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也都是安排了单独的将军押送军饷。
至于欺君罔上,这些简直是血口喷人。
还请陛下,明鉴!”
任凭武三思说的再好,李显现在明显是想要罢了他的官职,好扶持自己的人上位。
所以,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武三思碍眼。
“狄阁老,朕并非不知深明大义之人,此事是非曲直,还需要调查。
毕竟事关乎大唐一位尚书,不得马虎。
武三思有罪无罪,这一查便知。
此事,朕就交给你了。”
然后却又直接下了命令。
“来人,把武三思押入大牢,以待候审!”
武三思是面色如土,直接被金吾卫的人扒了官服,带入了大牢内关了起来。
而武家的其他人,一个一个也都开始战战兢兢起来了。
狄仁杰本来已经失望的心思,却又升起了一些希望,觉得新帝最开始肯定是还没有适应,现在多多少少有一些明君的影子了。
然而。
李显接下来的安排,却又让狄仁杰打消了这个心思。
“兵部尚书一职乃是重中之重,关乎于大唐安危,不得空缺,诸公,可有什么举荐之人?”
来俊臣等人,连忙上前。
“陛下,臣等,举荐韦元!”
朝堂之上,老臣都未曾说一句话,紧紧地看着李显的表演。
但凡他有一点儿明君的影子。
这些忠于大唐的老臣,也都会出面谏言,推举真正有才能,并且忠于大唐的人。
可惜。
李显却直接让来俊臣这些酷吏,推荐了韦皇后的亲族之人。
也就是让外戚来把持朝堂。
这和天后娘娘有什么区别呢?
当真是一盆凉水浇在了这些老臣的心上,心中哇凉哇凉的。
这还不算什么。
等过了几个月。
朝野竟然出现了卖官的现象,只要是能够给韦氏之人钱财,就可以买到官职。
官职不是很高,却也已经又有了一定的权力。
这让已经调查出来武三思的确有着很多罪名的狄仁杰,一时间又有一些犹豫了。
就在有人想要提出,去玉山请天后娘娘出山临朝称制的时候。
李氏也有人看不下去,站出来了。
韩王李元嘉、鲁王李元夔两人直接就上表,请求李显能够学习太宗和先帝,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李显自己完全就没有在意。
当初自己落魄的时候,完全就是韦皇后在一旁细心照顾,在一旁给他鼓励。
为此,韦家上下全都遭遇了不测。
当初他就答应了韦皇后,等到他有机会辉煌腾达的时候,就让她为所欲为,做自己任何想要做的事情。
现在,他已经是帝王了。
是这个大唐的九五之尊,宠幸皇后,又有何错?
至于亲贤臣,远小人。
那更不用说。
在李显的心中,听他的话,他叫做什么,那些臣子就做什么的,才是真真的贤臣。
至于那些常有冒犯,说话不好听的臣子,才是小人。
他是帝王。
是大唐的九五之尊,他说话不管用,这还算是什么皇帝?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朕乃是一个昏君不成?”李显气的脸红脖子粗。
实在是这些李氏宗族的亲王,说话太难听了。
韦皇后连忙拍着李显的心口,安慰道:“陛下,他们乃是亲王,并且也算是陛下的长辈,自然会自持身份。
陛下看开一些就行,莫要生气,对他们生气,实在是不值得,小心气坏了身子。”
李显深呼吸几口气,说道:“哼!他们真要是朕的嫡亲,朕也便忍了。
几个亲王而已,朕想要如何行事,难道还要看他们的神色不成?”
韦皇后一边轻轻地摆着李显的心口,一边拿起一颗丹药,说道:“陛下,该吃丹药了。”
第四百六十三章 百官请天后重回朝堂
“娘娘,韦氏祸乱朝纲,已经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在武后禅房之地,一位身穿黑色劲衣的女子躬身说道。
武后点点头。
“可还有其他消息?”
女子继续禀报道:“检校右卫将军裴行俭乞骸骨,陛下已经答应了,裴公现在每日都会去城外垂钓。
刑部尚书狄仁杰因为武三思一案,被人弹劾,以至于流放宁州刺史。”
武后再一次点头。
朝堂之上的很多信息,她不仅仅从这位得力助手肖清芳的口中得知。
也从上官婉儿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虽然她想要以退为进,好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
但是这个退,那也是有退的策略。
不可能自己的身边不留下一些贴己的人,不可能不留下暗手,以至于失去了眼睛。
玉山的道观外,便是天子禁军。
为首者,乃是追随先帝而去的上柱国薛仁贵之子薛丁山。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早已经暗中培养的势力肖清芳,以及明面上的势力上官婉儿。
有着两个消息渠道的来源,也不至于自己会被欺骗了。
等到肖清芳走了之后。
武后背着手,站在院落中,看着远处山地上,绿油油的一片。
那些都是高产的农物。
如今随着高产农物的高产,不少地方的刺史、州县大员等,都拿到了种子。
明年大唐就可以迎来一个大丰收。
“人之初,性本善……。”
玉山书院上的学子,又开始读书起来。
“道可道,非常道……。”
脑海中又浮现了当时玉山书院那四圣坐而论道的盛况,自己雄心万丈之时。
“娘娘,天热了。”
太阳出来了,天气也就变得更加炎热了。
上官婉儿走上前,走到武后的身边,轻声提醒道。
她明白武后乃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对于那个位置更是势在必得。
李显做的越过,武后的心中也就会越发轻松。
果不其然。
弘道二年。
李显在皇宫大摆宴席,并且也学着武后安排不少学子,夸赞他的文治武功。
也就是罢免了一些贪官,并且整顿了一下朝野。
到现在。
机会没有人敢出来反抗他的圣谕。
喝到了兴起之后。
更是说着大逆不道的话,让大唐的天下分给韦氏一半。
也就是说。
他也想要弄出一个二圣临朝出来。
想要学习先帝,想要和以前一样,想要享受至高无上或者是随心所欲的那种权柄。
这一下子。
那可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韦氏自然感动不已。
然后开始了推辞,似乎并想要这一半的天下,装作很是谦逊,知道自己乃是皇后,不得干政。
可是,韦氏越是这样,李显也就越想要提拔韦氏成为天后娘娘。
他父皇都能做,为何他就不能做?
有了韦氏在一旁指导。
他才能更好地做好这大唐的帝王。
本来支持李显的中书令裴炎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对李显谏言的人。
此人以前构陷裴行俭。
此刻却又似乎变成了一个忠于大唐、忠于陛下的忠臣。
有了裴炎带头,那些李氏的宗族,还有其他一些正直忠心的大臣,自然也看不下去了。
天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