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4 章(1 / 1)

公国何去何从不止和其本身紧密相关,还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紧密相连。

在诸多可能性之中,对共和国最有利的莫过于公国就此转向共和制度,不但可以维持对帝国的牵制,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次之的是公国继续维系现有政策,对共和国保持着有距离的微妙关系,同时也警惕着帝国;最糟糕的就是帝国向公国提供援助镇压革命,进而使得公国依附帝国,逐步颠覆此前的战略平衡。

从如今的种种迹象看来,帝国正努力实现最后一种可能性。

“就在昨天,帝国大使约阿希姆.冯.舒伦堡伯爵与财政大臣斯托雷平进行会谈,当天下午,帝国首批两千万马克低息贷款就转了过来。另外从港务局传来消息,今天会有帝国的商船靠岸。”

“行动很快啊。”

“是啊,他们也不想事态继续升级,要介入的话也只能是现在了。”

介入太早无法给予公国足够的压力,介入太迟会让事态脱离控制,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在公国政府还能掌握住军队的时候输入援助,迅速稳定局势和人心,同时达成一系列有利帝国的合约。

一如既往,兼具理论和实际效率的做法。

“不过港务局的内线有一个奇怪的讯息,说是帝国方面有一批穿着白大褂的家伙出现在港务局,其中还有一个仓库被列为禁区,由帝国士兵看守。”

“看起来不是什么亲善礼物啊。”

马赛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一般物资不需要军人看守,如果是贵金属或其他很重要的物资,要么会直接押运到国家银行之类的重地,要么由公国军派重兵把守即可。根本没必要让帝国方面出动军队。

除非要放在仓库里的是某种只能掌握在帝国手里,或者只有帝国才知道要如何保存、处理和使用的东西。

联系到有白大褂出没,隐约可以猜到是什么东西了。

“生物兵器,或者是化学武器,反正不可能是重型武器或‘军团’。当前帝国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局势,而不是激化事态。如果说要准备失控时的紧急应对措施,多半是能立即产生作用的装备,考虑到这一点,化学武器的可能性最大。”

实际上帝国用于驱散游行示威人群最常用的就是催泪弹在内的各种化学武器,除比较常见的催泪弹之外,还一些特殊化学药剂,比如用水炮车发射的染色剂,一旦接触就难以清洗去味的恶臭弹,能迅速让人陷入深度昏迷的麻醉气体,会产生肢体失调、头晕恶心的失能气体等等。有了各种方便好用的化学武器在,任何参与游行的人不是当场被逮捕,就是因为无法清洗掉身上的颜色和恶臭被抓到。可以说要用来镇压暴乱,没有比以上装备更适合的了。

但以上都只是以“暴力机构继续忠于沙皇,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为前提才有可能发挥作用的。

帝国设想中最恶劣的状态,恐怕是公国政府连军队都无法控制的无政府暴乱状态。非致命武器在面对此类情势时几乎没有用处,要想迅速压制暴乱,为帝国介入争取时间,必须用上致命的化学武器,在最短时间内彻底让暴乱的人群“闭嘴”。

“在人口密集区域直接对人群使用毒气?就算是帝国也——”

“所以才要提前在公国储存和保管啊,一旦遇上要用的时候,就以公国的名义投入使用。哪怕生产、使用毒气的都是帝国,同意、许可,并且为帝国背书的还是公国。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帝国根本没什么可顾忌的。”

帝国在使用武力的问题上从不犹豫,只要被认为是有必要的,就算对方是老弱妇孺,他们也照杀不误。所以有没有公国的背书,其实并不影响帝国的判断和具体执行。

“吃相能好看一点固然最好,如果顾不上吃相了也无所谓,就是这么回事。”

马赛毫无表情的道出了帝国的观点,房间顿时沉寂下来。

不管是知晓帝国这种只注重效率的做派,还是亲身体验过冰冷机械的残酷,面对“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使用毒气”这一突破下限的预案和自己对此什么都做不了的状况,他们还是感到有些喘不过气。

正当里博达大使打算换个话题活跃气氛的时候,一声巨响从窗外传来。

迅速起身进入迎战状态的三人,被三人围在中间的大使,全部都愣住了。四个人呆呆地看着午夜的冬宫——在接连腾起的火球照耀下,巨大的宫廷显得格外狰狞可怖。

15.阿芙乐尔(十一)

战争已经打到首都了?是哪一国的军队?怎么进来的?

任何在午夜目睹冬宫遭受炮火蹂躏的人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恐怖份子或革命者所为,再怎么说能弄到大炮,并且在军警宪特的眼皮底下部署到可以炮击冬宫的位置也超出了恐怖份子的极限。也没人认为这是公国军谋反,再怎么说这几天军队的表现明显是忠于沙皇的,没理由这个时候倒戈相向。

只可能是外国的军队,是哪一国的军队?拉普兰?帝国?

每个人都是如此认为,然而事实就是一群革命者在对冬宫进行炮击。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水兵哗变,杀死军官抢夺军舰,现在炮打冬宫?!海军到底在干什么!”

斯托雷平用力拍着桌子大骂,猝不及防的海军大臣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波夫一级海军上将被喷了一脸口水,可面对暴怒的财政大臣、“半个总理”,海军大臣根本不敢辩驳,就连伸手擦掉口水都不敢。

这位海军大臣并非正途出身,从未担任过任何一线军职,别说指挥舰队,就连指挥战舰都没有过。其从军经历完全是技术军官,也就是设计、监督战舰的规划与建造的技术官僚。照常理讲,能挂上海军上将的肩章,成为某个技术部门的主管就是这类人的极限了,运气好一点的话还会受封贵族,被赐予领地什么的。至于海军大臣什么的,看看就好,想就不必了。

但这个男人却成了公国历史上第一个技术军官出身的海军大臣,爬上了整个海军系统的顶点。

个中原因有很多,包括前任海军大臣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具有自由主义和改革倾向,不招宫廷待见,为了清除其影响,有必要找一个不是其派系、懂海军又听话的人来负责,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