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9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也”;《礼记·坊记》记载:“觞酒豆肉”;《国语·吴语》中则有:“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也就是说,豆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食器和礼器,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用来祭祀,后用于盛放肉酱和肉羹了。

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在商周时期,豆大多为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就比较多了,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面有盖可以仰置盛放食物,也有方形的豆。

除了陶豆、青铜豆、漆器豆外,唐宋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豆变身为了瓷豆。不过,后来豆形器慢慢变少,其形制也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作为容器的豆似乎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到清朝时,出现了一位“好古”的皇帝乾隆爷,因此,瓷豆有一次出现了。

不过,乾隆时期的瓷豆,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器物的一种复刻和改良。

至于“假腹豆”,实际上是豆的一种样式。

假腹豆的豆盘很浅,盘以下粗胖,内空,底部填实,形成空腹,腹中有十字形镂孔。

假腹豆主要流行于商代早期,到了商代晚期时,就已经几乎绝迹了。

“豆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器和食器……”

虽然向南不明白几位老专家为什么会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但他也没耽搁时间,很快就将这个问题回答得一清二楚,回答的内容,甚至还超出了问题的本身。

这让围观的那群青铜器修复师们既高兴又吃惊。

吃惊的是,向南不是才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半年多时间吗?怎么可能将这个专业知识了解得这么清楚?

高兴的是,这一次真的是没有白来,不说别的,光是听向南回答了一个问题,自己就感觉真像是上了一堂历史课一样,对“豆”这种食器的了解,已经远远不至于青铜器了,甚至连陶器豆、漆器豆和瓷器豆都了解了不少。

身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不管是哪一个类别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

有时候,哪怕是野史趣闻,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更别提是向南这种身兼两大类别文物修复专家称号的人的讲课了。

这简单是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能够听得到的课啊!

另一边的颜文聪看到向南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回答了这第一个问题,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虽然知道这个问题不应该会难得倒向南,但也想到向南能回答得这么详实,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这小子,脑子里是不是有一台刻录机?过目不忘的吗?”

接下来,三位老专家又各自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甚至让围观的一些老修复师都皱了眉,不过向南还是很轻松地全都回答了出来。

一个多小时之后,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考核,总算是结束了。

其他人,包括颜文聪在内,都舒了一口气,看这三位老专家提问的样子,个个问题都刁钻得要命,感觉像是专门来“为难”向南的啊。

难道他们跟向南有仇?

第八百零九章 实践考核 (第一更)

其他人都觉得三位老专家是在“为难”向南,可向南却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都没感觉到有什么难度,反正这些问题他都看到过,至少还没有超出他的知识范围。

“这三位老专家以前都不主持修复师等级考核的,现在专门跑来做我的考核专家,不会就是为了给我‘放水’吧?”

向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道道来,只好将原因归结在了这上面,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真要‘放水’,也应该有人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啊!”

摇了摇头,不想了,简单就简单吧,没准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就是这么简单的呢。

这想法幸好也只是在向南脑子里转一转,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站在一旁围观的那十多二十位青铜器资深修复师估计一个个都得气得吐出老血来:

“这问题叫简单?很刁钻了,大哥!连青铜器出土的水坑、脏坑、发坑这些都问出来了,要是换一个见识不多的修复师,估计连听都没听过这些词!”

“这简直就不是青铜器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估计国家级考核的难题也就这个程度了吧?”

“……”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考核结束,向南可以说是完美通过。

三位负责提问的老专家们面面相觑,没错,他们是故意“为难”向南的,倒也不是对向南有什么恶意,纯粹是好奇心发作了,想要看看这位文物修复界里名声大噪的“奇才”,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他能够在刚刚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才半年多的时间,就来参加资深修复师的等级考核,这就说明他对于自身的实力是很有自信的,这要是不多问几个难一点的问题,怎么体现我们老专家的知识渊博?

只是,三位老专家也没想到,事先琢磨了好久的“难题”,在向南的面前根本就没起到作用,实在是——

太欺负老头了!

“不行,第二轮考核实际操作,一定要难一点!”

三位老专家统一了共识,决定给向南再加点难度,不然自己就太没面子了。

三个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马老专家轻轻“咳”了两声,微笑着对向南说道:

“向南,你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这说明你看过很多资料,这很好。不过,文物修复师,最重要还是实践操作能力,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文物修复实践中来。”

说着,他看了看何、钱两位老专家,又回头接着说道,“我听说,你在修复古书画和古陶瓷时,速度极快,这样吧,我们也不进行单独的工艺考核了,这边有一件残缺的商朝时期的青铜鸮([xiāo])面纹方尊,你将它粘接配补完就成了。”

他抬眼一看,发现围观的一众修复师们一个个眼珠子瞪得老大,满脸惊愕的模样,似乎感觉自己这么做好像的确过分了点,于是干咳了两声,解释了一句,

“向南,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也是出土于海昏侯墓中的,你把它修复了,其他人也就少修复了一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场地,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

向南扭头看了一眼旁边工作台上的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笑着点了点头。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呈不规则的方形,口沿外撇,鼓腹,底座呈正方形,器身上有八条直棱,分别分布于四角和器身正中,器身上则装饰有浮雕鸮面纹,整个器物器形、纹饰十分精美,应该是海昏侯从前朝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