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0 章(1 / 1)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的,故而动了念头。

譬如这侯执蒲,侯执躬就是很有名气,特别是侯执蒲,与其子侯恂,都是了不得人物。桃花扇里,侯方域自报家门言,‘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侯执蒲,侯恂就是侯方域的祖父,父亲,后来都成为东林党骨干,侯方域还是复社四公子之一。这样的人物,本就是进士之选,再经林延潮略一教导,前途应不会比历史上差。

至于彭家也是家藏千金,乃远近首富,

有了归德侯家,彭家,以及杨镐所在杨家支持,再加上朝中的沈鲤,这就是除了申时行,同乡同窗外,林延潮的另一政治资源。

当然林延潮也有隐忧,沈鲤几乎就是半个东林党党魁了,还有侯执蒲,侯执躬都是东林党人,另外自己的门生郭正域,同乡叶向高,以及好友顾宪成,赵南星都是历史上的东林党人。

最重要是当今的皇长子,林延潮也是有‘拥立’之功的。要知道东林党可是历史上皇长子的铁杆,从这点上而言两边有最一致的利益。

若是按照这轨迹下去,林延潮不是也要加入东林党吗?以他的地位,若在东林党中怕是地位不低啊。

可林延潮从后世不少文献看来,东林党可谓正反两面,骂者有之,赞誉者有之。

平心而论,东林党有不少清流,有骨气气节的名臣,这是公认的。林延潮与沈鲤,郭正域相交,觉得对方就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至于顾宪成,赵南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俊才。

但在党同伐异上,东林大佬左光斗有一句名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

对于这一点,令林延潮对东林党很有保留。

为何保留?好比说自己爱国,但也不用以打砸同胞买的外国车来表示爱国。

当日谢师宴后,林延潮回到同知署。

几日后,知府付知远巡视各县已毕,众官员参上。

府衙保民堂上,付知远端坐,左右官员皆屏息静气。

付知远对众官员道:“眼下已是六月。唐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律令曰,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而至我大明,太祖仁德,多宽限百姓两月,约定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而今府库空虚,没有余钱,又是六月,征收夏税刻不容缓。”

付知远这么说,众官员都是屏息静气。

林延潮坐在付知远右手侧,乃堂上唯一好整以暇之人。

付知远目视左右,然后道:“本府来归德不过一个月,对于民情不熟,于催科之事,诸位同僚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

听付知远的话,林延潮陷入沉思。

这催科之事,对他而言也是很重要。

托老天爷的福,今年归德还算风调雨顺。

眼下夏粮一收,老众人都是解惑。

这名官员也是歉然道:“林司马,是下官愚钝了。”

林延潮笑着道:“不明则问,有何愚钝之说?”

付知远道:“不过此法如何用以催科之用呢?”

林延潮道:“昔年催科,以鼠尾册为准,各地设粮长解粮,此乃民收民解之策。”

鼠尾册又称“虎头鼠尾册”。就是差役以丁粮为宗,力差、银差取决于丁粮多少。无论大小户一律造册,把丁粮多的大户、富户编在前,以负担重役,把丁粮少的小户、贫户编在后,以当轻役。前为大户如虎头,后为小户为鼠尾。

“但行一条鞭法后,朝廷由民收民解,改由官收官解,不许地方里家,先年收头,将银两径收私家,再缴送官府。”

“官收官解行之,故而若不根除官吏贪墨之害,那么一条鞭法即为害法,而非良法。”

众官员们闻言露出思索之策,一条鞭法对于大明地方征税制度的改变是深远的。

除了不再以丁粮多寡,改以田亩多寡征税外,还将原来民收民解变为官收官解。

原来朱元璋深怕官吏下乡剥削百姓,故而在民间,设立粮长,让大户充当。由粮长向民间收粮再缴纳给朝廷。结果粮长有了权力,却鱼肉乡里。

但结果却是老百姓既免不了被官府剥削,还要被粮长剥削一手。

张居正设立一条鞭法,就决心革除这个弊病。

一条鞭法,从民收民解,再次恢复为官收官解,但如此不是又回到老路,你张居正有什么办法,杜绝老百姓被官吏剥削呢?

张居正的办法,就是立柜头。

什么是立柜头?就是在缴税时,令各县设置一柜,柜上开口,纳税的百姓,将银子封好后,自己填写姓名银数,由官秤称重后,再投入柜中。

这柜子官吏上缴前不许开柜,同时老百姓自己缴银,不经他人揽收。如此杜绝官吏上下其手,老百姓可以自封投柜。

不得不说,这办法实在是高啊!可以咱大明朝为了杜绝官吏贪污还是想尽了办法,张居正这等的官员,为了老百姓不受剥削,可谓是呕心沥血。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

官吏还是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就是在票薄上搞名堂啊!

官府催科是,登簿出票。给付纳户以收执,但在柜收的流水日收簿上到底登记上。柜吏们却可以让老百姓多交,自己少登给朝廷。

林延潮道:“过去存留,执付二票太简,故而本官建议改为三票,每票连号,盖官府铃印。”

“三票里,一票为存根,存于衙门,以便核算;一票为收执,给付纳户,以为交纳的凭证;一票则给催比钱粮人役执掌,以为催比钱粮的依据。”

林延潮不仅增设了连号之用,还将二票增为了三票,在收执,增加了存根,如此方便官员追查。

若官吏再行多交少登之举,有了存根比对,他们做手脚的难度将增加许多。

林延潮这一办法一解释,官吏们露出恍然之色,纷纷点头。

连堂上的付知远也是点头道:“司马所举之策,实乃良法!”

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给你

不论林延潮的建议有多么好,但是他的提议,得到了付知府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信号啊。

府台大人与二府老爷意见取得了一致,那还有什么说的,身为下属他们肯定要赞成。

众官员都是表示‘深以为然’,拥护和支持‘府委’的集体决定。

何通判则是心想,以往本府正印与佐贰不和,政事是一塌糊涂,无法展开。正佐不和时,一人檄东,一人檄西,下面的官吏,也是观望,不知所从。

但而今大家能齐心协力,那么归德府有望得治了,这是老百姓之福啊。

付知远见众官员们都是称是,当下道:“方才吴别驾说得好,治国,唯有治吏二字,司马的‘串票’之法,正可遏制官吏在催科时,剥削百姓。这是良法,本府决定在本府七县一州设‘串票’,以后催科衙门,纳户,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