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经》中的一卷。
华夏第一奇书《山海经》中,记载了大禹诛相柳之事。
《山海经》是华夏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传世版本共计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
记载大禹诛相柳之事的《海外北经》正是《海经》中的一卷。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对华夏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之所以说《山海经》奇幻,因为它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细究之下,与今世截然不同的一方世界。
有趣的是,《山海经》记载的洪荒怪兽,其中是有‘相柳’这种九头蛇怪兽的。《山海经》说相柳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显然是历史上的相柳氏造孽太多,于是百姓们决定把他写成怪兽埋汰他。
全国古玩大会总决赛现场的无数人理清这庞杂的关系脉络后,开始纷纷变颜变色,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山海经》的内容会出现在大禹铸造的九州鼎上?
这二者……有什么关联?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不知道。
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作者不详,为这部光怪陆离的华夏第一奇书,又笼罩上了无边的疑云。
而今天,某些答案,似乎喷薄欲出了。
大禹铸造的九州鼎上,有《山海经》的内容。
这无疑在昭示着一个惊人的事实:
《山海经》的作者,至少《山海经》的作者之一,是大禹!
那个履历辉煌,却伴随着无尽争议的大禹!
治水有功的大禹,诛杀相柳氏的大禹,平定三苗的大禹,设九州、铸九鼎的大禹,一手开创夏王朝的大禹!
《山海经》的作者之一是大禹,那么一切都不言而喻了。
大禹为什么要在九鼎上铭刻《山海经》?原因很简单。
对今世的我们来说,《山海经》是一本光怪陆离的奇书。但对当时淳朴、无知、迷信的九州先民来说,这就是一本涉猎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九鼎不光铭刻了九州的奉赋、田土之数,更铭刻了九州内的一切山川、地理、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神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交通。
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第2206章 消失的五帝台
铸造九鼎时,大禹已经是天下之主,辉煌的履历,无双的战绩,辅以强硬、铁血的手腕,偌大的华夏大地,无任何一人,无任何一个部族敢忤逆他。
他完全可以在九州鼎上随意发挥,把他从出生到现在,每一天的经过都加以夸张的笔法大书特书,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龙傲天,让自己的事迹永远承载于九州鼎,随着华夏的气运流传下去。
但他没有。
他选择了胸怀苍生,在代表九州的九鼎上,铭刻下一部深具那个时代神秘原始崇拜色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
‘铸鼎’并非大禹最先开创的。
在大禹之前,炎黄华夏部族还有一号战绩无敌的猛男,名字叫黄帝。黄帝手持轩辕剑,号令大军,砍瓜切菜,横扫了所闻所见疆土内的一切部族。
黄帝平定中原后,就曾在荆山铸鼎来表彰自己的功绩。
当然,黄帝的时代比大禹还要早不知多少年,铸鼎的工艺差到不能再差。
黄帝所铸之‘天、地、人’三鼎,在大禹时代之前便烟消云散了。
在大禹时代,已经有了猛男黄帝铸鼎表彰自己的先例。
但难能可贵,大禹没有用九州鼎表彰自己,而是让它为百姓所用。
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除此之外,还有他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禽异兽、神仙魔怪等,也一一刻出。
至于形象,他和他的左右手伯益,将草图画出,再由工匠临摹到鼎上。
这个伯益,是大禹的亲信重臣,辅佐大禹治水,更是在大禹开创夏王朝后,作为一人之下的辅政大臣,辅佐大禹的儿子夏启治国。
到后来,伯益的后人被分封到徐国当诸侯,‘徐’姓逐渐演化而来。
换句话说,大禹的左右手伯益,是今天所有姓‘徐’的人的老祖宗。
大禹和伯益,算是《山海经》的初代作者。
九州鼎便是《山海经》的第一载体。
鼎铸成之后,再从鼎身上将图像拓出,分发给九州百姓,使他们知道哪一种动物有益,哪一种动物有害。免得他们跑到山林、川泽里去劳作,遇到不好的东西,自己也不知道,被魑魅魍魉所害。
这,便是大禹的格局。
在已有猛男黄帝铸鼎表彰自己的前提下,他依旧选择了胸怀天下苍生。
自然,大禹本身的事迹也够多够猛,哪怕仅仅是客观陈述,也足够震撼,导致他还是在原始版的《山海经》中占据了不少篇幅。
这仅仅是原始版的《山海经》,往后历代还有完善和改编,暂且不提。
全国古玩大会总决赛现场,听完陈宇冷静、复杂、有条理的讲述,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动容,眼眶湿润。
早知道大禹是位猛男,但今天青州鼎碎片的问世,仍然改变了后世人们对这位猛男的认知。
大禹始终伴随着争议,最大的争议,便是他极度贪恋权力,自私自利,公然将美好、令无数人向往的‘禅让制’废除,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这是事实,夏王朝471年,天下的主人皆为大禹的后人。
也就是说,大禹大权独揽,创立了一个‘框架’,然后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按照自己创立的‘框架’,一年又一年地运转下去。
大禹爱权,自私,无法洗刷。
但时至今日,见证了大禹在九鼎上铭刻《山海经》,心系天下苍生后,纵使再清高、再为‘禅让制’感到惋惜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大禹生在炎黄华夏,真乃炎黄华夏之幸甚。
台下的众人感慨大禹,陈宇却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老龙钟良。
何其相似?
一生辉煌,却贪恋权力,自私自利,不肯舍弃自己创立的‘框架’。
大禹之子夏启,好比钟良之子钟杰,皆全力培养,做自己的接班人。
不同的是,大禹之子夏启成功接班。
钟良之子钟杰,英年早逝,可惜钟良其余的血脉都不如钟杰那般惊才绝艳,没办法,钟良只能公开寻找继承人。
必须是‘听话’的继承人。
陈宇的才能够,却不听话,所以钟良要打压陈宇。
钟良淡淡扫了一眼陈宇,旋即移开目光,不作任何表态。
陈宇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