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莫名成了公家人(1 / 1)

无人知晓 在南方的毛豆 4454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48章 莫名成了公家人

  可是这一次,却是王宇辰一口气救了三个人。三个比他年长得多的初中生--崔艳群误以为陈哥的两个伙伴也是王宇辰救的了。

  崔艳群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英勇救人的事迹她以前也在报纸上看到过,可是象王宇辰这样年纪如此之小的英雄,实在是太罕见了。

  写在课本里的草原小姐妹,一个11岁,一个9岁,而且她们救的是羊。可王宇辰多点子大?才6岁。可他居然已经前前后后救了8个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崔艳群急急赶到王宇辰身边,脱下自己的外衣,罩在他身上:“王宇辰,小心感冒。”

  王宇辰抬头看看明晃晃的大太阳,却知道崔老师这是好心,忙道了声谢谢。

  崔老师这时回过神来,细细一想,眉头一皱,抬手把王德承叫了过来:“你们怎么到河边来的?老师不是再三叮嘱过,不能到河边玩吗?”

  王德承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年级小学生,对老师奉若神明,在崔老师虎视眈眈之下,根本不敢撒一句谎,一五一十把自己怎么出主意,带着朱艳、林远、李波等人到河边找船玩的事竹筒倒豆子一样说了出来。

  当崔老师听到王宇辰曾经再三阻止王德承等人玩船时,不仅又深深瞟了王宇辰一眼--她原本最担心的事,就是王宇辰虽然聪明天成,但是长久脱离学校教育集体生活,会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

  可没想到,真正不听话调皮捣蛋的,是天天被自己拎着耳朵训的王德承等人,反而是王宇辰自觉自律。

  这可真是,八十老娘倒绷孩儿,以后自己在王宇辰面前,更提不起声气儿,摆不了一个班主任该有的威严了。

  就在这时,趴在黄牛背上的陈哥突然发出“呕”的一声,从嘴角边吐出几口清水,小心翼翼跟在牛边的效实中学副校长乐得一个蹦高:“吐出来了。吐出来了。”

  参加义务劳动的各个学校都备有校医跟随,此时,立刻就有一个穿着白大褂,背着红十字药箱的校医小跑过来,和副校长一起把陈哥从牛背上抱了下来,放在草地上,用听筒细细听了心跳、呼吸,量了血压,这才抬起头对副校长道:“生命体态还比较平稳,就是肺部有些杂音,应该是水呛到里面了,赶紧送大医院吧。”

  副校长一挥手:“快。送到车上去。直接拉到第一医院。还有,派一个人,去通知陈副区长。不,等等,还是我亲自去吧,就算是挨骂,也该我这个负责义务劳动现场的领导挨骂。”

  只要陈哥没事,挨顿骂已经算是小事一通了。

  当下立刻有几个身强力壮的效实中学男老师越众而出,抱着浑身脱力的陈哥,匆匆跑向田埂边的打谷场,一辆解放牌卡车早已经发动起来,将陈哥抱上车厢后,由校医看护着,一溜烟驶向城里。

  这天傍晚,当大梁街小学的孩子们结束义务劳动返回学校时,大伙儿站在车厢里议论得最多的就是王宇辰勇救效实中学三名大哥哥的事了,王德承和李波更是眉飞色舞,好像两人亲眼看到王宇辰救人一样,手舞足蹈,唾沫横飞,一时成了众人的焦点。

  王宇辰却不知道这些,他这个救人小英雄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被崔艳群安排坐在车头的副驾驶座位上,要知道,这副驾驶座可是老师也没资格坐的好地方--那年头,司机个顶个都是鼻孔长在头顶上的,小车司机那是不用说了,就连大货车司机也牛气得不得了,寻常时候,副驾驶就算是空着也不让别人坐。

  不过,今天司机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当他听说浑身上下湿淋淋的王宇辰是因为救人而落到这步田地时,主动提出让王宇辰坐到车头去:“这孩子如果站在后车厢,一路吹风回去,还不吹得生病啊。听我的,坐副驾驶座。”

  于是,王宇辰享受了一把校领导才有的待遇,风风光光坐在副驾驶座回了大梁街小学,不过对这个特殊待遇,王宇辰并不放在心上,在后世,种花百姓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速度迅速进入了私家车时代,王宇辰认识的同事、朋友、亲戚,人人都有私家车。

  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车,人们纠结的不是买不买车,而是买燃油车还是电动车,能不能避开限行,能不能抢到车位--后世甬城的车位涨到了30万一个,比合资车还要贵。

  王宇辰回到大梁街小学后,原本想就此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可没想到,崔老师去校长办公室一趟后,突然又跑了回来,把已经走出校门口的王宇辰拉了回来。

  王宇辰有些诧异:“崔老师,难道我自学的权利被取消了?”

  崔老师有些尴尬:“不不不,王宇辰同学,你不要误会,你依然可以回家自学,不过校长找你有点事。”

  王宇辰耸了耸肩膀,他对校长不太了解,也就是开学仪式上站在操场上,远远看到半秃着脑门的校长站在水泥司令台上讲过长得没完没了的话,后来教研室派人审查他自学的资格时,校长也亮了个相,但除此,再没有打过交道。

  这好端端的,校长找自己干什么吗?难道是因为自己救了人,所以想表彰自己?嗯,大红花、奖章什么的就免了吧,给自己一点奖金就够了。

  王宇辰穿着半干的衣服,不情不愿地跟着崔老师来到了校长办公室,秃顶校长拉着王宇辰的手,夸了半天他今天英勇救人的事迹,崔老师也笑眯眯在旁边打着边鼓,王宇辰勉强保持一个学生该有的礼貌,哼哼哈哈地应着。

  王宇辰越来越不耐烦,他明显感觉到秃顶校长是在没话找话,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汽车马达声,一辆上海小轿车直驶进校门,停在了校长室门口。

  车门一开,一个王宇辰熟悉的身影利落地跳下了车--陈副区长。

  王宇辰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来--陈副区长派人通知了校长,让他留住自己,为了王宇辰救了他儿子一事,他要当面感谢。

  掐着时间一算,陈副区长应该刚刚在第一医院见了儿子一面,来不久多嘘寒问暖几句,就立刻赶到了大梁街小学--嗯,也算是个有心人。

  陈副区长大步流星走进校长办公室,冲着含笑上前的校长和崔老师点了点头,直走到坐在布沙发上的王宇辰面前,王宇辰刚要起身,一只大手摁在他的肩膀上,硬生生把他摁回了沙发上。

  “坐坐坐。”陈副区长一迭声道。

  王宇辰干脆也不客套了,再怎么说,我是你唯一的儿子的救命恩人,受你以礼相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你儿子现在大难不死,以后对你是福是祸,那就不好说了。

  希望经过此事后,你能在管教儿子一事上多下些功夫,如果幸运的话,你和儿子都能避免那可悲的最终命运--

  王宇辰端端正正坐在沙发上,不卑不亢地对陈副区长道:“陈伯伯好,陈--嗯,陈哥身体还好吧?”

  陈副区长感慨地打量着身前的小萝卜头,怎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样大呢?自己家的孩子天天让他操心,可是年纪小一大截的王宇辰,不仅聪慧天成,更是胆大心细,从河里救了自己那傻儿子不说,还想出了用黄牛驼着儿子呕水救命的法子。

  王宇辰这孩子,了不得啊。

  当初月湖藏宝,让自己在上级部门面前大大露了一回脸,不少省级、央级大报社都赶到甬城来采访,这,说到底都得归功于王宇辰。

  现在,王宇辰更是救了自己的独生子陈利群--自己的老婆因为身体关系,生过独子后就失去了再生育的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全家老老小小都对陈利群宠得没了边。

  再加上自己这个副区长的特殊身份,陈利群几乎无人约束,如果不是自己偶尔严格训斥,真不知道这孩子长大了会闯出什么祸来--咬女乃头的道理,陈副区长也是懂的。

  陈副区长真诚地道:“我儿子叫陈利群,第一医院的医生已经检查过他的身体了,也就是受了点惊吓,呛了点水,在床上好好休息一下就没事了。王宇辰同学啊,真是谢谢你救了我儿子。”

  陈利群--利群香烟?这真是个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名字啊--利国、利群、为国、团结等等,是70年代最常见的名字。

  王宇辰欣慰地道:“利群哥哥没事就好,这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陈群哥哥不会游泳。”

  陈副区长苦笑道:“利群从小在北方长大,是跟着我调动工作才来到甬城的,所以并不会水。我也一直告诫他不要到水边玩,可是他却不听--”

  王宇辰挠了挠头:“甬城市区里有三条江呢--奉化江、余姚江、甬江,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一点不碰水不可能吧。利群哥哥该好好学习一下游泳。”

  --后世的孩子游泳是中考必过项目,可在70年代,学校里并不教游泳。再牛逼的学校,也没有自家的游泳池啊。

  陈副区长突然眼睛一亮:“小王你这个提议好。这样吧,就让利群跟着你学游泳吧。”

  啊?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王宇辰正在瞠目结舌,忍不住用手指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听到陈副区长一拍大腿:“别光学游泳了,我听教育局局长汇报过你自学成才的事,你的学习方法比我们学校的传统教育还有效。这样吧,从明天起,利群每天放课后,就送到你家里来,由你管教他,游泳、学习课程--还有别的什么,你能想到的,只管教他。”

  啊喂?这是搞什么名堂?我只不过是说几句客套话,你堂堂区长怎么就把教育儿子这样一口大锅凭空甩到我的头上?

  你有没有搞清楚,我只有6岁啊。

  王宇辰刚要拒绝,就听到旁边的校长兴奋地道:“陈副区长这个建议好。我觉得,王宇辰同学可以组建一个学习小组,除了陈利群同学,还可以另外带几个同学,一起学习,一同进步嘛。”

  崔艳群老师也在旁边敲边鼓:“不错不错,我们学校还可以支持王宇辰同学,我毛遂自荐,愿意承担这个学习小组的辅导工作。”

  --崔艳群可不是个蠢人,她立刻意识到,不管王宇辰的这个学习小组能不能起效,能辅导陈副区长的儿子,就是一份非同寻常的资历。

  陈副区长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嗯,我看啊,这个学习小组可以成为教育局下面的一个科研项目,调拨专门的场地、经费、人员、设备--”

  陈副区长和校长、崔艳群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敲定了一个大致方案--这个科研项目场地就设在大梁街小学,由市财政专门拨给一笔经费,教育局教研室和大梁街小学共同派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材教学方式放手让王宇辰自行设计、规划,辅导老师查漏补缺。

  崔艳群老师眼睛闪闪发亮,虽然教研室的加入会分走自己不少功劳--不用猜,教研室的吴主任绝对会挤进这个项目,她一向以来对王宇辰特别感兴趣,私下里不止一次想通过自己弄到王宇辰自学用的教辅材料。

  吴主任坚信,王宇辰一定是通过海外渠道弄到了外国先进的教育材料,他不是救过海外侨胞吗?这点门路还是有的。

  但是,就算如此,在这个陈副区长特别关注的科研项目里占有一席之地,就意味着自己将来灿烂的人生前景。

  陈艳群眼珠一转,决定再为自己为大梁街小学争取一点好处:“这个科研项目前期参加人员不用太多,不然会给王宇辰同学太多的压力。嗯,我觉得除了陈利群同学,再安排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四位同学好了。这四个同学是王宇辰同学的邻居,平时相处也较好,让他们加入科研项目,有助于王宇辰同学尽快开展自助学习,要不然,从其他学校调学生,还存在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

  陈副区长摸了摸下巴:“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这四个名字我有点熟悉--嗯,想起来了,他们四人也参加了此次救人的事吧?”

  崔艳群点点头:“是的,王宇辰同学下河救人时,王德承等四个孩子用最快速度跑来打谷场向老师们呼救,为后续的施救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陈副区长临机一动整出一个科研项目,其实是为儿子陈利群开小灶打掩护,自然不希望外人太多,但王德承等人既然是王宇辰的同学加邻居,又有施救之恩,那么一起加入科研项目,也能以正视听。

  王宇辰在旁边听得哭笑不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摆脱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可现在倒好,这劳什子的自学小组、科研项目,硬生生在自己脖子上挂上了陈利群、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五块大石头。

  见鬼,自己才不想做小屁孩的保姆呢--陈利群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了,可在心理年龄几十岁的王宇辰眼里,就是个小屁孩子,还是个打不得骂不得的二世祖。

  王宇辰想大声反对,坚决表明自己绝对不参与这个科研项目的态度--他才不怕陈副区长呢,区长在其他人眼里是了不得的大官,可王宇辰重生后根本没想过往仕途发展。

  他选择的道路,注定是无人知晓的,注定是只能容他一人背负的,就算是和陈副区长当场翻脸,他也毫不在意。

  当然,王宇辰也相信,以陈名宪堂堂副区长的肚量,对自己独生子救命恩人的王宇辰,就算是有所顶撞,也只会一笑了之--自己只是个6岁的孩子嘛。哪有区长和孩子置气的,传出去可不成了笑话?

  就在这时,崔艳群突然笑道:“唉呀,王宇辰,这下你可就是咱们甬城市年龄最小的吃公家饭的了。”

  校长推了推眼镜:“嗯,王宇辰同学如今才6岁吧?我以前倒是听说过越剧团特招的10多岁小演员,体校也有10多岁就吃公家饭的小运动员,但是才6岁--啜啜,这样小的年纪就领工资,这在整个浙东搞不好都是独一份了。”

  什、什么?我没听错吧?有工资?

  王宇辰一怔:“什么吃公家饭?什么工资?”

  崔艳群笑道:“王宇辰同学,你参加了科研项目,又是其中的主导人员,当然要拿一份工资喽,公家还能让你白干活不成?”

  陈副区长笑道:“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过一下相关的会议程序挂个临时工的名号不成问题。国家如今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考也恢复了,今后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最吃香。王宇辰同学在自主学习上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主导一个科研项目并且领一份补助,是顺理成章的事。”