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 石榴 石榴汁 / 捕鱼 挖地窖(1 / 1)

在灾难中靠种田求生 八里做梦 3014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51章 . 石榴 石榴汁 / 捕鱼 挖地窖

  下午三四点的阳光, 不如正午时的热烈夺目,逐渐式微,多出了几分惆怅。

  碧绿的湖面, 也染上了金色的阳光, 风起鱼动,平静的湖面惊起一片粼粼波光,映照在波纹上的金光, 又闪又亮,像一排排金色的丝线, 随着风闪耀着,滚动着。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捕鱼的最佳时节。

  经过两季的孕育和生长,这时的鱼儿已经长得非常鲜肥了。

  再加上,长时间无人捕捞, 这里的鱼也格外多。往湖面撒点鱼草饲料, 静静地等待一会儿, 便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 钻出湖面,抢夺鱼食。

  程年砍了一些芦苇, 比原初贝高出半截, 用藤绳捆扎起来, 扎得紧实些, 缝隙尽量小,扎到与河面同宽后,选择阳光最充沛的那段区域,然后把这个芦苇栅栏扎进河道里。

  在水中直立地插入两三排的苇栅栏, 围成几段池塘,这样可以把这片区域里的鱼拦截起来。

  然后在这片区域里,用渔网和抄网两个工具,一个洒网、一个赶鱼,双管齐下通力合作,定能捞到一大波肥鱼。

  等程年插完芦苇栅栏后,他们就开始捞鱼工作了。

  程年抬起手,用力一甩,把渔网洒到芦苇栅栏跟前,在渔网上方撒些鱼草和饲料,原初贝这边握着抄网从上游开始往水下探,把鱼往渔网方向赶。

  动作要轻,不要过分惊扰到鱼群,以及赶完一次后,就停下来,过一两个小时再进行第二次。

  鱼群纷纷四处乱窜,顺着抄网动作,往渔网那边游动着,有些倒霉的鱼儿直接钻到抄网里。

  其实,还有个更简单的捕鱼方式。

  有些植物的汁液能产生麻醉作用,将植物的汁液捶打出来,涂在渔网上或者混在鱼草中间。等湖里的鱼碰到汁液后,就会被麻醉,像喝醉酒一样,纷纷将肚皮翻浮出水面。

  但是很早之前,这种捕鱼方式很早之前就被禁止了。

  水是流动的,这样会污染河道里的其他鱼。

  越是面积较大,鱼群密集的水域,最多捕捞一半,以少量最佳。

  因为这里的鱼已经习惯了密集,活动力更强,如果鱼猛然减少,其他鱼群围拢起来,耗氧量大,很容易引发死鱼和伤鱼。

  万事需适度,坚守自然的守恒定律。

  日影西斜,太阳渐渐落山了,光线逐渐变暗了,该起网了。

  拉网的动作要迅速而谨慎,声响尽量小,程年拉起渔网的角,一鼓作气地拉上岸。

  离开水面了,网里有好多鱼在活蹦乱跳。

  程年满脸写着激动,惊喜地大叫,“啊啊啊,好多鱼,抓了好多鱼!!!”

  原初贝站在岸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渔网,在心里默数着这一网收获了多少鱼。

  唔,大概捞了十几条呢~~

  等渔网全部收好后,大手一倒,把网中的鱼倒在地面上。

  大鱼夹杂着小鱼,这时要赶紧把小鱼苗拣回河道,再把剩下符合要求的大鱼,一条条地拣起来,放进渔篓里。

  这一步是为了谨防鱼因长时间的挤压,受到损失或者窒息死亡。

  原初贝这边还在拣,获得满腔信心的程年,趁着日落时分,又在隔壁池塘里撒下了第二网,撒完后,屁颠屁颠地握着抄网去赶鱼。

  步子欢快,挂在嘴边的笑容根本降不下来。

  这波捕鱼,真的给了他极强的成就感呢。

  随着天色渐晚,淡淡的暮色降临,篓子快装满了,程年那边也收网了,把芦苇栅栏捞起来,踩碎扔走。

  那些未被捕获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四散开,逃离这片死亡区域。

  原初贝也是美滋滋的,这次捕鱼的数量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想,而且每条鱼都是又肥又大,多是一些草鱼、鲢鱼这种肉厚的鱼类,肉质鲜美,非常适合做成腊鱼。

  “一共捕了二十八条鱼!”原初贝蹦跶起来,冲程年比划着数字。

  程年发出一声惊呼,“这么多啊!”

  说完揽过腰,把她整个人熊抱入怀,由衷地感叹道,“我们真的好厉害啊,封我们为新一届的捕鱼能手吧~”

  听到他的惊呼,原初贝知道他又得意起来了,忍不住跟着笑,应声说,“是呢,小能手~”

  笑嘻嘻了一会,开始收拾行李。

  收拾好东西后,他们要趁夜往回赶了。

  他们做了个很大的木筐子,里面装着沉重的莲藕、鱼篓等物件,四周用绳子固定绑好,下面接着宽木板。

  两人加红尾,扛着绳子,用力地往前拉着。

  这次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临时营地距河道约七八公里,徒步过去约两个多小时。

  顺着提前做好的记号,一家四口迎着月光,踩着杂草和灌木丛,朝目的行走着,约两小时后,终于抵达了三角棚。棚子前面的火堆都未变化,看来在他们离开期间,没有特殊的客人来过。

  火燃起来了,原初贝这位大厨,也要登场了。

  把草鱼的鱼鳞等处理干净后,放在宽叶子上,在背上横着开几刀,撒盐、辣椒粉等腌制一下,还能采些野菜抹在鱼的表面,增加植物香气。

  最后在鱼表面上刷一层油,用宽叶将其包裹住,让鱼腌制入味。

  以前经常看到电视看到情节,以为在野外简单的烤熟鱼就很鲜美了,但其实没有调味料的鱼肉真的什么味道都没有,未经处理过,吃着还会有股淡淡的腥味。

  如果火力过旺,不慎将其表面烤糊了,那更是雪上加霜了。

  吃到嘴里,全是焦糊加腥味....

  等那边燃烧的火焰渐渐变小了,木炭表面出现白色的炭状物了,这时就是烤鱼的最佳温度了。

  用棍子把木炭均匀摊开,在宽叶外面再包几层叶子,放置到炭火中开烤,烤得时候要翻动几下。

  不出十分钟,鱼肉香味从宽叶里钻出来了,直接钻进他们的鼻孔里。

  周围的寒气渐侵,风从四面八方灌入脖子里,凉意席卷着全身,炭火里热气腾腾的鱼显得格外可口。

  二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叶子,等原初贝手忙脚乱地翻了个面后。

  过了会,把鱼包扒拉出来,揭开叶子,烤出汁液了,鱼肉变得又白又嫩,冒着鲜香的热气,引得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程年吸了吸鼻子,没忍住直接挑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鱼肉软烂入味,鲜嫩爽滑,各种滋味在口中爆炸开来,植物香气和辣椒香气已经渗透在整个鱼肉里了。完全没有一点腥气,草鱼的肉又格外厚实,吃着无敌爽。

  啊,不得不说,鱼肉真好吃啊。

  第二日,天刚亮,一家四口又开始疯狂赶路。

  就这样快走了两天后,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山脚,再分批将收获运到储物间。

  小小储物间,瞬间装得满满的。

  院子前的作物也大变样了,粟谷、黍米、大豆、甜菜这些剩下的作物,纷纷到达成熟期了。

  成熟的谷物全身金黄色的,低垂着头,米粒密密麻麻地拥挤着,沉甸甸的,迎着风摇摆,向人们传达着丰收的喜悦。

  原初贝站在储物间看着满满当当的食物,又转头看向结满果实的作物。

  觉得满身疲倦都散去了,独剩喜悦和满足。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们又投入到忙碌的丰收中,割谷,晒谷、他们靠着双手辛勤地耕耘收获,直到作物全部收完后,才终于有了歇息时间。

  在收获的间隙里,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处理野鸭、鱼,脱毛去鳞,表面抹上一层盐,然后就挂在太阳底下暴晒了。

  要时时刻刻地注意着,以防有鸟和老鼠来偷食,傍晚时就赶紧挂到房梁上。

  这段时间的粮食与日俱增,储藏室已经快要爆仓了。

  他们商量过后,决定在储藏室的下面挖个大点的地窖。地窖深入底下,一年四季都能保持在恒温状态,储存在里面的食物,会抑制其释放氧气,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温度低,虫子和老鼠也不会光顾,在秋冬里放进去的果实,能完好储存到明天的春夏。

  如果酿了酒,藏在地窖里,会取土壤之气,凝结其精华,酒香会日益醇厚。

  挖地窖又是个大工程,一般分为直入式和垂直式。

  好在储藏室底下的红壤结块很硬,靠近后院的木墙,正好后面就是坐小山坡。

  这种地理环境,最适合往下挖地窖,他们决定挖垂直式的,也就是井窖,等这个成功后,就能如法炮制地在院子里挖个水井了。

  入口放在储藏室里面,这样能防止雨水流入。

  先挖个直径一百五十厘米的圆井口,继续往下铲土,铲到3-4米左右,差不多就能停下了。再分别往外面挖储藏室,挖出长宽3米左右的长方形,差不多就有个小小房间了。

  挖好后,在窖口放个木板,再制个方便进出的木梯子,最后把食物搬进来放好。

  等他们忙完这些后,林子里的野菊盛开了,散发着幽幽的菊香。

  秋天的水果也都成熟了,柿子、苹果、还有去年没有吃到的石榴。

  那一抹石榴红,比苹果艳,比柿子淡,红得深浅适宜,尤为风情,充满着生机和美丽。那些比拳头还大的果实,挂满枝头,像一盏盏小红灯笼。

  剥石榴皮也是有巧劲的,先将果皮顶部的环形切下来,再沿着经脉方向,透着隔膜处切开果皮,这样的石榴就能按经络依次露出。

  如果用蛮力随便剥开,里面的果实就会被挤压烂,手上还会染上果皮的黄,要洗好久才能洗干净。

  泛着胭脂红的果实相互挤压着,挤成多面体状,颜色鲜红浓郁,晶莹剔透的,像无价的红宝石。

  把石榴粒挤到碗里,抓上一大把,一口气倒进嘴里,饱满的果汁在牙齿的磕碰下迸发出鲜美的汁液,清爽甘甜。

  嚼完汁液后,把籽随意吐到土壤里,也许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明年院子里就会长出小小的石榴树呢~

  如果想一劳永逸,那就把全部石榴放到碗里,锤碎榨汁,就能拥有一杯鲜甜的新榨果汁。

  丰收时节,总是格外欢喜,那还有比丰收更喜悦的事情吗?

  当然有啊,那便是丰收后的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