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0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娘当初之所以临朝称制,那是因为天后娘娘贤德、有着明君之姿。

再看看韦皇后,韦家自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后。

做的全都是一些偷鸡摸狗之事,祸乱朝纲不说,导致官怒民怨。

这样的韦家,连武家的一半都比不上。

真要是让韦皇后成为了第二个天后娘娘,当真是让大唐风雨飘摇了。

李显明显是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局势。

他自以为。

自己提拔了一些酷吏,打压了一些朝臣,自己说的话有人听了。

就能真的掌控整个朝堂。

韦皇后觉得李显已经是皇帝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却不想。

裴炎在晚会之后,就直接联络了一些官员。

等到第三日。

以裴炎为首,不乏朝中的一些大臣,一共几十人。

三省六部都有。

全都去了玉山,想要请天后娘娘重新临朝称制。

而那些酷吏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去皇宫,告知了皇帝李显。

“陛下,大事不好了!”

李显正在看着宫中的歌姬跳舞,那柔媚的舞姿,看的他一时兴起。

却不想,被打扰了。

当即神色就有一些温怒,看着来俊臣等人。

“陛下,中书令裴炎带着三省六部的人去玉山了!”来俊臣神色慌张不已。

他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手中握着非常大的权力,家中自此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以前不敢想的花萼楼的花魁,现在都敢指染了。

这样的身份带来的好处,让来俊臣一点都不想离他而去。

他明白。

一旦武后真的临朝称制,陛下必定会被废。

而他这个陛下的走狗,肯定会被治罪,以他那些罪名,死十次都不够的。

“什么?”

李显愣了一下,直接站起来了。

“他们,他们这是要做什么?”随后哆哆嗦嗦地说着。

“快,快去传皇后!”

李显明显拿不定主意,直接让人传韦皇后前来做主。

韦皇后在路上就听说了这件事情。

到了的第一时间,直接开口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韦皇后说道:“召集所有人,逼迫百官以及天后,陛下您乃是先帝之子。

是以皇太子之身登基为帝,乃是名正言顺。

那些百官竟然想要请天后回朝,这才是狼子野心,并不是李家之忠臣。

陛下应该当机立断,谁若反抗,直接杀之。

天后以后就在玉山谈经论道便可,岂能再一次回朝,置陛下于不顾?”

李显瞪着双眼。

他明显被韦皇后这狠辣的心思给镇住了,他那懦弱的性子,根本就不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来俊臣接受到了来自于韦皇后的眼色,立即上前大声地谏言。

支持韦皇后的意见。

事到如今,自然是先下手为强。

李显乃是大唐帝王,以帝王之名义行此事,那叫做平叛,叫做稳定朝野。

“那,那就以皇后说的去做。”李显弱弱地说道。

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卵击石

这大唐的朝政。

从李治之后,一直是不怎么稳定。

直到武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登上了那个位置。

出现了短暂的武周之治。

在这期间,先是唐中宗,然后唐睿宗,再到中宗,再到睿宗,最后到玄宗,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皇帝的更替带来的自然是无尽的内斗。

只不过,这个内斗只是限制在了皇室之间,并且很快就能够平息。

如若是诸侯割据,到时候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乱世。

也幸好这个时候的大唐臣子还都算是忠心,而且权力也都集中在朝堂之上,并不像是玄宗后期,为了抵御突厥等番邦的侵犯,为了应对中原之地的那些草头王,形成了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况。

朝堂之上的百官虽然不堪忍受一个女子坐在那个位置上指挥他们,让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心思得到了压迫。

可是,他们更不愿意忍受自己的性命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

更不堪忍受那些个宵小靠着阿谀奉承就能够坐上高位,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奸臣。

天后娘娘和新帝相比。

他们觉得还是让天后娘娘回朝称制,也比新帝执政要好得多。

两相比较。

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个稍微能够公正的朝堂。

“周国公,左武卫的人可通知到了?他们怎么说?”裴炎明白自己等人要做什么。

到时候一旦被新帝阻止,他们的安危将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一场赌博。

只要是本钱充足,就可以陪着对方玩下去。

武承嗣回道:“裴阁老放心,左武卫的人已经答应了,到时候会护卫诸公安全。”

在这件事情上,武家也是出了不少的力气。

武承嗣和武三思两兄弟也很清楚,要是继续这样下去,武家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必须劝说天后娘娘继续临朝称制,这样才能让武家继续屹立在大唐的朝堂之上。

众人趁着快马,来到了玉山。

此刻,玉山书院的学子正在沐休,一个月的苦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学问。

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自从四圣坐而论道之后,这四家学派便广受欢迎。

有人从书籍之上,再一次制作出来木牛流马,有人从古籍之上,找到了最强力的水车制作之法。

就在玉山书院的半山腰,建立了一座池塘。

其中的水,便是利用水车和木牛流马而使得河水倒流,从山下到山上。

一时间也成为了美谈。

大唐人才明白,这便是墨家的能力。

“这,这不是朝堂上的诸公吗?他们来玉山做什么?我们今日沐休了呀?”

下山的学子看到了那些骑着快马的裴炎等人,有一些疑惑。

而有一些学子,则是立即分析起来。

“听闻在这玉山,不仅仅是这玉山书院,还有一座道观。天后娘娘在道观中为先帝祈福,他们可能是去道观,而不是书院。”

“有道理,书院开院这么长时间,也有很多阁老来此观摩,都是欣喜不已,要看书院,也早就看了。

更何况,这么多人。”

“天后娘娘对先帝情深义重,让某佩服啊!”

“那是!先帝对天后娘娘那也是一样情深义重,当年……。”学子正想要说着,却立马察觉自己好像说的有些多,连忙止住了。

眼看着那些朝堂的诸公过了玉山书院的山路,便已经可以肯定,这是去道观了。

“这么多阁老去道观,所为何事?”

一些学子不明白。

还有一些人,却似乎似懂非懂。

一位玉山书院的夫子也正好下山,见到了这一幕。

想了想最近听到的风声。

“要变天了啊!”

那些似懂非懂的学子,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裴炎等人到了道观外,直接对天子禁军抱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