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4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道:“安阳多山,张卫逃往安阳,倒是条保命的手段。想必……这应该是阎圃的主意吧?”

“正是如此。”李儒道:“据报,先前阎圃曾苦劝张卫不要去攻打阳平关,张卫不肯听从,还将阎圃贬官囚禁。直到从阳平关大败而回后,才将阎圃放出,待之以师礼,并问计存续之道。由是,阎圃劝张卫先放弃南郑,退守山川复杂的安阳,以待时日。”

“以待时日?”田峻何等敏锐,立即听出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连忙问道:“可曾派人联络阎圃?”

“已经派黑冰阁去联络了。”李儒道:“要不要叫阎柔和柳毅回返汉中,相助张卫?”

这倒是个好办法!要是能在汉中的山沟沟里保有一支军队,不仅能够给曹操添麻烦,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一支奇兵!

只是,这对阎柔和柳毅来说,身处敌境,风险也是极大的。所以,田峻倒是有些犹豫不决起来。

贾诩见状,对田峻道:“阎柔此人,年少时为胡人所俘,能够在草原上活下来并成就一番事业,足见其应对复杂环境的能耐。若能说服张卫将军权交予阎柔,倒是不必太过担心阎柔的安危。”

“问题便在于此。”田峻道:“你们说……张卫会将军权交给阎柔吗?”

“这一点,主公倒是不必担心。”贾诩道:“张鲁被杀之后,张卫在出兵阳平关之前,便灭了杨松满门,这便与势力庞大的汉中杨氏结下了血仇。曹操夺取汉中之后,必会任用汉中杨氏子弟相助治理汉中。在这种情况下,张卫不会傻到再去投靠曹操。

除此之外,被张卫待之为师的阎圃,也是心向主公之人。因此,在张卫现在落难之时让阎柔前去相助,张卫必能以军权相授。”

田峻闻言,这才放心道:“那就让阎柔返回汉中吧,只是,阎柔势单力薄,我们要如何相助于他?”

李儒笑了笑,轻声说道:“可用雷神特战营!”

“雷神特战营”

——田峻的六大王牌之一!

此“特战营”当初由剑圣王越亲手创建,刚成军时仅有将士三百余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扩充至一千多人。那些特战营的成员中,除了王越的弟子外,便是来自江湖的侠士好汉。

这些剑客和侠士好汉,若是与高顺的陷阵营正面列阵而战,恐怕连陷阵营一个冲锋都顶不住。但是,若是说到在环境复杂的山地做战,恐怕这世上没有人比他们更擅长了。

如今王越年老退隐,继任“雷神特战”主将的,正是王越的大弟子史阿,副将则是最擅“徒手夺白刃”的邓展。

田峻得李儒提醒,也便之即想通了这其中的关窍。

“没错!就用雷神特战营!”田峻大笑道:“传令史阿,从雷神特战营中挑三百好手交由邓展带领,化整为零,逐次逐人潜入汉中相助阎柔。”

顿了一下,田峻又道:“让黑冰阁全力支持,并发动商队,给阎柔运送一些精良的盔甲以及连弩等物资。同时,告诉阎柔,不必急于求战,保存实力,练出一支山地精兵,以待时机!”

……

第488章 周瑜病殁临终有谋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经意间,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当初开始准备决战时,还是艳阳高照的、草木苍翠的盛夏,似乎是一转眼间,便到了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冬天。

建安六年十月,曹、孙、刘三大诸侯的大战准备均告完成。

风声鹤戾,大战一触即发!

期间,为了巩固同盟,曹操提出让孙权和刘备各遣一子入许昌做官。孙权接到曹操发来的谕诏后,召集群僚商议道:“名为授官入朝,实则为质。各位有何见教?”

张昭见孙权相问,力劝孙权道:“同盟紧固,才能戮力同心。当应之,以安曹操之心。”

鲁肃则反对道:“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故,虽为同盟,亦不可送人为质。”

张昭怒道:“今曹操为盟主,率义以正天下,若我等皆是敷衍,如何能打败田峻?若不能击败田峻,后果如何,汝等自知!”

这张昭乃是江东文官之首,又是孙权的老师,众人见张昭发怒,皆不敢言。

孙权有些犹豫不决,便又想起周瑜来。

只是……此时的周瑜,已病入膏肓,药石难医!

……

周瑜本来就身患隐疾,一年前的冬天,在与田峻的辽东水师大战时,被逼得跳入冰冷的长江中,虽被吕蒙救起而捡得一命,却因受了严重风寒,大伤元气,以至病情反复,身体每况愈下,到此时已是卧床不起半月有余。

所以,如今的议事,周瑜已经不能参加了。

孙权沉思良久,终是难以做出决定,最后还是说了一句“暂缓再议”,便散去会议,带着几位核心幕僚去都督府看望周瑜。

此时的周瑜,正在小乔的服侍下喝些米汤,见孙权及一众文武到来,知道又是有要事相商,便让小乔暂且退下,对孙权道:“主公可是为决战田峻之事而来?”

孙权闻言,点了点头,又将曹操索要一子为质的事告诉周瑜,问周瑜道:“公瑾以为,该当如何?”

周瑜闭目沉思良久,开口说道:“不可!”

张昭闻言,不待孙权开口,便大声责问道:“为何不可?!若不能同仇敌忾,如何能斗得过田狐狸?”

周瑜看了看张昭,又看了看孙权,潸然泪下道:“瑜已时日无多,恐不能相助主公矣,今有一肺腑之言。欲与主公一人相谈。”

孙权见周瑜这个样子,也是心痛得如同刀绞,强忍眼泪,挥退众人道:“兄长有何教诲,尽管直言。”

这是第一次,把周瑜当成兄长称呼了!

因为孙权预感到,周瑜可能是要找自己交代后事了。

周瑜欣慰地看了孙权一眼,轻声问道:“主公觉得此战胜负如何?”

孙权道:“若三方齐心,能有七成胜算。”

周瑜点了点头,又问道:“若是三方不能齐心呢?”

孙权道:“则……仅有五成胜算。”

“此言谬矣。”周瑜轻声说道:“若不能三方齐心,田峻便会立于不败之地,予取予求,全在田峻一念之间,战场主动权尽在敌手,我们能守着江东六郡之地,便是万幸。”

孙权想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正因如此,老师(张昭)才力主送子为质,但兄长你……为何却要反对?”

周瑜叹了口气,对孙权道:“主公你……还是太实诚了。我们刚才说的是三方齐心。而不是主公你一人戮力!”

孙权大惊,问道:“此话怎讲?”

周瑜道:“纵观古今千年,鲜有同盟能齐心协力者。主公你戮力想要齐心,曹操和刘备就……当真会与主公您戮力同心么?他们就会没有私心么?”

孙权闻言,没有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