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8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出来推到于秋的面前道“这就是我渊氏本次需要采买的货物了,不知道于都督是否能如你之前所言,将其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出手给我们,并且,将其运送到我高句丽本土。”

他在市面上打听,终究是打听不到于秋生产这些商品的实际成本的,不过,他认为自己能比市价低一成拿到货,已经能赚不少了,毕竟,是送货上门,没有什么运输费用,而这些货物在唐国本土都是这个售价,去到高句丽,难道不涨个两三成?

采购三百万贯左右的货物,最终回去能卖四百多万贯,这对他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情况了,不仅将送族中子弟来洺州读书的学费赚到了,还赚到了以往渊氏一年以上的收入。

于秋笑着接过清单翻看了一阵之后笑着点头道,“当然,我于秋一向是说到做到的,不过,你提了这么多要求,也是时候看看这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以及商业同盟伙伴的条例细则了,没有达成这些协议之前,咱们刚才谈的那些东西可都不成立。”

“是是是,咱们是应该议一议这盟约的事情了。”渊盖苏连连点头之后,将于秋递过来的一份帛书接过之后,开始细细观看起来。

其实,主体框架内容和于秋之前和颉利突利签订的善阳之盟差不多,只是加了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条件,这是于秋害怕高句丽人会言而无信的原因。

比如,高句丽没有控制住民众或者治下的一些部落,让他们越界抢劫李唐本土之后,洺州将会如何以应对,对于高句丽做出何等违约处罚。

高句丽违反协议,与于秋限制名单中的家族通商,洺州将对高句丽做出何等违约处罚。

还有洺州即将尽到一些什么样的义务,做不到,将会做出一些什么样的赔偿等等的一些条例。

一心想着为渊氏谋福利的渊盖苏大致的看了看之后,就带着这份同盟协议走了,并且临走前向于秋表示,下一轮两个人会谈的时候,盟约差不多就可以签订下来了,看样子,他们渊氏,有足够的能力推动高句丽国王高建武签署这份协议。

第两百三十九章 洺州图书馆的建设

洺州城虽然是北方除范阳外最大的城池,但是其实,它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数十万人口的生活需求了。

因为,年后又有十多万人涌入了洺州做工了,于秋让那些签订了商业同盟协议的家族,成批量的向洺州供应原材料,那么,对于那些原先零散给洺州提供各种原材料的运河周边百姓,自然是有安排的,让跑船收货的属下将其中大部分愿意离开家乡谋生路的人都招募到了洺州来,这才保证了洺州数十个大工厂,几大建设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在砖瓦,门窗,木料,都有人快速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洺州图书馆的建设进度很快,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就已经开始上樑封顶了,这种一层式的土木建筑,几乎没有多少技术性可言,难是难在后续的装修设计上。

于秋到达了工地现场之后,直接将室外的休闲范围扩大到了三万平米,加上主体建筑的面积,差不多就有五万平米了,近乎占据了洺州城内的八分之一的地方,而他这一通规划,则至少上千户百姓面临拆迁。

重新规划之后,室外的地方,将会修建花坛,水池,凉亭,以及餐饮服务区域,整个园区会大量的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水泥,让其整体环境保持干净优美。

图书馆的内部,则全都是长体书架,座椅和书桌,这些由家具作坊全套提供成品摆放,就是铺地面的瓷砖,可能有点昂贵,因为这个时代,烧瓷还不是那么容易,人力成本大,不过,用上瓷砖会显得图书馆很上档次。

光凭原先卢氏的藏书,是不可能将一个两万平米的大图书馆装满的,于秋今天来找卢耀,除了要他将所有的书籍编上号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交给他,不是抄书,而是印书。

活字印刷术的理论于秋知道,有中级化学,物理和冶炼技术在,制作金属印刷模板,还有洁白的纸张,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于秋要将自己觉得方便,而且有效的一些印刷方法,教授给卢耀,今后,图书馆的书架,全部会分为五层,第一层上锁,装的是竹简,或者麻纸帛书等不同载体的原本,每一本本都编了号的,只有管理员能将其打开取出,供有需求则对比。

第二层装的是按照原本抄写的纸质印刷书,由于言字体都比较少,同样大小的位置,可能会装十到二十本以上。

第三层,第四层则装的是白话翻译版,可能字数比较多一些,所以要用两层的空间,这也是于秋考虑到以后读易懂的白话的人会比较多,需要多准备一些的原因。

第五层,则是空置的,上面会写上读者不同解读版本,并且,在书柜的壁板上,还会刻有一些解释。

大意是,任何读者看了这本书的原版,觉得和书架上的白话翻译版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可以自己翻译一版出来放在这里,只要通过图书馆审核员的审核,没有太多常识性错误,是学术性的不同见解,都有可以放在图书馆里让其它读者借阅观看,得到广泛认可的,图书馆甚至会帮其印刷出来,替代原来的初议版本。

洺州图书馆欢迎读书人对于先贤留下的典籍和著作有不同的解读,客观看待一切不同的解读,只希望各种不同的解读,能够给后人带来不同的启发。

像流派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儒家学说,于秋就准备非常大的位置,供读者放不同解读的版本。

此外,洺州图书馆,还对外收购馆内没有的典籍和著作,一经认可的,可以得到一笔固定的费用,不会太多,只是个象征意义,相信,那些想要将自家学说推广出去的人,会主动的将书籍贡献出来的,给不给钱,都无所谓。

不仅是古,外著作,也是如此,洺州图书馆兼济天下学说。

“公子这一番设计下来,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进了咱们这洺州图书馆之后,都不再想出去了。”卢耀在听完于秋对图书馆的一番设计讲解之后,感叹道。

“不出去好啊!一天一元钱的入场费,还有在这边吃喝拉撒的消费,一定会让咱们图书馆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排版印刷的任务也很重,我虽然将所有出自卢氏的读书人都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