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0 章(1 / 1)

我大哥叫朱重八 南城二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爷,是洛阳的梁王阿鲁温。王保保既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养子。)

“还有!”王保保再次说道,“派人去朱五那里,再买些火炮,无论他什么价码,都要多买!”

~~~~

“元顺帝这手,真是臭棋!”

“我原还想着,要是元廷不管不顾一定要消灭朱重八,我就让常遇春出淮安,郭三出襄阳,谁想到他元顺帝居然罢兵不打了!”

京城,汉王府。朱五书房之中,他看了北方的战报,笑着对在座的臣子们说道。

他坐在王座上,下首是李善长,刘伯温,杨宪等人。听了朱五的话,众人都微笑起来。

“如此一来,唐时藩镇之祸,势必再度重演!”刘伯温开口说道,“朝廷不能上下一心,我大汉则是蒸蒸日上,此消彼长之下,北伐不远矣!”

李善长沉思一下,“其实元廷也是在防备我们,如此一来关中就有了近乎十八万元军驻守,防守襄阳。而洛阳和开封,也会成为我们北上的障碍!”

“元顺帝还是没糊涂到家!”朱五笑道。

刘伯温是纯粹的文人,军事上还是稍微落后李善长一些。

“不过,既然是藩镇,他们就有拥兵自重的心。咱们不妨多派人,多和他们打交道。”朱五继续笑道,“不打仗的时候,也可以做朋友嘛。元顺帝没糊涂到家,咱们就和他手下那些将军们一起,唬弄他,把他唬弄成真糊涂!”

众人又是大笑起来。

在座的都是饱读史书之人,历史上这样一旦出现了藩镇割据,内乱也就不远了。藩镇的军头要养寇自重,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所以说,朱五和他们既是敌人,但是在某一方面却是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个合格的人,必须要认清这一点。

朱五早就认清了,他相信朱重八也早就认清了,可是他没想到,朱重八居然能做的那么绝。

为了能脱身,竟然让毛贵做了弃子。说是丢卒保车,其实就是裸的利用。

对于毛贵,朱五其实一直比较敬佩。当年淮西巨变,他出其不意的占了淮西朱重八的地盘,毛贵身负重伤,但始终对朱五一方骂不绝口。

“可惜了!”朱五只能心里叹息一句。

“主公,何时北伐?”在座臣子之中,杨宪忽然开口问道。

问到这个问题,众臣都不出声,静静的看着朱五。

“再等等,等中原再乱一些,等从元廷那些军头自己打起来!”朱五笑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元廷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玩意,等他们自己内斗累了,咱们再北伐不迟!”

“不过!”朱五话锋一转,“南方该收拾收拾了!”

就在北方战事刚刚有所缓和的时候,南方的大汉再次发动了战争。

汉王朱五下令,傅友德率部从湖广进攻广西,廖永安俞通海并廖永忠福建兵马,走海路攻击广东。同时江西的赣州卫,也从韶州往广东开进。

并且,朱五下令,再次掐死了南方通往北方的运河,一粒米一匹布也不能通过运河,送去元大都。

辽东关先生归附朱五大汉,高丽总督冯国用作为汉王代表,亲至辽东。关先生受封英武伯,原本每年高丽发往京城的粮食,被用作关先生的军粮,用来抵御元军的进攻。

~~~~

“咳,咳!”

李家药铺的后院密室中,席应真剧烈的咳嗽着。

李家的老神医,手指搭在席老头的脉搏上,面色凝重。

“好久不咳了,这些天不知是不是天凉,又开始了。咳,咳!”席应真面色潮红。

李神医不断摇头,神色惋惜。

席老头忍着咳嗽,“有屁就放!”

“本来已经控制住了,怎么又犯?”李神医叹息道,“痰中带血吗?”

“有,不多!”席老头脸上皱纹猛地动了动,“你没办法了?”

“够呛!”李神医实话实说,“当初在下给你看病的时候也说过,这病治不好,但是延十年寿,还是可以的。可是现在才几年呀,你这”

“人算不如天算!”席老头苦笑,“早知道有这么一天!”说着,很平静的看着李神医,“我还有多久?”

然后,不等李神医开口,又摆手笑道,“别说,说了就完。人这东西就这么回事,不知道反而能活得好!”

说到这里,又笑了笑,“给我开点药,别让我这么难受!”

~~~大年初一,小二给大家拜年。

新年新气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感谢昨天几个兄弟的打赏,谢谢。

十九 你的朋友

“您知道哪味药,对身体的损耗太大!没它或许你还”

“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不想难受!”

一段对话伴随着李神医的叹息戛然而止,席老头有些虚弱的从暗室中出来,和往常一样把双手背在后面。

“爷,咱们哪去?”毛骧上前问道。

席老头微微沉思,“去学校!”

现在老头的排场可比以前大多了,自打上次被刺杀之后,朱五就在他身边放了许多人手,他要是不同意,苍蝇都靠不近。

学校比前更大了些,时至下午校园里满是朗朗的读书声。一到了这里,老头脸上那异常的潮红,还有疲惫的虚弱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骄傲还有欣慰。

“我总算没白来这个世界,起码我播种了知识的种子!”老头心里叹息一句,脸上却都是笑容。

校园是他亲手选定的,操场是他带着学生和家长一块夯平的。其中长长的甬路,绿树环荫,读书声中夹杂着鸟语花香。

几座读书阁楼的下面都是花坛,花坛里开放的却不是鲜花。那是种的番薯,听说是能让吃的东西,学校的孩子们竭力的呵护着,哪怕再淘气的学生,也竭力不去触碰。

教书比管理那些工匠难多了,虽说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作画。但若是画不好,岂不是毁了洁白的纸张?

席老头小心翼翼经营着学校,到目前为止大班的学生三百六十二人,小班四百八十六人。当然,这不算朱五的假子营,那些孩子学的更偏向于军事技巧。

而且一旦过了十三岁,就要去军中历练。

“老爷子,您来了!”

席应诊刚刚进了一座最大的读书楼,门口一个少了一条胳膊的汉子,就对他咧嘴笑起来。

这是军中退下的老卒,没了胳膊打不了仗了,再说打了这么多年,也厌倦了。退下来之后,全家被军卫分配了二十多亩地,媳妇带人在家种,他谋了一个学校门房的差事。

这活好,天天都看着读书郎,不动刀也不动枪。吃的是大食堂,每月还有现钱拿。而且出来进去打交道的都是读书人,再也不是军中那些动辄骂娘的粗汉子。

“你忙着哪?”老头对门房客气的笑笑。

“不忙!”门房殷勤的用仅剩下的一只手拉开门,让老头进来,“您回书房?小的给您烧水泡茶去!”说完,快步走了。

席老头看着门房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