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1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体兵力和将帅如何分配?”

许攸道:“钜鹿可放六万兵力,我军凭坚城而守,田峻十八万大军也难攻克;邯郸不仅城池高大,更有非常宽大的护城河,五万守军足矣;邺城需左右策应,可驻兵十万,而那支偏师奇兵,须得十万人马,才能快速击败韩猛夺取清河郡。”

说到这里,许攸便闭口不言了。

袁绍道:“子远只说了兵力,将帅该如何安排?”

许攸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将帅之事,当由主公做主,属下不敢置喙。”

袁绍皱了皱眉头,知道许攸这是不满意自己夺了张郃军权。

因为,若论独自统军做战,没有人比得上有勇有谋的张郃。所以,那只偏师奇兵,最好的将帅人选非张郃莫属!

不过,袁绍此时对张郃已经有了一些怀疑,又怎肯将十万人马交与张郃统领?

袁绍想了一下,开口道:“那支奇兵,就由文丑将军为主将,张南、焦触副之,钜鹿以高干为守城主将,韩莒子副之,邯郸以淳于琼为主将,牵招、高览、张郃副之;本将亲驻邺城,袁谭、吕旷、吕翔副之。

考虑到张郃在军中巨大的影响力,当此大战之战,袁绍也不敢完全不用张郃,于是,袁绍便将张郃放到军中资历最老的淳于琼手下,如此一来,就算张郃影响力再大,放在淳于琼手下也是名正言顺。

除此之外,袁绍又给淳于琼安排了三名副将,让张郃排在第三位,摆明了就是压着张郃军权。

将帅及兵力安排完毕,诸将各自领命离去,准备大战!

……

袁绍这段时间好事不断,顺风顺水,已经在主动筹谋着一场大决战了。

但是,平乡城中的田峻,却遇到了一些麻烦,有点心里不踏实了。

首先是,田峻查探到袁绍的兵力再次超过了自己,达到了三十二万人之多。不过,这还算不上什么坏消息。

真正的坏消息是来自青州。

曹操出兵了!

曹操在接管了袁谭的半个青州之后,出兵二十万攻打临淄,太史慈兵力太少,且战且走又退回了东莱郡,现在已经退到临海堡了!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青州,几乎都被曹操占了,只有临海堡这座要塞还在田峻手上!

青州丢了也就丢了,田峻并不是很在意,只要临海堡还在手上,随时可以反攻青州。

但是,田峻很在意的是袁曹联盟!

如果在此时曹操出兵相助袁绍,两强联手之下,田峻只能退避三舍。

而且以曹操及其手下顶尖谋士郭嘉和荀彧等人的眼光,是绝对不愿看到田峻独占冀州的!

“曹操出兵冀州,只是迟早之事!”

田峻一脸凝重地问道:“诸位有何对策?”

贾诩道:“只有一个办法,速战速决!”

“没错!”荀谌道:“在曹操出兵冀州之前打败袁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好吧!那就准备决战吧。”田峻点了点头道:“形势严峻,胜负……在此一举!”

……

第213章 斯人肝胆共苍天。

看到大家都争得差不多了,田峻才拍了拍桌子站起来,在众人的注目之下走到大堂中央。缓缓地问道:“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理想?什么是理想?” 大堂之上传来一片茫然的窃窃私语声。 “呃……”田峻很是无语。 连什么是理想都不知道,还扯谈什么远大理想? 田峻记得上初中时,学校的德育老师曾经说过的话: 理想,它就像一座灯塔,在大海上给我们指引人生的目标和航向; 理想,它就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和力量! 理想,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此处因涉嫌低俗,省略五千字。) 理想,……(此处因“严重”涉嫌低俗,再省略两万字。) …… 田峻无奈地摇了摇头,学着初中的德育老师的语气,大声地说道:“理想,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没有理想,人就会如同“行尸走路”一般活得没有意义!现在,你们告诉我,你们有没有理想?” “我们都有理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没有人愿意做“行尸走路”! ——除了……“雷公的雷,狗熊的熊。”! 雷熊弱弱地问了一句:“理想……它究竟是啥子东西?” “噗!”有人忍不住喷出笑来。 但是,很快,大家都成功地憋着了笑,全都装出一种看起来很有理想的样子。 田峻没有理雷熊这个傻大黑粗,直奔主题道:“我们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就是让大汉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因此,我们绝不能允许瘟疫继续肆虐天下,伤害我们的百姓。争霸天下可徐徐图之,救民于水火……乃当务之急!” “主公英明。”众人皆附和道:“主公的理想,就是我们大家的理想!” 田峻欣慰地笑了——看来,现在……大家都是有远大理想的人了! 随后,田峻让沮授安排,向全天下所有诸侯及每一个郡县都发出通告,声称自己愿意造富百姓,解民倒悬,决定将自己花费了数十年心血研制出的治疫疗伤神药公诸天下,让天下各郡县的官府,派出医者来学习神药青霉素的制法和使用方法,用于平息肆虐天下的瘟疫,造福全人类…… …… 通告发出去之后,最先赶到的是一个南阳人,名叫张机,字仲景。 其实,张仲景不是看到通告才赶过来的。 他是风闻东莱郡治好了瘟疫,就立即屁颠屁颠地自己赶过来了。 这人……就是个医痴! 张仲景在后世号称医圣,说到张仲景,大家可能都会想起“六味地黄丸”,但是,大家可曾知道,美味的饺子也是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的时候,正值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张仲景看到很贫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张仲景就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然后,他就叫上徒弟们一起,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上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就给它取名叫“娇耳汤”。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冻伤就都缓解了。 后来,张仲景病了,临终之时,对家人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