那才叫书山书海!
这下好了,有这么一个横空出世的小能手,那工作效率还不得刷刷刷地上升?
于是,那人大手一挥,什么难搞难懂难处理的都往少年哪里一堆,然后他就悠悠闲闲的等着再校对一遍就好了。
等元宝觉得这几天的书籍好像越来越艰涩难懂,有些不对时,就发现他顶头上司正坐在他旁边,翻看着他处理的书籍。
元宝:“……”
不过,苦力活也不是白做的,至此,一直对他不闻不问的顶头上司,到是对他关爱有加起来,各种他没注意到的东西,也对他一一讲解。
于是,元宝的工作效率就越发精准了,上司亦是非常满意,偶尔下了朝,还会请他去喝杯小酒。
当然,酒这东西元宝是不敢喝的,下酒菜倒是吃了不少。
除了朱题偶尔给他找点儿不自在,背后时常说他是“喜庆状元”外,元宝的日子舒适到完全不像是在尔虞我诈的官场,而是在哪个养老的地方。让他忍不住想要把爹娘也接过来养老。
不过,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日子清闲虽然,却不代表他就什么也不知道。
毕竟,他们这个部门其实是距离朝廷最近的地方。什么消息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当然,除了朝堂上的消息,民间的各种消息也是知道的非常多的。也就是熟悉了,元宝才得知,原来他的同僚都是些这么八卦的人。
而这些消息中,谈论的最多的,就是欧阳家的事情了。但出乎元宝意料的是,他们谈论到欧阳家时,很少会带上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元宝还觉得奇怪,毕竟欧阳家被这么多人恨着,不可能这些整日见到的人倒是对此没感觉了。
时日久了,他才慢慢醒悟过来。欧阳家能只手遮天,那他们的势力又岂能是明面上的?哪怕他们翰林院看着再清闲,暗地里有多少人向着他们家,就不得而知了。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至此,元宝的话就更少了,他只需要竖着耳朵听就好。
也就期间听到一个消息时,让他的心绪翻动了一下。
欧阳家五公子,被传出有短袖之癖。
欧阳华烨本就到了适婚的年龄,每天踏破门槛的媒人那是络绎不绝。
本来丞相夫人都已经有物色好的人了,结果欧阳华烨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说到,“我只对男子有兴趣,就不糟蹋别人家大姑娘了。送过来也是守活寡的。”
本来这样的大户人家的公子,最喜欢玩乐。玩兔儿爷的不是没有,但这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哪家不是藏着掖着的?有那姑娘嫁过去了,也只能自己躲被窝里哭,帮着掩饰还来不及,谁还敢拿出来嚷嚷?
偏偏欧阳华烨这么嚷嚷出来了,还传得众所周知,哪怕有那想卖女求荣的,完全不在意这个的,也得顾忌一下悠悠众口了。
至此,去欧阳家说亲的媒人就少了一大堆。
元宝听到这消息时,心潮涌动,久久不能平复。
说起来,他和阳华,真的好久没见了。
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他会试以后吧。再后来,他就再也没出现过了,也不知是刚好错过还是故意躲着。
本来他以为,他们大概就这样了吧,没有开始,也不用结束,各自安好,互不相干。
现在他却弄出了这么一出,元宝就摸不准他到底是何意了。
当他以为,那人弄出这么一波后,会很快出现在他眼前。结果他等啊等,等了数日,依旧什么都没等到。暗自嘲笑自己想多了,干脆再次沉入书海,不再理会外面的流言蜚语。
平静的日子一过就是数月,黄寻已经念叨着中秋吃什么好了,元宝却在整理各种废旧奏折时,有些惊异的发现其中的不妥。
一片恭贺太平的折子中,夹杂了一张灾情的急奏,字迹潦乱,可见上折子的人心情急迫。
自从上司发现他的才能后,有心提拔于他,筛选奏折时,也会让他参与一二。
明明那日,他把折子放在前面的,偏偏上朝时,并未听人提及此事。
那事就像是海水里的一颗小石子,并没有激起任何风浪。
一切都一切,就像是没发生过一般。
事后,元宝觉得这事不对,闲时装作漫不经心的把这事很上司提起。上司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的说到,“有些事,该装傻就装傻吧。”
元宝的心,一点点的往下沉。
中秋那日,皇帝陛下给大家都放了假,还心情很好的给大臣一人赏了一篮子月饼。
难得的假期,元宝搬了个太师椅,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小憩。旁边的桌案上放着桂花月饼,做工不算太精细,但味道却很好的,是黄寻在外面买回来的。
有种娘亲做的那种味道。
“你这日子倒是过的清闲。”突然出现的低沉声音,把元宝吓的从椅子上一翻就滚了下来。
没办法,这声音太熟了,虽然他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
元宝一呼噜跪在地上,“参,参见陛下。”
“得了,起来吧。”晋德帝挥了挥手。
“多,多谢陛下。”元宝颤颤巍巍的站在原地,连头都不敢抬。
晋德帝一看他的样子,好笑,“我又不吃人,你吓这么狠干嘛。”
“臣不敢。”元宝认错。他能说他被吓到了吗?皇帝陛下静悄悄的就出现在他家中,换谁都会吓到好吧!
晋德帝在元宝原本的位置躺了下来,然后也拎起一个月饼,咬了一口,“嗯,看着不显眼,味道倒是不错。”
元宝赶紧说到,“陛下喜欢随便吃,不够我再叫人去买。”
晋德帝没在吭声,坐着太师椅摇啊摇,摇得元宝心里直犯嘀咕。这人到底哪里冒出来的,又跑到他家来干嘛的。
晋德帝吃完了糕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背着手,毫不客气的在宅子里逛来逛去,观看着周围的风景。
最后转了一圈,点评到,“倒是保留的不错,东西也没怎么动过。”
元宝:“……那是自然,陛下赏赐的东西,自然不能随便动。”完全是他舍不得那个银钱好吧!
晋德帝斜了他一眼,“到是有其师便有其徒,嘴倒是够凭。”
元宝:“……臣不敢。”
这话听着,怎么皇帝陛下和他师父很熟的样子?元宝的师父仔细算起来有三个之多,他飞快的在脑海里想着,和晋德帝相熟的,到底是哪一位。
晋德帝一看他样子,哪里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不过他也不明说,叹气,“看来也不是个聪明的,住进来半年多了,竟然连这宅子上任主人是谁都不知道。”
元宝:“……臣疏忽了。”好吧,这真的是他疏忽了。可是,他没必要吃个馒头还去查清楚小麦是哪个地方种的吧?
晋德帝看他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气结,“想你师父多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就收了个你这么蠢的徒弟?你说你这半年在翰林院,都干嘛了?”
元宝:“……臣愚笨。”他每天勤勤恳恳做了好多事,好吧!他一个人能顶十,还只拿一份月银,好吧!!
晋德帝继续指着他鼻子骂,“笨的像头驴!”
元宝:“……臣有罪。”
晋德帝骂了一通,大有越骂越气愤的架势。要不是元宝觉得他这样子看着像是教训小辈,只有恨铁不成钢,而没有任何恶意的话,估计该在心里琢磨着怎么写遗言了。
绕是这样,他的认错态度依旧良好,“……臣的错。”
“你还知道错,知道错了还不改?!”
“……臣改。”
“成,就给你个机会,这次赈灾就由你去吧!等你回来就给你升个官儿,一个从六品也不知道往上爬爬。”
“……臣…啊?”元宝本来习惯性的要点头认错,结果还没说完,就觉得哪里不对。
“好的,就这么说定了。”晋德帝挥了挥手,“德安,桂花糕带走。”
“好勒,陛下!”德安公公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尖细。然后真的一打包,带走了元宝的桂花糕。
元宝:“……恭送陛下。”他其实更想说,陛下你快回来,你刚刚说啥了,我怎么没听清楚!!
为何他有种强烈的要被坑的感觉?
又过了好一阵子,黄寻才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元宝看他的样子,有些疑惑,“你干嘛去了,弄的这么累?”
黄寻抱怨,“荣管家硬要我们帮忙搬东西!”
青彧也拍了拍身上的灰,表情也略显无奈。
元宝深深的看了笑眯眯的荣誉一眼,转过头,说到,“今天中秋佳节,大家一起乐乐。昨日陛下赏赐的月饼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大家一起吃吧!”
黄寻一听,眼睛顿时大亮,这可是皇宫里面的东西啊!这可是贡品啊!别人一辈子连见都见不到!他居然能吃到,简直是祖上冒青烟了!
于是,皇帝陛下赏赐的月饼,被元宝分给大家吃了。心里那点儿郁闷的情绪,终于消散了不少。
不过,他总有种淡淡的不安感。虽然一连数日,什么事都没发生。皇帝陛下也一如既往的不怎么理朝政,每日沉迷美色,淫乱后宫。
然后,事情终于在某一日突然爆出来了,一本用血谱写的奏折,突然出现在了皇帝陛下的桌案上。
皇帝陛下看着那血淋淋的请命书,大怒,一向被人称作仁德帝的人,当场把奏折砸人脸上。
“前段时间还天天给朕写奏折,风调雨顺,国富民安,各种功颂我朝威名。马屁倒是一套一套的,怎么就不花点儿心思在民生上去?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全年雨水就没停过,倒是挺顺!”
“快点,拔款救灾!什么,没钱?年年风调雨顺,你和朕说入不敷出?!朕养你们这些人是干嘛吃的!”
晋德帝气的站起身,指着一个个吓得跪在地上直呼自己有罪的大臣大骂,“知道有罪就赶紧想办法解决!明天每人给我想个解决方法出来!下朝!”
整个上朝期间,晋德帝那气急败坏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众多大臣愣是不敢吭声。
元宝听到这消息时,突然想起前些日子,皇帝陛下所说的话,莫名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果然,第二日皇帝陛下对着那些送上来的解决方法,又大骂特骂了一顿。
骂完了,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到,“说起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适用的解决方法。朕的朝廷里,到也还是有人材的。”
说完,晋德帝看着面前的奏折,“我观此方法就有可行之处。”
然后晋德帝又看了看奏折的署名,“元宝?这名字怎么有点儿耳熟?”
德安公公赶紧说到,“陛下,这位元宝大人乃翰林院修撰,正是今年的状元郎!”
晋德帝点了点头,“不错,拧旨,翰林院修撰元宝才华出众心怀民心,特命他为钦差,全权处理芩州灾情一切事宜。特赐尚方宝剑,见剑如见朕本人。若有特殊情况,三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另,欧阳华烨中慰文武兼备,特令他为元钦差副手,负责保护元钦差安全,一切听从他指挥安排。钦此。”此圣旨一出,众人才终于把目光看向了这个默默无闻,几乎已经被所有人遗忘的“喜庆状元”身上。这人何德何能,竟然能得皇帝陛下的如此看中?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心里再次确定,一定要给自己儿子取个好听又喜庆的名字!回去就翻书册去!
圣旨来的太快,就连小道消息都还没来得及传出来。
元宝跪在地上,接完圣旨整个人都傻了。一堆同僚过来恭喜,同时拐弯抹角的询问他到底是什么样的策略,得皇帝陛下的青睐。
元宝只感觉嘴巴跟吃了黄连一样,苦得厉害,他哪里知道什么策略!那根本是皇帝陛下自己杜撰的好吧!
可是这话说出去,有人信吗?
皇帝陛下一言九鼎,又怎么会说这种慌?!
元宝现在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且现在圣旨都下了,肯定是不会再更改了。
元宝强忍着吐血的心思,颤颤巍巍的回了家。
黄寻等人估计也听到消息了,又是喜又是忧的。喜的自然是元宝被委以重任,忧的自然是这次的事情太过难办。每每赈灾事宜,总伴随着一颗颗人头落地。
至于那些听到消息又活跃起来想来送礼的人,元宝自然是没空理会的。
他把所有人都打发了,在院子里踱步。其实他也说不准晋德帝到底会不会来。
但这么一言不发的把他丢出去,应该不可能什么也不交代吧?三品以下随便杀…这得多大的权力。
晋德帝和江邑,到底是什么关系,能对于他一个弟子给予这么大的权力。
晋德帝既然都那么说了,元宝自然把这屋子的原主查了一个遍,也自然找出了江邑的名字。
只是当初江邑年纪轻轻辞官归隐的原因,倒是没能查出来。
但是当年出了一件大事,至今多年依旧轻易没人敢提及。元宝忍不住把两件事件联系了起来…
元宝倒是没猜错,晋德帝果然真的来了。元宝看了看天色,忍不住想抽嘴角。这要是一男一女,肯定是会情郎的…
晋德帝看了看桌上的桂花糕,挑了挑眉,点评到,“好歹长一点儿脑子了。”
元宝:“……谢陛下夸奖。”
晋德帝挥了挥手,“这里等朕,可是有何疑问?”
元宝也不废话了,既然圣旨已下,自是不会改了,他直接问实在的,“陛下,不知您的具体策略是?”
晋德帝奇怪的看着他,“策略不是你写的吗?”
元宝睁大了眼睛,难道是他猜错了?这事不是晋德帝瞎编的,而是有人拿他的名义上的折子?
元宝正思绪万千,那边晋德帝拎了块儿桂花糕,咬了一口,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看在你是他徒弟的份上,现在还没写就容你拖几日。”
元宝咬牙:“……多谢陛下。”您这么偷换概念,真的好吗?!!!
晋德帝大手一挥,“好好解决,倒时候补上就行了。”
元宝:“……多谢陛下。”
晋德帝看着他的样子,又补充了一句,“倒时我就不置你欺君之罪了。”
元宝“……!”什么情况?怎么莫名奇妙他就欺君了?!!!
当然,晋德帝也不是纯粹是来打击他的,直接就说到,“给你配了个副手,解决不了的事就找他!”
元宝:“……陛下,那可是欧阳家的五公子,我…我怕指挥不动…”
晋德帝斜了他一眼,“你们那点儿破事,以为瞒得了人?别说朕,就连欧阳老头儿怕也是门儿清的很。当初你们还没进城就把人家顾家小姐给气哭了,你以为没人压着,你一个没权没势的小子,会没人找你们麻烦?”
元宝脸一红,怎么一点小事,被晋德帝说的这么暧昧?而且,他说欧阳老头儿也知道是何意…
晋德帝开始许空头诺言,“事情好好办,你办得好了,回来给你升了官儿,我再和欧阳老头儿说道说道,你要入欧阳家的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陛下!”这皇帝越说越离谱了,元宝连忙打断。
晋德帝看了他一眼,呵呵一乐,“年轻人,就是脸皮薄。哈哈哈,好好干!朕相信你!”
元宝:“……臣尽力。”
赈灾的事宜早不宜迟,晋德帝上了死令,终于筹够了一大笔银钱,又给欧阳华烨划派了足够的人手,然后催着两人快点上路了。
临行前,晋德帝沉着脸说到,“银钱不够,我允许你想任何办法!只要把朕的臣民给朕救活了,回来朕就给你加官进爵,要是办不好。”晋德帝垂下眸子,“你家里的父母我会让人照顾好的。”
元宝心里一颤,一把跪在地上,“臣定不辱命!”
晋德帝挥挥手,“去吧!”
元宝翻身上了马,在无数欢送的行人围观下,出了城门。那里,银粮马车军队都已经备好,只待他去就启程。
元宝感觉背上的责任感压沉甸甸的,快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长长的叹了口气,一夹马背,“驾~”
原本在京城还不觉得怎么样,也没觉得雨水有多足,甚至比起往年,雨水还少了很多。
只是,越是往南,雨就下的越多,往往淅淅沥沥的下了数十日也不见停歇。马车行驶在泥泞的土地上,艰涩无比,很多时候需要人下来帮忙推着才能前行。
元宝沿着车队转了一圈回来,在马车门口脱掉了鞋子才上的马车。没办法,上面粘上的泥土已经多到他感觉沉重的地步。
明明带着蓑衣斗笠,里面的衣服却已经湿哒哒的了,黏在身上很难受。
元宝正拿着毛巾擦拭着,突然车帘被人掀开,一个人影闯了进来。
然后,两人都愣了一下,元宝飞快的把衣服往上拉好,黑着脸问道,“何事。”
欧阳华烨有些可惜的在他衣服上扫了两眼,这才说到,“雨下成这样,根本走不了。”
元宝也皱着眉,“再难走也要走,我们多当误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饿死。”
这样的天气,蔬菜粮食大多数都无法种植,运气好的,能在森林里挖点树根填充肚子,运气不好的,吃到什么不该吃的,就能直接要人命。
而树根这样的东西,又岂能一直食用?难吃不说,还不好消化,多吃几日就得吃出问题。
元宝想到这些东西,就觉得心烦意乱的很。巴不得现在就能飞过去,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饱的。
被饿死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欧阳华烨自是也知道这个理,叹了口气,出去催促着大家继续走。
也就是他们一直走的官道,路也难走成这样。要是走的深山老林,怕是寸步难行。
而最让元宝心急如焚的是,随着他们一天天往前行,路两旁的拖家带口和他们往不同方向流民就越发的多了。
这可是官道,是禁止普通人同行的,要是平日里被人逮到了,会以意图不轨的罪行处死。
而现在,这条不能走的道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平民。
虽然他们看见官府的车队,会下意识的躲开,可是那种惧怕中又带着压抑的,蠢蠢欲动的神情,当真让人不寒而栗。
“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元宝喃喃。
不是他不开仓救人,而是现在还没到人口聚集最多的区域,贸然放粮只能造成道路堵塞,从而导致更多的人饿死。
而不救济…元宝看着马车后面越来越多尾随的人,垂下了眸子。怕是,很快就要出事了吧。
欧阳华烨显然也发现了事情的不妙,眼睛一寒,“要不要…”有些时候,为了避免事情恶化,不得已之下,必须采用特殊手段。
元宝打了个哆嗦,也不知道是突然吹的冷风冻的,还是被欧阳华烨的话给吓的。
“不行!”几乎是想也没想的,元宝就拒绝了。他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杀人的。
欧阳华烨看他的神色,放缓了神情,“嗯,我听你的。”
说起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那半年多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好像疏远了很多。碰到了也就说一些路上碰到的问题,平日里两人独处的时间,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欧阳华烨虽然入伍也就一年不到,但看他和军队的人倒是处的很不错,一个个士兵也是极尊敬他的。
其实,没了文人那些弯弯绕绕,一向以拳头说话的军人就直爽多了,只要你揍得趴他们,给得了他们军饷,他们就愿意服你,跟着你,为你卖命。
欧阳家别的都缺,就是不缺钱。欧阳华烨文采出众,武力值更是一绝。
当初借着给家里闹翻的日子,干脆躲进了军营,吃住都和那群军痞子在一起,倒是很快被军队的人所接受。再加上他有钱,别的队伍经常克扣军饷,他却逢年过节给大家发奖励,时不时加上一餐,怎能不让人有好感?
一路上,欧阳华烨也是多数和军队一起走的,只有偶尔遇到事才会去找元宝。直到现在,估计那些军痞子们也不知道,自家顶头上司和这突然冒出来的钦差是旧识。
越来越多的人跟在后面,眼瞅着这样不是办法。
元宝咬了咬牙,说到,“吩咐下去,就说我们招收帮忙推车的人,每顿一个馒头一碗粥,一天三顿。然后让你的士兵把人都盯好了,不准他们去掀布幔,要是有那不听话的,赶出去,要是还是不听…杀了。”
有时候,为了避免大骚乱,必须杀一儆百。
欧阳华烨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飞快的出去安排了。
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欧阳华烨的声音,哪怕被雨点冲散了不少,依旧显得铿锵有力。
他的话连续喊了四五遍。事实上,在他第一次喊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很多人听到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非常心动,可心动的同时,又觉得很不安。
要是放在以前,一个馒头一碗稀粥,谁又愿意给你干活?可是现在不一样啊,现在很多人都处在快饿死的状态,一碗稀粥一个馒头,足够他们活下去了。
终于,有人颤颤巍巍的走过来,“大,大人,您说的,是真的?”
欧阳华烨点了点头,“我们钦差大人在此,自是不会说半句谎言。”
终于,有人开始加入了推车的行列。有了第一个,自然就有了第二个。欧阳华烨把元宝的命令执行了下去,用士兵把流民都分了开来,一阵兵荒马乱后,车队再次开始前行。
这次多了这么多人,车队行驶的速度瞬间快了好几倍。
看到这样的情况,欧阳华烨忍不住冲元宝竖了竖大拇指。
元宝却没那么轻松,忍不住提醒到,“一定要注意,别让人掀帷幔。”
欧阳华烨点了点头,这点他自是知晓轻重的。出京的时候他们带的粮草并不多,但一路走来,却采买了不少。
特别是,欧阳华烨的名头太好使了,很多人本来一听是钦差,还尽做些表面功夫,什么没多少存货,收成不好之类故意抬价的。
结果,元宝把欧阳家五公子的名头一挂出去。好家伙,可比什么钦差大人好使多了。
本来藏着掖着的,纷纷把库存都拿了出来,价格极低不说,还有不少人表示免费送。
元宝很不客气的照单全收,直接说了一堆代表国家和民众感谢他们之类的空话。
欧阳华烨在一旁默默当背景,他怎么觉得,这才是晋德帝要他出来的真相?
现在他们车队里,多数都装着粮食。财帛动人心,现在这个连银子都不太好买食物的地方,自然粮食比银子更能触动人心的多了。
所以,欧阳华烨也是非常小心的,不但安排了人手一直巡逻,更是时不时自己骑马沿着整条车队查看。
人多力量大,不过半日的时间,竟然比他们走了数日的路程还多。
这天气,晚上连火把都点不了,根本就无法赶路。临近傍晚时,元宝看了看地形,特地找了欧阳华烨,让他选了个地形比较高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带的帐篷,自是不够这些流民住的。但挤一挤,腾一些出来给妇孺住还是可以。
白天他怕出乱子,没特殊安排,现在停下来了,总要照抚一二。
然后,安排一批士兵砍竹竿,然后由流民搭架子,另外一批砍各种大型树叶。在搭起的架子上层层叠叠的铺上。
人多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不算小的工程,居然在天黑就布置好了。虽然地上依旧很潮,但好歹天上没下雨了。
而另一边,负责伙食的士兵,已经开始煮粥和蒸馒头了。那暖哄哄的感觉和馒头发出的香味,让一众人都忍不住咽着口水。
这样的天气,现砍的木头根本无法点燃。而他们要用的木柴,都是提前一天砍好,在烧火做饭的时候围一大圈,这样烤一晚上,到也差不多了。等第二日特地装一车,和粮食一样的待遇。这样第二天才有干柴火可以使用。
元宝回来时,看着那些眼巴巴看着这边的流民,叹了口气。虽然天上淋不着了,但地上依旧湿漉漉的,现在天气实在太恶劣,根本就连一点干草都找不着,想生火也不容易。
他看了看柴火的数量,足够用了。干脆让人把柴火分了些过去,然后教他们怎么烘干木柴。虽然要像他们这样烤一晚上这么干不容易。但要是一直烤着,倒是能勉强接上使用的数量。
有火一直烘烤着,寒冷的夜晚怎么也会好过些。
而这时候,那边的饭已经差不多做好了。
欧阳华烨接过他手中的背篓,忍不住说到,“这种事,让别人做就行了。”
元宝摇了摇头,“很多药草都长的差不多,有的药材甚至因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会有完全不同的药性,我不去看着不放心。”
欧阳华烨无奈摇头,“算了,不和你说了,反正我说多少次你也不听。快来吃饭,一会儿锅空出来了我就叫他们煮了。”
元宝点点头,冲一直跟着他的黄寻和青彧说到,“你们也去吃吧。”
两人点了点头,放下了背后的背篓,这才脱下蓑衣斗笠,进了棚子。很快端了碗过来,放到元宝面前。
他们吃的也是粥和馒头,不过他们的粥明显比较稠,而且里面还加了一些沿途找到的野菜。
虽然每次元宝都说不用管他,黄寻和青彧还是坚持每次都要他先吃他们才会动手。
元宝也不再废话,接过碗,开吃。今次刚好欧阳华烨也在,青彧当然没忘记他那份。
看两人都吃了,黄寻和青彧才去端了自己的份。现在这食物紧缺的时候,虽然不会有人抢他们的份,但多放一会儿就多双眼睛盯着,还是先吃进肚子里的好。
他们那边开吃了,流民那边也有人开始发放稀粥和馒头。
元宝呼啦啦几下吃完了,然后亲自去盯着。欧阳华烨看了看他的碗,又看了看自己的,赶紧加快速度,也几下吃完,站在元宝面前不动,一身盔甲金光闪闪,倒是很像个不会动的门神。
一开始,得知要发粥了,所有人都一拥而上,差点儿把面前的锅都推倒了。
一旁的士兵吓了一跳,连忙一鞭子抽了过去,一阵惨叫后,依旧还有人想扑过来。
元宝沉了脸,怒吼到,“什么时候排好队了,什么时候发。”
他出了声,士兵作势要把锅端走,其他人才意识到不对,又慌乱了一阵,才终于排好了队。
元宝这才下令开始放粥,说好的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就真的是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大不了带孩子的多发放半个馒头或者多半勺粥。总之,必须定一个固定的量,避免让人心里生出什么侥幸的想法。
看到锅空了,元宝这才让人拿过他刚采回来的草药,让人煮了,一人发一碗。
又是馒头又是稀粥又是药水,这么一通灌下去,倒是好多人都不觉得肚子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