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虎躯一震(1 / 1)

无人知晓 在南方的毛豆 444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9章 虎躯一震

  有小钱钱!

  王宇辰的眼睛顿时亮了,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钱啊。为了今后的大计,他需要海量的奖金,相比之下,连“一个亿的小目标”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

  在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到来之前,每一分钱对他而言都是宝贵的。要不然,他又何苦借着奶奶的名头卖茶叶蛋、摆小书摊?

  我容易嘛我。

  现在一听到自己能名正言顺领一份工资,王宇辰立刻把反对的声音咽回了肚子里。

  陈副区长是何等人物,把王宇辰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他微微点头,果然,这孩子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他事先让人调查过王宇辰,发现这孩子什么都好,天才小神童、救人小英雄,可就是喜欢钱。

  听说他以前在平河县时,就折腾过卖皮蛋,如今供销社大受欢迎的无铅皮蛋,有传言就是他鼓捣出来的。到了甬城后,这孩子千方百计逃出学校,却在民光影院旁摆摊挣钱--罢了罢了,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就算是挣钱,这孩子挣的也是干净钱,也是凭自己的劳动所得。

  如果王宇辰真的不堪,陈副区长也不会放心把自己的独生子交给他辅导。

  王宇辰最后挣扎了一下:“那个,每天上课我有点吃不消,要不,每星期上一天怎么样?就安排在星期天。”

  陈副区长摇了摇头:“一天太少了,这样吧,两天,星期六、星期天,其他时间,由崔艳群老师等人代上,你只要提供辅导材料就好了。”

  崔艳群在旁边笑得见牙不见眼,如果真能从王宇辰手里弄到教辅材料,那自己甚至可以完全甩开王宇辰,将更多的学生培育成天才。

  最终,王宇辰看在钱的分上,不得不答应了。

  当天晚上,当家访的崔艳群将组建科研项目的事告诉朱明和王建设时,朱明和王建设互相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说起来,那个年代那考上杭州大学的人,个顶个都是聪明无比,是真正的人才,更不要说像朱明那样,差一点就公派留学法国的,他们也自信能把王宇辰教育成材,可是实在没想到,王宇辰自小表现出来的天慧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家自学,脱离学校教育已经够夸张的了,可现在居然要成为一个市级科研项目的主导人。

  连朱明和王建设自己都没这样独立自导一个科研项目的资格啊。

  朱明是何等人物,稍一想就明白过来,这是陈副区长投之以桃报之以琼瑶,还王宇辰救他儿子之恩,反正也就是课外辅导小组的性质,就算王宇辰搞砸了,这不是还有崔艳群老师、教育局教研室吴主任救场嘛?

  想明白了这一层,朱明也就坦然了,更何况,自己的儿子的确有些真本事,她只是叮嘱了几句王宇辰,要认真对待这件事,因为他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其他五个孩子负责。

  别的不说,王德承等四人的家长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如果耽误了人家孩子的学业,几个家长闹上门来,王宇辰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王宇辰乖乖应了,他心里早有了主见--大不了把以前教双峰村孩子们的办法拿出来,抄一批脑海里先进十多年的教辅材料,反正具体填鸭式授课自然由跃跃欲试的崔艳群老师负责,虽然不至于把陈利群、王德承等人培育成天才,可是明显提高一下考试分数是不成问题的。

  星期六,一个长手手脚的孩子愁眉苦脸地来到了向阳院,他抬头看了看院门顶上那红漆的“向阳院”三个字,嘴里无声地骂了句北方人惯常用的骂人话--真倒霉,自己居然落到要向一个小自己好几岁的小屁孩子拜师的地步。

  对方只有一年级啊。自己可是堂堂的初一学生。早已经挂上红领巾,班主任甚至找自己谈过话,下个月,就可以入团了。

  只不过,这一次老爸是发了真火,不顾妈妈阻挡,结结实实教训了自己一顿,如果自己不来这个天才儿童家里读书,就把自己的腿打断,省得自己再在外面闯祸,把小命给丢了。

  这个被强按牛头喝水的孩子,正是陈利群--陈名宪副区长的独生子。

  王宇辰满意地打量着自己身处的房间,这是向阳院的一个偏院,原本一直封闭着,但是随着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前几天就有一批工人带着各种工具前来,将漏雨的瓦片、腐烂的楼梯木板全都给换了,又搬进几张课桌、板凳、黑板,布置成了一个类似私塾一样的房间。

  更妙的是,后间的卧室、厨房依然保留,这样一来,王宇辰就有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

  这可比外公外婆家的小偏房条件不知优越了多少倍。

  王宇辰毫不客气,直接就和奶奶一起搬进了这小偏院--他有心让爸爸妈妈也搬进来住,朱明和王建设却说什么也不肯,他俩心里也雪亮,这是陈副区长给王宇辰的特殊照顾,自己夫妻两人如果厚着脸皮揩儿子的油,被人知道了,非被小瞧了不可。

  倒是外公和外婆到偏院里转了一圈,叮嘱孩子们不要到水井边乱跑,院子里的果子别乱摘着吃,免得拉肚子。

  外公甚至兴冲冲准备在荒废已久杂草遍地的院子里种上一批花草--“这环境好了,你们读书也精神。啜啜,我家的辰辰就是了不起,人家小小年纪还认不了几个大字,你倒当上小先生了。”

  偏院门口像模像样挂着一块牌子--“甬城教育局教研室实习基地”,这,就是官方给王宇辰戴上的“帽子”了。

  不过,在正式文件中,教研室的吴主任,大梁街小学的崔艳群老师才是实习基地的正式教师,而领一份工资补助的王宇辰,则是“顾问”。

  陈利群磨磨蹭蹭来到实习基地门口,抬手敲了敲门,门开了,崔艳群站在门后,一看到陈利群,立刻扬起灿烂的笑脸:“陈利群同学是吧?就等你了,快进来快进来。”

  教室里,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苦着脸坐在那儿,参加这劳什子额外的学习,害得他们星期天也没得玩,只不过,家里的父母对此倒是欢天喜地--老师主动给孩子补课,又不用花一分钱,两夫妻在星期天也能好好清静清静,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又是威胁又是利诱,逼着王德承等孩子来上课。

  看到陈利群,大家也是认识的,王德承还冲着陈利群招了招手,陈利群却看都不看他一眼,一屁股坐在崔艳群示意他坐的座位上。

  台上,王宇辰正和吴主任一起翻着一堆油印出来的教辅资料,吴主任推了推眼镜,话里洋溢着兴奋、感慨和难以置信的语气:“小王啊,这些教辅材料真是你自己编的?啜啜啜,这可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我在教育局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出的材料还没你的好。要我说,只要做熟做透了这批试卷,就是再笨再差的学生,成绩也能提高到中游以上。”

  王宇辰谦虚地道:“先试一试吧。我不建议大规模推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万一如果耽误了人家的孩子,这责任我可担不起,先小范围试验一下吧。”

  吴主任正想劝王宇辰胆子放大一点,允许她把这套试卷在更多学校内试行--她年纪也不小了,原本就想在教研室主任的位置上混到退休,可是遇到王宇辰这小天才,见识过这套“国外引进的代表西方先进教育科学”(以上纯为吴主任自行脑补)的教辅材料,突然有种第二春来临的冲动和激情,想在有生之年再造新的辉煌。

  就在这时,教室里响起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是该慢慢试验,就咱们几个歪瓜裂枣的,教坏了也无所谓,可别把其他孩子给带歪了路。”

  是陈利群。

  只见他歪着身子靠在桌子边上,双臂横抱胸前,斜着嘴角,带着冷笑,摆出一幅“小爷不服气”的架势。

  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四个孩子顿时生气了,这是陈利群在挑衅王宇辰啊,要知道,王宇辰在四个孩子心目中早就树立起了没有任何人可比的威望--如果不是王宇辰再三阻拦,他们四人先陈利群一行人跳到船上,那落水的可就是他们四人了。

  甬城的孩子们普遍会水,但王德承等人毕竟年纪小,平时也就是在岸边浅水滩扑腾几下,真要落入河心,谁也不敢保证就能挣一条命回来,更何况,朱艳和林远两个女孩子水性更差。

  王德承跳了起来:“你这人怎么这样不要脸啊,王宇辰可是救了你的命呢。”

  陈利群坐直身子,微微向淡然的王宇辰点了点头:“你救了我的命,我自然感谢你。我陈利群也不是知恩不报的小人,那,这是我自己的压岁钱,全都给你。”

  说着,陈利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啪一声扔在了桌面上,看那信封鼓鼓的,显然他的压岁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王宇辰可不会讲什么客套,笑眯眯走过去,拿起信封,也不拆开,自然而然塞到自己口袋里:“那就谢谢了。”

  陈利群在心里冷笑一声,这王宇辰说到底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用一点钱就把他打发了:“这是你应该得的。这样一来,咱们就两清了,我陈利群可不想欠谁的情。不过,我话可说在前头,咱们一码归一码,你救了我的命,我也谢了你,可你想当我的老师,让我在这里读书,那可没门。”

  崔艳群在旁边一皱眉,刚想说什么,吴主任突然一抬手,拦住了她的话头,微微点头,示意她静观其变。

  王宇辰挠了挠头:“是吗?你不想跟着我读书啊?”

  陈利群高高昂起头:“那是当然。我知道你有些小聪明,小学的课程全都自学了,可我是初中生,初中的课程可不是小学生能比的。”

  王宇辰耸了耸肩膀,突然说出一串英文,陈利群顿时傻了眼:“你说什么?这是什么外语?”

  当时英文教育还没有普及,王宇辰的三脚猫英语不要说唬唬才初一的陈利群,就连旁边的崔艳群和吴主任也镇住了,吴主任更确信,王宇辰是得到了海外关系的帮助,所以学业才这样出色。

  正因此故,她更不愿意拦着王宇辰和陈副区长儿子小小的矛盾,也许,她还能借此发现王宇辰身上更多的秘密--这孩子简直就是个宝藏。

  王宇辰笑了笑:“我说,咱们两人比一比吧。”

  他拖过两份油印的试卷:“来,你做一套,我也做一套。”

  陈利群瞪着矮自己好几个头的王宇辰:“如果我的成绩比你好,是不是就不用再读这劳什子的补习课了?”

  王宇辰手一挥:“那是当然,如果你成绩比我好,我却非逼着你呆在这儿,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陈利群顿时眉花眼笑:“比就比。”

  他一把抢过试卷,抓起铅笔就做起来。

  陈利群是从北方转学过来的,江浙一带自古重学,哪怕经历了那十年,民间对读书依然非常重视,陈利群刚到甬城时,学业有些跟不上,但在学校老师努力开小灶之后,总算赶了上来,考试成绩偶尔能排到十名以内,所以他颇有信心,战胜王宇辰这个人人夸奖的小神童。

  只不过,陈利群完全打错算盘了,王宇辰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当陈利群还捏着笔头吭哧吭哧做到三分之一的题目时,旁边的王宇辰重重把笔往桌子上一拍:“做完了。”

  陈利群吃了一惊,斜眼打量了一下王宇辰的试卷,果然每道题都做完了,他强压着震惊道:“做完了又不是做对了,嚷嚷什么?”

  这时,吴主任笑眯眯上前,取过王宇辰的卷子,当场批改起来,不一会儿,她大声宣布:“一百分。”

  陈利群的手抖了一下,把一道题的答案涂成了花,忙用橡皮擦,一不小心,把试卷给擦破了。

  这时,王宇辰对吴主任道:“吴老师,麻烦你把初二--不,干脆把初三的试卷拿来给我做做看。”

  陈利群直了眼,干脆也不做剩下的几道题目了,瞪大眼睛看着王宇辰做起初三的试卷来,不一会儿,王宇辰利落地把写得满满的试卷一推,吴主任批改完毕,又是一百分。

  “这不可能。这试卷肯定不会是初三的。”陈利群不顾礼貌,从吴主任手里抢过了试卷,可是他看了几道题目,顿时泄了气,那是一张数学题,上面的题目他根本看都看不懂,的确是初三的课程。

  见鬼,自己真遇上了传说中的天才!一个才六岁大的小不点,居然已经自学到初三课程了--就算是初三的学生,也不可能轻易考个一百分啊。

  陈利群倒是个爽利人,二话不说,腾一下站起身,冲着王宇辰鞠了个躬:“王宇辰,不,王老师,老话说得好,达者为先,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老师。”

  王宇辰满意地点点头,在后世的记忆中,陈利群这小子虽然坑爹,但是除了贪财,并没有什么别的劣迹,私生活也比较干净,如果自己真能改变这小子的人生轨迹,倒也是桩善事。

  王宇辰心中略有些得意,这就是所谓的虎躯一震,小弟纳头就拜吧,陈利群算是自己在重生后收的第一个小弟呢,一区之长(虽然是个副的)的儿子拜自己为师,也算是值得一提的成就吧。

  王宇辰对吴主任和崔艳群道:“不好意思,耽误了一点时间,那就请两位老师上课吧。”

  --上课这种苦差事,王宇辰自然不会背在自己身上,有他编写--不,抄写的教辅材料,以吴主任和崔艳群这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上课,陈利群、王德承等人的成绩上不去那才见鬼了。

  王宇辰坐在一边,大声朗读着一本英语课本,这课本是他托返京老干部石国锋弄来的--石国锋回京后,终于顺利官复原职,他安顿下来后,就千方百计寻找王宇辰一家,经邮政局李所长打听,得知王宇辰一家迁到甬城后,又辗转来了信。

  石国锋在信中感谢王宇辰对他的帮助,却绝口不提赎回龙票一事,王宇辰稍一琢磨就明白过来,此前自己请石国锋投信给相关部门,肯定把这老头子给吓着了,他选择了这种方式和自己两清--邮票归自己,钱呢,石国锋也不想还了。双方今后再不往来,各过各的日子。

  这样也好。如此一来,大清龙票就名正言顺归自己所有了。

  王宇辰给石国锋回了封信,没提大清龙票的事,只请他帮自己在京城找一些有关英语学习的书籍。

  相关的书籍很快寄到了甬城向阳院,有二手的旧书,也有新书,甚至还有几本英文的杂志、报纸,显然石国锋为搜集这些书籍费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