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比起来,这古玩行业也不怎么好干了。”韩卫东说道。
“这也靠运气,也有那些特别虎的客户,对古玩有些了解,但也不是特别精通,这种人要是在抱着捡漏的心里,就很容易买到假货,古玩店也能狠狠的捞上一笔。”
王庆升笑着打趣道:“不懂的人,不买;精通的人,不会上当;就这些半懂不懂的人,容易吃大亏。”
“很正常,刚入行的人都得吃点亏,哪个懂的人,都是从不懂过来的。”韩卫东道。
“遇到个好师傅,还能少吃点亏,说多了都是泪呀。”王庆升感慨了一句,又扭头望向一旁的韩彬:
“彬子,收画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呗,说到看人,你可比我准。”
“看看哪天吧,只要没案子,我都有时间。”韩彬说道。
王慧芳听着有些不对味:“儿子,你跟谭小姐彻底没戏了。”
韩彬点点头:“这几天确实没联系了。”
“得,随缘吧,妈也不强求了,等有合适的,再给你介绍。”王慧芳叹了一口气,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难免还是有些失望。
……
翌日。
玉华分局刑侦大队召开了一次会议,副局长戴明涵主持会议,三名中队长和六名组长都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总结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重点和重大案件,同时,对刑侦三队二组这段时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韩彬这个新人,也在领导会议上第一次露脸。
在坐的都是他的前辈,韩彬谦虚了一番,表示会继续努力,服从组织的安排,为琴岛市的安宁尽一份力量。
会议结束后,韩彬又去郑凯旋的办公室坐了一会。
回到办公室,只有田丽一个人在翻阅卷宗,至于孙晓鹏和赵明两个人都忙结案的手续。
刑事案件无小事,一个案子从立案、侦查、逮捕、审讯、结案需要多道手续和材料。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都要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总之一句话,办案的时候忙,不办案的时候瞎忙。
好在,韩彬现在成了组长,除非一些重要的手续,其他的都交给其他组员去办了,他坐在办公室喝会茶、看看手机倒是悠闲得很。
至于李辉,很可能在跟某个妹子相亲,韩彬也有些好奇,这小子能不能成功。
翌日韩彬休息。
早上起床后,在小区里跑了几圈,去父母家吃了早餐,而后洗了个澡,就打车去了古玩市场。
今天,王庆升要去收韩玄坤的画作,韩彬答应了陪他一起去。
画能不能收了,韩彬不知道,但肯定要宰他一顿,吃点好的。
249乌目山人
韩彬下了出租车,就看到一个胖大的身影站在古玩街的入口。
手里拿着一张饼,也不知卷的是什么。
“舅舅,都几点了,你怎么才吃早饭。”
“今天起晚了,又出去运动了一圈,吃饭也耽搁了。”王庆升含糊不清道。
“咱们去哪收画?”
“就在这古玩街上,一边走,一边说。”王庆升在前面领路,确切的说是一边吃、一边走,嘴里栽的满满的,哪能腾出来说话。
王庆升吃饭的速度很快,走了没多久,卷饼已经下肚了。
王庆升擦了擦手,露出满意的神色:“饱了,早上吃得好,这一天才有精神。”
韩彬笑了笑,问道:“舅舅,您要收画的地方也是古玩店吗?”
“不是店,是摊。”王庆升指了指前方:“那不,就是前面挂彩旗的那家。”
韩彬打眼望去,不远处的地摊上,挂着一人高的小彩旗,地摊上摆放着不少的古玩,有一男一女坐在后面看摊。
二人走近后,看的更仔细了,看摊的是一对男女,大约四十多岁,看着像是夫妻俩,男的皮肤很黑、挂着一个腰包,裹着一个军绿色的大衣,往哪一蹲跟个老农民似的。
女的穿着一个红色羽绒服,身上背着一个灰色的包,嘴里吆喝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摊几十年的老字号,绝对真品……”
“舅舅,这吆喝声也不咋地。”韩彬笑道。
“是不是觉得有点傻。”王庆升反问。
韩彬点点头,是有那么点感觉。
“那就对了,人家就是凭着这股傻劲做生意呢,喊了这么多年了,跟其他的地摊比起来,生意只强不差。”王庆升说道。
“有什么讲究?”
王庆升笑了笑,拍了拍韩彬的肩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两人走到的摊子前,王庆升打招呼道:“老林,这么早就出来练摊。”
“王老弟,跟你比不了,家里孩子多,得抓紧挣学费呀。”被称为老林的摊主说道。
“老林,这话听得,怎么像是在眼气我。”王庆升苦笑道。
“可别这么说,我是羡慕你,我这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得很,天天不喝半斤酒,别想睡着觉。”老林说道。
“老林,你那副韩玄坤的画还在不在,让我掌掌眼。”
“呦,瞧上眼了。”老林笑道。
“谈不上,就是想见识见识韩玄坤的真迹。”王庆升笑道。
“得嘞,你等着,我去给你拿。”
“别介,咱换个地,去茶馆坐坐。”王庆升提议道。
“呦,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老弟请我喝茶,还是头一遭。”老林嘴上打趣着,心里却是跟明镜一样,知道王庆升是瞧上眼了。
老林叮嘱了老婆几句,从旁边放置的铁箱子了小心翼翼的找出一个木盒,就跟着王庆升二人走了。
两人都是摆地摊的,为了避免人多耳杂,找个安静的地方更合适。
老于头茶馆。
一进门,就听到伙计的吆喝声:“欢迎光临,三位贵客里边请。”
韩彬打量了一番,茶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摆放着十几张桌子,中间摆放着两个木架子,摆放着不少的古玩,玉器、瓷器、铜器因有尽有。
“二楼雅间有地嘛。”
“正给您备着呢,楼上请。”伙计领着三人,去了二楼的包间。
二楼一共有四个包间,门口都挂着一个牌子,分别写着‘陶、玉、书、杂’。
一行三人进了书字包间。
包间有二十多平米,摆放着两张桌子,一张方桌、一张书案。
三人分宾主坐下后,老林打量了一下韩彬,问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这是我外甥韩彬,对收藏有兴趣,我就带带他,省的他到处交学费。”王庆升笑道。
“林老板好。“”韩彬打招呼道。
“当不得老板二字,我就是个摆摊的。”老林摆了摆手,打量了韩彬一番:“王老弟,你这也算是后继有人呀。”
说话间,两个服务员走了进来,两人各端着一个木盘,一个木盘里放着坚果和果盘,另一个木盘里放着茶具。
“放着吧,我们自己冲泡就行了。”王庆升说道。
服务员点头示意,而后离开了包间。
王庆升熟练的洗了洗茶具,而后泡上了一壶龙井茶,给三人各倒上了一杯。
三人各饮了一杯茶,又闲聊了几句行业内的消息。
王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