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各个乡里看看耕种情况,检查检查洺州图书馆,洺山书院,以及洺水游乐场等工程建设进度的想法,就出来了。

在洺州这半个多月里,渊盖苏感觉自己像是活在梦境当中,他每天换着花样吃着不同的美食,吃了十几天,居然都不带重样的。

不光是吃的方面,这里的衣服设计的也很美观,让人穿着感觉舒适,保暖,运动起来也完全不受限制,很便捷。

居住的环境,自然是没的说,虽然各个地方都像在大工地一样在搞着建设,看上去有些杂乱,但砖瓦修建的无惧积雪堆压的房屋,和那种夜里睡在上面都不用盖被子的暖炕,无一不是高句丽人奢望的东西。

说到出行,则更是让他涨了见识,现在,无论是在洺州城,还是在武安县或者洺津渡,他出门基本都不走路了,在入住的客栈里叫一辆三轮车,可以随时满足他的出行条件,不仅坐着毫无颠簸感,还能遮阳避雨,有买东西的时候,可以直接装在车厢里带走,十分便捷舒适。

他将所有自己认为带回高句丽可能会受到欢迎,可能会为自己赚很多钱的货物都列了个清单,可谁知道,这个清单居然会随着他居住的时间越长,而列的越长,现在,他怀里都揣着十几张纸了,种类居然达到了数百种之多。

所以,他在洺州城内的于氏大酒楼见到于秋的时候,脸上更加恭敬了几分,要知道,他可是一个从小在高句丽享受最顶尖吃穿住行的贵族公子,居然被洺州短短半个月的生活就腐蚀的没有了高傲和自信了。

“于都督,我听说这洺州城内,正在修建一座巨大的图书馆,而修成之后,里面将会装进去你继承自范阳卢氏的所有书籍,并且对所有外人开放,不知道,我们高句丽人算是外人吗?”渊盖苏朝于秋抱拳行礼了之后率先开口问道。

高句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当然不算。于秋在心里这么说了一句之后笑着开口道,“当然不算,只要你们高句丽与我们洺州签署了协议,就算是自己人了,不过,为了收回建造图书馆的投资,以及支付过万本书籍日常保养维护的花费,图书馆会适当性的找非洺州户籍的外来客人收取一些费用,不贵,一个洺州钱就可以看一天。”

“洺州钱?是金,或者银等贵金属制作的吗?”渊盖苏有些诧异的问道。

于秋笑着摇了摇头,从怀里拿出了一枚铜制的洺州钱道,“不是,就是铜制作的而已,只不过精美一些,不会生锈损坏而已,一个洺州钱的重量,差不多和五个唐钱相当,它在洺州,可以当五个唐钱使用,在下个月,洺州都督府旗下的洺州人民银行将会对外发行这种铜钱了。”

“五钱看一天书么?那倒真是不贵。”渊盖苏将于秋递过来的铜钱接到手上反复观看了一番后,连连点头道。

以大唐现在尚未完全恢复的物价,五钱可是连一个馒头都还买不到,用其来观看一个顶级世家的藏书,对于有钱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划算了。

而且,制作出这么精美的铜钱,于秋给它的定价,居然只是五枚唐钱,可见,于秋做生意是很公道,很讲良心的。

“高句丽的学子如果仰慕我中土化的话,大可以来洺州图书馆借阅书籍,甚至是带一些手抄本回去,洺州图书馆通通只收一元钱的入场费用。”于秋继续和蔼可亲的模样笑道。

进入图书馆看书抄书他确实只收一洺州钱的门票,即于秋刚才对一洺州钱的称呼:一元钱的门票。

但是,在图书馆内,你总要喝茶喝水的吧!你总是要吃饭,吃点心,买笔墨纸砚的吧!这些,你可得另外掏钱了,一律不许外带。

一元钱的低价门票,就是吸引外地客来的一个幌子而已,图书馆真正的盈利,是在这些消费品上面。

就好像后世许多公立的游泳馆,门票八块十块确实不贵,未必够发那些管理员和救生员的工资的,但是,开设在里面卖泳衣,泳镜,或者卖烤肠,烤翅等食物的小店,却是赚翻了。

得到于秋的详细解释和承诺,渊盖苏顿时就放心了,又道,“我还听说,你打算在洺山修建洺山书院,对外教授你洺州各种奇货的生产技术,以及你师门的高深学问,对外招生的名额有限,学费,更是高达每年一万贯,不知道能够给我高句丽几个名额么?”

“高端生产技术不可亲传,这些人学会了制作洺州市面上这些好东西的本事,可能就自己生产商品拿去卖了,这对我洺州的商业不利,所以,我需要收高昂学费,补足这些损失,你们高句丽如果想派学子来洺州学习,必然会占用中原学子的名额,所以,费用会更高。

如果你们高句丽与我洺州签署盟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商业同盟关系,我可以给你们稍微算便宜一些,每个学子每年的学费一万五千贯,而且必须是会听会说汉话的六到七岁孩童,若是非战略合作伙伴国家要送人到洺山书院读书,就算是交三万贯一年的学费,我也是不会收的。”于秋面有正色道。

别的国家交三万贯一年他都不收,他们高句丽如果和洺州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却是只需要一万五千贯一年,这让渊盖苏觉得很划算,毕竟,就算是李唐本国的人,也需要交每年一万贯的学费。

“这个,名额是否能多给一些呢?”渊盖苏争取道。

“一门技术,学会的人越多,那么,将来制作这些商品出来相互竞争的人也就会越多,这是李唐和我洺州都不希望看到的,看在你们是战略合作伙伴的份上的话,我最多给你们五十个名额,不能再多了。”于秋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道。

闻言,渊盖苏面上一喜,拱手向于秋道谢道,“那便多谢于都督照顾了。八月开学以前,我们高句丽必定会有五十名学子带着学费到洺山书院报道的。”

五十个名额的数量,已经超过渊盖苏的预期了,毕竟,于秋最开始的时候,总共就只打算招一百人,这些消息他这些日子已经打听清楚了。

而于秋点了点头,算是给了他一个首肯的回应,内心却是想着,不知道渊盖苏到时候发现入读洺山书院的学生会超过两千人,会不会觉得自己五十个人的名额太少了。

谈完这两桩自以为最重要的事情之后,渊盖苏这才将怀里写好的采购清单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