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君是不去过问的,由新成立的挂在参谋司下面的一个作训署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而赵君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必须自己亲自去抓:成立扬州学堂。

170 扬州学堂建立

这个想法赵君在建立讲武堂的时候就有了构想,作为传播知识主要阵地,建立一所具有近代性质的学校,从而能在大宋的土地上逐步成为科举制度之外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其意义远超于军校的建立。

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个国家文明进步,都要靠教育,而科举制度自从隋唐建立以来,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之外,其弊病也逐渐开始显露。

就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那么从儿童时候的学习开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如何考取各种功名为最高目的,无论是明经或者进士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而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总而言之多集中于社科类,而对于自然科学却忽略,被人们嘲笑为杂学,为大部分读书人所摒弃。

而这正是中国在以后几百年内逐步走向衰落,西方迅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

谁掌握了科技的力量,谁就在世界上称雄!

所以,赵君把这个学堂定义为能识字,然后以培养基础的科学知识和一些实用技能为主,与科举无关。

而招收学生的全部是御营前军将士的后代,这些大部分都是粗鲁汉子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进入学堂学习就行,不指望他将来考进士做状元,而这正好随了赵君的心愿。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日,扬州学堂开学。

扬州学堂坐落在扬州城内西北角一座府邸里,这里原本也是一朝廷大臣的别院,现在朝廷搬到了杭州,所以这里大部分都空了下来,赵君以御营前军的名义买了下来,也没花多少钱。

买下来以后,赵君派人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将后花园直接填平作为学校的操场,并且对一些房舍也进行了修缮,作为学校的教室和宿舍用。

第一次招收功招录七岁到十岁的儿童五百人,共分十个班,采取五年制教育,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军人的后代,凡是战死将士的后代,全部免费入学,其他则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算是赵君兑现了当初平复苗刘之乱后,在扬州举行第一次公祭上对于阵亡将士家属的承诺。

赵君并没有兼任扬州学堂校长一职,而是原来扬州周刊报社的编辑杨汉生来担任,杨汉生自扬州报社成立以后就一直在那里工作,算是扬州报社四元老之一,但是业绩并不十分突出,他没有像欧阳澈那样的领导力和人缘,也没有张九成那样的才华,甚至比不上比他小了二十岁的孟浩的热情和冲劲,所以至今还是报社一名普通编辑。

但是他听闻赵君要创立一所学堂,就主动请缨要求担任一名先生。赵君知道他没来报社之前就是私塾先生,就很快的答应了。和他经过一席长谈,赵君才突然发现这个杨汉生竟然精通于各种杂学,天文地理数学算学都有所涉猎,而且也很痴迷,用他的话说,曾经用一年的私塾的俸禄购买了沈括的一套梦溪笔谈,放在自己枕边经常阅之。

这可是赵君最想要的人才啊!于是赵君毫不犹豫让他担任了扬州学堂校长,同时把招聘先生的任务也交给了他,自己最后把关就行。

而在这招收的十个班中,最特殊的是竟然有一个女子班,全班一共三十一名学生,年龄更加层次不齐,从六岁一直到十一岁的都有,而负责这个班的教学的也都是女子,负责的竟然是大宋公主——柔福帝姬。

举办女校,赵君当初并没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女子还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一些官宦家的小姐,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很少会接受教育。

但是平日里很是温顺的柔福这次却变得有些强硬,非要办一个女校,教书的先生以及招收的学生都有她来负责,只要赵君同意就行。

赵君能有什么办法?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办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如何阻拦?所以就由她去折腾,没想到真找来了两个女先生,都是她在扬州认识的大家闺秀,而学生则是军队将士家属的女孩,由大宋公主这块招牌,一些作娘的也就放心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她。

不过毕竟这是在封建社会,男女有别,所以赵君根据柔福的建议对这个班进的校舍进行了全封闭,基本上和外面的学生隔绝,而教学内容也由柔福他们自定,连管理带后勤保障全部独立,成为学校中的学校。

开学并没有举行什么开学仪式,而是根据学生年龄进行分班后,就带入到各自校舍进行第一天的上课,为此赵君还专门让朱勇从他的纠察营调来了十名士兵作为学校常备的保安人员。

赵君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文士服背着手站在一棵大树下,他旁边是身穿白色长袍的赖布衣,两人神情悠闲。

看着不远处房间里孩子的身影,听着郎朗的读书声,赵君突然有一种回到那个时空学校里的感觉,一时间不由得有些神情恍惚。

“子君,你在想什么?”旁边的赖布衣问道。

“我在想,过五年以后,这帮孩子快要成人,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五年时日还是太短,许多学生估计只能掌握一些皮毛啊。”赖布衣叹了一口气。

赵君点点头,这只是相当于后世的小学教育,只能算是入门,但是有了基础就会有希望,“虽然时日较短,但是也许里面会出如沈括那样的大学者呢?”

“看来子君你对沈括的杂学推崇备至啊。”赖布衣笑着说。

“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杂学,它是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赵君很认真的说。

“任凭子君所愿。”赖布衣很清楚自己身边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将军,他的身世、他的抱负以及他身上所迸发出那些超乎常人的知识技能,对于赖布衣而言一直是个谜,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他的信任。

这个世界,似乎因为他在逐步发生着某种改变。

其实赵君此刻的心里,对于这所学堂的成立,还有许多遗憾。主要是教授的课本,大部分是由赵君亲自编写。

语文开始以识字为主,一年之后加入简单的算学知识,到了后两年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