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并未和江枫一起,迎接过客人,而现在,两个人似乎都喜欢这样的生活。
看哪一个人有缘,就直接邀请他进入白玉京。
然后做上几道美食,听一听这位客人的人生阅历,听一听他的喜怒哀乐。
对于太平公主这样的少女来说,最喜欢的自然是听故事,特别是对于大唐大江南北的那些民间传闻以及民间习俗。
小两口的生活,一时间成为了大唐的美谈。
没有人觉得太平公主嫁给了江枫,然后还要开着白玉京迎客,自降身份,不符合公主的高贵。
这不是卓文君当垆卖酒。
因为白玉京已经成为了大唐人的第二个圣地。
第一个自然是玉山书院。
四圣论道的热度到现在还是空前绝后。
毕竟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没有人会短时间就忘记了。
第二个就是白玉京。
之所以会是他们的圣地,因为这里面的美食非常美味,美到了一定的境界。
就好像。
你进入白玉京吃上一次美食,所为的忧愁和烦恼,可能都会忘记。
从此生死看淡。
“裴公来了,请!”
江枫和太平公主正在下象棋,两个人每天都会做着各种事情,从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无聊。
“大郎,公主殿下,打扰了!”
裴行俭对着太平公主微微施礼。
已经是有了一些更加高贵,还有一些成熟的风韵的太平公主,也不似以前那么跳脱了。
“裴公折煞太平了,裴公能来,我们很欢迎呢!”太平公主笑着说道。
裴行俭点点头,坐在了太师椅上。
他今日的遭遇,自然还没有传开,这种事情也没有必要传开。
只不过,裴行俭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不好受。
当初他也是有心想要阻止武后直接掌控了朝堂,掌控了大唐天下。
觉得自己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太宗。
可是现在看来。
武后不临朝,那才是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太宗。
大唐继续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慌乱起来,会有乱臣贼子祸乱朝纲。
新帝的能力,那不是差了一点点,那是差到了极点。
连先帝的一半都跟不上,登基为帝三个月之后,就开始庸政懒政起来。
还把有一些奏折交给了皇后来处理。
这明显就是想要扶持第二个天后娘娘嘛!
有一个,已经够让他们头疼了,现在还要来一个,裴行俭觉得,当大唐的臣子,实在是太累了。
裴行俭本来是想要找江枫说到说到,同时,也想要让江枫为自己解惑。
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定心丸。
武后以后当真要是做了那等事情,等到几十年后,还能不能还政于李。
毕竟,在裴行俭的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李氏能够继续执掌大唐天下。
只不过是现在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李氏明君,就先让武后当上那么一段时间。
也好过,让一个昏君执政,要好得多啊!
这当然不是因为裴行俭被李显以酷吏请进了大理寺之后,心中就产生了不满。
而是在这几个月里面。
这个不满就慢慢地加深了,最后到了他被请进了大理寺,面对那些骇人听闻的酷刑。
就是那对别人来说还能忍受的酷刑,在他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身上,那也是能要人命的。
李显对他这个大唐最大的功臣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那些武将了。
这才是裴行俭感到担忧,还有失望的地方。
李显,当真是不适合作为一个帝王。
但是这样的话,裴行俭自然不会当着太平公主的面说。
江枫也不知道裴行俭的遭遇,做了三样美食,温了美酒,让裴行俭吃吃喝喝。
他知道裴行俭肯定是有什么事情,但是碍于太平公主在此,就没说。
却也能够猜得到是关于什么的。
当初裴行俭、狄仁杰等人其实都比较反对武后临朝称制,想着让李氏的人继续掌管大唐。
现在,知道为什么他会支持武后了吧。
要手段,武后绝对是非常有手段的人,要气场和威望,武后也是不缺。
一个帝王该有的,武后也在耳读目染之下,已经养成了。
现阶段来说,大唐想要走向当年的贞观,那就必须以武后为尊。
才能够实现。
至于李贤或者是李显,他们没有一点儿自己的主见和雄心,根本就是付不起的阿斗。
第四百六十二章 越来越让人失望的李显
李显端坐在天子宝座上,扫视这下面的百官。
以前。
他在下面,总想要翻身在上面。
可是在上面的武后,却压的让他抬不起头来,只能卑微地在下面羡慕嫉妒着。
盯着那个位置,心中恨恨地说着。
额的,额的,那是额的!
而现在。
这个愿望忠于是实现了。
他觉得这肯定是四圣论道的结果,上天眷顾着大唐。
而大唐乃是李氏打下来的天下。
而不是武氏!
“诸公,可有事请奏?”
随着李显的圣口一口,下面就站出来一人。
此人来时御史台的人。
叫做王弘义。
“臣有事请奏。”
李显点点头,说道:“准奏!”
王弘义早已经被奏文背下来了,躬身拱手施礼就说道:“臣,弹劾兵部尚书武三思!”
站在前面的武三思本来就低着头,听到王弘义的话,似乎早已经有了准备。
在王弘义还未曾数落他的罪名的时候,就直接抢先一步上前。
“陛下,臣,臣愿意乞骸骨!”
武三思立即以自家老祖重病,想要回去尽孝,还以自己身上有暗疾,想要养病为由,直接请辞。
只要是能够保住性命,也算是万幸。
李显却明显不放过武三思,对于武氏之人,他早就看不惯了。
“武卿,你这是作何?难道就不听一听王御史所弹劾乃是何等事情,还是说,你更本就不敢听?”
李显总觉得这一刻,他是非常痛快的。
“王御史,你要弹劾武尚书何等罪行?”
王弘义大声地回道:“臣弹劾兵部尚书武三思结党营私、克扣军饷、霸占良田、欺压百姓……。”
随后更是有理有据一条一条地把武三思所犯的罪行,都一一罗列出来了。
一下子。
朝堂轰然一声。
不管以前,有多少大臣对新帝李显有一些失望。
这一刻,他们觉得。
新帝似乎也并不是真的就扶不起。
“嘭!”
李显直接拍着宝座扶手,对躬身站在那里的武三思大声质问道:“武三思,御史之言,可当真?”
武三思立即跪在了地上,声情并茂道:“陛下,臣对大唐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这十条罪行,只是其中一条就可能让臣五马分尸,臣怎么可能会如此做。
臣的那些良田,也都是先帝的恩赐,从未有过侵占别人的良田的说法。
至于克扣军饷,更没有过。
军饷之事,一直都是户部负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